回覆列表
  • 1 # 西瓜島主

    誠信,這兩個字我們耳熟能詳,但每個人的解讀並不很相同。我的解讀是,誠信兩個字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意義。它可以指誠實、守信用;也可以指真實做人、不亂許諾言。

    我相信只有誠實的人,真實的人才能享受到做人的快樂.缺乏誠信的社會,人們將經常處於一種惶恐不安的情緒中,由於焦慮,擔憂,猜忌,人就會變的不快樂,抑鬱,從而也容易引起生理上的疾病.如果這樣過一生,將非常的可惜.

    誠信是我們在行走中所背的一個包囊,如果認為它很重,在有意或無意中丟棄了它,那麼接下來的旅程將會變得很孤寂。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將誠信上升至天道人倫,這一文化傳統在中國綿延千年。時至今日,利益與誠信天平的失衡,卻讓我們陷入了人文精神與商業利益的衝突。

    在對經濟發展過程的道德反思中,我們會遇到魚與熊掌能否兼得的困惑,即利益最大化與誠通道德的義利之辯。誠信概念從倫理學層面來詮釋,即真實無妄為誠,誠實不欺為信,延伸至經濟領域,則轉化為所謂的信用制度。誠信的缺失,也就是信用制度的崩潰。計劃經濟轉型帶來了市場自由,但卻使倫理道德出現了趨利忘義的裂縫;對利益最大化的狂熱,突破了經濟行為的道德底線,尚不完善的獲利機制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具有相當破壞力,誠信被人為地與利益割裂對立。

      那麼,誠信與利益最大化究竟能否共存?經濟的問題是否需要文化倫理的應對?追求利潤是企業的目的,這個思想在亞當·斯密時期就被髮展到了極致。但目的的達到,在工具或手段上應當符合道德倫理規範的約束。在轉型社會中,也許透支誠信可以在利益回報上一時膨脹,但不誠信的企業最終會受到社會道德批判,被逐出舞臺。而失去信用制度約束的市場,將在利益驅使下陷入混亂,企業與企業、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惡化為極度的不信任,最終形成經濟發展的瓶頸。所以,誠信與利益最大化不能割裂,應該兼得。

      說到底,我們面對的全球化市場是一個誠信經濟市場。誠信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樹立的基礎,更是中國企業迎接挑戰的前提。我們可以從質量、服務、管理等方面去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所有這些無一不指向誠信。保證對顧客的真誠,實現對顧客的承諾,堅持誠信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有了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利益最大化將在時間座標上無限延伸。也就是說,誠信並非純倫理觀念,它可以進入經濟領域,實現與利益最大化的融合,即利、義能夠兼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疫情過後你最想吃、喝、玩、樂哪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