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茶客
-
2 # 每天都需要思考
題主的表達不準確,不是實戰中,而是電視劇中。
論刀具,德國和日本製造的刀具,世界有名,中國有嗎?有從中國購買刀具帶回國的外華人嗎?
來看匠心,日本的廚具用刀都是精雕細琢的,中國做到了嗎?
再來看技術,日本的雙刃鋼(可能是這個名字),基本不用擔心捲刃的問題。
論鋼材,日本艦船如果2年保養1次,中國必須1年1次。看看中中國產車生鏽問題,見過日本車生鏽嗎。
-
3 # 歲月裡涅槃
日本人使用的軍刀,從製作工藝以及刀的鋒利程度上,都是很好的致命武器。如果用八路的大片刀和日本人的軍刀,一對一的對戰,吃虧的肯定是大片刀。
但是,在抗日的戰場上,日本人的軍刀就不行了。因為,八路軍的大片刀,沒有章法,隨意性強。另外,大片刀從重量上,佔了優勢,掄起來從上往下的力量大的驚人。一般就是一刀一個,砍得小日本鬼哭狼嚎。所有,一般的只要是拼大刀了,日本人都是很害怕的。
另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八路軍的每一把大刀上,都有華人誓死抵抗侵略勇猛和不服輸的民族精神。刀隨人勇,人借刀利,人刀合一,勇猛無敵。
-
4 # 東吹西侃
首先我介紹一下九五的由來:
日本軍刀最早出現在1934年,此時陸軍配備的是九四式軍刀,這種軍刀用古代方法打造,由於材料高昂、做工精細,所以該種軍刀造價十分昂貴,當然威力也很可觀,在仰慕強者的日本這種刀幾乎被視為國寶。
大家都知道日本軍刀象徵日本軍官的地位與信仰,在等級森嚴的日本軍隊中,只有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被允許配備軍刀,但位居將校之下的下士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兵頭將尾(類似中國古代的百夫長),這類軍官雖然職位不高,但是身份優於普通士兵,同樣需要一把身份象徵的軍刀,由於考慮到這類軍官人數眾多,九四式軍刀成本過高,九五式軍刀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九五式前期:九五式和九四式雖然看起來相似度很高,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從材料上來說,九五式軍刀刀柄是鋁製材料一體成型的,只是把刀柄的形狀刻成花紋,甚至在刀身的不同部位塗抹上了不同的油漆(最初期九五式刀柄為銅製,沒有圖刷油漆,只是做了簡單的氧化處理),刀的護手部件做工更是隨便,目釘是用螺絲代替的、刀鞘為鐵質的、刀緒是皮質的。
九五式中期:隨著戰爭的推進,日本國內在製作九五式時面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軍隊擴招下士官數量急劇上升,另一方材料資源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軍刀的製作水平,同時也大大削弱了九五式的作戰能力。
九五式末期:末期的九五式軍刀被做了很大的改動,由於古法制作軍刀成本過高,後期的製作九五式時開始模仿三式軍刀了,刀柄也改為木質的,金具從黃銅將為徒有黑色油漆的鐵,到了最後為了節約鐵,連刀鞘都是木質的了。
其次我來說說兩種刀相比的優缺點
第一、質量上平分秋色,鋒利程度上,武士刀稍稍佔優
日本的武士刀為非制式兵器,一般是大師打製,不過綜上所述九五式的中後期大多為日本軍工廠批次生產的,質地並不是很誇張
而中國的大刀是制式兵器,批次生產。中國單刀多為當時的鐵軌打製。
質量並不比後期日軍所用的一次成型的武士刀差。
第二:使用各有千秋,效果大刀更勝一籌
日本武士刀重量一般在3斤至10斤之間,舞動起來,劈、刺俱佳靈性較強。
中國大刀一般重量在15斤至30斤之間,以劈砍為主外加朴刀刀柄稍長,為雙手運刀,力量方面很有優勢。九五式末期很難吃的消。
武士刀,刀身修長(60—150釐米),刀身窄小(3—4釐米),抗戰時期武士刀一般都在120釐米左右。
大刀,刀長1米(不超過一米),刀身寬(8—12釐米)。
當雙方見面的時候,基本都是用從上向下的劈技,雖然大刀物理效能比較差,但絕不可能被日本刀擊斷,相比較起來,倒是硬度較高的日本刀可能有此憂患。
第三:保養大刀遠勝日本軍刀
日本武士刀在保養上要求極高,戰爭中保養很困難。在實戰中一旦出現大缺口,刀就廢了,就算是很微小的缺口也需要日本國內的大師幫忙修善。
中國大刀就不用說了,保養方便,快捷,簡單。出現缺口後,自己就可以打磨了。
第四:性質上大刀佔盡優勢
武士刀的設計性質就不是用於實戰的兵器,自古以來,決定武士刀價值高低的主要在於其美感、波浪形的刀紋;刀鞘及護手的精美外形,而不是這把刀鋒利不鋒利,好多年前日本刀劍行家楠木正行、朝倉敏景兩人也都說過 “與其花大錢買武士刀,不如買長槍(或便宜的武器)比較實在”,足證這個觀點自古即存。武士刀更像是為兩個人決鬥而產生的。
中國大刀是根據實戰需要而誕生的,通體由整塊鋼鐵打造,鋼質雖然一般,但寬厚的刀身,極大的重量讓鋒利的日本刀也對他無可奈何;在砍劈時運用自身重量來彌補刀刃的不足。
此項上以實戰為目的誕生的大刀佔盡了優勢。
-
5 # 冷兵器研究所
咱們能不能別吹抗日大刀了?
所謂抗日大刀那種寬刃刀型,其實在抗日戰爭之前的軍閥混戰時期就很盛行了。連著名的“破鋒八刀”其實也誕生於抗日戰爭前。
為啥盛行?還不是因為當時中國貧弱,像大刀這種好練又好學的便宜武器才能普及。
抗戰大刀的形制相對簡單,基本上農村鐵匠就可以打造了。然後揮砍是人類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攻擊手段,隨便來個人教幾下就會了。
說不好聽的,這種大刀就是一種炮灰武器!
而日本的九五式軍刀為純粹的工業加工刀具,採用與三十二年式騎兵刀、三十年式刺刀相同的高碳鋼“陸軍刀劍鋼”,採用油淬火工藝。從戰鬥效能上,這種使用了優質鋼材,還繼承了日本刀形制的九五式軍刀,其實比古法鍛造的普通日本刀還要好。
另外要說的是,古今中外的實戰刀,如中國的雁翎刀,哥薩克的恰希克馬刀,還有日本刀都是帶有細長刀身。所謂抗戰大刀那種形制其實是很少能在實戰刀中找到。其實抗戰大刀那種形制,就是鐵匠手藝不過關,才打造成那樣的。
形制不如,金屬加工技術不如,連材料都不如。怎麼還有人有迷之自信認為隨便鐵匠鋪打造的劣質品質量能好過工業化的優質鋼材刀劍?
還胡說什麼“日本武士刀重量一般在3斤至10斤之間,中國大刀一般重量在15斤至30斤之間”。拜託那些沒練過武,沒摸過真刀劍,然後也不懂歷史的人能不能別胡說?
抗戰大刀的形制與實物都有流傳。其重量只有三磅半好不好?15到30斤?那是拆遷用的鐵錘!
還有要說的是,抗戰大刀之所有做得刃短柄長,就是為了讓人好掌握,而好掌握好練習的武器意味著沒啥高深的技法。
而日軍的九五式軍刀,是配備給“下士官”也就是日軍中的骨幹所使用,這些人都是軍國主義培養出來的殺人機器,最起碼是系統學習過劍道的。
然後有人還認為拿著農村鐵匠打造的劣質砍刀、只簡單學瞭如何揮砍的瘦弱中國士兵,能擊敗用精良機制戰刀苦練過劍道的健壯日本精銳?
有必要這麼侮辱抗日先烈嗎?
說不好聽的,抗日先烈是真覺得大刀好才拿著大刀去對抗擁有現代化武裝的鬼子嗎?當然不是!還不是沒有好東西可用!
難道有人認為抗日先烈放著帶刺刀的步槍、衝鋒槍、機槍不想用,非用大刀在肉搏戰裡去三四條命換鬼子一條命嗎?
而且就歷史上看,大刀隊也是俗稱,真正的名字應該為”手槍隊”。其配備手槍、衝鋒槍、馬槍、大刀,需要時也會配給手榴彈。大刀純粹是為了應付火力不足的副武器。
說到底,抗日先烈不傻,用大刀是無奈之舉。但有的人不知道怎麼想的,非得把抗日先烈塑造成非要舉著不好用的冷兵器,去攻打擁有現代化武裝敵人的“義和團”。
真是讓人理解不了!
-
6 # 醉笑陪公三萬場999
吹大刀的,應該判刑!你們在侮辱先烈!我們為什麼用大砍刀,因為我們條件不好,作的刺刀易斷,大刀好做,但是拼刀的時候,大刀太重,揮舞起來不方便,砍不到要害根本砍不死人,而人家用刺,刺的是內臟,先烈們用這麼拙劣的武器去跟敵人拼命,我們看到的應該是先烈們這種悍不畏死的精神!而不是吹自己的大刀多牛逼多厲害!小鬼子的身體素質,拼刀技巧,比我們當時的軍人強很多的,拜託長長腦子!先烈們面對比自己強的敵人,敢於亮劍!後人們現在鼓吹他們當年用的垃圾大刀多牛逼!臉紅不?對得起犧牲的英雄?
-
7 # 奇葩中的戰鬥葩21192043
誰跟你說鬼子軍刀不如大刀片子了?鬼子歪把子不如捷克式,王八盒子不如盒子炮,三八大蓋不如漢陽造,軍刀不如大刀片子,刺刀不如長矛,鬼子神經病來惹武裝到牙齒的抗日軍民?
說話得時候動點腦子。
-
8 # 薩沙
一知半解的人閉嘴了。
不懂抗戰就不要胡說,隨便忽悠人是一種犯罪。
抗戰中,日本軍刀和中國大刀肉搏幾乎是不存在的,雙方都會盡量使用刺刀。
作為日本兵來說,只要是個兵,就有刺刀。雖然中國兵,尤其是西北軍大多是大刀片,但因日本兵都是刺刀,所以都是刺刀對大刀。
如果要日本軍刀對中國大刀,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日本軍官和中國大刀兵對戰。
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實戰中,日本軍官並不是智障,他們都是配有王八盒子手槍的。這種手槍雖爛,近距離的威力大,指向性好,穿透力弱,又可以連續單發射擊。
所以,只要不是智障的日本軍官,一定是拿手槍作戰,不會使用軍刀。
在激烈的近戰中,極少有將手槍彈匣打完的情況,稍後不是日軍軍官被殺死,就是國軍被打退。那麼手槍子彈尚且不可能打完,哪裡有機會拔刀呢?
唯一的所謂日本軍刀對大刀片的可能,就是這個日本軍官正在揮刀指揮,遭遇了國軍大刀兵的突襲,來不及把手槍,只能用軍用硬拼。
這種可能性非常低,幾乎不存在。
-
9 # 追風的人871
如果單純刀對刀,日本刀更好操控,抗戰大刀是當時無奈之舉,因為成本低容易批次生產。當時物資缺乏有把刀總比兩手空空好。戰場上刺刀肯定比大砍刀佔優的,當時是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抗戰神劇在侮辱我們的先輩,不知道怎麼透過政審的。
-
10 # 那年那支56半
抗戰中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情況很常見,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都常會發生近距離肉博戰,這主要也是中日兩軍都缺少自動武器,而中國軍隊尤其是中共軍隊彈藥不是很充足,作戰時,待敵軍近到較近的距離內再集火射擊,幾個排子槍打過後就發起刺刀衝鋒。
中國軍隊裝備較繁雜,不統一,有漢陽造,中正式,不多的美式,德式,蘇式歩槍,而且許多槍並沒有配刺刀,因而中國軍隊往往會給士兵配上一把大刀,尤以西北軍為多,八路也有部份士兵有大刀,中國大刀在長城抗戰打出了威名。但是,從具體情況來說,中國大刀與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格鬥時往往又不佔優勢,大刀的擊殺動作主要是砍,劈,砸打,相對於槍刺要短,擊殺路徑要長,因而大刀砍劈時往往對方槍刺以先一步刺中自己,所以大刀對敵必需要運用熟練且往往兩三人一組共同對付一名日軍。
日本軍刀做工非常精緻,鋼火質量也要遠勝中國當時加工較柤糙的大刀。在抗戰中戰場上日本武士刀對中國大刀的格鬥其實也並不常見,但若真的較量,日本軍刀對中國大刀還是會具有優勢的,前面說了,大刀只能進行砍,劈,砸等不多的幾個擊殺方式,而日本軍刀卻具備砍,劈,削,撩,刺等眾多擊殺方式,日本刀術也講究刀隨人走,人刀合一,其進攻與防禦能較為有效的結合起來,不容易使對方找到一擊致命的破綻,加之日本軍刀質量也遠勝抗戰時的中國大刀,因而兩刀較量在敵對雙方同等素質與技術的情況下,日本軍刀會完勝中國大刀。
回覆列表
抗戰中,讓中國大刀隊揚名的戰鬥,即1933年3月,29軍趙登禹部在喜峰口一戰,大刀隊消滅了日軍五百多人,在這次戰鬥中,出現日軍的軍刀被中國大刀砍斷的情景,這也是日本軍刀不如中國大刀說法的由來。
背後的細節是,當時日軍軍官裝備是19式軍刀,也就是所謂的西式軍刀,裝飾華麗,刀身更加細長,看一圖片中,更像是儀式用品,而非實戰刀具。
經過這次戰爭以後,日軍迅速拋棄了華而不實的19式,與1934年推出94式軍刀,主要配備給校級以上軍官,於1935年推出95式軍刀,配發的物件為士官,而以前這個級別的日軍是沒有軍刀的,也就是說,在喜峰口戰鬥中,95式軍刀還沒有出現呢。
和儀式感很濃的19式相比,95式則是真正的殺人利器,日本人稱之為“鐵棒”,意思是毫無美感的機械化產品,但從目前遺留下來的95式軍刀來看,做工及材料依然可以說非常精良,歷經半個多世紀,仍然不見嚴重鏽蝕的痕跡。
曾經有人用軌道鋼打造了中國大刀,與日本刀進行比試,實驗物件是半扇豬肉,和劈砍小汽車頂部,結果是中國大刀砍車摧枯拉朽,砍豬肉時,豬皮對厚厚的刀身起了很大的阻力,日本刀則正好相反。
這裡有個細節需要注意,“軌道鋼”,大家知道,抗戰時期中國的冶金工業水平,很難有如此高質量的鋼材,正因為金屬材料不行,所以才做成了厚重的刀身增加強度。
所以個人感覺,日本刀實戰不如中國大刀,這個說法並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