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自強書畫藝術

    王僧虔(426年—485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南齊大臣 、書法家,出身“琅邪王氏”,在劉宋歷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吳郡太守等職。曾仕於豫章王劉子尚、新安王劉子鸞帳下,所在皆有官聲,又因擅長書法而被當權者所欣賞。蕭道成建立南齊後,拜王僧虔為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徵南將軍、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永明三年(485年),王僧虔去世,年六十。追贈司空,諡號“簡穆”。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書、行書。其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王僧虔是王羲之的第四世族孫。祖父王殉,乃東晉名家,為後代留下了著名的晉人法書真跡《伯遠帖》;父王曇首善書,秉承家法,其傳世草書《服散帖》振迅痛快,筆力驚絕。王僧虔博學工書,於書學和書法藝術創作實踐皆有相當的造諧。

    琅琊王氏, 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名門望族。 這個家族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化格局的形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琅琊王氏累世權高位重,整個家族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他人難以企及,無論在政界還是在文化界均地位持重。王僧虔作為其後人,自小所受的家學薰陶。 在南朝並太多的書法家中,齊朝王僧虔到是佼然出眾的一位。王僧虔師承祖法,繼承了王獻之、羊欣平正穩健一路書風,同時又有自己豐厚緊俏、韻味無窮的獨特面貌。他更深諳書法中“藏鋒”的道理,一生拙筆自保,因此歷經數朝而不倒。

    整個南朝書法,雖然看上去較之其他各朝,似乎好像有點春意絢麗的味道,其中較為有名的,就有王僧虔的《太子舍人王琰帖》、王慈的《柏酒帖》,王志草書《一日無申帖》,以及楷書碑刻《舞龍顏碑》、《劉岱墓誌》、《瘞鶴銘》,草書碑刻(今年帖》等。

    王僧虔的作品流傳,今傳被收進在《萬歲通天帖》(摹本)裡的行書代表作《太子舍人王琰帖》。帖上字跡,一點一畫,每個區域性都寫得十分的紮實,十分的精到。那字型的結構,也被安排得穩穩妥妥,使人感到一種文靜舒徐的美感,王僧虔書法繼承了王獻之等書風基礎上,表現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尚神韻書風特點。他用書法藝術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讓人領略到一種舒展文靜的美感,並在書法藝術作品中顯示出以魏晉風韻作底蘊為歸宿的書法特徵。

    王僧虔善於從魏晉道家玄學中吸取營養,並滲透在藝術創作之中,書法作品中表現出尚韻書風的特徵影響深遠。梁武帝蕭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裡評曰:“王僧虔書如王、謝家子弟,縱縱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王僧虔的兒子王慈,是草書《柏酒帖》作者。

    王僧虔作為傑出的書法家與書論家,在書學研究方面傾注大量心血,提出大量富有創見性的理論觀點,頗有理論建樹。留於後世的書論作品 有《論書》《又論書》《筆意贊》《書賦》等篇目,觀點新穎,論述深入,體系嚴整,他所提出的某些觀點開歷代之首創或自其而起漸成體系,可謂篇篇錦繡,字字珠璣。

    在書法品評方面,王僧虔提出“天然與功夫”說,這一觀點是其以“神采”為重,追求形神兼備的書法“形神觀”在書法審美方面的具體表現,並與其“神采論”觀點遙相呼應。王僧虔將“天然”與“規矩”並舉,“規矩”有法則義,是前人實踐總結的經驗,這種“經驗”需要書家“下功夫”以習得,同時對於作書“規矩”的掌控也正體現出書家的下筆“功夫”。由此可得“規矩”與“功夫”在其本質意義上是一致的。

    “神采”與“形質”是中國書法美學範疇中的一對十分重要的理論範疇,這一理論範疇的建立就來源於王僧虔。王僧虔的“天然功夫說”不僅具有理論創新意義,在書法品評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審美範疇,同時對於書法發展的內在規律有著清晰的認識以及深入的解讀,使得這一理論極具有前瞻性,真正揭示出書法發展的內在矛盾及其辯證性。對於後世書論也有著極大的啟發意義,不論在書法發展史還是書論發展史上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朝王僧虔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才華,最終實現了仕途與書名的雙豐收,為琅琊王氏這個大家族再創了一把輝煌,也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美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版本《王者榮耀》鑽石選手和黃金選手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