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萌萌姐
-
2 # 愛生活的siegr
您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當下如何教育孩子,一個是對孩子未來的期待。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對孩子的未來是如何期待的?
我想,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快樂、幸福,找到他喜歡的事情並投身其中,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這也是我的期待,在我的這份期待裡,我重視的是孩子的生活質量,當然,生活質量的基礎是經濟能力,如何保證孩子有好的經濟能力,這就是教育的功能之一。
至於孩子未來做什麼職業,我從來不想,也認為想了也白想,甚至認為父母想太多、規劃太多,對孩子是有害的,孩子也不一定會接受。
孩子目前的興趣跟未來的職業,並不是天然劃等號的,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因素會影響孩子對職業的判斷和選擇。
我們是這樣,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
我的建議是,不用去考慮太多孩子未來職業的問題,這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去決定,相信孩子的判斷力,這是他們能搞定的事情。
回到第一個問題,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當我對孩子的未來有了上述的期待後,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有不同的思考了。
為何叫不同的思考呢?
比如有些父母,想讓孩子長大後做明星,所以從小就很刻意讓孩子學舞蹈、表演、形體等,作為興趣發展,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但最好不要去跟孩子的未來職業進行對應。
因為,先不說孩子未來是否會想做明星,就從當下來說,父母有了解過孩子的真正興趣嗎?有發現過孩子真正的天賦嗎?為了順應未來職業的需求去制定當前的教育計劃,我認為是不妥的。
我的基本教育觀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獨立個體對待,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表達;陪伴孩子,給孩子愛和安全感,在陪伴中發現孩子的興趣、天賦、特點;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事情,鍛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這種基本教育理念下,孩子在他的興趣和天賦方面得到發現、引導和鼓勵,自然能發展起來,未來的職業選擇,我會放手讓他自己去選擇。
有時候可以透過善意的謊言,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舉個例子: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來到一個小學,說來進行一項“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向校長要了一份全校學生的名單,然後每班挑出三個,共18個學生,對校長說,這些學生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
8個月後,他再回到學生時,這些學生在各方面都進步巨大,表現非常優秀。跟蹤調查,這些學生成年後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實這18個學生是他隨機挑選出來的,這只是他的一個謊言。
羅森塔爾認為,當他向學校提供了“優秀學員名單”之後,所有人都對這些學生抱有更到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透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迴圈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就如我剛開始說的那樣,所謂的“善意的謊言”也好,羅森塔爾效應也罷。在本質上表現出的是一個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經常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哪怕是善意的謊言,再加以不斷的監督,讓孩子在充滿積極暗示影響的環境中更加健康地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