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跪射俑
-
2 # 東周列國故事集
你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說,即化學元素週期表裡的元素名和明朝皇子們的名字重合率高。
如果元素是金屬屬性,則用金字旁的字,並且這個字的讀音儘量與外文讀音相近,然後就在漢字裡找吧。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早早就把後世子孫們起名字的規則給定好了,他的後代名字都是以五行,即金水木火土(注意不是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不只是皇子,各藩王家後代的名字也得按照這個規則起名字。
皇室和藩王的繁衍能力是不容小覷的,畢竟什麼事也不用幹,有祖上廕庇,沒事就生孩子。
本來以金水木火土為偏旁的字就那麼多,古人又講究避諱,就是名字裡的字儘量不和祖上名字裡的字一樣。
那怎麼辦?造字唄!漢字有個特點就是一半表意一半表音,也就比較容易造字,比如鎵字。
其實很多沒有具體意義的漢字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完全是為了不違背祖制起名字用的,這也正好用來表示化學元素,因為這些字原本就沒有具體意義,用來表示化學元素反而更具唯一性,更準確。
-
3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現在的化學元素表和明朝時期的很多皇子名稱重複,就先隨便的說幾個吧,朱同鈮,朱成鈷,朱成鉻……他們的名字當中都有著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有的人說這重複率不高,是由於化學元素表採用了朱家的發明。這些都是由於朱元璋,給自己的每個兒子都定下了20個字的家庭輩分,來進行排序。他這樣應該也是為了確定嫡庶關係,以此來維護朱允炆的統治。
可是誰也沒想到,後來是由於自己的兒子朱隸做了皇上,從此以後,皇帝的輩分也發生了變化。朱元璋是有名的工作狂,他在位時,不僅做自己的事,並且還為他的子孫後代,都規劃好了。他想他的子孫起名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來進行排序。所以他給他的 26 個兒子起名都帶木字旁,然後孫子輩兒的採用火字旁來取名,曾孫輩的起名就用土字旁,再往下就是金字旁和水字旁了,然後迴圈後接著再進行迴圈。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但是他沒想到一個問題,漢字是有限的,而後代子孫的是無限的。
當他的子子孫孫們,數量到達幾十萬時,漢字是不夠用的。剛開始,子孫們還可以對名字進行挑剔,到了後來字都被用完了。況且取名也要忌諱祖先,不能使用重名。這也就造成了後面越來越難取名的問題。最後被逼得沒辦法,由於祖先的規矩不能被破壞。所以,朱家的子子孫孫,就開始隨便起名,只要能對的五行的就可以來當做名字,還有的自己造字,這也就是朱家的子孫名字中佔據了元素週期表的原因。
後來當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科學家希望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字來進行翻譯代替。況且,翻譯也不能那麼馬虎草率。由於見到了朱家族譜,裡面有很多都是採用金屬類的偏旁部首,所以,就進行改造。而大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就採用了朱家人的名字。不得不說啊,現在來看,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即便是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去世了,但是,名字依然在流傳。有人說相信如果朱元璋活著的話,那麼也會放聲大笑吧。不得不說,這家人的起名真的是非常的有規矩的,能一直延續也不容易。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4 # 自歷史來
之前便了解到了這個巧合,讓人們以為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大部分漢字都是徐壽借鑑了明朝朱元璋家譜中的名字而定下的,其實很多字並不是徐壽造的,也不是明朝朱元璋家族的人造的。
現代化學的元素週期律是在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首先創造的,傳入中國是在清朝,化學家徐壽翻譯了《化學鑑原》等書,在翻譯中,他發明了音譯的命名方法,即把化學元素的英文讀音中的第一音節譯成漢字,作為這個元素的中文名稱。例如,對固體金屬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個與該元素第一音節近似的漢字,確定了大部分的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徐壽)
在大家看到元素週期表又看到明朝朱元璋家譜時就以為很多字是朱元璋家族創造的,比如秦王朱公錫、永和王朱慎鐳、封丘王朱同鉻等等。事情到這裡會讓大家覺得很有意思,朱元璋立下的規矩讓他不經意間當了一回化學家。
(明朝部分皇子)
然而事情真相併不是這樣。
化學元素週期表的中文名稱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徐壽創造的,大部分是按音譯確定下來的,而字的話古已有之。以下選一些來看看:
朱公錫的“錫”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銀鉛之間也”,《史記•貨殖列傳》曾有一句“金錫連丹”。
朱慎鐳的“鐳”字:《廣韻》解釋為“瓶也,壺也”,《潘岳•馬汧督誄》曾有一句“寘壷鐳瓶甒以偵之”。
朱同鉻的“鉻”字:《玉篇》解釋為“鉤也”,《抱朴子•君道卷》曾有一句“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朱均鐵的“鐵”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黑金也”。《墨子•備穴》中曾有一句“鐵鎖長三丈”。
朱同鈮的“鈮” :《玉篇》解釋為“絡絲柎也”。
朱安汞的“汞” :《集韻》解釋為“丹砂所化,為水銀也”。《說文解字》中也有“汞”的異體字,意和《集韻》相同。
朱恩鈉的“鈉”字:《玉篇》解釋為“打鐵”。《集韻》和《廣韻》也都有此字。
朱彌鎘的“鎘”字:《集韻》解釋為“與鬲同”,也就是一種古代炊具。
朱成鏻的“鏻”字:《集韻》解釋為“健貌”。
朱瓊烴的“烴”字:《玉篇》解釋為“溫也”。《集韻》解釋為“焦貌”。
朱勤烷的“烷”字:《集韻》解釋為“火也”。
朱顒炔的“炔”字:《集韻》解釋為“煙貌”。
(說文解字)
因此,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很多字都不是徐壽造的,也不是明朝朱元璋家族造的,很多字在漢朝《說文解字》或是宋朝《集韻》、《廣韻》以及南朝《玉篇》等書中便已存在。而朱元璋定下後輩命名的最後一個字必須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迴圈為偏旁的規矩,於是朱元璋的子孫們就大量地使用了古已有之的許多生僻字,造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巧合。
-
5 # 小劉解讀
越是比你成功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
朱元璋從一個癩頭小和尚逐步成為開國皇帝明太祖,這中間離不開的就是“努力”。
朱元璋出身貧苦,文化水平忽略不計。但是,他非常善於學習。做皇帝以後,更加註重後人文化修養,來彌補自己本身的缺陷。比如太子朱標,朱元璋給他找的老師都是當時的儒學大家。
朱元璋做皇帝以後,對儒家、道家、玄學文化都做了深入研究。這在後人的名字上就能很好的體現。全部運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代表著生生不息。因為朱元璋兒子非常多,分支越來越多。最後因為起名字都絞盡腦汁。所以在今天我們看來,有很多字看著熟悉,就是不敢對人大聲讀出來以免尷尬。
直到元素週期表傳入,我們才發現,原來這些金字旁的字都是人家老朱家擁有的。所以不能說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寘鑭、朱效鈦 、朱彌鎘、朱諟釩這些字跟元素週期表很相像,誰在前,誰在後還真不一定。
-
6 # 紅雨說歷史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自然對自己先祖的名字和取名的方式很不滿意。為了讓明朝皇室的子子孫孫的名字系統有序,又高大上,朱元璋親自為自己的後代們設定了一個群名字的系統。他將自己的每一個兒子的後代都設定了一個“派語”,每一代“派語”總共20個字,意思就是由自己這個當皇帝的老子派給每一個子孫後代的。我們以皇太子朱標和後來登基的皇四子燕王朱棣為例子來說一說,朱元璋的取名系統:
第2個字有了那第3個字怎麼辦呢?朱元璋從漢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找到了知識點,董仲舒在這本書中用“五行”來描述春秋大一統。這也正好的符合了朱元璋經歷了元末亂世最後一統天下的經歷。但是明朝皇子取名的順序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金木水火土”而是“木火土金水”。因為在這本書中這樣講道:
朱棣(木)——朱高熾(火)——朱瞻基(土)——朱祁鎮、朱祁鈺(金)——朱見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載垕(土)——朱翊鈞(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檢(木,明亡)
其實這些都是巧合,清朝末年著名的化學家徐壽根據英國的一本教科書翻譯了《化學鑑原》一書,據說這本書化學知識難度和現在高中化學一年級難度相當。徐壽以自己的獨特智慧創造了化學元素的命名方法,就是根據化學元素的性質確定偏旁部首,再根據其因為的第一個音節找漢語中的近似字,合在一起就是該元素的名字。
-
7 # 誰是誰的菜
初三開始學化學時,最先接觸的就是化學元素表 ,在這些化學元素表中有一些生澀難懂的字,瞭解明朝歷史的人可能會發現這些字與朱元璋的後代的名字有著很高的重複率。
高度重合如秦王:朱公錫;永和王:朱慎鐳;瑞金王:朱在鈉;壽昌王:朱均鐵;封丘王:朱同鉻;易寧王:朱成鈷;魯陽王之子:朱安汞等等。那我們可能會想元素週期表和朱元璋有什麼關係?還有就是為什麼明朝皇子的名字那麼個性,出現了那麼多的生僻字?
“根”在朱元璋中國古代是宗法制社會,凡事都要講究血緣關係,因此在宗法制內又有著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古人的名字也有著中國特色,即一般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姓氏,第二個字是輩分,第三個字才是區別於他人的名。民間百姓對此比較看中,皇族就更不用說了。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不過第九子朱杞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早夭,第八子朱梓捲入胡惟庸案,與王妃一起自焚而亡,所以朱元璋實際有23個兒子,然後朱元璋為他的每個兒子都擬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有20個字。
並且規定從孫子輩開始,按照這個表依次往下取名,而且朱氏子孫所有人的名字都由三個字組成,第一個姓,第二個就是朱元璋給的表示輩分的表中的字,第三個是以五行為偏旁的字,而且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順序依次迴圈。比如說朱元璋的兒子的名都是以木為偏旁,如燕王朱棣,懿文太子朱標。朱元璋給懿文太子表示輩分的20個字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所以按照規定,朱標兒子的名字應是朱+允+以火為偏旁的字,如朱允炆。
所以不是說朱元璋發明了元素週期表,而是徐壽使用了朱元璋後輩造出來的生僻字,所以才有了明朝皇子名字與元素週期表有極高的重複率。
-
8 # 不當王爺好多年
朱同鈮,朱成鈷,朱成鉻……的確明朝許多皇子的名字當中都有著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要感謝他們的老祖宗,勤奮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
朱元璋在位時,不僅做自己的事,並且還為他的子孫後代,都規劃好了。他規定子孫起名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來進行排序,所以給自己的 26 個兒子起名都帶木字旁,然後孫子輩兒的採用火字旁來取名,曾孫輩的起名就用土字旁,再往下就是金字旁和水字旁了,然後迴圈後接著再進行迴圈。
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為維護統治血統純正的的高瞻遠矚,但是他沒想到一個問題,漢字是有限的,而後代子孫的是無限的,朱家的生育能力太強大了,明代皇家檔案正式收錄的人數,洪武初年是5人,到永樂年間增至127人,嘉靖三十二年增至19611人,而萬曆三十二年增至80000多人。當一兩百年後,他的子子孫孫數量達到幾十萬時,漢字是不夠用的。剛開始,子孫們還可以對名字進行挑剔,到了後來字都被用完了,且取名要忌諱祖先不能使用重名,最後大家被逼得沒辦法,又不能破壞祖先的規矩。所以,朱家的子子孫孫,就開始隨便起名,只要能對應五行的就可以來當做名字,還有的乾脆自己造字,於是就出現了一些很奇葩的名字如:永和王朱慎鐳、封丘王朱同鉻、魯陽王朱同鈮、瑞金王朱在鈉等。
1869年,化學家徐壽想把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週期表引進到中國來。可面對一百多種生僻的元素符號,徐壽糾結了,怎樣才能把它恰當地翻譯成漢字呢?這時徐壽偶然看到了朱家家譜,他發現這本家譜中有很多名字都與金屬礦物有關,有些甚至直接和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相同。徐壽於是從這本家譜中選出幾十個與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符號所表達意思相同的字,直接拿來借用。對有些不太吻合的字進行了大膽地改造,如鉀、鈉、鈣、鎂、鎳等。他自己又根據漢字的組合規律和元素符號的性質進行了創新,造出了形象逼真的漢字來取代相對應的元素符號,終於解決了這一大難題。
朱元璋定家譜時,一定想不到自己會為中國的化學建設做出這麼大的貢獻啊!
-
9 # 星火辰
不就是都含有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嗎?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東西,實在和近現代的化學元素扯不上太大關係。
一、朱元璋起自平民,成了明朝的太祖,因此他的兒孫們起名統統得按他定的規矩來
什麼規矩?朱元璋二十多個兒子,他們的後代統統都有朱元璋定下的字輩。
譬如老大朱標一房,從朱允炆一輩起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
老四朱棣一房,從朱高熾一輩起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各房都不相同,各有特色。
不怪朱元璋搞得複雜,因為皇室人太多,後面會越生越多,倘若各房都用一套班輩,到後面就會大大混亂。
而且朱元璋這種作法,讓明朝皇帝名字都好記了不是嗎,把朱棣那一房的班輩記下來,隨著念就是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鎮弟弟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等等。
挨著看,發現另一個特色,從朱棣開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迴圈回來生木了。
這不過是中國古代哲學(也是政治學、神祕學等等)的五行相生,迴圈往復而已。
二、朱元璋定下的這種皇室取名規矩,實際上體現著他的野心,以及這個泥腿皇帝心目中的秩序
秦始皇玩兒過始皇帝開始,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的招數,希望秦朝能傳到秦萬世,成為不滅之國,結果二世就結束了(子嬰都不敢稱秦三世)。
朱元璋這招更狠,他要木、火、土、金、水連續相生,又迴圈往復,最終不滅。明朝到底是傳了快三百年,來了兩套輪迴。從朱棣的木字,傳到了崇禎帝朱由檢的木字。這肯定不是朱元璋取名的功勞,最終得遵循歷史、經濟的發展規律。
因為朱元璋出身貧苦,連他自己的名字都是後來他手下的文人給起的,因為朱元璋弄出這套取名規矩,肯定是深受這些文人的影響。這代表著朱元璋心目中的秩序,在他看來,只要有他定下的成法,子孫世世代代遵守,那明朝的統治就可以持續萬年。
由此可見,朱元璋並非一個新潮的人物,而是傳統文化守舊的集大成者。正因為如此,他將古代王朝皇帝的集權統治推上了最高峰。
三、朱元璋的這種取名方式,應該是深受儒家政治的影響,而不是什麼宗教影響,其實其勢力穩固後,朱元璋就越發排除宗教的影響力
元末紅巾軍分為兩系,都和彌勒信仰脫不開關係。朱元璋出自紅巾軍,曾借紅巾皇帝韓林兒的殼兒發展壯大,自然曾是彌勒的信仰者。然而,當朱元璋勢力鞏固後,乃至於劉福通、韓林兒等人勢力消亡後,朱元璋已經將宗教信仰看做一種威脅,在越來越多的公開場合,當眾宣佈其非法性和愚昧性。與此同時,在浙東文人們的影響下,他越來越向傳統的漢家統治者靠近,靠儒學,以及儒學中的天命論來鞏固其統治。在這其中,各王朝五行相生的說法,被朱元璋直接引入了他子孫的相生中,這一切和宗教是沒什麼關係的。等到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就乾脆禁止彌勒信仰,斥為異端。
-
10 # 福自福地來wjf
明朝,建國於1368年,亡於1683年,歷帝16位。太祖坐鎮應天府南京城,朱棣坐順天府北京城。
元末時,朝內政治腐敗,朝政昏亂,紅巾軍興起,朱元章參加紅巾軍。後攻伐元凶。摧毀元朝,朱元璋建國大明,即明朝。
明朝,始於明教,朱元璋乃明教領軍人物,與常遇春,徐達,楊簫,張無忌等統帥明教。當時,天下明教盛行,勢力極大,各分教分立於全國各地。人眾數萬後發展到幾十萬人。形城軍事規模,元朝震驚。
明教,原自波斯,唐宋時逐漸引(傳)入中土。宋方臘即為第一任明教教主,到張無忌時大約傳30代上下。
朱元璋建大明即以明教教義建立的。因是明教開創大明朝,開國之本正,是朱元璋入住南京後,依明教之威名命名國號了。
至於明皇家族起名一理,是朱元璋不敢忘明教本義之意。因功起於明教,發於明教。稱帝於明教之力,他為了不敢忘本,為了發揚和傳承大明江山千秋萬代,他以生髮明教為宗義。是以召示子孫,代代以相生明教為宗旨,所以才運用五行木水金土火為兒孫之輩字,以示輩輩相生之義。只可惜他一生傲氣,不肯求人揣摩而自定五行命輩字。
輩字運用是以八輩為主,為迴圈的,每代必用八個輩字來輪迴迴圈,而他召示輩輩五字,乃為缺限,是為不全。有制陰陽生化之理。
而大明即為明教之宗,明者光輝,火也。所以朱元璋坐朝是為火帝,色為紅,旺於南,發於東。坐鎮南京是為得第得勢。而他的下輩第一代兒子輩起名,字中必帶木傍,取意為木生火,是取大明強大旺盛之象,明生之理也。
這個理論,即是從百度也不一定能找出正理也!
-
11 # 朝文歷史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稱“元素週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後,為朱家子孫取名字定了很多規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規律是: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輩有25個兒子加一個侄子,就給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輩分表,比如太子家裡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這二十個字,一輩接著一輩輪流用,用完了再回轉著用。
而第三個字則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如他的兒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孫子輩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每個皇族的名字只有一個是用來區別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還必須一樣,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輪迴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朱家的後代的繁殖能力,子孫後代每一代人口都會呈幾何增長,一開始還能用通用常見的字,可是很快,悲劇了,朱家子孫發現字都不夠用了。
怎麼辦?只能翻找各種古籍,什麼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都蒐羅了個遍,還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這之後,就有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如鐳、鈉、鎂、鈷、鈰、烷、烯等等。這些字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週期表。
而化學週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壽引進中國,當時並沒有能對應的漢字。為了能翻譯好這些元素,達到形聲兼備,這個老哥翻看各種古籍尋找靈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譜,這一個可不得了,這不再合適不過了嗎。
於是,徐壽就將明朝家譜命名了今天的化學元素。只能說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孫發明和創造了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後人借鑑和抄襲了他們的名字在後,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種巧合。
-
12 # 史之策
因果關係反了,化學元素週期表與明朝皇子重了
其實華人的名字很有特色,反應的是老祖宗的智慧。一般人的名字都是三個字,第一個是姓,第二個是輩分,最後一個才是名。也就是說自己只能起一個名,其他的都是定好的內容。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先給子孫定了輩分。為了可以讓子孫千秋萬代,他給子孫利用玄學“五行相生”的原理,要求子孫的名字必須含有對應的五行。前幾代還好,但是他低估了後代的繁育能力。
朱家的前幾代還好起名字,過了五代以後常用字開始不夠用了。但是又不能起與祖先相同的字,因為要避諱先人。於是朱家開始大規模的找生僻字,實在不行的時候,開始自己造字,因此才不至於小孩沒有名字。
Δ門捷列夫
後來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科學家徐壽希望可以把元素週期表翻譯成中文。但是一時半會找不到好的字代表,偶然間發現朱氏家譜裡面大都是金屬類的偏旁部首。而且很多內容都有相似地方,又經過了他的改造,絕大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就被翻譯出來。
金屬:
朱公錫、朱慎鐳 、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鈉、朱恩銅、朱恩鈰、朱恩鉀、朱帥鉀、朱帥鋅、朱寘鑭、朱徵釙、朱效鈦、朱效鋰、朱詮鈹、朱效鈀、朱彌鎘、朱諟釩、朱翊銪、朱翊鉻。有機:
朱勤烷、朱孟烷、朱悅烯、朱定烷、朱瓊烴、朱顒炔、朱厚烷、朱厚烴。化學元素週期表
氫 氦 鋰 鈹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鈉 鎂 鋁 矽 磷 硫 氯 氬鉀 鈣 鈧 鈦 釩 鉻 錳 鐵 鈷 鎳 銅 鋅 鎵 鍺 砷 硒 溴 氪 銣 鍶 釔 鋯 鈮 鉬 鎝 釕 銠 鈀 銀 鎘 銦 錫 銻 碲 碘 氙 銫 鋇 鑭 鉿 鉭 鎢 錸 鋨 銥 鉑 金 汞 砣 鉛 鉍 釙 砈 氡 鍅 鐳 錒 (部分)可見元素週期表的翻譯就是按照朱氏家譜來的
-
13 # 飲水君
不期然而然的巧合
在封建時代,皇族成員的命名雖然很講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國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規則一樣:姓氏+輩分+單名。
對於大明王朝來講,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是喜歡臭顯擺、立規矩,他給後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則,簡單說就是:
1.給每支皇族一套輩份表,20個字,比如燕王這一支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裡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萬曆皇帝朱翊鈞、崇禎皇帝朱由檢等等。老朱有20多個兒子,每個兒子都20個字,還不重樣,真夠他(或者大臣們)想的。
2.每個皇子皇孫的單名都要與金木水火土有關,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來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兒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關(火生土),也就是隆慶皇帝朱載垕;隆慶的兒子呢,土生金,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了。
這套體系實在是太考驗老朱家人的文化水平啊。漢字就那麼多,但是皇族們養尊處優很能生啊,據說明末皇族有上百萬人。這上百萬人的名字要硬往上面這個規則裡套,還不能重名,結果可想而知。許多人的名字都是生僻字,讀起來也不好聽,比如下面這些:
永和王——朱慎鐳;封丘王——朱同鉻;魯陽王——朱同鈮;
瑞金王——朱在鈉;宣寧王——朱成鈷;懷仁王——朱成鈀;
沅陵王——朱恩鈰;鉀慶王——朱帥鋅;韓王——朱徵釙;
稷山王——朱效鈦;新野王——朱彌鎘;楚王——朱孟烷
這不都是元素週期表嗎?
1896年徐壽引進了門捷列夫發明的元素週期表,怎麼把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譯成中文呢?他在明朝皇族的家譜裡找到了靈感。金屬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上個音譯的漢字唄,比如Na(Natrium),就用了瑞金王朱在鈉的名字。
世界太奇妙,龍子龍孫們的名字居然給科學幫了個大忙。孩子們學化學的時候,起碼得稍稍對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謝,否則,他們很可能不是背誦氫鋰鈉鉀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還好,答主早畢業啊!
-
14 # 徐德文科學頻道
兩個字,機率。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錄了47000,現代最多的字典收錄了8萬多個。朱元璋的皇子皇孫有多少?當了皇帝自然會大量佔用生殖資源,朱元璋就有20多個兒子,後來慶親王有100個兒子,據說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朱元璋的皇子皇孫達到了百萬之眾。這麼多人要取名字,還要按金木水火土來,把所有漢字都用上一遍也是遠遠不夠的,自然所有的生僻字都派上了用場。而徐壽在翻譯化學週期表的時候,不管他是翻康熙字典還是朱氏家譜,就只有這麼多字供他使用,他取出的化學元素名字,當然十有八九會和朱元璋皇子皇孫的名字重合,就純粹的機率問題而已,哪那麼複雜?
-
15 # 溫讀
現在的化學元素表和明朝時期的很多皇子名稱重複,就先隨便的說幾個吧,朱同鈮,朱成鈷,朱成鉻……他們的名字當中都有著元素週期表的元素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有的人說這重複率不高,是由於化學元素表採用了朱家的發明。這些都是由於朱元璋,給自己的每個兒子都定下了20個字的家庭輩分,來進行排序。他這樣應該也是為了確定嫡庶關係,以此來維護朱允炆的統治。
可是誰也沒想到,後來是由於自己的兒子朱棣做了皇上,從此以後,皇帝的輩分也發生了變化。朱元璋是有名的工作狂,他在位時,不僅做自己的事,並且還為他的子孫後代,都規劃好了。他想他的子孫起名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偏旁來進行排序。所以他給他的 26 個兒子起名都帶木字旁,然後孫子輩兒的採用火字旁來取名,曾孫輩的起名就用土字旁,再往下就是金字旁和水字旁了,然後迴圈後接著再進行迴圈。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但是他沒想到一個問題,漢字是有限的,而後代子孫的是無限的。
當他的子子孫孫們,數量到達幾十萬時,漢字是不夠用的。剛開始,子孫們還可以對名字進行挑剔,到了後來字都被用完了。況且取名也要忌諱祖先,不能使用重名。這也就造成了後面越來越難取名的問題。最後被逼得沒辦法,由於祖先的規矩不能被破壞。所以,朱家的子子孫孫,就開始隨便起名,只要能對的五行的就可以來當做名字,還有的自己造字,這也就是朱家的子孫名字中佔據了元素週期表的原因。
後來當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科學家希望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字來進行翻譯代替。況且,翻譯也不能那麼馬虎草率。由於見到了朱家族譜,裡面有很多都是採用金屬類的偏旁部首,所以,就進行改造。而大部分的元素週期表,就採用了朱家人的名字。不得不說啊,現在來看,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即便是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去世了,但是,名字依然在流傳。有人說相信如果朱元璋活著的話,那麼也會放聲大笑吧。不得不說,這家人的起名真的是非常的有規矩的,能一直延續也不容易。
-
16 # 煮酒君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一位傳奇的帝王,明朝的開國君主,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但他還是一位偉大的"化學家",就鮮為人知了。
有一件事情,極能體現他的化學水平。
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發明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規範,皇室後人名字第二個字是他欽定的輩分,第三個字裡則要有一個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傳。
於是,在朱元璋的後世子孫裡,我們發現了數不清的使用以後來的化學元素漢文音譯名稱的人名。
金屬元素類太祖系: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鈉、朱恩銅、朱恩鈰、朱恩鉀
仁宗系:朱翊銪
英宗系:朱翊鉻
有機化學類太祖系:朱勤烷、朱孟烷、朱悅烯、朱定烷、朱瓊烴、朱顒炔
仁宗系:朱厚烷
憲宗系:朱厚烴
其他化學類:朱成鏻
是不是覺得厲害了,我的朱元璋?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律,我們開始使用元素週期表那可是19世紀的事情啊,朱元璋可是14世紀的人,難道穿越了?
於是呢,有人就有了這樣的猜測:
是不是清末化學家們翻譯《元素週期表》時,主要參考書目就是門捷列夫的原作和《明史·諸王世系表》呢?
然而,並不是。
朱元璋平時是不是像化學家一樣擺弄瓶瓶罐罐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朱元璋肯定非常喜歡讀書。
據史料記載在朱元璋起兵之後他每天都會學習到很晚,即使行軍打仗途中也不肯放下書本。"身在行間,手不綴書"。做了皇帝以後,不但經常通宵學習,還喜歡招讀書人給他講課。
而正是因為朱元璋這樣沒日沒夜的學習,使得他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也認識了許多諸如"烯、鐳、烷、銪、鏻"這樣的在古代字書中都難得一見的生僻字。
其實這些字,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經有人使用,而且人對其中絕大多數的字都賦予了實際意義。
比如說:朱公錫的"錫"字:《說文解字》已收此字,解釋為"銀鉛之間也"。
再比如說,朱慎鐳的"鐳"字:《廣韻》釋為"壺也",《集韻》釋為"古瓶也"。早在晉代潘岳的《馬汧督誄》一文中就有"寘壺鐳瓶甒以偵之"的句子。
並且,實際上,無論是清末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時,還是我們現在對某些元素加以漢字名字時,都大量採納了這些字書裡對於這些字含義的解釋。比如說,銅的原始原色,就是紅色,而銅這個字的含義是赤金。
換句話說,很多元素週期表中用的字,既不是明代朱元璋造的,也不是清代徐壽造的,很多字早在東漢編《說文解字》時就收錄了。最遲在宋代的《廣韻》、《集韻》中也有。
只不過,由於現在這些生僻字很少使用,《新華字典》等常用辭書只收錄它們作為元素的意思,使人們產生錯覺,以為它們是為了翻譯元素週期表而生造的字。當看到明朝皇室後裔的名字裡已經用了這些字時,又以為它們是明朝人造的。
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事實就否定了朱元璋的勤奮好學,以及對化學元素名漢譯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的後世子孫裡,倒的確出過一位化學家,那就是朱載堉。
朱載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又稱"端靖世子",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人。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有"律聖"之稱)、歷學家、音樂家。
他是明太祖九世孫,我們之前提到的鄭王朱厚烷的長子。此人從小就對科學十分熱衷,熱衷到不願意繼承王位,一門心思搞科研的程度。
他的一生完成了《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重要著作,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在朱載堉燦若星辰的成就裡,的確有一項與化學有關:他測出了水銀,也就是汞的密度。測量結果相當精確。
-
17 # 孤客君
在中國的文化中,人們非常喜歡按輩分起名字,這種狀況在古代和現代都是大量存在的。
朱元璋的兒子一共有26人,在他興致所到時,他給自己這26個兒子中已經有了子孫後代的人敲定下了一系列的輩份。
朱元璋當時確定下來的起名輩份大家可以透過下面這張圖瞭解一下。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瞭解出,朱元璋幾乎為自己每個兒子的後代都敲定下了20個輩分,供他們只孫後代的20代人使用。
原本皇帝寶座應該是在太子家那一派的輩份中流傳的,但是在朱棣篡奪了自己侄子的皇帝寶座後,皇帝的位置開始過渡到了燕王后代的輩分中。
憑藉著朱元璋確定下的這份起名輩分,明朝很有效地避免了皇族、王族子孫因為過多而導致名字出現重複的尷尬狀況。
朱元璋後代名字中的五行元素不過朱元璋對子孫後代起名的第二個規定,卻使得他的子孫後代又憑空出現了很多有可能出現重名的尷尬。
朱元璋非常崇尚五行理念,除了輩分的規定之外,他還規定自己子孫後代的第三個名字必須得添上五行的元素。
比如他的兒子,朱棣、朱標、朱樉等人,名字上都包含著木元素。
還有朱元璋的孫子朱高熾、朱高燧、朱允炆等人,名字上都包含著火元素。
在我們浩瀚的漢文字中,擁有五行偏首的文字看起來很多,但如果實際算起來,這些可以供朱元璋上百萬後代使用的文字其實並不多。在這種情況,他們同一代人之間為了避免出現同名的尷尬,就創造出了原本許多不存在的字,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個尷尬了。
而那個年代又沒有電腦、電子系統這種東西,他們本身又是皇族、王族,自然是不用擔心自己造出來的字登記不了了。
徐壽翻譯元素週期表借鑑明朝皇族族譜的說法現如今在網路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說清朝末年的徐壽在翻譯元素週期表時,因為不想如同翻譯外華人名字一樣直接把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音譯過來,所以他就開始尋找起了一些在我們漢字中與這些元素契合的字,來對這些元素物質進行翻譯。
在他苦苦尋找一直找不出類似文字的情況下,他無意中在明朝皇族族譜中找到了靈感。
接下來他採用了明朝皇族族譜中一些擁有著金元素、“釒”字旁的字來對元素週期表中的一些金屬元素進行了翻譯,這才使得我們得以看到了現如今的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中的金屬元素文字早在明朝前就出現了但實際上這種網路傳言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沒有任何歷史記載說明徐壽就是參考明朝皇族族譜來翻譯元素週期表的,以上這種說法,更多時候是一種猜測。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雖然明朝的皇族為了避免重名造出了不少的字,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考研一下元素週期表中所出現的那些金屬元素文字,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文字早在明朝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了我們的文化中。
雖然明朝的皇族也有使用這些文字,但是這些字並不是他們造出來的,也並不是他們的專利。
透過這方面來判斷,我覺得徐壽有很大可能並不是透過明朝皇族族譜來對元素週期表進行翻譯的,而是透過其他的古字典來進行翻譯的。
當然因為沒有明確記載徐壽是透過什麼書籍來翻譯這些金屬元素的原因,所以對於這方面我們是不好直接作出論斷的,雖然透過明朝皇族族譜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機率很小,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所以說這就是明朝皇子們名字和元素週期表中某些文字有如此巨大重疊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古代五行元素的文字就那麼一些,在明朝皇族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元素週期表又是透過我們原本的漢字翻譯出來的,因此出現重疊是根本不奇怪的。 -
18 # 貓眼觀史
化學元素週期表之所以與明朝皇子們的名字重合率高,首先得益於朱元璋創造的家譜取名字序,其次還要感謝清末時期著名科學家徐壽,為何這樣說?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漲知識的時候到了。
中文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形成我們都知道,初中讀書時,化學老師會強行要求我們將化學元素週期表背下來,現如今很多人依然能夠朗朗上口,但是有一個問題是,背的出來卻很少有人全部寫出來。
氫氦鋰鈹硼 碳氮氧氟氖 鈉鎂鋁矽磷 硫氯氬鉀鈣……之所以現如今日此輕易記住,這真是徐壽的功勞,很少有人知道,在沒有中文的化學元素週期表時,可以說和看天書一般,元素週期表是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說創立,直到道光年間才開始傳入中國。
此時有個清朝晚期的著名科學家,江蘇無錫人,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他當時看到這個化學元素週期表時同樣一臉懵(誇張說法,徐壽從事翻譯工作17年,專門翻譯西方化學以及蒸汽機方面的書籍),他第一眼看見的週期表是這樣式的。
“Ferrum,Aurum,Cuprum,Phosphorus,Bromine……”他嘗試著翻譯,結果這生搬硬套的翻譯看起來顯得更加無趣乏味,當時徐壽便有個想法,他是這樣說的,如下圖: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翻譯太過於繁冗,還不如以音譯的命名方法,就是將化學元素的英文讀音中的第一音節譯成漢字,作為這個元素的漢字名稱,倘若首音不合則用次音,比如,對於固體元素的就用金字旁,再陪上一個與這個元素第一個音節讀音相似的漢字,這樣就組合成了一套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不過在組合的過程上也是非常繁瑣的,畢竟一百多種生僻的元素符號,一日,他前去查閱資料,發現一份家譜,家譜裡面的名字恰好都以五行元素為偏旁,也都是一些和金屬礦物相關的字。原來這是朱元璋的家譜,當初朱元璋登基之後,就開始為朱家的子孫後代取名立下規矩,朱元璋運用的是五行取名法,就是姓氏+輩分+五行,“五行”並非全部用金木水火土,而是這第三個字必須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
朱元璋有25個兒子和一個侄子,給每一個兒子的後代都定下輩分,輩分表如下圖:
朱元璋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們,每一個人的後代都根據這20個字取名,一直輪流使用,也確實,朱元璋的後代時至今日都還是依照這個取名的,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的漢字竟然不夠用了,這些帶金木水火土的字被用完了。
所以他的後代們就開始造字,比如鐳、鈉、鎂、鈷、鈰、烷、烯等都是他們造出來的,而徐壽如獲至寶,於是將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翻譯,大多采用朱氏家譜中的帶有五行偏旁的字,也就成就了現如今的中文化學元素週期表。
其實在我們眼裡可能認為並沒有多厲害,然而在世界人眼裡,他們是的確佩服中國文字的,且不說如此,當時徐壽創造完成後,日本聽聞,第一時間派學者前來學習,然後引回日本使用。
綜上,也就是人們為何會認為朱元璋的皇子們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重合率高的原因,但要理解的是,朱元璋無心插柳在前,徐壽在後。
回覆列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生育能力非常強的皇帝,這輩子一共生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朱元璋不僅能生兒子,還很為眾多兒子們的未來著想,規定他所有的兒子及其後代都永遠是親王並且不用工作,生活支出完全由朝廷負擔。
正因如此,明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同一時期宗室王爺數量最多的朝代。但有意思的是,明朝很多宗室王爺的名字都是非常少見的生僻字,比如朱志堩、朱秉欆、朱承爚、朱恩鑙、朱見灂、朱慈、朱常等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朱元璋替兒子們製造了起名字的“捷徑”。朱元璋替他每個兒子都規定了輩分的牌子,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子孫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朱標的子孫則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規定明朝宗室子孫的名字都是必須含有五行偏旁的漢字,輩分順序為“木火土金水”。明成祖朱棣之子是朱高熾,朱高熾之子是朱瞻基,朱瞻基之子是朱祁鎮,朱祁鎮之子是朱見深,朱見深之子是朱祐樘……
但問題是明朝延續了近三百年,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宗室子弟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但有五行偏旁的漢字並不多,而朱元璋定的起名規矩又不敢改。這可把負責給皇族起名字的官員難住了,以至於後來很多明朝宗室到了十幾歲都沒有大名。
由於地位尊貴,因此那些比較常見的五行偏旁漢字都要給皇帝直系子孫預備使用。負責給皇族起名字的官員後來便隨便給一個字按上“木火土金水”的偏旁,就給血緣較遠的明朝宗室起名字,所以明朝很多宗室王爺的名字都是特別少見的生僻字。
化學元素是借用了這些名字中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