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知傳習閣
-
2 # 靜室品茗
3:弼馬溫,弼馬溫這個詞一出口,代表八戒已經是怒火沖天了,恨不得一口吃了弼馬溫。
4:潑猴,稱呼潑猴時,這時候,不好定,有時是惱羞成怒的時候,叫潑猴,有時候是心情好,開玩笑的時候也叫潑猴,呵呵
5:雷公臉,這時候,純屬玩笑。
-
3 # 現實太虛偽5206
我們先看第一次,雙方碰面時的稱呼。
行者道:“他說請一個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姓孫的齊天大聖,要來拿你哩。”那怪聞得這個名頭,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這等說,我去了罷,兩口子做不成了。”行者道:“你怎的就去?”那怪道:“你不知道,那鬧天宮的弼馬溫,有些本事,只恐我弄他不過,低了名頭,不象模樣。”
這個稱呼代表看不起,為什麼看不起呢?
豬八戒大學一畢業,就經太上老君推薦,順利經過天宮公務員考試,成為天河十萬水軍的頭領,官位天蓬元帥。
在豬八戒眼中,官位不對等,一臉看不起,稱呼弼馬溫代表蔑視之情。同時又怕打不過丟了面子,還要端自己職務高的架子,是不是很好笑。
那怪道:“你這猴子,我記得你鬧天宮時,家住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裡,到如今久不聞名,你怎麼來到這裡上門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裡請你來的?”
那怪從新禮拜三藏,願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
二
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裡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真個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頭指著行者,口裡罵道:“這個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這個猢猻,我好意來請他,他卻不去!你不去便罷!”
八戒道:“哥啊,救他一救罷,不要只管揭挑他了。”
三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兩個人的出身和工作經歷不同而已。
孫悟空大學一畢業就開始自己創業,開了花果山公司。民營企業沒有政府保護,一切只有靠自己,所以只能靠尋找人才,拼命做好產品,大力開發市場。所以孫悟空只看能力,不看官位。官位高不能做事的人太多了,到了民企也沒多大用。沒有業績,民企馬上就會出問題,就算官位多大也沒用。
豬八戒一畢業就是國企的核心幹部,手下十萬人。雖然每天沒什麼事做,也沒什麼能力,但日子還是混得好的。用傅成玉的話說:國企不以利潤為最主要目標,而以政府的需要為目標。國企不培養企業家,只培養官員。大家平時見面講的是級別,業績就給臨時工去做的。
兩個人不是一個型別的人,思想也不一樣,說起話做起來,就象雞對鴨講,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的那套是對的。
-
4 # 70後男人看世界
所以,豬八戒叫“弼馬溫”,是打心眼裡瞧不起孫悟空。還有猴哥這稱呼是尊稱,一般豬八戒叫出來,就是有他辦不到或不想去辦的事情,有求於孫悟空。列如他們偷吃人參果的時候,豬八戒自己的囫圇嚥下去了,看見孫悟空在吃人參果,就湊到跟前直叫猴哥,顯得好不親熱。大師兄是豬八戒正式拜唐僧為師以後開始叫的,可以看出他在天庭的時候沒瞎混,知道遵守江湖規矩,雖然心裡瞧不起孫悟空,但他入門在先,仍然尊他為兄。
-
5 # 惟德是崇
從第十八回到第四十回,豬八戒稱呼孫悟空大致有這樣幾種:“弼馬溫、哥呵、哥啊、師兄、哥哥、這猴子、這猢猻、我師兄”等。其中,“弼馬溫、這猴子、這猢猻”是罵孫悟空的,是在背後或是在氣頭上的時候;“哥呵、哥啊、哥哥”是當著孫悟空的面的時候;“我師兄”也是揹著孫悟空的時候,不過這是對著別人誇讚孫悟空的。
從豬八戒對孫悟空的不同稱呼上來看,豬八戒是蠻有智慧的,這真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下面從書中舉出一些例子來,予以印證。
1、行者道:“你怎的就去?”那怪道:“你不知道,那鬧天宮的弼馬溫,有些本事,只恐我弄他不過,低了名頭,不象模樣。”(第十八回)這是豬八戒從扮作翠蘭的孫悟空的口裡得知,要請孫悟空來降伏他的話之後,豬八戒說的話。他說孫悟空是“弼馬溫”,當然不知道孫悟空就在眼前。在第十九回中,在與孫悟空的搏殺中,他也罵過“你這個弼馬溫”的話,是在氣頭上罵的。在第十九回中,也當著孫悟空的面罵他“你這猴子”。
2、八戒道:“哥呵,不是胡說,只恐一時間有些差池,卻不是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下里都耽擱了?”(第十九回)這是豬八戒被唐僧收為徒弟後,豬八戒第一次當著孫悟空的面叫“哥呵”。因為孫悟空是師兄,不叫哥不好,叫又不情願,就稱孫悟空為“哥呵”。
6、真個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頭指著行者,口裡罵道:“這個猴子,不做和尚,倒敬妖怪!這個猢猻,我好意來請他,他卻不去,你不去便罷!”這是請孫悟空出山,孫悟空不出山,豬八戒半路罵孫悟空的話。這也是當時豬八戒內心的真實反映。你孫悟空不出來救師父,我就罵你“這猴子、這猢猻”。
7、“(八戒)道:妖精,你且莫哭,等老豬講與你聽。先來的孫行者,次來的者行孫,後來的行者孫,返復三字,都是我師兄一人。……”(第三十五回)當著妖怪的面,誇孫悟空是“我師兄” ,這誇讚是發自內心的。這足以說明,這時,豬八戒已經完全認可孫悟空這個“哥哥”了。
-
6 # 貳柒柒玖事件
廢話不多說,走起!
一·“該死的弼馬溫!”豬八戒可是把孫悟空的這段黑歷史拿捏得死死的,想當初孫悟空佔山為王,被李太白騙上天庭做了這個不入流的小官兒,結果由此引發了一連串雞犬不寧的爛事兒。而豬八戒身為天蓬元帥當然知道誰是弼馬溫,更知道孫悟空對於這件丟人的事耿耿於懷。所以後來取經的時候,只要豬八戒被孫悟空欺負,就用“弼馬溫”侮辱孫悟空,好讓自己在嘴上佔點小便宜。二·“遭瘟的猴子!”取經路上,大事小情都是孫悟空在前後考量,把控節奏。而豬八戒生來好吃懶做,又沒什麼責任心,還時不時挑起師徒矛盾,給孫悟空添亂。所以孫悟空就經常和豬八戒玩心眼,用法術捉弄豬八戒,算是對他的懲罰。但這麼一來豬八戒就會經常倒黴,不是被妖怪抓走就是去井裡背死人,所以事後見到悟空在偷笑,豬八戒就會指著悟空大罵“你這遭瘟的猴子!”三·“哥哥啊……”一般情況下,如果什麼東西激起了豬八戒的某些慾望,比如美食、美女、奇珍異寶,而且沒有孫悟空就實現不了的時候,豬八戒就會瞬間轉換口風,變得軟款溫柔細聲細語的對孫悟空說一聲“哥哥啊……”比如偷吃人參果的時候、偷看蜘蛛精洗澡的時候、車遲國口吃三清貢品的時候,豬八戒都是一副沒出息的樣子,嘴裡流血口水對孫悟空軟磨硬泡……只為那點沒出息的小心思。 -
7 # 清風如若
行者道:“他說請一個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姓孫的齊天大聖,要來拿你哩。”那怪聞得這個名頭,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這等說,我去了罷,兩口子做不成了。”行者道:“你怎的就去?”那怪道:“你不知道,那鬧天宮的弼馬溫,有些本事,只恐我弄他不過,低了名頭,不象模樣。”
這個稱呼代表看不起,為什麼看不起呢?
豬八戒大學一畢業,就經太上老君推薦,順利經過天宮公務員考試,成為天河十萬水軍的頭領,官位天蓬元帥。
在豬八戒眼中,官位不對等,一臉看不起,稱呼弼馬溫代表蔑視之情。同時又怕打不過丟了面子,還要端自己職務高的架子,是不是很好笑。
那怪道:“你這猴子,我記得你鬧天宮時,家住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裡,到如今久不聞名,你怎麼來到這裡上門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裡請你來的?”
-
8 # 西遊夢紅樓
於是豬八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間,於是沙僧打落琉璃盞也被放逐到流沙河,等著唐僧一起前往西天取經。
豬八戒恨呀,所以一見面就喊“弼馬溫”,“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今日又來此欺人!不要無禮,吃我一鈀!”
話不投機,先打上一場再說!
討好稱“哥哥”在高老莊時兩人打過幾場,其實也沒分出勝負,豬八戒主是餓得太快,沒力氣乾脆就不打了。別看豬八戒肚子大,虛胖的,吃下去的東西支撐不了多久,所以耐寒不耐餓,取經路上因此該躲就躲,該睡懶覺睡懶覺,打頭陣有悟空,後勤有沙僧、小白龍,做個自在的豬其實挺好!
按照先者為兄,所以見了唐僧,拜了師父,叫了孫悟空“師兄”,基本上一路上都在討好,“哥”短“哥哥”長一陣亂叫,嘴甜不吃虧,裝傻的人有糖吃,所以背鍋的永遠是孫悟空,一邊笑的總是豬八戒。
豬八戒轉身離去看四下沒人,又開罵“猴子”道:不做和尚,倒做妖怪!這個猢猻,給你點顏色就想開染房,給臉不要臉,不去拉倒,什麼玩意兒!
唐僧已經相信白骨精是妖怪,這時豬八戒紅了眼,準備趕走孫悟空,所以沒什麼“師兄”、“哥哥”的尊重,直接喊“行者”,首先在唐僧心中搞了個親疏有別的心理暗示,再將責任扣在孫悟空身上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公兒尋將來了。”
豬八戒叫孫悟空的各種稱謂,其實就是凡人的各種心態表現,叫“哥”是討好,叫“弼馬溫”是發怒,叫“猴子”是鄙視,叫“行者”是劃清界限,撇叫“你”、“他”是隨意,叫“師兄”是按輩,所以我才說豬八戒這豬頭,確實有點意思! -
9 # 一線天
根據我的感覺,豬八戒對孫悟空常有的稱呼有五種,即大師兄、猴哥、猴頭、猴子、弼馬溫。一般來說,豬八戒在正常或較正式並不帶個人情緒的情況下,習慣叫孫悟空為"大師兄"。尤其是在師父唐僧面前,只要他不是在打孫悟空的小報告或告刁狀,他都常叫悟空為"大師兄"。當豬八戒有求於悟空,需要悟空幫時,為了取悅和討好孫悟空,與大師兄套近乎時,就會嘴巴甜甜地叫悟空為"猴哥"了!有時候,豬八戒對悟空的言行不滿或持反對態度,他會把"猴哥"改叫成"猴頭"或"猴子",以發洩心中的鬱悶。然而,一旦孫悟空得罪或激怒了八戒,比如戲弄或坑害了他,他就會叫孫悟空為"弼馬溫"了,有時還加強語氣大罵"遭千刀的弼馬溫"。總之,在常態下,豬八戒稱悟空為"大師兄",而在特殊情況下,就是其它的稱呼了。值得一提的是,孫悟空對豬八戒的稱呼就沒那麼複雜了,通常叫"八戒",不高興或奚落時稱"呆子",很少叫"二師弟"或"師弟"什麼的。
-
10 # 讀書有癮
總共有四種叫法,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環境,來看看豬八戒的心理活動
豬八戒第一次叫弼馬溫豬八戒在高老莊為妖時,孫悟空為收服他,變成高翠蘭的模樣。借高翠蘭之口,說出了請了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來降你。豬八戒當時回了一句:“那鬧天宮的弼馬溫,有些本事。”
第二次叫哥哥取經路上遇到黃蜂怪,孫悟空被三昧神風迷了眼,豬八戒躲著不敢出來。待風停時,豬八戒找到孫悟空時,叫了一聲“哥哥。”多麼親暱的稱呼啊!似乎有點討好孫悟空的意思!
第三次叫哥啊師徒走在路上,風餐露宿,天色將晚。唐僧問孫悟空,能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孫悟空說:“出家人到處是家,哪裡休息都一樣。”豬八戒說道:“你只知道走路輕,哪裡知道人家的累?”這聲“哥啊”有點抱怨的意思。
第四次叫師兄路遇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阻路。孫悟空叫豬八戒依他兩件事,要不然誰也過不了此山。豬八戒叫道:“師兄。”這師兄二字,其實是豬八戒最應該叫的。因為他們是同門師兄弟,孫悟空入門又早。這時的“師兄”二字,是說看在同門師兄的份上,不要給我太難的差事。也體現出了八戒的聰明瞭。
豬八戒叫哥啊,是有點抱怨的意思。
-
11 # 鐵公雞愛美食
印象比較深刻就是三個稱呼:“猴哥,弼馬溫,大師兄”。
“猴哥”,代表一種尊重,好歹叫了一句哥,凡事會和哥商量。
-
12 # 閬外人
豬八戒是孫悟空收服的,他倆的關係相對要親近、隨意很多,而且他倆在打打鬧鬧中隨性自然,而又輕鬆幽默,大多數是豬八戒在對孫悟空極度服從和依賴中稱之為“猴哥”,讓人聽起來即順耳也不呆板,非常現代也非常人性化;“大師兄”是豬八戒對孫悟空最“官方”的稱謂;而“弼馬溫”、“猴子”等卻在書中經常出現,也說明豬八戒被孫悟空提攜著共同降妖除怪、不能隨性偷懶時的不滿情緒的發洩,同時也把豬八戒不拘小節、隨性自然的個性特徵表現了出來。
-
13 # 牧羊出行
大師兄、猴哥、猴子、弼馬溫、猢猻、孫行者......不說還真沒發現,細細想了下還真有一串,各種稱呼在裡面。西遊記裡面最喜歡豬八戒,雖老說散夥的話,但一路走來沒他搞笑擔當,感覺缺好多。全憑他喜好叫,不同的稱呼代表著他當時不同的心情,真的蠻有意思。師徒幾人號稱最優秀的團隊一點都不為過!
-
14 # 古月
《西遊記》雖然是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是在故事裡,最出彩的人。毫無疑問就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孫悟空能打能鬧,但凡有點叛逆心有點個人主義或者想挑戰權威的人肯定都喜歡孫悟空,他做的事情,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心思想做的,例如學生會有想打老師的!員工會有想打老闆的!所以孫悟空毫無疑問是第一偶像。
而豬八戒責是一種可愛和睿智的提現,孫悟空是我們想做但是多數人不敢做的人。豬八戒就是那種老油子,而且還是可愛的老油子。努努力基本都能做的人,豬八戒和孫悟空之間完美的詮釋了精英和老油條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是叫“猴哥”,這個稱呼是風平浪靜的狀態下的正常稱呼。兩個人之間的正常交流,就是這個稱呼。
回覆列表
一
我們先看第一次,雙方碰面時的稱呼。
行者道:“他說請一個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姓孫的齊天大聖,要來拿你哩。”那怪聞得這個名頭,就有三分害怕道:“既是這等說,我去了罷,兩口子做不成了。”行者道:“你怎的就去?”那怪道:“你不知道,那鬧天宮的弼馬溫,有些本事,只恐我弄他不過,低了名頭,不象模樣。”
這個稱呼代表看不起,為什麼看不起呢?
豬八戒大學一畢業,就經太上老君推薦,順利經過天宮公務員考試,成為天河十萬水軍的頭領,官拜天蓬元帥。
在豬八戒眼中,官位不對等,一臉看不起,稱呼弼馬溫代表蔑視之情。同時又怕打不過丟了面子,還要端自己職務高的架子,是不是很好笑。
那怪道:“你這猴子,我記得你鬧天宮時,家住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裡,到如今久不聞名,你怎麼來到這裡上門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裡請你來的?”
那怪從新禮拜三藏,願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
二
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裡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真個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頭指著行者,口裡罵道:“這個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這個猢猻,我好意來請他,他卻不去!你不去便罷!”
八戒道:“哥啊,救他一救罷,不要只管揭挑他了。”
三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兩個人的出身和工作經歷不同而已。
孫悟空大學一畢業就開始自己創業,開了花果山公司。民營企業沒有政府保護,一切只有靠自己,所以只能靠尋找人才,拼命做好產品,大力開發市場。所以孫悟空只看能力,不看官位。官位高不能做事的人太多了,到了民企也沒多大用。沒有業績,民企馬上就會出問題,就算官位多大也沒用。
豬八戒一畢業就是國企的核心幹部,手下十萬人。雖然每天沒什麼事做,也沒什麼能力,但日子還是混得好的。用傅成玉的話說:國企不以利潤為最主要目標,而以政府的需要為目標。國企不培養企業家,只培養官員。大家平時見面講的是級別,業績就給臨時工去做的。
兩個人不是一個型別的人,思想也不一樣,說起話做起來,就象雞對鴨講,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的那套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