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雪無痕s

    今年估計又是震盪行情,總結去年也是震盪市,堅持定投一年下來,反覆做過山車,也沒怎麼賺錢,而且體驗很差。

    今年一定改變去年的操作方法,一部分長期的做定投,選好標的,估值合理的,有10%左右的盈利一定要及時止盈,否則震盪市肯定是反覆過山車的。另外要增加場內市場的投資,做波段,做波段,做波段,重要的事情說三次!高拋低吸,見好就收,不能貪!克服人性!

    今年一定要順勢而為,不能光選低估值的,風口行業回撥時也要介入,分批入,一定要分批入,要抓住風口和趨勢否則你連湯都喝不到,還是看好新能源,光伏,晶片,軍工,看好你們,加油!

  • 2 # 智慧快樂的小魚cJ

    投資是普通人唯一可以發家致富實現階級越遷的路,其他的方式基本做不到,成功的人很少,但是有。普通人致富只有知識,這是最穩定的方法。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時代給的機會,很快就有錢了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信不信,信了好點,讀書量和財富成正比,信不信,投資自己,專注一件事並做好它,一定會有收穫,每個人理解貧富的標準不一樣!窮人認為的富人或許只是富人眼裡的窮人!

  • 3 # 白貓財眼

    2022年,是最近幾年中,市場總體環境比較困難的一年。

    如果你不是投資小達人,投資經驗並不豐富,那麼在2022年,把錢存銀行不失為一種穩健的理財方式。

    然後多讀書,儘量提升技能,保住自己的工作,爭取在收入層面有所突破。

    記住,任何時候最穩健的投資方式,都是投資自己。

    尤其是在內卷的時代,投資自己成了唯一穩賺不賠的買賣。

    好了,大道理不多說,聊聊個人對於2022年的總體市場的投資環境和一些投資機會。

    股市

    先說說大部分人最關心的股市行情。

    對於2022的股市行情,抱著謹慎樂觀的態度,上半年偏謹慎,下半年偏樂觀。

    也就是說,預計總體行情會出現先抑後揚的局面。

    從宏觀經濟資料來看,2021年的下半年,市場總體的增長是相對比較乏力的,預計這種情況,會持續到2022年的上半年,能否有改善要看下半年的具體情況。

    2021年的GDP增長在8.5%,2022年的GDP增長預期,就只有5.3%左右,這也體現了市場總體對於經濟發展的預期。

    這些宏觀微觀層面的資料,反應到上市公司的業績上,2021年的年報預計還不錯,但2022年的一季報和中報,可能就有些慘淡了。

    這也是為什麼2022年開年,市場對於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並不太看好,一路下行的主要原因。

    如果非要說股市的機會,那2022年的機會,大部分都是跌出來的。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有一條主線投資,其實非常的清晰,就是那些跌無可跌的個股和板塊。

    低估值板塊的修復行情,可能是2022年股票投資的另一條主線。

    2020-2021,其實還是有一些板塊,趴在那兒基本沒怎麼動的,比如銀行、地產、水泥、基建等等。

    這部分板塊確實不是什麼風口,也不存在什麼風口,但總體的業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差,至少過得去。

    在2022年,整體市場環境偏弱,資金追逐防禦性板塊的預期就很高。

    所以,這部分板塊的個股,大多可以迎來一定的估值修復行情。

    只不過修復行情的空間,並不會太大,而且估值修復的時間很漫長,漲起來也不會太快。

    另一條主線,一定是圍繞高景氣行業的機會,但可能會出現分化。

    高景氣行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涵蓋新能源、晶片、創新藥等等。

    但頭部公司的增長預期已經在2021年被充分釋放,股價早已提前透支這部分預期,要關注腰部的成長性企業,是否能夠接過大旗,繼續揭竿而起。

    腰部公司的優勢在於爆發力強,可替代率高,在反壟斷的事情環境下,容易被資本照顧,迎來騰飛的機會。

    加上市值中等,容易被資金運作,推升股價。

    當然,這些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技術過硬,業績成長性足夠好。

    新能源汽車、車載晶片、儲能、光伏、風電、創新藥、疫苗等,這些賽道的機會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分到蛋糕的。

    所以,要改變板塊普漲的投資邏輯,更下沉一步,去精選優質上市公司。

    從這一點來看,2022年的股市,對於普通投資者的難度,會更大。

    所以,非成熟投資者,2022年參與股票市場請務必謹慎,不要有太多的期待和想法。

    如果下半年,總體的經濟資料好於預期,那麼機會還是會比較多的。

    有時候,學會等待也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式,尤其是在不確定性很高的市場裡。

    這裡還要提一點,就是很多人關注的中概股,主要集中在港股和美股。

    2021年,中概股,尤其是中概網際網路,總體的走勢是相對比較糟糕的。

    內憂外患的原因都有,外部來看,這部分企業的總體不受資金待見,殺估值。

    從內部來看,反壟斷法是一把網際網路的鐮刀,網際網路的紅利期也消失殆盡,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內卷現象。

    2022年,這部分中概網際網路企業,股價上預計會有一定的回暖。

    一方面是總體估值處於歷史最低,有估值修復的需求。

    二是過於悲觀的預期釋放後,相對還不錯的業績成長性,會帶來股價的復甦。

    如果跌的多,中概互聯的機會更多,如果跌的少,那修復性行情的空間,將會比較有限。

    理財市場

    2021的理財市場,在打破剛兌的背景下,總體收益還是相對不錯的。

    但無風險的收益率,諸如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包括保險、國債,總體利率趨勢,還是出現明顯下滑的。

    預計2022年,理財市場總體上還會延續2021年的風格。

    在經濟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資金大量注入實體企業中,總體的債券市場走勢平穩,收益可觀。

    部分優秀的純債基金,收益率普遍在5-6%,相對還算不錯。

    當然,部分踩雷地產系債券的產品,可能回報並不理想,甚至還出現了虧損。

    2022年,預計整個債券市場還會相對比較平穩,絕大多數的債券信用主體,將會穩定地運作。

    記住,但凡實體經濟的發展相對穩定,債市就會相對平穩,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工具。

    但是,從總體理財的市場來看,無風險理財的收益,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如果你非要問其原因,那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由於疫情的關係,大量的居民不敢花錢,財富大量地囤積在了銀行、保險等儲蓄裡,導致市場總體的消費力有所下降。

    如果說貿易戰的大背景,是外圍的虎視眈眈,那麼經濟內迴圈,就是這個十年必須完成的任務。

    而內需無法拉動,勢必會導致產能過剩,導致經濟滯脹。

    2021年,外貿的出口金額,超過5.7萬億美金,而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只有5.2萬億美金。

    大量的產能向全球釋放,是一件好事,但也蘊藏著危機。

    2022年,當全球的製造業復甦,如此高的產能如果無法在內需層面消耗,一定就會有問題。

    無風險收益率的降低,其實是在擠壓部分資金,進入消費市場,去拉動內需。

    所以,追求無風險收益率的朋友,要注意及時鎖定收益率,時間越久越好。

    至於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存單,亦或者選擇國債,買保險,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

    理財是時間和收益的配對,風險和收益的博弈,沒有最優解,只有最合適的配置。

    房地產市場

    提到穩健的理財方式,收租肯定是一種,至於買房是不是,那就不好說了。

    2022年的房屋租賃市場,理論上應該還是不錯的,總體有個小幅上揚,也是大機率的事件。

    當然,房屋租賃的需求量,本身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增長,預計還是非常的平穩。

    一二線城市的租賃市場會相對比較熱鬧,而房屋空置率較高的那些城市,租賃市場可能會越來越難。

    租賃市場的穩定,預示著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以穩定為主要格調。

    預計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價格平穩,成交量逐步降低的結果,而投資房地產的時代已經過去,剩下的只有最原始的住房需求。

    不要去把樓市和理財劃等號,交易稅費、房產稅等,都會逐步地封殺房子的流動性。

    如果非要做投資,不妨看看原本就帶有投資屬性的商鋪。

    一些優質的商鋪,還是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的。

    只不過,優質商鋪早已經被識貨者鎖定,普通的投資者想要參與,難度是非常大的。

    房地產的reits基金,不失為一種參與房地產投資的方式,只不過收益率相對比較平穩,也不會有太多的超額收益。

    如果有買房的打算,又指望房產能夠升值的話,那要記得圍繞兩個詞,稀缺和品質。

    所謂的稀缺,指的是房子的附加值很高,比如交通便捷、城市中心、附近配套齊全、帶學區等。

    附加值越高,房產本身的價值就越高。

    所謂的品質,主要指的是居住品質,小區的環境等等。

    居住品質越高,房子的流動性越好,升值潛力也越大。

    把房子當成一件商品,它的升值邏輯和茅臺其實是類似的,如果你買的是二鍋頭,那就不要把房子和價值掛鉤了,沒有品質和稀缺性。

    對於普通人來說,不要輕易地去投資房子,尤其是2022年,因為是否會有進一步政策,還不明朗,房產稅的細則,也都還沒有進一步落地。

    但是對於普通剛需,有買房需求的人來說,該出手就出手。

    房子雖說也是一種資產,但和理財投資關係不大了,這一點一定要切記。

    實體投資

    最後聊聊,2022年的實體投資機會。

    說實話,實體投資市場,總體上也是比較悲觀的預期,一定要謹慎。

    並不是說實體經濟不好,而是實體投資,對於普通“散戶”來說,並不是很友好。

    好的專案落不到普通大眾手裡,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坑。

    2022年的情況預計會和2021年雷同,很多優質專案都在資本的加持下走直營模式。

    畢竟直營好控制成本,品質也比較容易控制,財務報表都比較好做,為上市鋪路。

    而那些走加盟模式的專案,大多都是割韭菜的模式。

    很多加盟商,錢交了,經營了一段時間後,不但沒有賺到錢,還要倒賠。

    即便賺錢的,等到剛回本,整個品牌可能都黃了,最終能賺到錢的,真的不多。

    這不能說是資本的壟斷,而是資金實力決定了賺錢的可能性。

    再換個角度來說,2021年,大量資本的寵兒,甚至融資十億以上的公司,都還在倒閉。

    對於沒有任何技術沉澱的大眾來說,做實體的投資,如果沒有核心的壁壘,如果賺不到上下游資訊不對稱的錢,幾乎就是把錢扔水裡,不會有任何的水花。

    不僅是2022年,2023年,2024年,未來的實體投資,都會越來越難。

    尤其是針對那些,把創業當投資的人,需要更加謹慎一些,單純靠投錢能做起來的專案,早就被更有錢的資本給承包了。

    未來的實體專案,都是在某一個領域內的專業人才和團隊,才能去做的。

    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請找專業的投資機構去做投資,讓專業的人去做好風控。

    專業的風投機構,投資的成功率雖說也不是特別高,但分散了風險後,總體的投資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而你的這項投資,也從實體投資,變成了金融類的實體專案投資。

    還有一些人會問,一些另類的投資,會不會有機會。

    比如說,買黃金,投資比特幣,或者外匯,原油,大宗商品等。

    但這些偏向小眾的投資,一般不會是2022年,最穩健的理財方式。

    其實,每個人眼中,穩健的理財方式並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理財的目的也不一樣。

    有一些人的目標,是錢生錢,允許接受一定的風險。

    有一些人的目標,是儘量保本,風險越低越好。

    還有一些人理財的目標,是有資金規劃的,那麼在理財的時間週期上,就需要嚴格把控。

    這個市場,總是有機會的,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理財不是我告訴你一個方法,你去買點理財產品就可以。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對應最合適的理財方式就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去投資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想要賺到超出自身認知的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迴歸到原點,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認知,才是最穩健的理財方式。

  • 4 # 沉默的羊1202

    回答:2022年的股市上半年是震盪市,全年前低後高。總體沒有大起大落,但板快和個股不能說沒有風險。最穩的理財方式不是買股票基金或者理財產品,最把錢存到銀行,3.5%的息不高但是最穩妥安全。

  • 5 # 絕境中的迷茫

    理財沒有最穩,只有相對比較穩定且收益高的,如果你懂點股票,就選一隻白馬且業績能持續增長的股票,在相對低位買入持有,別總關注,別受一時下跌影響,以半年或一年為週期,每年收益20%-50%沒問題。

  • 6 # 閒聽細雨漫品茶

    1、房產,感覺到頂了,這個點有接盤的感覺。

    2、銀行,跑不過物價。

    3、股票,不是老玩家就別玩了。

    4、基金,這兩年也不好玩,閒錢可堅持定投,堅持就是勝利。期望別太高,超過物價就行。

    5、簡單的,買點債基就行,一般會超過銀行。

  • 7 # 證金髮財貓

    理財沒有最穩健,只有合不合適你,如果你能承受最大的波動,就是那種虧20%無動於衷的老練投資者,全買股票也是一種穩健理財

    因為你考慮的不僅是保本,還要考慮跟上通脹水平,一年通脹8%,理財才5%意味著你的財富每年都縮水

    投資者風險等級有5個分類從低到高依次:

    R1(謹慎型)

    R2(穩健型)

    R3(平衡型)

    R4(進取型)

    R5(激進型)

    我是屬於第五種的,最激進的,我認為要想取得最大的收益就應該承擔最大的波動,我不認為波動是風險,這裡更多的是機會,我就算全部持有股票我也覺得是穩健理財,因為我篤定股市不可能發生賠到底朝天的情況,我沒上槓槓,穿倉的機率為0,最恐慌的時候往往存在最大的機會

    R1型怎麼理解最穩理財

    R1~R5應該是一個進化過程,我也是從R1開始的,錢都存銀行,貨幣基金餘額寶這都是第一級考驗,R1能保證每天都是正收益,年化2%

    R2型怎麼最穩理財

    R2階段就是債基,每年收益在2~8%左右,也是屬於保守投資的風格,R1算保本理財、那R2就是承擔一點點波動的風險,不能保證每天收益都是正的,債基就是每週基本都是正的,沒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年化5%

    R3怎麼最穩理財

    R3是能接受適當的波動,權益資產配置低於30%的投資者,70%以上是穩健的債基,這一型別的配置有波動,最極端的時候可能出現一個季度的虧損,幅度在-5%~20%區間,也就是你要忍受投入一個季度賬戶虧損還在-5%,你也是能承受的,當然能承受這個波動基本收益也是比較亮眼的,長期年化8%

    R4進階如何應對

    經過了前三個升級,來到了第四關,這一關面臨的困難更多,權益資產配置30%~70%之間,基本接近於最高的風險,接受的波動考驗也更艱難,當你投資一年賬戶還是綠的,你得撐住,因為光明可能就在眼前,這一階段最大的風險應該來自於自己,承受不了心理的壓力,在恐慌情緒中把資產拋售,在08年金融危機中,資產下跌60%,這個階段要承受市場跌幅的50%左右

    就是權益市場跌幅在20%,R4的配置你要承受10%的跌幅,如果市場跌了40%,你的賬戶能跌20%,非常大的振幅了,長期年化12%

    R5激進型投資者

    這一個就是我自己型別,承受全市場的跌幅,權益資產配置100%,2018年市場跌幅在20%左右,我賬戶更差,跑輸市場均位數,這裡沒什麼說了,承受了市場跌幅,也能拿到最大的收益

    我不認為每天的上下波動是風險,跌多了我就買,漲多了我繼續拿著,追求永遠持有,我哪天要買房,孩子結婚需要現金我才會取出,其他任何時候我都2個字“持有”,1年正收益機率60%、2年正收益機率80%、3年正收益機率95%,也就是持有三年很難有虧本金的可能,長期年化15%

    總結

    每一個階段就像遊戲升級打怪,如果你從小白直接挑戰5級的大boss,遇到金融危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容易抑鬱,太遠離你的能力圈了,一口吃不下大胖子,虧的錢是你無法承受的,搞不好就做出 出格的事,從R1~R5最好給3~5年的時間,時間的錘鍊才能使我們的心更耐磨,不懼金融市場的波動,之所以要分一個風險承受等級,就是給自己的收益一個預期,全部投資權益資產一年虧20%也是正常的,權益資產如何配置能均衡可以看看往期的文章

    R1~R3尾綴我都標明瞭長期年化,為什麼這裡要這麼寫,怕你拿一年回來問我怎麼沒給我15%的收益,這個收益是擬合的,上下波動,長期收益趨近15%

  • 8 # 努力月八

    如果你是準備長期的投資,不想承擔較大的風險,我認為可轉債基金比較穩健,雖然會受股市波動影響,但你從三年以上來看,平均年收益能達到10%。

    一般可轉債上市平均收益20~30%,按三年持有計算,即使股市波動收益不算,平均年收益也有10%。

  • 9 # 萬歲1148858845

    聽我一句話,窮人最好的理財方法就是到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區位買一套房子,這樣的房子是穿越經濟漲跌週期的唯一的利器!不要幻想在流動性市場上長期盈利,這是最愚蠢的幻想!

  • 10 # 青春路上中國紅

    2022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一年,各種宏觀經濟錯綜複雜,再加上疫情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對於公司還是個人來講,都是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當然了裡面的陷阱也是繁多。

    對於普通人來講,因為資金的有限,推薦穩中求進,不應投資高風險的產品。

    而且現在的經濟情況也是比較緊張,錢是越來越緊張,各行各業也是極為越發的困難,所以普通人投資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存款最為穩定

    正所謂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於普通來講,本就不富裕的錢財,與其說是冒險投資,還不如就此存到銀行之中,吃著裡面的利息,雖說錢不多,但是確保穩定。

    保本理財產品

    如果真的不想只是存款,想要做一些理財,但是沒有任何理財經驗的人,可以選擇一些保本存款類理財產品,雖說利潤不高,但是也是有著一定保障,不至於人才兩空。

    讓錢生錢,進行一些小成本創業

    如果你真的不甘心就做一些存款類理財的話,就可以考慮一些小成本創業,畢竟相對比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這種小成本的創業更加的靠譜一些。

    有了存款並找到合適的理財方式也不是萬事大吉,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合理支出,開源的同時也要節流,降低慾望,適當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如果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即使有再多的存款,獲得再高的收益也是毫無意義。當掙錢不容易的時候,更要學會勤儉節約,能不買就不買。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當有了一技之長,雖然不一定能讓你發家致富,但至少養家餬口是沒有問題的。

  • 11 # 天涯明月兒

    我自己就在銀行工作,對理財產品的型別和風險有一定的瞭解,我要告訴大家的是2022年最穩的理財方式就是存款和國債。

    最穩的理財方式就是一定要保證本金的安全,不能保證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稱不上是最穩的理財方式。最穩的理財方式雖然不能讓你獲得高收益,但是至少可以保證你的理財本金不受損失,在本金不受損失的前提下還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1.國債,一定是穩健型理財人的首選

    國債號稱“金邊債券”是最安全的理財產品了沒有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我們都知道國債是以政府的名義發行的,以國家的信用作為擔保的債券,國家的信用不用多少大家也知道,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風險。

    只要國家不破產,只要國家不發生大的動盪和戰爭,國債到期後都能還本付息,中國的國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債券之一了。

    在我所在的銀行網點,到發行國債的時候,不是買的,而都是搶購的。如果買得晚了,根本買不到國債,很多人一買國債就是幾百萬的買。很多人經常是提前一兩個月就來我們銀行網點打聽詢問什麼時候發行國債。

    2.存款

    銀行的信譽是國家賦予的,除了銀行之外,任何金融機構都不能公開吸收存款。

    存款也是安全的理財方式之一,存款本金是絕對安全的,到期還能獲得利息,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相對較高,而且存款也是安全的。

    大額定期存款在本質上也是存款,對起存金額和存款的期限有一定的要求。

    我所在的銀行大額定期存單30萬起存,定期3年,存款利率可以達到3.5%。其他銀行的大額定期存單也差不多,大額定期存單的利率要比定期存款利率高一些。

    中國所有的銀行,不管是國有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執行了《存款保險制度》,即使銀行破產倒閉了,我們的存款也是有保障的。

    3.貨幣型基金

    貨幣型基金也是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之一。

    餘額寶的收益率是波動的,本質上和存款不一樣,如果是存款我們在存錢的時候存款的利率也就是收益率已經約定好了,是不會變的,而餘額寶只能顯示七天年化收益率,只供你參考而已。

    螞蟻金服期限的基金經理拿著你轉進餘額寶的錢,去買國債、金融債券、存款或者同業拆借去了,這類投資風險相對較低,賺取的收益按照你買的份額大家平均分配。

    貨幣型基金不止只有餘額寶和零錢通這兩種,還有很多貨幣型金。但是貨幣型基金一般來說是不會損失本金的。

    4.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別看有存款兩個字,但是在本質上不是存款,也是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之一。

    說得通俗一點,結構性存款就是銀行把你的錢一部分存成定期存款,一部分購買了理財產品,這樣既能保證一定的定期收益,還能有一部分進行投資理財,賺取更高的收益。

    假如你買了400萬的結構性存款,可能是300萬存成了定期大額存款,另外100萬用來購買其他型別的理財產品了。

    結構性存款也是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之一。

    5.股票和基金不適合沒有理財常識和風險承受能力弱的一般人投資

    我的大學同學,本科的時候學的還是金融專業,今年年初我讓他在當地的銀行存成大額定期存單,而他不聽我的勸阻,在招商銀行買了59萬的基金,6月底的時候只剩下42萬,虧損了17萬。

    很多基金都是股票型基金,風險很大,和股市息息相關,今年上半年股市的行情不用多說,真的不算好,基金市場也是一片下跌,很多基金的業績表現不如預期,買基金虧損的人太多了。

    很多人買基金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基金的型別和投資的底層資產是什麼,連投資說明和風險提示都沒有看完,只是聽銀行的理財經理介紹,結果往往是損失慘重。

    很多人買基金虧損以後,往往到銀行進行投訴和上訪,認為銀行存在誤導銷售的行為,但是在本質上與銀行沒有太大的關係,這種損失只能由你自己承擔,而且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作為一個在銀行工作的人,我的建議是今年如果有錢存在銀行就行了,千萬不要隨意買理財產品投資,經濟基本面不允許我們亂投資,把錢存在銀行保持流動性,等待投資機會是最明智的選擇。

  • 12 # 用心待人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認為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最穩的理財方式如下: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最保守,也是最安全的。存得越多,利息就越多。

    舉個例子:15萬元定期存款,一年可穩賺1.8萬利潤,沒有流動性風險,基於實物交易,安全保本,可幫你穩穩增值。

    儲存黃金。

    黃金不僅具有貨幣屬性,也具有很強的保值性。貨幣的貶值是很難避免的,比如現在一萬塊錢的購買力遠不如十年前的一萬塊錢。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期,存黃金的價值高於存貨幣。

    收藏古文字畫

    字畫是抵禦風險的有力保障,字畫本身也是一種商品,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會隨之增加,在抵禦風險上,有很好的作用。就像黃金可以保值升值一樣,字畫也可以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出手換取高價,用來救急。可以說收藏字畫好處多多,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哪種理財方式,首先是要做到“知此知彼”,安全投資,才能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這個人年少時下棋用謀略時就對人比喻自己是中庸中求極端!極端中求中庸!誰懂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