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間一抹Sunny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農民曆代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農業生產和天氣有很大的關係,好的年景,風調雨順,就能有個好收成,差的年景,不是乾旱就是澇,要麼溫度變化不定,影響到農作物收成也不好。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就是在農曆七月份立秋,無論是早種的莊稼還是晚播種的都能有個好收成。

    農村還有一句話“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死牛”,從這句俗語可以看出,立秋晚一點,氣溫比較高。

    立秋的早晚,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如果立秋早了,氣溫下降,會導致很多農作物提前結籽,營養跟不上,會導致減產。立秋晚了,氣溫還很高,而農作物的生長後期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茁壯生長,完成灌漿沉澱。立秋晚,溫度高,生長週期長,營養能跟得上,結籽飽滿,收成自然會很不錯。

    立秋的時間對農作物的影響還是有的,在進行農業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節氣的早晚,流傳下來的農業俗語,合理安排生產活動,使農作物都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 2 # 建行漸遠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麼依據?立秋的時間真的能影響農業生產嗎?

    在華北農村,的確有“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說法,根據老百姓在農耕中所總結的經驗來看,立秋的早晚的確能夠影響到農業生產。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

    種過地的人們都知道,如果在六月立秋,那麼就是說天氣冷得早一些。在華北農村,大多是麥收以後種植玉米,而玉米的生長期內,如果氣溫變低,就容易使其生長時間變長。而過早立秋,使得立秋後的溫度不適合夏作物的生長,到了秋季收穫的時候,自然就會減產。所說的兩頭不收,是指夏收的時候也會收到影響。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七月立秋的話,那麼玉米等作物生長期內相對溫度高,適合作物快速生長。這樣,在秋收的時候,就能籽粒飽滿,有個很好的收成。

    從“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農諺上可以看出,天氣的變化和農作物的生長有著直接的關係,有時候不僅僅是立秋早晚能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一些別的天氣因素也會給農業生產造成收成上的變化。

  • 3 # 科技三農科普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麼依據?立秋的時間真的能影響農業生產嗎?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話不是說中國的所有地區,只要是指中國的華北地區。華北地區一年種兩季,秋天玉米收割以後種小麥,夏天小麥收割以後種玉米,而此時正是玉米迅速生長的時候。玉米不耐寒,如果是今年立秋的早,雖然中午還很炎熱,但是早晚很涼快就不適宜玉米的灌漿,如果是立秋的晚,玉米則有充足的時間來灌漿,灌漿率提高,自然產量也高。立秋除了對華北地區有影響以外,對其他地區的農業也有影響,在農村還流傳著“立了秋,掛鋤鉤”、“立罷秋,萬事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這些俗語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說一旦節氣到了立秋,萬物都會停止生長,就連生機勃勃的野草也不再生長,便不用再去地裡鋤草,立秋以後種芝麻,種到老死,也不會看到芝麻開花,自然不會有收成。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諺語,這些諺語只適合當地的生產種植,不能一概而論。最後祝願廣大農民朋友都有一個好收成。

  • 4 # 農嫂話農事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麼依據?立秋的時間真的能影響農業的生產嗎?

    農村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積壘的天文氣象知識,真的有很多都表現在諺語中,任何諺語都是在一定地區範圍內適用的。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話的上一句是“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這句諺語的意思多指的是華北地區。這裡的“六月、七月”,指的是農民們所說的陰曆的“六月、七月”,如果立秋時間是在“陰曆的六月”,那麼立秋時間就比較早,立秋後天氣會變得涼爽,而華北地區的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半夏玉米,半夏玉米最怕氣候冷,直接影響了玉米質量的收成。如果在“七月份立秋”,天氣冷的晚,那麼氣溫高半夏玉米就會長勢好,收成也會好。

    2018年的立秋日是在陰曆的“6月26日”也算是屬早立秋,現在來看玉米的長勢良好,今年的小麥收成不是很好,真的希望秋季能給我們農民們一個好收成。

    我是農村的稻草人,希望我們農民越來越好!敬請關注。

  • 5 # 心境146802075

    知識淺薄,還真是不懂,不過很多俗語、常識都是古人透過世世代代生活經歷總結出來的,咱們老百姓在農作物耕耘日期,天氣變換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講究的,所以掛曆上都顯示有公曆和農曆,還有每個節氣,這都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雖然現在的科學發達了,能比較準確的測出天氣預報,但民間農作物種植收割的時間氣候還是要透過古人傳下來的農用俗語作為主要依據,南北氣候不同,俗語也是不同的,敬佩老祖宗!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謝邀!

  • 6 # abCd6666和天下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什麼依據?立秋的時間真的能影響農業生產嗎?

    立秋時間能影響農業生產這是肯定,是幾千年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農事經驗總結。要我們不誤農時,適時插播,錯過季節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所以,農村作田弄地還是需要一定的經驗,有規律可循,單憑一股子熱情、蠻勁遠遠不夠。

    我們這邊鄉間就有一諺語叫作“秋後栽禾,不夠餵鵝”,說的是二季晚稻立秋後插播是要歉收成的。

    還有一諺語叫做“六月秋栽過秋,七月秋栽到秋”(指農曆)。意思是說農曆六月立秋(像今年),二季晚立秋過後還可以栽插(最多也就三、四天);而農曆七月立秋二季晚稻只能栽插到秋邊,過了一定歉收,不夠餵鵝當然有點誇張。

    總之,農事要遵循規律,不違農時。適時、合理安排農活。

  • 7 # 亳州孫元禮

    我們農村老家也有類似農諺,六月立秋因為晚種的農作物棵子還來長齊,七月立秋,雖說只一個月之差,但農作物已具備開花結果的條件,還要有一些收成。

  • 8 # 豫東小農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諺語是非常適合我們豫東地區的。因為在剛開始種地的時候我老是聽到60歲以上的老一輩人說一些農業諺語,對於夏季農作物的種植種植來說我覺得這句是聽到最多的。對於這諺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假如說立秋這個二十四節氣在農曆六月的話,對於麥茬農作物的收成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我們這裡的麥茬花生就比較明顯,麥茬花生的種植一般都是在麥套播種,現在也慢慢的流行收穫小麥以後滅茬犁地起壟種植。這樣的話就縮短了花生在高溫天生長的時間點,把盛花下針期的時間往後推遲了大概15天左右的時間,這樣的話就會造成花生秕籽或者說水花生比較多一些。花生的生長髮育週期一般在120--130天之間,麥茬花生播種的時間點在5月下旬以後,收穫的時間在9月中下旬。如果說立秋太晚的話,隨著氣溫的下降是不利於花生長飽果的。比較“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霜兒見”是不會騙人的。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七月立秋對於晚熟農作物有一定的好處。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以後的秋老虎自然不容小覷,但是這樣的氣溫對於開花結果期的夏季農作物有很好的作用,氣溫高有利於農作物光合作用並且有利於幹物質的積累。這對於夏季農作物的增產效果比較明顯。

    對於二十四節氣本身就是我們老一輩農人的關於農業種植的積累,畢竟我們國家以前就是農耕大國。所以到現在我覺得農業諺語對於我們現代種植業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大家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人用自己的一家公司,投資自己另一家公司,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