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烈酒紅茶刺史家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其行政區劃的歷史一直在隨著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而逐漸的實行和變遷的。在地方與中央的關係上,歷代帝王也在不斷地吸取前朝的經驗。

    對於統治者來說,行政區域的劃分關鍵在於其下一級的面積多大最合適。如果面積過大,那麼地方官的控制能力就大,在面對起義和侵略就容易鎮壓,但地方能力過大不利於自己統治,容易分裂,東漢和唐朝就是例子。而相應的面積太小,就無法抵抗入侵,比如宋朝和明朝。

    由此,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域的劃分是在不斷變化的,除了要考慮的地形因素外,還要考慮地方是否對中央構成了威脅。

    行政區域的演變

    ①秦漢的郡縣制

    秦漢時期實行的是郡縣制,將全國分為數十個郡,郡下面設縣。這樣,每個郡的面積不會太大,不足以對中央構成威脅。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郡過於多,為了便於管理。漢武帝便將全國分為了13個大區,每個區設一個刺史,來管理幾個郡。而這些刺史則負責監察地方官,並沒有實權。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由於郡的面積太小,無法單獨抵抗起義軍。因此,統治者開始將原來的13個大區進行聯合,設定州牧來統一管轄。而原來的刺史一躍成為集軍權,財權,人權為一體的州牧

    隨著權利的增加,儘管鎮壓完了黃巾起義,這些州牧卻成了分裂的主力軍。東漢很快開始了軍閥割據,進入三國時代。

    唐宋的道、路制

    三國之後,魏晉南北朝吸取了東漢的教訓,開始將周逐漸化小,到唐朝已經有300多個。而為了便於管理,唐朝統治者在州的上面設了一個級別“道”,作用也是分巡各州。這就又和漢朝的刺史一樣。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安史之亂後,為了便於平定叛亂,朝廷便將道變成了具有實權的行政區域——“藩鎮”。之後唐朝便開始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宋朝吸取了教訓,於是設了一個省一級的政區,叫“路”,但是卻不設集中的路級政府,而是實行多權分立,將路一級政府的財權、人權、物資權分開,設定了彼此牽制的“帥漕憲倉”,即安撫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和提舉常平司。

    宋朝雖然透過分散權利避免了藩鎮割據,但由於權利不能統一,導致辦事效率低下。所以,終宋一代,對外禦敵的能力都很弱,“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宋史·文天祥傳》)。這是宋代打不過遼也打不過金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為了皇位的安全,皇帝寧肯這樣,也不給地方以集權。

    地形的影響

    每當我們開啟中國地圖,就會發現,中國各省之間的分界是彎曲的,非常的不規則。這主要是因為在古代的行政劃分上主要有兩個原則:“山川形變”和“犬牙交錯”。

    ①山川形便的天然屏障

    山川形便就是把天然的大山大河作為界限,這樣就可以在抵禦外敵時,擁有著天然的屏障。所謂“四塞之國”,周圍都有天險,一旦宣佈獨立,憑險割據,就會變得很難控制。

    就拿四川盆地來說,四川盆地北邊有秦嶺,東邊有巫山,關起門來自成一統,易守難攻,是天然的獨立區。這樣的行政區域有利於抵禦外敵。三國時期,蜀國雖然弱小,但是能與魏、吳鼎足而三;而安史之亂中,唐玄宗也是躲到川蜀來避亂。

    ②犬牙交錯的相互制約

    雖然山川形便有利於抵抗外敵,但一旦諸侯自立,皇帝征討也會比較麻煩。比如秦始皇在征服嶺南後,就發現了山川形便對於統一的不利影響。於是便想出了“犬牙交錯”的辦法。讓長沙郡一塊叫桂陽縣的地方越過嶺南,讓嶺南的象郡的一部分越過嶺北。有了這個地理優勢,後來漢武帝才能夠很容易地出兵平定南越國,讓嶺南地區重新統一到漢王朝中。

    在元代以前,這種“犬牙交錯”的方法因為行政區域太多而應用較少。元朝建立後,統治者吸取了征戰南宋時經常因為一個關口而無法征戰的困擾。開始廣泛的採用“犬牙交錯”的原則,讓任何一個行省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

    結語

    元朝之前,由於統治者為了防止地方過於強大,開始逐漸的分化地方的行政區域,使得行政區域面積過小,基本上都會選擇以地形作為行政區域的劃分標準,這樣有利於抵抗外敵。但對於較大的行政區域,為了防止地方做大,會在邊界採取“犬牙交錯”的方法鞏固自己的統治。

  • 2 # 一夕千萬裡

    元朝以後不是僅僅根據地形劃分行政區,之前也不是僅依靠地形劃分。雖然依靠地形劃分的有很多,但是行政區的劃分,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考慮的。例如,司馬昭滅蜀後,把益州析置梁州,以後有人即便佔據成都也不能據險而守。而從秦漢至隋唐的中原地區都是平原,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卻劃分很多的一級行政區。

  • 3 # 老王聊歷史

    中國省界的劃分,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錯。

    所謂山川形便,是說在劃界的時候,是以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而進行劃分。如唐太宗時,“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脈、河流而劃分的,比如關內道(潼關以西,秦嶺以北),河南道(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河東道(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隴右道(隴山以西)等。

    這種劃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見。比如秦代劃分三十六郡,漢代劃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山川河流這一類的險阻就會隔斷或者會造成兩地之間的交流困難,在同一地形區域內就容易形成相近的文化、經濟、飲食、思維習慣等,按照這一特點劃分的行政區域,就會節省行政管理成本,便於各種行政命令的傳達和執行,就使得行政區劃和地理區域相一致,渾然天成。

    但這樣劃分弊端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比如秦末趙坨割據嶺南自立、劉備割據益州等,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這就政區劃分過程中“犬牙交錯”的原則。

    元代行省制度確立後,中國基本的行政區域確立,後世雖有變革裁併但基本變化不大。綜上所述,正是由於“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條原則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國省和省之間界線的模樣。

  • 4 # 勇戰王聊歷史

    不是!中國的行政區劃分界都是呈犬牙交錯狀。這給我們一種錯覺,讓我們以為中國的行政區劃是按照地形劃分的!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其實,歷朝歷代,設定行政區劃最忌諱的,就是完全按照地形劃分。這樣,非常容易因為地形封閉而形成割據勢力。不利於中央管理地方。所以,中國的行政區劃的分界線,很少依靠河流和山川做為分界線。

    例如:河北和山東、河南兩省的分界,按理說,依照黃河就行了。但是,偏偏河北就不挨著黃河!山東和河南都跨過黃河,將行政區域延伸到黃河北岸!

    元朝作為一個有“入侵”性質的國家,更是注意防範地方割據勢力產生。他是真怕某省尾大不掉,在自己行政區劃內依靠地形搞割據。於是,元朝在劃分行省時,故意將一些主要地形分割到多個省裡面。而且,還堅持了“以北治南”的方針。

    例如:元朝的四川行省,不包括秦嶺。秦嶺是歸北邊的陝西省。這樣,四川就失去了秦嶺這個“天然屏障”!還有江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而陝西省在北部,又被甘肅省和中書省“壓制”了地形,沒有按照黃河和太行山劃分行政區劃。

    還有南方的湖廣、江西、江浙三省,豎著劃分,將南嶺分割。並且,三省沒有一個擁有封閉的地形。

    所以,你懂了吧。這就是統治者們的智慧!往前推理,在元朝之前,更不可能是按照地形劃分了。因為,之前的行政區劃更小,更不可能按照地形劃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一個公司裡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