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昊體育

    在足協規定三年之內必須要完成中超球隊中性化之後,如今對於這條新政有兩種看法。一種就是贊助商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贊助商投資足球並不是做公益,肯定是希望賺錢的。另外一種看法是,中超球隊名稱始終不斷變化,造成了球迷在忠誠度方面的下降,從長遠來考慮,必須要將名稱中性化。

    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實際上說明了一點,那就是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特殊性。例如申花對於上海,魯能對於山東,國安對於北京的重要性,當贊助商十幾年不變之後,實際上已經談不上中性化了,無疑給這支球隊已經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公平地說,足協的想法是好的,但並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政策,否則會很容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爭議。按照足協的規定,如果中超各隊以各地為名稱的話,很容易失去特色,這點是需要足協認真考慮的。

    至於贊助商是否還有贊助的動力,這點倒是不用過多考慮,因為目前中超球隊的冠名權,恐怕也僅僅在一個億左右,相對於整體投入算是杯水車薪。如今,中超各隊對於冠名贊助費用其實已經擺脫了依賴性,因為這筆費用無論存在與否,中超各俱樂部都是虧損。所以中國足協敢在這個時候提出三年之內名稱中性化,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中超整體投入日益創下了新高,相信各俱樂部也不會糾結這點收入。

    從長遠來看,固定名稱以及中性化,會讓中超在整體方面更為正規,其實反而容易招致贊助商的青睞。目前的情況下,其實最大問題就是那些老招牌如何得到保護,畢竟國安和申花這樣的贊助商,早已經成為了中國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中性化取締的話,其實反而是沒有任何必要的。

  • 2 # 程式設計師球迷的日常

    贊助當然有動力的。

    當然冠名仍然是最好的方式,最直接的曝光手段,最有效的宣傳手段。因為媒體轉播的時候,多用球隊的簡稱,自然帶有贊助商的名頭。球隊名稱的冠名取消了,還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增加曝光率。比如場內廣告,座椅廣告等,其他的商務合作也可以多多開展。畢竟中超俱樂部不虧本的都降級了,贊助商的錢在中超大窟窿里根本不夠塞牙縫的。現在的贊助商也不是給你現金,比如我們的中超讚助商耐克,都是拿各種裝配抵贊助費滴。

    至於球隊名稱,長遠來看還是好的,一個俱樂部要想保留球隊的獨立文化。畢竟長期的變換名字就像是被贊助商買來買去一下,看不上不美呀。

  • 3 # Asaikana

    從職業聯賽發展的角度來說,固定的、中性化的名稱這代表了一個聯賽的職業程度。俱樂部文化內涵是職業俱樂部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文化內涵代表了這個俱樂部的歷史和球迷的認同感、感情的延續感。一個不斷變化名稱的俱樂部,其歷史會支離破碎,品牌效應會很差,文化價值也會大打折扣,這對聯賽的職業化發展並無益處。中性化名稱是足改方案中明文規定的內容,也是亞足聯相關政策的一部分,所以一定是未來必須執行的政策,中國足協也下達了“三年左右”這樣相對比較寬鬆的執行計劃,給予了俱樂部相對操作和過渡空間,我認為對中國聯賽是個好事。

    當然,讓俱樂部名中性化,去除商業元素,這就意味著俱樂部失去了兩個重要的資金來源。第一,俱樂部名大多使用的是投資商名稱,這是為了宣傳和增加投資商的品牌。試想,如果恆大不入主廣州足球俱樂部,除了關注房地產的,不會有那麼多華人知道恆大這個品牌;如果權健不入主天津松江足球俱樂部,沒有那些在轉會市場上的大筆投入,那更不會有那麼多外華人現在知道了Quanjian這個品牌。在春晚前做個廣告,那還要幾千萬呢,而投資一個俱樂部,每年幾個億到十幾個億,得到的廣告收益則是連綿不斷的、持續性的。如果將球隊改為中性名,禁止投資商冠名俱樂部,那麼投資的環境肯定會有所下降,這可能會讓一些原本計劃投資中國足球的潛在投資商打了退堂鼓。第二,除了俱樂部名,中國聯賽還存在“球隊名”,例如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冠名天津億利等。俱樂部透過招商,可以賣掉自己球隊的冠名權,獲得大量的贊助資金用於球隊的建設。禁止商業冠名,會使得俱樂部失去了出售冠名權獲取贊助的這一重要的收入來源,使俱樂部的生存難度增加。

    但相對比利弊,我認為作為一個職業俱樂部,中性名必須是准入的門檻之一。如果你無法脫離俱樂部名或隊名帶來的收益,那麼你就沒有資格在中國聯賽生存下去。中國俱樂部應該用這三年時間,抓緊開拓新的收入業務,在廣告出售、文創開發、球迷服務等方面,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儘快轉變以往的經營思路,改革俱樂部的收支結構。我想一個職業的俱樂部,這雖然是一個挑戰,但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希望在強制力量推動下,我們的聯賽能夠和大多數國家的聯賽一樣,一個沒有商業元素的俱樂部名稱將陪伴球迷到永遠,這才是真正實現“百年俱樂部”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教師能享受鄉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