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鎮》講述封閉守舊的美國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飾)。她美麗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殺。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村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裡避過難關。然而條件就是格蕾絲要幹各種農活來償還。人們同意了,不久後卻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絲趕走,最後答應,如果她更賣力的幹活,才可以在這裡逗留。 格蕾絲日以繼夜的勞作,終難逃過不幸的事情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格蕾絲。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汙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汙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
對人性感到深深的失望:人們總是有如此多的慾望;
對自己感到無比的悲哀和失望:我對人性失望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慾望而存在的——這個念頭表示我也是狗鎮人;
既然人性這麼惡,為什麼我看到的世界不是如電影裡那麼殘酷呢?結論是,惡——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侵害別的個體的利益的行為——是人本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只有在滿足某些條件時才會顯現出來。那麼日常中我們見到的人的行為才是占人性大部分的東西。初中有個數學題,怎樣知道池塘裡的魚的數量,有一種方法是標誌重捕法,捕捉一部分魚,做標記,記錄數量,然後放回池塘,等充分混合後再捕捉一次,根據這次魚中做標記的魚的數量估算整個池塘魚的數量。粗糙一點的類比,平時我們見到的人的樣子才是人性裡的主要部分。惡的念頭肯定是客觀存在的,在極少的情況下會展現成行為,從各種犯罪案件可以看出來。
寬容別人,就是沒有幫助別人認識他自己錯誤。所以我對體罰什麼的也看開了,世界上不存在滿足所有人慾望的解決辦法,所以很多事情只是選擇不同,並無是非。
它的恐怖之處在於,它是一個銳利的、寒光閃閃的追問,在這個追問之下,我們自以為是的道德變得弱不經風:如果你是狗鎮人,你會對一個無辜者施暴嗎?再假如,暴力是民主化的,是被允許的,安全的、正當的,沒有後顧之憂的,你也能從中獲得某種滿足的,滿城皆如是、無人是例外的,你還敢信心滿滿地說不麼? 在看完《狗鎮》之後,我長久地處於一種顫慄狀態,是真實的肉體顫慄,而非修辭。它不由分說地,把我推到人性的法庭,拷問我的良知,審判我的德行,以至於後來,它們統統站不住腳,變成了可疑的存在。 我會嗎?我敢和整個鎮子唱反調嗎?
我無法自信。 也許會?也許不會?又也許我只會冷眼旁觀,不跟從惡行,也不違良知,遠離集體,明哲保身。
但,沉默何嘗不是另一種認可,冷暴力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暴力。
《狗鎮》講述封閉守舊的美國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飾)。她美麗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殺。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村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裡避過難關。然而條件就是格蕾絲要幹各種農活來償還。人們同意了,不久後卻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絲趕走,最後答應,如果她更賣力的幹活,才可以在這裡逗留。 格蕾絲日以繼夜的勞作,終難逃過不幸的事情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格蕾絲。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汙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幹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漸漸的改變。鎮上的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女子的神秘身世,讓此刻的汙辱成為了他日的滅頂之災。
看完《狗鎮》我的感受變化過程:對人性感到深深的失望:人們總是有如此多的慾望;
對自己感到無比的悲哀和失望:我對人性失望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慾望而存在的——這個念頭表示我也是狗鎮人;
既然人性這麼惡,為什麼我看到的世界不是如電影裡那麼殘酷呢?結論是,惡——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侵害別的個體的利益的行為——是人本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只有在滿足某些條件時才會顯現出來。那麼日常中我們見到的人的行為才是占人性大部分的東西。初中有個數學題,怎樣知道池塘裡的魚的數量,有一種方法是標誌重捕法,捕捉一部分魚,做標記,記錄數量,然後放回池塘,等充分混合後再捕捉一次,根據這次魚中做標記的魚的數量估算整個池塘魚的數量。粗糙一點的類比,平時我們見到的人的樣子才是人性裡的主要部分。惡的念頭肯定是客觀存在的,在極少的情況下會展現成行為,從各種犯罪案件可以看出來。
寬容別人,就是沒有幫助別人認識他自己錯誤。所以我對體罰什麼的也看開了,世界上不存在滿足所有人慾望的解決辦法,所以很多事情只是選擇不同,並無是非。
這是一個真正的恐怖片。它的恐怖之處在於,它是一個銳利的、寒光閃閃的追問,在這個追問之下,我們自以為是的道德變得弱不經風:如果你是狗鎮人,你會對一個無辜者施暴嗎?再假如,暴力是民主化的,是被允許的,安全的、正當的,沒有後顧之憂的,你也能從中獲得某種滿足的,滿城皆如是、無人是例外的,你還敢信心滿滿地說不麼? 在看完《狗鎮》之後,我長久地處於一種顫慄狀態,是真實的肉體顫慄,而非修辭。它不由分說地,把我推到人性的法庭,拷問我的良知,審判我的德行,以至於後來,它們統統站不住腳,變成了可疑的存在。 我會嗎?我敢和整個鎮子唱反調嗎?
我無法自信。 也許會?也許不會?又也許我只會冷眼旁觀,不跟從惡行,也不違良知,遠離集體,明哲保身。
但,沉默何嘗不是另一種認可,冷暴力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