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競技盒子

    中國古代玩男人的再多,也不能算同性戀,因為古代的男風只算是一種“癖好”,和酗酒賭博一樣的,男男之間只是性關係,而不是戀愛關係。

    只要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在外面玩玩也沒什麼,找男人更好啊,還不會弄出什麼私生子呢。古代那些小倌相公只是因為政府禁娼妓而產生的女人的替代品,由那些古代資料就可以看出,小倌們外貌舉止都是照著女人打扮,實質上是“長著男性生殖器的女人”,那些士大夫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美貌溫柔、多才多藝的形象,至於這個形象是男是女他們並不在乎,反正都能給睡。有些腐女看見古代男風盛行特別興奮,覺得古人勇於追求真愛,現代人都沒古人思想開放blabla。。。其實完全沒這回事。在女人角度上看,是自己在家辛苦生孩子,老公睡完自己再出去睡男人;在小倌角度上看,是從小壓抑天性被迫模仿女人,本該成家立業卻遭人淫玩取樂。在統治階級眼中這些人都只是工具,只是能生孩子的過得好一些罷了。

  • 2 # 澹奕

    在漢朝,同性戀現象在高官貴爵中廣泛盛行。以至於漢朝幾乎每個皇帝都有一個至幾個美男作為性愛物件,並且記入正史。同樣的社會風氣一直沿襲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漢朝之前,“男風”僅為君王貴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漸漸普及於士大夫及社會民眾,並且公然形諸歌詠。

    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思想成為社會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思想文化,由於連續不斷的戰爭,悲歡離合,生死莫測,人們一方面感嘆人生命運的虛幻和無常,一方面,萬事追求自由,快樂。性情的放任,產生了對感觀美的狂熱追求。時有狂人提出:“重美不重德。”也就是以美為才德。只要長相英俊瀟灑,就可以在官場步步高昇。那個時代,還有專門為帥哥製作的《世說新語——容止》。這本書收錄了從曹魏寫到晉朝的各種文人名士和各種型別的帥哥才子。有風度翩翩型的,有英俊彪悍型的,有一代英傑型的……等等。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美男子,比如衛玠,潘安,慕容衝,歷史上著名的“男後”韓子高等等,都誕生在這個朝代。

      

     

  • 3 # 浩然文史

    中國向來以繼承傳統著稱。當同性戀在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地已經合法承認時,我們對同性戀還有異樣的眼光,甚至無法承認。現在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同性之間才是真愛,異性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這話似乎聽起來很難讓人接受,但對於同性戀者本就是如此。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都一樣,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中國男同性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歷史上記載的“男同”究竟是什麼樣的吧!

    一、“比頑童”的起始及在上流社會的肆無忌憚

    男風始於商周時期,《尚書》中記載“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其中“比頑童”指的是狎暱男寵。還說“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淫圖破口、淫巧破時、淫樂破正、淫言破義:武之毀也”,以及“雜說孌童始黃帝”都可說明男風起源早。

    從商周時期到春秋戰國,男風愈演愈烈。《戰國策》中就記載了魏安僖王和龍陽君的“愛情”,有一天魏王與龍陽君同船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就哭的梨花帶雨,魏王心疼的不得了,趕忙問其原因。龍陽君便說:“剛釣到一條魚會很欣喜,但是到後來釣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便會把小魚給扔掉;由此觀之,天底下美人如此之多,以後你有了別的美人還會有我什麼事呢,自然傷心。”魏王為了讓龍陽君安心,便讓全國禁止談論美人,違者滿門抄斬!魏王用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勢昭示出對龍陽君無與倫比的愛。

    新版《尋秦記》高勝武飾演的龍陽君

    春秋時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故事,“分桃”出自《韓非子·說難》,是衛靈公和衛國大夫彌子瑕的故事。彌子瑕是衛國的嬖大夫,他在衛靈公面前非常受寵。當時衛國有個法律:私自用國君車架的要斷足,可是當時彌子瑕的母親病了,彌子瑕收到訊息後,便假傳國君命令駕車出去。在國君知道後便稱讚說:“真是好孝順呀!居然為了母親願意受削足之刑。”又有一次,倆人一起在桃園遊樂,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很甜的桃子,便把它直接給國君吃了,又被國君誇讚:“真是好愛啊!忘記自己吃過這個桃子,吃到是甜的便拿給我吃”。想必在當時遇見這樣的愛情,彌子瑕一定每日暗喜。

    可是國君身旁一直是“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後來彌子瑕年老色衰,看臉的國君怎麼還會喜歡他?國君對他日益冷淡,最後乾脆撕破臉皮說:“這個人曾經假傳命令駕駛我的車子,並且敢給我他吃剩下的桃子。”日復一日不住地演繹著“色衰而愛馳”、“花無百日紅”,彌子瑕就這樣被“拋棄”。

    西漢劉向在《說苑·善說》中記載,子皙泛舟水上,閒雅雍容。有一劃船的越人暗生傾羨,便用越語歌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迴應以行動:“乃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其實就是與之同被共寢了。“鄂君繡被”後來被表示對同性戀伴侶的憐愛。

    二、歷史上最多“陰差陽錯”的王朝——西漢

    秦漢以來,特別是西漢,每一位在任皇帝都有過很多男寵。《佞幸傳》中記載:“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才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

    春秋時期有“分桃”的故事,而經常與之一同出現的便是“斷袖之癖”,其典出自於《漢書·佞幸傳·第六十三》,是關於董賢和漢哀帝劉欣的故事。董賢是御史之子,英俊瀟灑,漢哀帝在與其交往中產生愛戀,董家父子也因此步步高昇,《漢書》記載“出入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鉅萬,貴震朝廷”。二人更是形影不離、同床共枕。特別是有一次哀帝醒來時發現衣袖被董賢壓住了,他居然怕吵醒“美人”便把衣服袖子用刀子割斷。後來漢哀帝另建了一座類似皇宮的宮殿賜給董賢,甚至想讓董賢生生世世陪著自己,就在自己墓室旁邊給董賢也修了一個墓。

    劇照董賢與漢哀帝劉欣

    上面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漢文帝與鄧通二人也是“一見鍾情”。漢文帝有一天做了個 “登天”夢,漢文帝讓人按照夢中的指示找到了鄧通,初見鄧通衣襟後穿,和夢中恍如一人,問完姓名——鄧通,有“登通”之意,便禮遇鄧通。後來面相的人說鄧通“當貧餓死”,文帝說:“能使鄧通富的在我,怎能說他會貧?”於是賜他銅山,准許自行鑄錢,並稱該錢幣為“鄧通半兩”,後通行天下。文帝患毒瘤,鄧通便經常用嘴給文帝將毒瘤吸出來。至於其他的皇帝,武帝倖臣更是眾多,“今天子中寵臣,士人則韓王孫嫣,宦者則李延年”:元帝時“宦者則弘恭、石顯;孝成時士人則張放、淳于長”。

    鄧通為文帝吸去毒素

    養男寵可不是皇帝的專屬,除皇帝之外,大臣們自己也會養男寵。比如霍去病的兄弟霍光就養有男寵。“初,光愛幸監奴馮子都,常與計事,及顯寡居,與子都亂。”一個男子讓另一個男子瘋狂起來的行為真的讓女生汗顏!男風對西漢帝王和大臣們的影響體現了西漢時期男寵的盛行,而男寵只是社會上層的一種普通現象。

    三、男風在魏晉與清朝蓬勃發展背後的原因

    到了魏晉時期,男風甚至成為了一時風尚。其原因有三個。

    第一,在歷史遺留方面,先秦時期對於男風這種少見的社會現象,其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寬容,加上兩漢時期不但承襲傳統,而且帝王對“美男”更加喜歡,這在無形之中助長了男風發展的勢頭。後來隨著皇權逐漸衰微,大臣勢力的不斷壯大,“好美男”這種風氣也由上向下傳播,其涉及的階層也更多。

    竹林七賢圖

    第二,在思想方面,魏晉時期“越名教而任自然”,文人、士大夫們逐漸擺脫了漢代儒學的思想的束縛,推出了“玄學”。“玄學”倡導不流於世俗,獨樹一幟,以有無為中心,並形成貴無與崇有兩派,它的代表是“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們整日飲酒、談論玄學、服“寒食散”,可以說是“有風度”的代表,常常自帶一種陰柔之美,甚至比女子更加秀氣,所以男風能夠盛行並不奇怪。

    又名五石散的寒石散

    第三,在社會政治方面,魏晉時期男子的婚姻與政治聯絡極為密切,當時強調要“門當戶對”,士族所娶的正室妻子一般家族地位都很高,“惹不起,躲得起”,男子們他們既不能肆無忌憚的寵愛一些妓女,也不能頻繁納妾,所以男風便再次被男子推崇。他們選擇和男子出去,一是不會引發外界不必要的議論,二也不會引發家庭的矛盾,並且男伴的陪同既可以滿足他們的一些期待,也可以陪他們喝酒、聊天、不用有太多的顧忌,行事極為方便。家中的正室妻子對此不好發表什麼意見,畢竟和他們丈夫在一起的是男子。

    魏晉南北朝的男同陳蒨與韓子高

    男風的盛行,出現了大批服務性的男寵,除此之外,男風文化的盛行還為男子提供報仇或滿足自己的需要的捷徑。如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與慕容衝便是例子。太和五年苻堅滅前燕後,將公主和皇子慕容衝納入後宮: “初,堅之滅燕,衝姐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寵冠後庭。沖年十二,亦有龍陽之姿,堅又幸之。姐弟專寵,宮人莫進。長安歌之曰: ‘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鹹懼為亂。”淝水一戰苻堅兵敗後,慕容衝殺之得以雪恥,所以那些甘願暫時做優童的人可能是被形勢所迫,他們並非出於自己的本心,說不定哪一天就把刀對準了“曾經說過最愛的人”。

    電影《霸王別姬》張國榮的扮相

    再提一下清代的男風,不少朋友都看過《霸王別姬》,張國榮以裡邊出眾的扮相,贏得了很多人的喝彩,甚至很多男子也喜歡他。而清朝此時興起的是“優伶風”,與男風大致相似,其意思大概是:假借戲曲的外衣給演員增添了別的身份。另外這些伶人所居之處叫做“相公堂子”,又稱下處或私寓,是根據不同人的品位,佈置成多重風格的房屋裝飾,或富麗堂皇、或清新雅緻、或簡單得體。“相公堂子”集餐飲、娛樂、服務於一體,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可以滿足很多特殊的需求。清代男風還被人認為是身份的象徵,很多豪門大戶都在家裡養有劇團,更養了數不勝數的“優童”。

    明清孌童現象圖

    文史君說:

    男風最早始於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不斷髮展,兩漢成為上層社會的普遍現象,魏晉時期盛行一時,成為風尚,後來清代“優伶”男風盛行,男風以戲曲為外衣,繼續影響著社會。男風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產生出很多典故,這些男人們的典故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成為耳熟能詳的故事。

    在今天有關同性戀的問題,一直是現代社會的爭議性話題,但是追溯古人卻可以有很多歷史借鑑。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歸根到底選擇什麼樣的伴侶,是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只要不影響到社會公共利益,我想不同取向的人還是相互尊重比較好。

    參考文獻:

    1.孔丘:《尚書》,中華書局 2010版

    2.不詳:《逸周書》新研,中華書局 ,2013版

    3.班固:《漢書·佞幸傳·霍光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

    4.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中華書局 ,2011版

    5.房玄齡等:《晉書·石季龍載記上》,中華書局 ,1996版

    6. 張文婷:《論男風在魏晉南北朝上層社會的盛行》,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6.0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2019年中超外援為班底,中國隊能否從亞預賽中出線進軍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