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布衣
-
2 # 張巍214414204
早期茶葉主要和米麥等主食共煮成羹食用,後逐漸發展出煎茶法,此時仍要加入姜、鹽等輔料調味,後出現點茶法,茶葉才單獨作為飲品引用,但仍是將茶葉研磨候服下,還是吃茶,直到明代後,廢團改散,瀹飲,茶才正式成為飲料,因此,明代以前的茶確實是“吃”的!
-
3 # 趣尋
江南人總是用“吃茶”代替喝茶一詞。
你難道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明明沒有吃茶葉,為什麼要說“吃茶”?
“吃茶”,一是指食用茶葉。
其實,“吃茶”一詞起碼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
明清之前,古人習慣把茶用籠磨細,加香料衝煮。
其成品類似於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呈糊狀。
抹茶
將茶研成細末,
放入茶盞,
注入沸水,
茶湯濃如豆羹,
小筅帚一攪,
捲起千堆,
待冷卻後食用。
《夢粱錄》中記錄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四時賣奇茶異湯",吃茶者多,喝茶者少。雖有撮泡茶的套路,但是大家都不買賬。
七寶擂茶
將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用材料擂缽搗成糊狀,衝開水和勻。
“吃茶”,一是指吃茶配的點心。
南宋之後,汴京開茶坊的習俗南漸,茶館在杭州形成氣候,有著茶館一條街。
當時茶館雖然吃茶,但主角其實是點心。如今的茶館沿襲南宋,也為茶搭配各色吃食消閒果。
再加上,江南方言中,
“吃”本就有喝的意思。
“吃茶”便沿用下來了。
吃茶更代表著淡薄淡定的心態和禪理。生活中有茶,茶中亦有禪,故而禪的智慧便隱匿與我們的生活之中。
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
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稱呼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對"吃茶去"這三個字歷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唯有焚上一枝香,泡上一杯茶,看那香菸嫋嫋雜著些許塵煙熒熒冉冉的飄散於空中,身處繁華繚亂的紅塵中的你,你興許也能品位出另一番"吃茶去"。
現代科學研究還表明,"吃茶"比"喝茶"具有更好的保健效果。
回覆列表
這個主要是源於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用法的區別。
在古代的語法中,“喝”並沒有喝東西的意思,而是大聲呼喊的意思。
例如:大喝一聲,喝彩等等用法。
在古代用吃來表示現在的“喝”。
例如現在的閩方言中莆仙方言話中還有在說吃茶,吃酒等說法。
在客家話中還有叫食茶,食酒,食飯的說法。
還有就是,按照茶葉的飲用史,在古代,茶葉就是有用於食用的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