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少隨筆

    社群電商+小區團購的新零售模式會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使用者透過小程式團購、搶購日常百貨用品,第二天即可到小區指定地點取貨,優惠還方便的特點,符合使用者的消費心理。

    這樣的零售模式將會對實體將又一次衝擊,所以說如果實體還不轉型,必將關門大吉。

    那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拼多多呢?我個人認為不可能,這種商業模式很容易被複制,只要你有強大的供應鏈,快捷的倉儲物流,功能實用的小程式,就可以做,所以未來競爭會異常激烈,就像拼多多以價格優勢強壓淘寶,獲取三四線城市4億基礎使用者量。

    所有好的商業模式,最後都會落在價格戰上,誰先下手,誰先打出名聲,誰的資本雄厚,誰就能撐到最後成為一方霸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團嘛,你要是敢和美團搶飯碗,首先就得燒錢,燒不過,你就關門大吉。

    所以好的商業模式要想成功,是需要都方面因素決定的,背後的資本,行動的腳步,客戶的口碑等等,都是成功之前準備的必要工作。打過硬仗的選手,才會屹立不倒。

  • 2 # 螞蟻蟲

    對於“社群電商+小區團購”的新零售模式的未來,我個人的看法是:會有不少成功者突圍,但不太容易產生拼多多這樣的巨頭。

    原因在於:

    1、社群電商+小區團購業務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需要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去搶佔市場。

    做過社群運營的都知道,社群運營成本很高,而小區團購有著很強的地域性。這意味著很難進行大規模地市場擴張,拼多多的平臺模式沒有優勢。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區團購市場更接近於共享單車,是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由於資訊普及快、風險投資多,大家都在差不多時間開始創業發展,往往都是以某個城市或某個區域為根據地,緩慢推進。

    當發展一段時間站起來一看,大家都還很不錯,彼此實力相對平均。想要吃掉對方的話,就必須再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打陣地戰,雙方的消耗都非常大,相比之下的收益卻不高。這樣一來,彼此之間激烈競爭的可能性比較小,會保持著一定的默契。因此,大家在各自的區域市場擁有著絕對優勢,但整體市場的集中度卻不會太高。

    2、另一方面,小區團購的類目多集中於生鮮,SKU較多,且不太容易標準化。

    小區團購之所以選擇生鮮產品為主,是有原因的。如果是其他類目,小區團購很難有價格優勢,與電商、線下超市等同業展開競爭。而生鮮產品雖然損耗可能較大,但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拼團後透過訂單規模來獲得較大的價格優惠力度,從而能吸引到使用者。生鮮的高頻消費,增強了使用者粘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規模優勢,降低了採購和運營成本。

    因為共享單車提供的是同質化產品服務,相互之間可替代性很強。因此,即使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推進,最終也成就了摩拜、ofo和哈囉,實現了市場集中。但生鮮產品不易標準化是個行業老問題,這也是電商對生鮮行業滲透如此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者如果想進入對手的市場,同樣會面臨著類似問題。產品和服務都需要全面本地化,難度極高,相對於構建了一條難以越過的護城河。

    整體來說,“社群電商+小區團購”前景看好,但很難獨立產生出行業性巨頭。但不排除的可能是:阿里、京東等巨頭會出手收購某些創業新星,利用集團的優勢進行全國性佈局,催生出新的行業巨頭。

  • 3 # 弦小魚cos

    我認為成不了,但是作為團長還是有的賺的,社群團購實際上存在四個致命問題,這四個問題解決不好,社群團購平臺的命運就不容樂觀。想要做好社群團購,核心關鍵要素有四點:一是團購團長,二是團購商品,三是供應鏈整合,四是團購使用者體驗,下面我們就來逐個分析一下可能隱藏在這四個關鍵要素中的致命問題。

    致命問題之一:團長權利過大,決定平臺存亡

    之所以說沒有團長就沒有社群團購,正是因為團長掌握了社群團購平臺的命脈,也就是流量。首先團購社群是依賴團長組建的,社群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團長個人的引流能力。同樣的社群團購品牌,給A去發展可能只能發展100人的社群,給B去發展可能就能發展500人,如何選拔培養出合格的團長,對平臺來講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同時團長作為社群的管理者,是社群資源的直接享有者,社群關係是由團長進行維護的,團長有可以有每一個社群成員的微信。意思就是說如果哪天各大平臺開始競爭了,原版A平臺的團長,完全可能會因為B平臺給出的高薪高提點,而紛紛跳槽B平臺,於是最終結果就是,A平臺辛辛苦苦培養的團長,分分鐘就能被資金實力更雄厚的B平臺竊取勝利果實。

    可是B平臺就真的獲益了嗎?也未必見得。為了留住自己平臺的團長,只要還有競爭對手存在,那麼對團長的待遇就一定不會太低,這勢必增加了運營成本,目前對團長的提點多在10%左右,一些專職團長還有兜底收入,而據瞭解像“全家享”這樣有兜底的平臺,已經因為“經營成本過高”而退出了團戰遊戲。團長或成“百團大戰”的最大贏家。

    致命問題之二:商品傳播依賴微信和小程式

    根據筆者的實際體驗和調查經驗,目前社群團購的交易模式大都依賴微信和小程式。一次團購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由團長在微信群中先發布團購商品的預售資訊,這個資訊大多透過小程式連結的方式釋出,社群裡的消費者有需要的,就直接在小程式對商品下單,最後統一由團長彙總開團。成團之後一般一到兩天,團長透過微信群,再次通知群裡的消費者到社群指定地點自提。

    可以看出,整個過程微信和小程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目前大部分社群團購品牌是沒有自己的APP的,這便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平臺並沒有一個可靠的商品流量入口,如何保證自己今後的服務質量呢?如果哪天微信和小程式不支援了,或者說你的流量大到引起了微信的注意,是否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呢?這的確值得思考。

    致命問題之三:供應鏈整合問題是極大挑戰

    實際上社群團購平臺的規模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團長的規模,另一個就是供應鏈整合的規模。一個解決的是前端的需求,一個解決的是後端的供給。而前文也提到了,團長管理的問題實際上已經夠令人頭疼的了,一方面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勢必要招募更多的團長,而管理的成本也是不斷上升的;另一方面規模擴大意味著要上架更多種類的商品,供應鏈端的把控一樣需要更多的管理運營成本,而要把這兩者問題都處理好,不能不說對平臺是極大的挑戰。

    僅供應鏈一端,就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是否要建物流倉?建多少?在哪裡建?招募哪些品類的供應商合作?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經驗做支撐,不是能短時間就解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還在於,如果那些原本就做供應鏈整合的頭部企業來搶佔市場,又該如何應對呢?

    據筆者瞭解,像怡亞通這樣的公司已經在行動了。其名下的星鏈友店專案,實際上就會搶佔相當一部分社群團購的市場,而做供應鏈整合出身的怡亞通勢必會利用自身做供應鏈的優勢,快速打通供應鏈端的壁壘。

    致命問題之四:保證使用者體驗或成最大困難

    由於團購平臺普遍沒有自己的流量入口,直接對接使用者都是社群團長,也就是說團長基本同時扮演著銷售員、派送員、售後客服三個角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的使用者體驗。

    可就是如此關鍵的位置,卻不是團購平臺的“自己人”。所謂團長身份可能只是一份兼職工作,他們的本職可能是小區便利店店主、寶媽、或是活躍的小區達人,對於平臺他們並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更缺乏真正的動機去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共同幫助平臺發展。

    另一方面,就算真正用心地提高了自身水平,提高了消費者使用者體驗,那麼帶來的收益也完全是團長自己的,社群的消費者會更加信任依賴團長,團長實際上增加了自己的社群影響力,聰明的團長完全可以利用積累起來的口碑做更多的事情,何必只做社群團購的團長呢?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優秀的團長不斷流失,充數的團長越來越多,使用者體驗越來越難得到保證。

    以上這四點,建議想要做社群團購的朋友多加註意,合理利用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規避不利的部分,相信你能有更大的收穫。而社群團購這股熱風究竟能吹多久,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 4 # 小明同學大白話

    首相我們需要先確定一下何為“拼多多”。

    個人認為,品多多就是平臺電商市場細分化的產物,成功抓住廣大農村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真是痛點與需求,快速裂變搶佔市場,在天貓,淘寶,京東等大的電商平臺中 能夠幾年內脫穎而出成功IPO就說明市場定位是多麼的重要。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社群電商”“小區團購”的興起與發展。

    然後是隨著平臺電商流量紅利的穩定,現在或可成本在不斷地提升,每一個客資真的就是拿真金白銀買來的,有朋友在做裝修電商,一個客資就要3000元的成本,所以現在平臺電商只能是大資本的遊樂場了,中小電商紛紛轉移其他平臺,尋找新的廉價的流量平臺區域。

  • 5 # 赤焰資訊社群團購

    會有不少成功者突圍,但不太容易產生拼多多這樣的巨頭。

    原因在於:

    1、社群電商+小區團購業務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需要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去搶佔市場。

    做過社群運營的都知道,社群運營成本很高,而小區團購有著很強的地域性。這意味著很難進行大規模地市場擴張,拼多多的平臺模式沒有優勢。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區團購市場更接近於共享單車,是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由於資訊普及快、風險投資多,大家都在差不多時間開始創業發展,往往都是以某個城市或某個區域為根據地,緩慢推進。

    當發展一段時間站起來一看,大家都還很不錯,彼此實力相對平均。想要吃掉對方的話,就必須再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打陣地戰,雙方的消耗都非常大,相比之下的收益卻不高。這樣一來,彼此之間激烈競爭的可能性比較小,會保持著一定的默契。因此,大家在各自的區域市場擁有著絕對優勢,但整體市場的集中度卻不會太高。

    2、另一方面,小區團購的類目多集中於生鮮,SKU較多,且不太容易標準化。

    小區團購之所以選擇生鮮產品為主,是有原因的。

    如果是其他類目,小區團購很難有價格優勢,與電商、線下超市等同業展開競爭。而生鮮產品

    雖然損耗可能較大,但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拼團後透過訂單規模來獲得較大的價格優惠力度,從而能吸引到使用者。生鮮的高頻消費,增強了使用者粘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規模優勢,降低了採購和運營成本。

    3.因為共享單車

    提供的是同質化產品服務,相互之間可替代性很強。因此,即使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推進,最終也成就了摩拜、ofo和哈囉,實現了市場集中。但生鮮產品不易標準化是個行業老問題,這也是電商對生鮮行業滲透如此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者如果想進入對手的市場,同樣會面臨著類似問題。產品和服務都需要全面本地化,難度極高,相對於構建了一條難以越過的護城河。

    整體來說,“社群電商+小區團購”前景看好,但很難獨立產生出行業性巨頭。但不排除的可能是:阿里、京東等巨頭會出手收購某些創業新星,利用集團的優勢進行全國性佈局,催生出新的行業巨頭。

  • 6 # 亦言看科技

    "社群電商+小區團購"的新零售模式很難成為下一個拼多多,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看拼多多的成功,在阿里、京東成功之後,拼多多還成為電商市場的一極,很大原因是抓住和利用了微信,市場下沉的結果,淘寶、天貓與微信不能互聯互通,京東作為B2C商城,高階和自營是其特色,而拼多多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微信,市場下沉,C2B拼單,使用者數不斷擴張,超過了阿里,使用者的規模化是電商成功的最重要衡量指標。

    再看今天的“社群電商+小區團購”新零售模式,區域化、碎片化,商品很難標準化,這也意味著很難有大的商家形成,如果沒有頭部商家的賺錢效應示範,其規模化發展就受到很大侷限。而社群電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從性於社交工具——微信的,機會已經被拼多多抓住,社群團購很難再有作為。

    我們也可以回頭看一下直播電商,經過了前期的爆炒,今天已經很少有人說直播電商會超過淘寶、京東、拼多多,因為沒有壁壘,沒有規模。從這點上講,直播電商比社群團購的機會還要多,也不能成為下一個拼多多。

    因此“社群電商+小區團購”的新零售模式是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拼多多的!

  • 7 # 白雨熙&&鏈思維

    有極大的可能,但花費的時間會長一些。社群電商和小區團購簡稱社群團購,目前社群團購專案有不少是零售巨頭內部孵化的專案,在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綜合成本低、有流量紅利、基於鄰里之間相互信任的社群團購模式正在興起,主流模式為:以社群為節點,線上建立社群,線下完成支付,平臺提供供應鏈、貨流倉庫和售後服務。有好處:可以帶動新零售消費,有一些知名新零售生鮮店面還沒有被大眾熟知,人們比起到生鮮專賣店還是更樂意去菜市場,所以社群團購可以幫忙打入群眾內部,帶動消費做推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吸引力大,有些人可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加入的,就看一看也不準備買什麼,但團購群裡每天都會發日常用品,比如毛巾、蔬菜、水果和垃圾袋等暢銷商品,看的多了就沒有經受住誘惑,隔三岔五就買一點,因此會逐漸向拼多多那樣的模式發展。

  • 8 # 跬步致遠

    其實團購這個事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說白了就是線上結合線下搞批發,對於商家來說,賣1件和賣10件當然不一樣,因為成本不一樣、銷售出的數量不一樣,商家願意薄利多銷。對於顧客來說,相當於用批發價買到了貨品。因此團購很新鮮嗎?並不。

    小區團購的核心不在於團購,而是“小區”!

    要知道,對於商家來說什麼最重要?是好的產品?好的管理?好的運營?是,也不是。是,因為這對今天一家企業來說,只能算正常的標配,產品稀爛、管理糟糕、運營一塌糊塗,那還做什麼公司,就像我們經常聽到一家飯店說我的味道好,這不是廢話嗎?味道不好開什麼飯店,這是做餐飲基本的東西,我們聽過麥當勞、肯德基、鄉村基、海底撈說他們的東西味道好嗎?沒有的,更重要的是想想它們開在什麼地方?

    要說小區團購的邏輯,我猜大佬們是想透過砸錢來影響區域內人群的消費習慣,從而在後續的發展中逐漸完善小區團購的體系,最終試圖撼動傳統的電商模式。

    根據極光大資料,2020 年 6 月,拼多多在三線及以下地區的使用者佔比已達到 59.4%,然而據草根調研瞭解,多多買菜在 2020 年 12 月單月即為平臺實現 550 萬+的使用者拉新。可大致推斷,社群團購在低線城市所貢獻的使用者增量,與電商平臺現有的交易使用者重合度並不高。

    對於拼多多來說,若想進一步提升低線滲透率,社群團購將是必不可失的流量入口。

    這是因為,社群團購是對商品電商業務模式的延伸。以拼多多為例,近年憑藉高補貼率和農村包圍城市,透過低價換取高週轉、發力並擴充品牌供應鏈,來實現使用者 ARPU 和商家 ROI 的穩步提升。

    然而,電商當前的物流通路很難適用於非標準化的生鮮商品,而農產品在拼多多的發展路徑和交易規模佔比中意義非凡。

  • 9 # 傳媒故事會

    這問題有點陳舊。社群團購已經一地雞毛,大佬扎堆熱鬧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說說體驗吧,下個訂單要第二天提貨,提貨點一里開外,買少了,不划算,買多點,拎得吃力。團購點分東西也是一團亂,服務極差,連個塑膠袋都不提供。

    試過兩次,廢了。眼看著那家店也關門了。某多多的。

    總結下來,社群團購沒服務沒質量,不能上門,就靠一點蠅頭小利吸引使用者,體驗差,影響復購,成不了網購和超市的替代。

    目前看來,還是補貼賺吆喝。

  • 10 # WessonZheng

    我認為不會,社群電商畢竟是小範圍而且流量相對不集中,所以沒法以量表引起質變,而拼多多他是集中的流量大局控制流量能力強,而社群電商的流量不好集中管理,而團長的能力決定了社群電商是否能沉澱好的流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過後哪些行業適合年輕人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