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諾

    有句口頭禪,就是唐詩宋詞元曲。這樣,你的問題基本就有答案了。

    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

    宋詞,如一片璀璨的星空,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令人神往。風骨則有風騷本色,睿智則如妙筆丹青,深沉如風生海上,壯闊似天馬行空,豪放足以使懦夫立志,婉約足以使石人動情。

    元曲比那個王朝遼闊的疆域更具有綿長的生命力。隨口吟來,莫不令人銷魂。但最銷魂不是心頭最美的那抹硃砂,而是萬縷情絲。夜闌人靜,不經意間輾轉吟誦,便是三更無眠。

  • 2 # 扒裸特帥

    個人最喜歡的詞人是李煜、蘇軾、毛主席,排名僅以年代而定,李煜的詞最喜歡的只有五首,分別是相見歡、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清平樂,主席的詩最喜歡浪淘沙,兩首清平樂,兩首水調歌頭,兩首沁園春,還有卜算子詠梅,以文學成就而言,李煜和主席都不輸與宋人,但詞不同與詩,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倒全唐,但詞卻各有氣象難分伯仲,如果以時代而論,宋代經濟發展,人民精神生活豐富,填詞是廣泛的社會愛好,總體水平一定是超過其他時代的。

  • 3 # 名家經典之道

    宋詞在中國歷史文學體裁中是最好的詞。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文學領域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文學經典。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翰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代表著中國一代文學之盛。

    宋詞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了燕樂、民歌以及近體詩格律這三種要素,具有高度的音樂性、韻律美以及濃郁的生活氣息,這種文學新形式給當時的文壇注入了活力,宋詞的主要流派為兩個,一個是豪放派,另一個則是婉約派。宋詞既可以與樂曲合唱又講究追求格律,具有格律美、生活氣息濃郁以及極具音樂性這三個特點,這些特點造就了宋詞的成功。

    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豔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豔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

    宋詞創作中形成了“以雅相尚”審美觀念,有其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及特定的審美淵源。從文學創作和審美傳統來看,“以雅相尚”、“去俗復雅”是漢民族一種特定的審美意識表現。“風雅”、“騷雅”、“雅正”,其實也是一種文學寫作方式,而在宋代這種文學風格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宋詞的代表人物(豪放派代表詞人)主要有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 4 # 張天祥

    詞是詩歌的另一種形式,萌芽於南朝,興於隋唐,全盛於宋。

    宋詞是中國詞史上的黃金時代,詞作、詞派眾多,名家輩出,佳作如林。

    宋詞與唐詩一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朵奇葩。

  • 5 # 小新9293

    宋詞當然是中國最好的詞。

    其實,唐代的很多詩人詞也寫得很好,但是唐代文人的主流還是寫詩,詞是到了宋代才百花齊放,名家輩出。

    晚唐時期的詞其實已經很成熟了,像溫庭筠,韋莊都是個中好手。不過他們都屬於婉約或者花間一派,有點荼蘼之風。

    真正轉變詞風,開豪放一派的領頭人自然非蘇軾莫屬了。蘇詞豪放大氣,卻又靈動不羈,真的有如羚羊掛角,不著痕跡。千古名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氣勢磅礴,猶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

    蘇軾的另一首名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詞,全篇字字珠璣,仙風道骨,其中的飄逸出塵的氣質令人歎服,到底蘇軾是何等大才,才能寫出這許多優美的詞?

    南宋的辛棄疾更是個牛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詞承繼蘇軾豪放一派,更加發揚廣大。辛棄疾的詞讀來好像稍顯生澀一點,不似蘇詞那麼靈動。其實那是因為辛棄疾詞中用典太多,等你真正理解了典故的含義,他的詞讀來更加蒼勁。

    他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代表作,讀來老辣蒼勁,氣勢如虎。

    其他名家還有很多,像李清照,姜夔,周邦彥,陸游,張先,吳文英,晏殊,范仲淹等,有宋一代,詞家數不勝數,爛若群星。

    所以,最好的詞是宋詞,最好的詞家也在宋朝。

  • 6 # 戲說柳永

    相比於唐朝的樂府詩歌,五代十國的花間詞,元曲的唱詞,宋詞當然是最好的詞。

    詞,稱作曲子詞,伴音樂而生的文體形式。最早應該來自民間村落的山歌,按語言的習慣,透過旋律表達出來。這個從詩經中的,風,還有敦煌曲子詞,可以瞭解到轉變的過程。

    到了唐朝後期,因為音樂的發達,留下了大批的音樂曲牌,為原歌曲變換歌詞的形式出現,開始在文人圈流行。以填詞為主的小令,花間派風頭蓋過了寫詩為主的文學主流派,詞的地位開始鞏固,脫掉了詩餘的不雅帽子。

    宋朝開始,詞成了主流。以令為詞,以賦為詞,以文為詞,以詩為詞,詞的體制開始完備,才可以和唐詩並列,後世已很難再超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獨尊的不是儒術是其他的學派現今的中國又會變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