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行社掛靠經營的方法和弊端
1.旅行社掛靠經營的方法
旅行社掛靠經營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其他企業法人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允許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使用自己名義的企業法人為被掛靠人;使用被掛靠企業法人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為掛靠人。在旅遊業中,各掛靠社對外自稱是某旅行社的某個營業部(如國內部、外聯部、業務部等等),每年向被掛靠社交付一定款額的保證金或按經營比例交納“管理費”,被掛靠社則轉讓其企業性質和名稱。各“營業部”在經營中均獨立核算、自設賬戶、自備護照、自持公章和財務章,形成非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
2.旅行社掛靠經營的弊端
經營掛靠社的人員中,有一些是從大的正規旅行社中跳出來“單幹”的,他們有一定的客戶群和從事旅遊業務的經驗,但大部分人員則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地”,出現問題則馬上作鳥獸散。因此,這種經營方式存在著多種弊端,主要表現在:
(1)權利義務的不對等,給被掛靠社帶來了經營風險。從表面上看,採取掛靠經營方式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實際上,掛靠社在對外經營活動中,是合同的實際主體,享受合同權利,承擔義務;被掛靠社是掛靠社對外名義主體,不享有對外經營合同的權利,也不承擔相應義務。當一旦發生經濟糾紛,第三方必然首先向作為合同主體的被掛靠企業法人追償,此時體現的是被掛靠企業法人在承擔義務上具有優先性。因此,掛靠社不用承擔任何經濟風險,只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被掛靠社只享有收取相對較少數額的固定收益的權利,卻要承擔由此產生的債務、投訴等經營上的風險和義務。
(2)服務質量存在不確定性,消費者權益無法保證。一些掛靠社僅是租借賓館的一個房間或一個臨街的門面房,兩張桌子一部傳真機,為招徠顧客,千方百計壓低報價,為了不做虧本生意只能在團隊行程中做文章以獲得盈利。若收的客人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時,則幾家旅行社的客人拼在一起做散客拼團,即所謂“賣豬仔”。筆者曾在一個風景區工作過,當問起遊客是哪個旅行社的客人時,遊客有時會說:“不知道,一大早上車已被‘賣’過幾次了。人家只說跟那個導遊走。”這樣的旅遊行程順暢則已,若有什麼意外,遊客都不知去哪裡投訴,何談權益保障。
(3)惡性競爭削弱內資旅行社的競爭能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的旅遊市場體系與國際旅遊市場體系將會全面對接。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的承諾,在2003年年底以前允許外商在中外合資旅行社中控股(這點中國已經提前做到);在2005年年底以前,允許外商在中國成立獨資旅行社(以上兩點中國已經提前做到)。與在規模、人才、資訊科技、管理經驗上均具備完善的經營運作體系的外資社相比,中國的旅行社則是“小、散、弱、差”。旅行社“營業部”數量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劇了旅遊行業中的混亂局面。從業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加之競相壓價,如何能形成一個城市旅遊接待業的品牌呢?又何談與國際接軌呢?因此這種內耗的必然是削弱內資旅行社的競爭能力。
(4)逃漏國家稅收。營業部單獨進行稅務登記,旅行社既缺乏將其稅收統一交納的熱情,也缺乏營業部稅賦繳納的監督,相當多營業部存在假賬目、假報表,其對稅務部門或報零收入或報虧。因此形成稅務部門和旅行社兩不管的真空地帶,逃漏稅的空間很大。
(5)不利於旅行社人力資源的管理。這種營業部的經營形式給掛靠人帶來的經濟利益,對於掛靠與被掛靠雙方都是心照不宣的。因此,一些大社中的業務骨幹,難免會對“單幹”有所向往,在客戶群、人際關係、經濟實力等條件成熟時,付諸實施,使旅行社這個本就人員流動性較大的行業更是“歲歲年年人不同”。
二、旅行社掛靠經營方式形成的原因
1.雙方經濟利益的驅動
從掛靠經營者角度來說,申請掛靠的人多是多年從事旅遊行業的旅行社業務人員或一些“老導遊”。他們大多是有穩定的客戶群作保障,有一定的業務功底作基礎,也有一定的資金,但還不足以向旅遊局交納質量保證金,或者交納以後,再無流動資金,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怎麼辦?申請掛靠在一個大社下,解決掉這些障礙,並且掛靠在大的國際社下,既有響亮的招牌,又能做出境業務,而這一塊的利潤率要遠大於經營國內旅遊業務的利潤率。
從被掛靠社的角度來看,向旅遊局交納的質保金佔用了旅行社大量的資金,想要開拓市場,也要資金的投入。而向掛靠者出借經營資質,透過收取可觀的管理費,則可以緩解資金方面的壓力。
2.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行社評價標準過於單一
旅行社每年接待遊客的數量是旅遊行政部門對旅行社年度排名的主要評判依據。這就促使各旅行社把掛靠自己的各營業部的業務量也合併到自己的報表中,作為自己在收入和接待人數方面的資料來源上報旅遊行政部門,以保證自己在地方乃至全國的行業排名。這種單一依據的評價模式又怎能不促使掛靠營業的“遍地開花”呢?
三、對於旅行社掛靠經營方式的解決對策
1.建立企業誠信機制,改革旅行社評價標準
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為各個旅行社建立誠信檔案,一旦發現旅行社有違法轉讓資質的行為,則給旅行社降低一個誠信檔次,給予經濟處罰並向社會通報。改革對旅行社的評價標準,除了以接待數量和營業收入為依據外,還要對旅行社的誠信狀況、服務質量、遊客投訴加以綜合量化考核,以此作為旅行社行業排名的依據。
2.完善監督機制
建立舉報制度。透過報紙、電視、網路等媒介,儘可能多的向受眾提供資訊,引導遊客和居民正確消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鼓勵對於掛靠行為的舉報,同時注意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查處違法經營。
3.對旅行社行業加以引導,鼓勵有一定條件的掛靠營業部合法經營
隨著法規的不斷完善,掛靠經營模式不可能長期存在,對於不少的掛靠者,他們在掛靠別人的同時也在不斷髮展完善自我,爭取獨立經營。隨著中國的入世,對外資旅行社承諾的逐步兌現,外資旅行社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不斷加快,如果一味對內資社加以限制,也不利於促進中國旅行社業的發展。可以參照中旅總社的“控股併購”模式或廣之旅的“品牌特許加盟”模式對各掛靠營業部加以引導,使其成為各旅行社的分社或報名收客點,走國外大批發商與小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路線。
在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旅遊市場的今天,國內的、尤其是有一定規模與聲望的旅遊社,若仍然以自己的掛靠社經營業務的簡單累加來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排名與地們,則無異於“殺雞取卵”。雖然旅行社集團化經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必將是中國旅行社業未來發展與壯大、並與外資社競爭的主要途徑。
一、旅行社掛靠經營的方法和弊端
1.旅行社掛靠經營的方法
旅行社掛靠經營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其他企業法人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允許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使用自己名義的企業法人為被掛靠人;使用被掛靠企業法人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公民為掛靠人。在旅遊業中,各掛靠社對外自稱是某旅行社的某個營業部(如國內部、外聯部、業務部等等),每年向被掛靠社交付一定款額的保證金或按經營比例交納“管理費”,被掛靠社則轉讓其企業性質和名稱。各“營業部”在經營中均獨立核算、自設賬戶、自備護照、自持公章和財務章,形成非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
2.旅行社掛靠經營的弊端
經營掛靠社的人員中,有一些是從大的正規旅行社中跳出來“單幹”的,他們有一定的客戶群和從事旅遊業務的經驗,但大部分人員則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地”,出現問題則馬上作鳥獸散。因此,這種經營方式存在著多種弊端,主要表現在:
(1)權利義務的不對等,給被掛靠社帶來了經營風險。從表面上看,採取掛靠經營方式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但實際上,掛靠社在對外經營活動中,是合同的實際主體,享受合同權利,承擔義務;被掛靠社是掛靠社對外名義主體,不享有對外經營合同的權利,也不承擔相應義務。當一旦發生經濟糾紛,第三方必然首先向作為合同主體的被掛靠企業法人追償,此時體現的是被掛靠企業法人在承擔義務上具有優先性。因此,掛靠社不用承擔任何經濟風險,只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被掛靠社只享有收取相對較少數額的固定收益的權利,卻要承擔由此產生的債務、投訴等經營上的風險和義務。
(2)服務質量存在不確定性,消費者權益無法保證。一些掛靠社僅是租借賓館的一個房間或一個臨街的門面房,兩張桌子一部傳真機,為招徠顧客,千方百計壓低報價,為了不做虧本生意只能在團隊行程中做文章以獲得盈利。若收的客人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時,則幾家旅行社的客人拼在一起做散客拼團,即所謂“賣豬仔”。筆者曾在一個風景區工作過,當問起遊客是哪個旅行社的客人時,遊客有時會說:“不知道,一大早上車已被‘賣’過幾次了。人家只說跟那個導遊走。”這樣的旅遊行程順暢則已,若有什麼意外,遊客都不知去哪裡投訴,何談權益保障。
(3)惡性競爭削弱內資旅行社的競爭能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的旅遊市場體系與國際旅遊市場體系將會全面對接。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的承諾,在2003年年底以前允許外商在中外合資旅行社中控股(這點中國已經提前做到);在2005年年底以前,允許外商在中國成立獨資旅行社(以上兩點中國已經提前做到)。與在規模、人才、資訊科技、管理經驗上均具備完善的經營運作體系的外資社相比,中國的旅行社則是“小、散、弱、差”。旅行社“營業部”數量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劇了旅遊行業中的混亂局面。從業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加之競相壓價,如何能形成一個城市旅遊接待業的品牌呢?又何談與國際接軌呢?因此這種內耗的必然是削弱內資旅行社的競爭能力。
(4)逃漏國家稅收。營業部單獨進行稅務登記,旅行社既缺乏將其稅收統一交納的熱情,也缺乏營業部稅賦繳納的監督,相當多營業部存在假賬目、假報表,其對稅務部門或報零收入或報虧。因此形成稅務部門和旅行社兩不管的真空地帶,逃漏稅的空間很大。
(5)不利於旅行社人力資源的管理。這種營業部的經營形式給掛靠人帶來的經濟利益,對於掛靠與被掛靠雙方都是心照不宣的。因此,一些大社中的業務骨幹,難免會對“單幹”有所向往,在客戶群、人際關係、經濟實力等條件成熟時,付諸實施,使旅行社這個本就人員流動性較大的行業更是“歲歲年年人不同”。
二、旅行社掛靠經營方式形成的原因
1.雙方經濟利益的驅動
從掛靠經營者角度來說,申請掛靠的人多是多年從事旅遊行業的旅行社業務人員或一些“老導遊”。他們大多是有穩定的客戶群作保障,有一定的業務功底作基礎,也有一定的資金,但還不足以向旅遊局交納質量保證金,或者交納以後,再無流動資金,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怎麼辦?申請掛靠在一個大社下,解決掉這些障礙,並且掛靠在大的國際社下,既有響亮的招牌,又能做出境業務,而這一塊的利潤率要遠大於經營國內旅遊業務的利潤率。
從被掛靠社的角度來看,向旅遊局交納的質保金佔用了旅行社大量的資金,想要開拓市場,也要資金的投入。而向掛靠者出借經營資質,透過收取可觀的管理費,則可以緩解資金方面的壓力。
2.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行社評價標準過於單一
旅行社每年接待遊客的數量是旅遊行政部門對旅行社年度排名的主要評判依據。這就促使各旅行社把掛靠自己的各營業部的業務量也合併到自己的報表中,作為自己在收入和接待人數方面的資料來源上報旅遊行政部門,以保證自己在地方乃至全國的行業排名。這種單一依據的評價模式又怎能不促使掛靠營業的“遍地開花”呢?
三、對於旅行社掛靠經營方式的解決對策
1.建立企業誠信機制,改革旅行社評價標準
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為各個旅行社建立誠信檔案,一旦發現旅行社有違法轉讓資質的行為,則給旅行社降低一個誠信檔次,給予經濟處罰並向社會通報。改革對旅行社的評價標準,除了以接待數量和營業收入為依據外,還要對旅行社的誠信狀況、服務質量、遊客投訴加以綜合量化考核,以此作為旅行社行業排名的依據。
2.完善監督機制
建立舉報制度。透過報紙、電視、網路等媒介,儘可能多的向受眾提供資訊,引導遊客和居民正確消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鼓勵對於掛靠行為的舉報,同時注意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查處違法經營。
3.對旅行社行業加以引導,鼓勵有一定條件的掛靠營業部合法經營
隨著法規的不斷完善,掛靠經營模式不可能長期存在,對於不少的掛靠者,他們在掛靠別人的同時也在不斷髮展完善自我,爭取獨立經營。隨著中國的入世,對外資旅行社承諾的逐步兌現,外資旅行社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不斷加快,如果一味對內資社加以限制,也不利於促進中國旅行社業的發展。可以參照中旅總社的“控股併購”模式或廣之旅的“品牌特許加盟”模式對各掛靠營業部加以引導,使其成為各旅行社的分社或報名收客點,走國外大批發商與小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路線。
在外資加速進入中國旅遊市場的今天,國內的、尤其是有一定規模與聲望的旅遊社,若仍然以自己的掛靠社經營業務的簡單累加來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排名與地們,則無異於“殺雞取卵”。雖然旅行社集團化經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必將是中國旅行社業未來發展與壯大、並與外資社競爭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