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師黃繼斌
-
2 # 寬恕醜陋
如果中醫是一門科學那麼就只有科學家而不是思想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定義,是指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系的人。思想主要是用言語和其他符號來表達的,而致力於研究思想並且形成思想體系的人就是思想家,他們之所以思想主要是因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且在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與宇宙,但思想家一般是指影響力大的哲學家。
中醫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當然,是張仲景。
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可以說是為後世的中醫創立了法則。
這本書有如下特點:
1、直面現象,直面事實,直面“象”本身,而不致力於構築嚴密的理論體系,重事實,輕理論,是這一本書最大的特點。從整體來看,《傷寒雜病論》中,對脈證方藥描述的比例遠遠大於解釋,並不像後世醫家一樣,構築“玄之又玄”的概念,而是直抵事實的本真。
2、在這部作品中,什麼樣的證候群,用什麼方,怎麼煎法。沒有多少,推演的,自我揣度的,哲學化的東西。它的核心就是,就是如何用一個方,改善一組現象。所以其中的方藥,歷久彌新,經得起考驗,也值得後人利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一步研究。
總的來說,他的《傷寒雜病論》是一部開闢了中醫“實證主義”流派的奠基之作。中醫一直有兩條路子,實證的路子,或者玄思的路子,後者迷離恍惚,陷進去後一生也走不出來。早期的經方派走的其實是實證的路子,所以後世才不斷有人提出回到經方來,其實也是對沉醉於思辯的中醫流弊的撥亂反正。
其次,金元四大家中,立主“治病應著重驅邪,邪去則正安,不可畏攻而養病”的張從正,他的思想很接近現代醫學的觀念,非常值得進一步挖掘。李東垣的“人以胃氣為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護脾固本之說,也值得一觀。
明清時期的吳又可作出《溫疫論》,提出溫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中雜氣中的癘氣所致,提出了有創見性的病原體學說。之後的葉天士,吳鞠通,薛生白等則打造了以衛氣營血和三焦為核心的辯證論治體系。這個假說,雖然理論上並不完備,但是豐富了中醫的方藥和治法。
17世紀,日本的經方大師,吉益東洞,極力倡導實證親試,極力反對虛言玄揣。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理論幾無涉及,主要憑藉腹瀉、方證,著眼凸現“方證對應”的學術主張。這個主張對後世的醫家,例如湯本求真,胡希恕,大塚敬節,黃煌等影響極大。
20世紀的醫家,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開設了中國第一家中醫院,並且組織中西醫匯通醫社,傳播學術,開放辦學,打破了中醫歷代以師承傳授醫術的“各承家技”的傳統,是後世中西醫結合學派的啟蒙家和奠基人。
20世紀後半葉,至今依然健在的日本京都大學畢業的江部洋一郎先生,匯通中西醫學,以畢生之力探尋經方,以細緻審因論治來取代分型論治,他對中醫的闡述,是我現在見到的最善的版本。
由上可見,中醫這一脈,是一門隨著時代的發展,立足於實踐,不斷革新,不斷髮展的醫學,決無盲目尊古,停滯不前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