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人Lucas

    構思是作文的基礎和前提。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知識尚在基礎階段,再加上作文構思訓練的不足和構思的障礙使得他們無話可寫,或者有話寫不出,惡性迴圈的結果就是怕寫作文,不寫作文。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培養和鍛鍊他們閱讀、觀察、思考、積累之外,有針對性地進行構思的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學生作文實際上是小學生根據所給定的要求,在頭腦中確定所要表達的資訊,並從長時記憶貯存的資訊總量中提取這些資訊,進行即時的創造,組合成文章的內容結構和形式結構的表徵系統,屬於模擬性創造思維的過程,主要表現在構思和表達上。那麼,在小學生作文構思的指導過程中,我們要先指導學生從自己的長時記憶中把與寫作題目有關的資訊檢索出來,確定要表達的資訊;然後,選取經由觀念產生過程所檢索到的最有用的資訊,組織成一個寫作計劃,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寫作提綱,也就確定瞭如何表達資訊;最後,還要建立一個標準來引導寫作計劃的執行,即有關詳略等的處理。

    小學生作文如何構思呢?

    小學生的作文構思是一種模擬性創造思維的活動,是學生內在認知活動的歷程。它的核心能力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佈局謀篇能力。從構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構思主要有兩個內容。

    1.寫作過程的全文構思。

    學生經歷了審題,即寫作環境的確認,再依據作文者個人頭腦中有關題目的心理表徵,主動從長時記憶系統中提取有關文章的體裁和主題內容的資訊,選擇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不同的表達方式,根據所確定的作文型別,組織作文的結構。這些知識經過合理的組織,它的結果是形成寫作計劃,即教學中所說的寫作提綱。如果學生水平允許,可以再構思段落之間的自然過渡,有較好的開頭和結尾,為表達思想感情尋找最好的方式。

    2.區域性構思。

    主要表現在句子的構建上。寫作課上,我們同樣發現這些現象,有的學生會長時間的停頓,這是因為,除了寫前缺乏全文構思,也是由於他平時語文的閱讀量少,句子資訊積累少,缺乏句子的訓練。比如在作文《春遊 》中,關於句子的構思,學生必然會依賴長期閱讀所貯存的詞語和句子的有關句型、表情等資訊,尤其是有關景色描寫用到的詞彙、句子方面的積累。在作文過程中,學生從大腦資訊庫中選用不同功能性的語句來實現文章的組織,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由此可見,句子構思就是一個生成、構建、確定、聯結、表徵、貯存和記錄命題的過程。

    由此看出,構思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是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的過程。在構思過程中,學生要把握全面的有關主題的知識,分析這些材料的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篩選,把最有價值的資訊組織成寫作提綱。這個過程,正是寫作的核心意義。

  • 2 # 有一爿倪奶奶快樂作文

    小學生作文屬於作文的起步階段,不管是看圖寫話還是寫人、寫事、寫物、寫景都需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觀察需要步驟才有條有理,寫作需要框架才又快又好!這就是寫作方面的先有規矩後有方圓。或者說先入格再提格破格。

    那麼好的框架是什麼樣的?

    題目:符合作文要求,突出中心,吸引讀者等

    開頭:簡潔明瞭,點題,點中心,生動形象吸引讀者等的一句話。

    中間:按照觀察順序寫出景和物的特點

    或事件的發展分段寫作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結尾:和開頭呼應,點題,點中心,寫自己的感悟,抒發自己的感情等。

    當然,框架運用在各種型別的寫作內容時需要稍微變化,但總的來說,這個簡單的寫作框架可以讓孩子很快地有效地進行寫作,是寫作入門的好幫手!

  • 3 # 閆老師教作文

    作文框架漫談

    寫作文 ,框架是一個必須研究的內容,我從五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什麼是框架

    框架,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也可以說 ,框架就是一篇文章的結構。

    它就像一座房子的水泥鋼筋架子;它就像一條魚的骨刺;它就像一把傘的支架。

    框架,是作文學習的內容之一。

    二、框架的作用

    框架在文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框架 ,材料就無處依附。

    這就像蓋房子,沒有框架,磚就不知往哪壘,門就不知道往哪安,窗就不知道往哪裝。

    這也像一條小狗,沒有骨架,肉就無處可以依附。

    所以,寫文章,必須要有一個框架。

    三、框架的層次

    不同年級的學生,作文的框架應有所不同。

    小學一二年級寫一段也可以。因為在一二年級還用不著去看他的結構,只看他把句子寫明白,把字寫對就行了。

    三四年級要寫三四段。至少要寫三段以上,不能寫一段或兩段。為什麼要寫三段以上呢?因為只有寫三段,才可以分清開頭、結尾、中間。你如果寫兩段,不是缺頭就是少尾。

    五六年級要寫五六段。開頭、結尾、起因、經過、結果,把這幾部分寫出來就是五段。如果經過內容豐富,把經過多寫出一兩段,文章就是六七段。

    初高中生寫作文,框架可以少複雜一點。最多也就七八段。

    到大學寫文章,要分一個大層下面要有三小層,一篇文章共三大層,九小層;或者四大層,十二小層。那就是論文了,我們就不去研究了。

    四、立框架的方法

    (一)時間法。

    按照時間順序去立框架。比如用春夏秋冬去立《美麗的校園》的框架;用早中晚去立《忙碌的一天》的框架;用考前、考中、考後去立《一次難忘的考試》的框架。

    (二)地點法。

    用方位的順序去立框架。如用客廳、臥室、廚房去立《我愛我家》的框架;用山腳、山坡、山頂去立《一次爬山》的框架;用小湖、花壇、竹林去立《美麗的植物園》的框架。

    (三)分類法。

    用事物的類別去立框架。比如寫玩具,可以按照布制、木製、鐵製、瓷制去立框架;寫文具,可以按照毛筆、鋼筆、鉛筆去立框架;寫植物,可以按照花、草、樹去立框架。

    (四)發展法。

    用事情的發展去立框架。事情都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寫事的作文,基本都是以此法,去立框架的。

    (五)排列法。

    就是安內容的重要程度去立框架。該法小學生不太常用,不去多說。

    五、立框架的要求

    (一)文章的題材確定後,要進行一番思考,選擇一種立框架的方法。

    (二)要列一個提綱,把框架的內容寫下來。

    (三)列框架時要明確寫作重點。

    (四)提綱中要用一句話標出文章的主題。

  • 4 # 餘家莊大興

    作文結構就像蓋房子時怎麼蓋一樣。

    要搭建好的作文結構要做到以下幾點:

    1.首尾呼應:點明主題,突出中心。

    2.用過渡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讓前後結構更緊密。

    3.層次分明:所寫的內容要明確不同層次的小主題。

    小學生多謝記敘文,可以巧用書信文體。

    如:爸爸我想對你說

    1.爸爸我想對你說

    2.爸爸我想對你說

    3.爸爸我想對你說

    既可以點題,前後結構聯絡又緊密。孩子又容易明白。

  • 5 # 高考語文真題解析

    得作文者得語文,好構思才有好作文。小學作文構思“六要素”,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供參考閱讀,也許能夠幫助到您。

    作文構思則是提筆寫之前必不可少的步驟,沒有構思,寫的亂,沒有好的構思,寫的也亂,不會有合格甚至優秀的小學作文的。可以說,任何一篇作文,都有構思,沒有構思的作文是不存在的。構思有高下,作文才有高下。

    小學作文在構思上有六個方面的要求,我稱之為“小學作文構思六要素”

    一、審清題目

    審題,顧名思義,就是把作文題目看清楚,有什麼要求。有的學生拿到作文題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埋頭就寫,而不抬頭看路,導致題目沒有審清,導致南轅北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準確地瞭解題意,完全理解題目是什麼意思,才能不偏題、不跑題。在我的輔導班上,有的學生不習慣於審題,導致自己很辛苦卻得不了基本分,甚至是零分。審題是大前提,這個方向不掌握,你寫的越努力,離題就越遠,得不償失。

    小學生的作文審題對於初中學生或高中學生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簡單。一沒有這個習慣,二不會審題。在這裡,提供一種審題方法——拆分法,這是最基本的一個辦法,也是最管用的一個辦法。供大家參考。

    拆分法:把作文題目拆開了,大卸八塊,分成幾個詞語,明白每個詞語的意思,然後,就明白了命題老師的命題意圖了。如《一個有趣的週末》可分解為“一個”“有趣”“週末”。哦,原來是要我寫週末發生的一件事或一些事,這個事情是有趣的。我在輔導時,有的學生寫六一兒童節,有的寫國慶節,但是並不是週末。有的寫一些枯燥無味的事情,這也不符合命題要求。大前提錯了,寫的再好,也得不了基本分。小學生階段幾乎沒有自由作文,都是命題或者半命題,或者有具體明確要求的,不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如《媽媽變了》,可以拆分為“媽媽”“變了”兩個詞語。首先明確是媽媽變了,不是姐姐變了,奶奶變了,老師變了。也許有的家長會質疑,這個難道還要說明嗎?我的回答是:需要,而且非常需要。因為在考試實踐中,這樣走題的孩子大有人在。我們不能以我們成人的理解力來套用孩子,他們畢竟是未成年人,我們很簡單就能理解的東西,他們未必理解。就好像給孩子洗澡,我們覺得水溫正好,可是孩子覺得好燙,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因為我們不在一個頻道。

    “變了”,就要問一問,為什麼變了,變之前媽媽是怎樣的?變之後又是怎樣的?這個變,是臉色的變,還是著裝的變,是情緒的變,還是態度的變,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媽媽的這個變化給我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變化,等等。圍繞變這個字,多問幾個問題,命題意圖就清楚了。

    二、確定中心

    中心就是作文要表達的意思、感情,或者叫作文的主旨。寫文章時確立中心思想的過程就叫做“立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透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所表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贊成、或反對、或歌頌、或批評。總之,有一個主要的觀點。中心思想確立得好,寫出的文章才能有神,才有味。

    小學生作文篇幅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表達很多重意思,只要有一箇中心思想就可以了。怎麼確定作文的中心呢?這是構思的一個關鍵。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須做到鮮明和集中。鮮明,對文章的褒貶必須明確,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將所有的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集中表現一箇中心思想。

    特別是考場作文,最忌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作文,會讓閱卷老師感到乏味,甚至於厭倦,是不會得到高分的。如果有一篇立意新穎深刻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不是上等水平,也會得到優良的成績的。

    有的孩子說,我的作文寫的很好啊,語言很精彩,事例也很生動,為什麼就得不了高分呢?往往是中心不明確,或者中心不符合命題人的意圖。如果偏離了中心思想,不管文章寫得多有條理,詞句用的多優美,都不會得高分的。

    怎麼確定中心呢?要根據題目要求,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確定中心,如《記有意義的一天》,要明確題目的重點是“有意義”,怎樣的一天才是有意義的呢?這時就要確定這個“意義”是怎樣的意義,緊扣這個意義來寫,就不會偏題。

    三、選擇素材

    如果說中心思想是作文的框架,那麼素材就是建設這個大廈的磚塊、木材、水泥砂漿。好的中心思想要用好的素材來表達。而素材的選擇要注意必須最能為中心服務。

    什麼是好素材,能說明中心的就是好素材,不能說明中心的就是不好的素材。有的孩子在考試之前,背誦了一些經典的故事、例子、語句,單獨看,這些都很好,很吸引人,但是,並不能說明中心,並不適合用在這篇文章中,那就是“拉郎配”了,作文寫得不倫不類,不知所云。孩子在選擇素材時,常犯毛病。素材不能為中心服務,寫某個例子,純粹是湊字數。詳略不得當,一個例子寫下來,作文的字數已經超過,導致重點不突出,所選素材必須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主次要搞清。所選擇的素材過於寡淡,不典型,沒有獨特性,人云亦云。

    所以,要圍繞作文中心思想選擇材料,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真實的、新穎的、典型的事件作為素材。要捨得扔掉一些不能為中心服務的素材,就像雕塑一樣,就是把多餘的石塊鑿掉,就成了藝術品,不要捨不得。

    四、組織素材

    如同建設一個房子,磚頭水泥木頭什麼的,都準備好了,那麼,該怎麼組織呢?哪些先寫,哪些後寫,要有順序。哪些詳寫,哪些略寫,要有合理的安排。素材的組織,要做到恰當,恰如其分,表現在作文中,就是如何恰當的分自然段。

    幾個自然段之間是什麼樣的邏輯關係,就體現了學生組織素材時的邏輯關係。有專家說,寫作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我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素材,還是按照時間的先後來安排,還是按照空間的順序來安排。作文是總分總的關係,內部是並列的關係,還是順延承接的關係,還是轉折遞進的關係,等等,都要在構思時明確。

    比如,我輔導的一個孩子,寫2020年元旦作文,她的題目叫做《元旦之夜》,中心很明確,素材是按照回憶2019年四個季節的並列關係展開的,具體來說就是:

    春天的時候,奶奶洗衣服時摔倒了……夏天的時候,我的期末考試還是像預想的那樣考砸了……秋天的時候,本是收穫的時候,可是我卻兩手空空……冬天的時候,竟然沒有下雪……

    春夏秋冬,把素材連線了起來,顯得很自然,而且文章結構很嚴謹。

    五、列出提綱

    列提綱,是把作文的整體構思簡明扼要的列出來,可以說提綱是一篇作文的設計圖和思路圖,介於構思和成文之間。

    還有的學生,在考場作文時,竟然把整篇作文完全寫下來,然後謄寫到試卷上,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時間根本就來不及。

    提綱可以詳細,也可以粗略,可長可短,完全是個人的習慣。而且,在列提綱時,隨時可以補充,寫著寫著,靈感來了,就可以及時記下來,寫在旁邊。

    提綱是給自己看的,只有自己能看懂就行,別人看得懂看不懂,沒必要去關心。

    同樣的一篇命題作文,不同的學生可以列出不同的提綱。開頭怎麼寫,中間怎麼寫,結尾怎麼寫,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下筆就快了。列提綱要花去一些時間嗎,但磨刀不誤砍柴工。

    老舍先生曾說過:

    儘管我們只要求寫二三千字,也須先寫出個提綱,安排好第一段說什麼、第二段說什麼……有了提綱,心裡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後來可省事。

    這是經驗之談。

    六、過渡照應

    一篇作文,是由若干自然段組成的,自然段是由若干句子組成的。句子與句子之間有過渡,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也有過渡,文章的過渡要做到承上啟下、語言連貫。古代秀才寫的八股文,最講究起承轉合的過渡。過渡,有過渡詞,有過渡句,也有過渡段。

    很多名家寫的文章也是過渡的典範,比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先寫百草園,然後轉到寫三味書屋,這裡就有過渡。這個過渡段就是: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很自然的就從百草園轉入三味書屋,這樣構思很自然,就顯得不突然,讓讀者跟著作者的思路走。

    出來過渡之外,還有照應。照應就是上下文之間的互相呼應:前後照應、首尾照應、正文與標題照應。

  • 6 # 清風小寒

    關於小學作文如何構思框架結構,我認為,小學生的語文水平有限,寫記敘文把事情交待清楚,寫議論文把觀點說明白就行了,框架結構屬於形式,再好的形式沒有好內容也是白搭。

    所以,我認為小學作文多蒐集寫作素材才是王道,只要能寫出來內容,框架結構自然是根據文章內容的邏輯關係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怎麼開始怎麼結束。

  • 7 # 滿分作文講堂

    小學階段的作文,指的是記敘類作文。

    記敘類作文結構有四部結構形式和六部結構形式之分。

    四部結構形式的圖譜是:

    標題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六部結構形式的圖譜是:

    標題

    開端

    發展

    糾葛

    推進

    高潮

    結局

    小學階段的學生作文的字數要求不會超過600字,四部結構形式就完全能夠滿足600字的寫作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歷史記載中,第一個抵達臺灣的人是誰?他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