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境故人
-
2 # 炫邁凱
父子兩人都很優秀體現在不同方面,對他們評價各有不同,我本人覺得雍正更好。
雍正從康熙手裡接下龐大的帝國,此時的帝國已經出現各種問題,貪汙腐敗,結黨營私,國庫虧空等各種問題。這個龐大帝國的問題直接壓給了雍正。
雍正皇帝上位大刀闊斧的改革,解決各種毒瘤問題,一度使清朝國庫充盈,在西南一帶用改土歸流的方式解決了。
乾隆皇帝繼承了父親積累下的偌大家業,成就了十全武功,最終留下了諸多弊端的帝國給嘉慶皇帝,辦法了白蓮教起義。這也讓我想到了漢武帝,他父親和爺爺創造的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成就了漢武帝的武功打擊匈奴,最終留下傷痕累累。
所以在我看來對雍正評價會更高,歷史沒有標準答案,看待問題角度會不一樣的。
-
3 # 小可樂故事
雍正皇帝是滿清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於1722年—1735年在位,共計13年,廟號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駕崩,傳位於第四子弘曆,是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至1795年,緊接著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廟號清高宗。
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很簡單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後人對雍正和乾隆誰的評價更高,那就是廟號,因為廟號就是皇帝駕崩之後,後人對其功績的蓋棺定論,雖然自唐代以後大多以褒義為主,但相對其他而言還是較為客觀的。雍正皇帝的廟號是“世宗”,我們看看歷史上還有哪些世宗皇帝——漢世宗是漢武帝,後周世宗柴榮,金世宗完顏雍。漢武帝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其西通西域、北伐匈奴的赫赫武功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共同的名字“漢族”。周世宗勵精圖治,南敗後蜀南唐,北攻北漢遼國,被譽為五代第一名君,若非天不假年,就沒有趙宋的事兒了。金世宗與民休息,開創大定之治;推行女真為本政策,保持文化上的獨立性,被史學家稱為“小堯舜”。從以上三位皇帝的功績可以看出,世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廟號,都是授予王朝興盛之君,從這點看後人對雍正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我們再來看看乾隆的廟號“高宗”,歷史上還有幾位著名的高宗皇帝——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餘年,雖然在治國方面延續了其父唐太宗的政策,對內政治明平,對外繼續開疆拓土,滅掉高麗、西突厥等國,但其身體多病,又寵幸武后干政,直接導致武則天掌握了帝國權利並稱帝以武周代替李唐,差一點斷送了李唐的天下。然後說說宋高宗趙構,這位皇帝就更出名了,作為歷史上有名的逃跑皇帝,其一味向女真求和,寵幸秦檜,冤殺岳飛,放棄淮河以北的大片國土,只圖苟安半壁江山,時人作詩“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譏諷。從這兩位皇帝的事蹟我們就不難看出,高宗雖然表面上作為一個讚譽很高的守成之君的廟號,但實際上是褒貶皆有,甚至是貶大於褒的。所以,把乾隆和唐高宗李治及宋高宗趙構並論,並不是一個多高的評價,遠不如其父雍正的“世宗”廟號。
我們再從二位皇帝具體的功績來看看後人給他兩上的廟號是否恰當。
雍正執政時間較短,但他非常勤政,在位期間進行了大量的改革。他深知康熙後期的社會問題,如朋黨鬥爭;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實行,加速了貧富矛盾的積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繼續解決與準噶爾部的矛盾;國帑空虛。他針對現實,結合自己的理想,產生他的政治綱領。
在政治上,他於雍正七年建立軍機處,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
在軍事上,雍正帝繼續執行清朝的擴張政策。康熙帝三徵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於雍正元年(1723年)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二十萬人進攻西寧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勝,青海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雍正皇帝最有影響力的改革措施在經濟上,包括火耗歸公,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清初沿襲明制,各地徵收錢糧,加收“火耗”(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亦稱耗羨)。實行中,官員任意加派,一兩可加至數錢。因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從中任意侵貪,成為官場公行的陋習。他採納山西官員的建策,說“與其州縣存火耗以養上司,何如上司撥火耗以養州縣。”州縣養上司是公開的非法賄賂。上司撥州縣便成為合法的“養廉”,即官俸的補貼。山西實行後,各省相繼仿效,以火耗補完虧空的錢糧,並分撥州縣養廉。這一改革形成制度,稱為“養廉銀製度”,又稱“耗羨歸公”,即由上級官府依定額髮給官員。以後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這樣,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古代收稅,只收沒有功名的老百姓家,官紳是不需要交稅和服徭役的,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當差不交稅。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讓官紳交稅當差,當然不是真要他們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銀兩兌買。官紳一體納糧制度從另一方面減輕了國家對平民百姓的盤剝,降低了百姓的負擔。可以說,以上改革相比於明朝末年張居正改革更進一步,徹底改變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稅收政策,一方面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賦稅收入,另一方面減輕了平民百姓的負擔,取消了按照人口收稅的方式,改為按照土地來收稅,為清朝中後期人口暴漲奠定了基礎。
雍正皇帝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改土歸流的改革。清代以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都處於少數民族土司首領自治狀態,中央政府是不派遣流官進行管理的,而是採用羈縻政策,壞處是中央政府對這些地區控制力非常有限,土司們經常叛亂。雍正四年(1726年),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隨時任免的流官。改土歸流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版圖。
從以上事蹟可以看出,雍正是一位銳意改革的皇帝,他的一系列措施鞏固了清朝的統治,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降低了百姓的負擔。
再看一看乾隆皇帝的執政功績。乾隆皇帝曾自詡“十全老人”,列出自己的“十全武功”: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平定廓爾喀。其中新疆用兵三次(兩平準噶爾、一定回部),西藏用兵兩次(反擊廓爾喀侵略),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其他幾次“武功”,就有點湊數的嫌疑了,例如清緬戰爭,清朝連續損兵折將,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乾隆皇帝還主持編撰了四庫全書,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相當於《永樂大典》的3.5倍 ),36000餘冊,約八億字。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清朝統治者不利的書籍總數,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因此四庫全書的修書過程,對中華文化來說也是一次浩劫。
總的來說,乾隆皇帝的特點是好大喜功,畢竟他爹雍正給他打好了政治、軍事和財政的基礎,他有充足的國家機器和財力進行對外戰爭和滿足個人慾望(例如六下江南、承德避暑山莊等等)。所以,僅從治國方面來說,乾隆是遠不如雍正的,這也反應在兩人廟號的差別上。
綜上所述,後人對雍正的評價是要高於乾隆不少的,與他們的功績成正比。
-
4 # BOB在侶行
雍正是工作狂,最後還來個過勞死,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值得稱道的勤於政事的好皇帝之一。雖說他對吏治朝綱和天下民生的改革力度和成就貢獻很大,但由於老四的手段心性實在太涼薄太寡恩了,還嚴重觸犯了官紳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老四大大的得罪了已皇族和士人階級,被手中有筆的文人抹黑的最厲害,他的貢獻也是最被忽視的。
攤丁入畝,廢除賤籍,火耗歸公,仕紳一體納糧,改土歸流,設立軍機處加強中央集權,大刀闊斧處置腐敗等等。。這些都是老四在位短短十四年的政績,含金量不可謂不高,不會輸過乾隆六十幾年的政績。個人認為如果沒有雍正,清朝的國運未必能有三百年。
乾隆是好運王,毫無障礙的接班掌權,臨水照花的富三代爽的不行。雖然沒他自己吹的十全,但憑良心說,乾隆還是有相當水準的文治武功,也是個盡責盡心的合格君主,中國今日版圖也有他一份大功勞。
大家不要被各種戲說乾隆的電視劇給誤導了,乾隆不止會玩樂會享福,他的能力功勞在歷代皇帝中能排箇中等偏上水準,只是沒有他自己吹得那麼牙疼而已。他是真好命啊,有個康熙雍正這樣給他攢錢鋪路的好爺爺和好爹。但是,清朝的氣數也是從他的好大喜功固步自封中開始敗的。
個人意見。。雍正>乾隆。
-
5 # 沒聽過你心事
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乾隆坐天下。雍正可謂是清朝最勤勞的皇帝,他做了很多的改革,推出了很多的新政,也正是這樣才有的清朝的盛世吧,乾隆是一個很幸運的皇帝,不像康熙少年登基,孩童時期的權利都在輔政大臣手中,導致他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從鰲拜手中奪回皇權,也不像雍正是從九子奪嫡爭取來的皇位,雍正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蟄伏,他在位也不過13年,很多的抱負都沒有更長的時間去實現,乾隆登基25歲,正值壯年,權利都在自己手中,那時候的清朝也正是巔峰時期,一生權利都抓在自己手中,哪怕是後面年老退位做太上皇,也是不願意放權。乾隆後期就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開始了。
這三位皇帝是清朝最有名,存在感最高的皇帝,各有千秋,也是各種清宮劇的主角,最後說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在清宮劇裡瞭解歷史,雍正在位期間,真的沒有時間管後宮,想要更加了解他們,可以多聽幾集百家講壇。
歷史是公正的,沒有絕對的,我們只能無限的接近,沒有辦法真正的瞭解,不管你怎麼評價他們,功過都在那裡。
-
6 # 安心A立命
雍正是實幹家,雖然康熙給他留了諾大的家產,但在初期,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域矛盾也多,雍正是加班累死的,也給乾隆留下了厚實穩定的家底。 乾隆像個富二代,前面還行,後面就自己摟不住了。覺得雍正的評價大大高於乾隆
-
7 # 求知小美
就現代人們的觀念來看,對於乾隆皇帝的好感更多。
在近些年播放的歷史劇中,雍正皇帝始終是一個嚴肅冷血無情的角色。而乾隆皇帝則總是被塑造為和藹多情又親民的皇帝,連民間改編小說故事也總喜歡以他為年代背景。
事實上,他們二人在繼任時,面臨的朝堂全然不同。康熙子女眾多,後期八子奪嫡也為後人津津樂道,對於雍正帝位的懷疑至今也依然存在,這也是人們對雍正帝印象不好的一個原因。然而康熙王朝貪汙腐敗極其嚴重,雍正在繼位時面臨許多挑戰,他也大刀闊斧進行了許多政治改革。
相比之下,乾隆皇帝在接手時便順暢了許多。乾隆皇帝一生創造了多項紀錄,他是中國歷史上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還是歷史上作詩最多的皇帝,還有,他可能還是清朝最幸運的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了巔峰。他重視社會穩定,多次下詔免除百姓稅賦,大幅減輕了底層百姓的生活負擔。不過,乾隆皇帝一生最大的成就當屬開疆拓土,讓清朝版圖達到了極盛。乾隆皇帝執政生涯中的成就有很多,但錯事也沒有少幹。因此後世在評價乾隆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
論對後世的貢獻,他們二人皆是功大於過,都是合格的皇帝。至於誰的評價更高,也是隨著時間推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
8 # 芒格rGFh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其實人們對於歷史不太熟悉的人,都會認為是康乾盛世,可能會以為就是清朝統治時間只是康熙和乾隆兩朝。但實際上中間還有隔了一個雍正王朝。對於雍正和乾隆。小編個人看法是雍正對當時社會的貢獻包括推進歷史的進展是有功不可沒的作用的。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而乾隆帝,在執政前期,兢兢業業,一心為國,使其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更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乾隆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幾次下江南搞的勞民傷財,並且為了個人的慾望興建了各種享受的居所,更重要和珅導致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並且奠定了清王朝衰落的基礎,根基俱毀。如果說後世評價,雍正爺評價會高點。
-
9 # 電影看歷史
雍正一心為天下卻不能得到當時人們的認同和理解;最為勤懇的皇帝在民眾的眼中是個不仁不孝的人;雍正做了那麼多實事、好事不被民眾所銘,而那些“花花新聞”卻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兒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歡,雍正一直以來的形象是嚴酷、苛刻、吝嗇的暴君,乾隆則是一個慷慨、寬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時間上一直延續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時代,人們卻只承認康乾盛世,獨獨要把雍正從裡面挖出來,以示在這個“暴君”統治之下的時代絕算不上什麼太平盛世。事實上,終其一生,雍正都是在殫精竭慮地用盡各種方法去改善稅收的體制、提高官僚系統的效率、開源節流、加強國力。雖然因此落得個怨聲載道,但雍正留給乾隆的遺產卻是實實在在的。比銀子的數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給乾隆留下了一個相對清廉、高效的稅收和行政體系,為乾隆能夠當一個“慷慨寬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雍正在位十三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創立秘密建儲制等。正是他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這樣一位勵精圖治、致力於富國強民的皇帝,應該擔得上“好人”的評語。
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只得到一世惡名,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民間傳說,最集中的是他“改詔奪位”、“骨肉相殘”、“不得善終”三大惡名。從登上皇位,就傳聞不斷,說他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河蟹*、懷疑誅忠、好諛任佞。民間流傳關於雍正的死因有很多,有說是被呂四娘(呂留良遺孤)謀刺死的;有說被宮女縊死的;有說服丹藥中毒而死或中風而亡;更有甚者說其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
可一個公認的事實卻是: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國庫從接手時的所剩無幾到卸任時的國富民強,老百姓的安居樂業(雍正在位期間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極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領導和監督體制。以後人的眼光來看,雍正的“惡名”正是來於自己的功績。
為了國家,雍正得罪了當時那個國家的大腦和口舌--官員和文人,正是他們能夠決定雍正將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雍正的好心沒有好形象,為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你的形象取決於評價者如何評價。
-
10 # 瘋炎一帶
雍正上位對經濟和貪腐進行大刀闊斧改革,損害了上層階級的利益,對讀書人大搞文字獄使得讀書人苦不堪言!所以使得口碑不好,客觀的顛覆了許多歷史真實性。其實雍正也算是中國歷史帝王長河中一個勵精圖治、為國為民的好皇帝!
乾隆有點像個富二代,雖然歷史上叫做康乾盛世,但是到了乾隆晚年清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俗話說不進步就是倒退,十全老人沒有把前進這個過程進行延續!
所以說康熙這個千古一帝留下來的是殘垣斷壁,只有靠雍正這個黑臉才能發家致富,乾隆這個富二代吃喝不愁,國家稍微整理整理便可詩詞歌賦了!那後人基本喜歡詩詞歌賦的乾隆,少了一點對扣扣索索雍正的好感了!
回覆列表
應該是對乾隆皇帝的評價更高一點,乾隆在位期間,內平三藩叛亂,對外擊敗準葛爾丹收服蒙古草原,掃平臺灣,可以說乾隆是一代明君,開疆拓土是他最大的功績。 雍正皇帝其實也很有功績,他在位期間大力整頓吏治,增加國庫收入,而且"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損害了太多的既得利益階層,所以史書對他的評價並不是很中肯。後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根據都是史書對該人物的記載,所以有些評價並不是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