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看愛思考
-
2 # 張宏傑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燒燬的圓明園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五日深夜,正在祁門的曾國藩收到一封十萬火急的寄諭。原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英法聯軍不斷取勝,此時已經逼近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發文命曾國藩火Superb鮑超帶三千人“兼程前進,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
接到命令後,曾國藩陷入了巨大煩惱之中。
為什麼呢?
第一,現在正在圍攻安慶的緊要關頭,要是調勁兵北上,安慶勢必撤圍,鎮壓太平天國的功業將功虧一簣。
第二,即使他聽從皇帝命令,派鮑超帶兵北上,其實也無濟於事。第二次鴉片戰爭進行到此時,形勢已經非常明朗,英法聯軍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未來只有議和一途。派幾千人北上,根本改變不了這個大局。所以曾國藩說,“此事無益於北,有損於南”。
第三,他不願意將湘軍猛將鮑超交到滿族將領勝保手中,這很可能導致這支勁旅有去無回,從此列入他人賬下。
但是,君父處於急難當中,“勤王”一事關乎人臣之大節,不可討價還價,曾國藩說,“餘忝竊高位,又竊虛名,若不赴君父之難,則既詒後日之悔,復懼沒世之譏,成敗利純,不敢計也。”如果不去,可能留下終身罵名。
/恭親王奕訢
曾國藩遂召集文武僚佐,給他們出題考試,讓他們各立一議。大多數人主張“入衛”,但是李鴻章獨持異議,認為入衛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謂夷氛已迫,入衛實屬空言,六國連衡,不過金帛議和,斷無他變,當按兵請旨,且無稍動,楚軍關天下安危,舉措得失,切宜慎重。”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鴻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用“拖”字訣,拖以待變。他說,如果拖上十多天,北京城很可能就已經被洋人攻佔,雙方自然會議和,那時也就不用湘軍北上了。
曾國藩對這一見解非常佩服,遂決定採納李鴻章的建議。他八月二十五日接到上諭,九月初六日才回復了一道奏摺。曾國藩在奏摺中說,鮑超人地生疏,長途遠行,無法在指定時間達到京城。同時鮑超品級太低,在指揮作戰中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所以他請求朝廷在他和胡林翼二人中選一人帶兵進京。
當時奏摺一次往返,需要二三十天,李鴻章預計在二三十天內,大局已定。果然,八國聯軍不久攻入北京城,不久在恭親王奕訢的主持下和議達成,八國聯軍退回天津。十月初四,曾國藩接到朝廷寄諭,稱曾國藩不必北上。這一“拖”字訣用得可謂非常高明。
因此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呆的時間越長,就越受到曾國藩的器重,漸漸成為曾國藩的幕僚之首。
回覆列表
第一點,滿清政府對於湘軍有多麼高的信任程度?第二點,滿清朝庭有沒有?公開發布聖旨調湘軍北上勤王?第三點,太平天國死灰復燃了怎麼辦?第四點,湘軍都是步兵,能否按時抵達指定區域?一,清庭最信任的是滿蒙鐵騎,僧格林沁是鐵帽子王。在北京通州八里橋阻擊英法聯軍,三萬人馬只剩下了幾十個人。而英法聯軍方面才連死帶傷才五六十人而已。其中死亡連十個人都沒有。二,朝廷沒有聖旨私自帶兵進京?那是謀逆大罪。三,剿滅太平天國,正是最關鍵的時候?這時調走了圍殲的主力?滿清朝廷,真是自取滅亡了。四,湘軍以步兵為主體,每天行軍也就二三十里而已,從江南到天津北京得走多長的時間?等湘軍趕到了?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