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MrBean8007

    應該是沒有的 不過在夏朝之前中國還有一朝代史書上記載名為虞朝。並且存在了2000年 ,而夏朝存在400年那麼虞朝必定有1600年左右。現在,世界史學界只承認中國的歷史是從商湯開始的。虞朝儘管被證明存在,但還是不被承認。

  • 2 # 賽虎女裝批發1號

    現在考古能證實到夏朝中後期,不代表史書的記載是杜撰胡編的,畢竟當時的文明很脆弱,一次天災人禍就可能滅亡,而人們都喜歡在遺址上重建,也進一步掩蓋了前代文明的痕跡,(杭州南宋御街舊址就是在現在地面幾米之下)清末之前很多學者也懷疑商周的存在,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現。甲骨文的發現也能一方面證明商周以前是有文明存在的,甲骨文算是一種成熟體系文字,根據文字的進化,文字的起源和發展需要社會生活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 3 # 吉祥草工

    根據"現在"存在的史書記載,夏朝之前世界不存在國家。就是我們夏朝這個國家,西方史學界都不承認,美其藉口說:只有史證沒物證。

  • 4 # 一老沈一

    (二里頭一期)

    個人覺得,這是個很嚴肅的歷史科學問題——比如,何以算國家?中國夏以前有無國家的認定問題,等等。這樣的問題,應該由專業學者經過充分論證後作出結論,且能夠在學界得到基本認可。很贊同孫慶偉教授的《鼏宅禹跡》序所表達的觀點——“人人爭說夏文化是不嚴肅的”,在網路平臺上把嚴肅的史學問題碎片化,人人爭說,亦未必嚴肅——我們能做的,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資訊,僅只是“交流”而已。 一,夏之前有無國家?如果按文獻記載來說,那肯定是有了。《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按司馬遷的說法,從黃帝開始,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帝禹都是國家;不但五帝,三代更是國家了。 二,不過,對於五帝,會有不少人認為,那還屬於神話或傳說的時代。對二里頭一期放射性碳素測試,其年代為公元前2200年(正負165年);這一時期的陶器特徵也與商文化有明顯差異。據此,徐旭升先生判定其應屬於夏文化。在這之前的龍山晚期陝西榆林市神木高家堡石峁遺址,面積約425萬平方米,距今約4300年,被稱為“中國第一城”,存在超過300年,毀於夏早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這能不能算“國家”呢? 三,位於山西襄汾陶寺村南的陶寺遺址,亦屬龍山文型別為主的遺址,面積280萬平方米。其絕對年代同為公元前2300年前後。考古發掘發現了規模巨大的城址、與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倉儲區、官方管理的手工業區等。一些學者提出,陶寺遺址就是帝堯都城。而且,發掘中證實,陶寺遺址曾遭受戰爭的巨大破壞——城牆被掘開、宮殿被掀翻、神廟被破壞、居民被屠殺,……。這算不算“國家”呢? 四,距今5300-4500年左右,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廣大區域裡,分佈著良渚文化。遺址面積達34平方公里。最大特色是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括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象徵著財富和神權。尤其是玉琮和象徵軍權的玉鉞相當精緻。良渚遺址被一些學者認為,屬於虞舜的領地。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加劇;刻劃於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的前奏——這個又算不算是“國家”呢? 五,張光直先生曾長期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精於融合中西曆史研究方法。他晚年在論述中國文明起源問題時說:“我覺得,我們需要做一些很重要的工作, 就是要把西方社會科學的法則來和中國豐富的歷史經驗加以對比,看看有多少是適用的,有多少是不適用的。我相信大部分代表人類的法則是可以適用的,但有一部分是不能適用的。 這些不能適用的部分有的就牽涉到文明城市和國家的起源問題。” 六,李學勤先生說,張光直先生所說的“法則”,其實就是我們講的“規律”。他認為,人類歷史有其普遍的規律,有在規律下顯示的共同性、一致性。但不同民族、國家的歷史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個別性,而我們對歷史普遍規律的認識,是透過各個民族、國傢俱體歷史的綜合比較來萃取的。例如,討論文明起源,涉及判斷是否屬於文明的標準,一般流行的說法是有一定規模的城市、禮儀性建築物、文字的發明和金屬器(青銅器)的使用等。李學勤先生說,他曾多次說明,這三四條標準是以若干外國古代文明的材料為基準的,並且從開始提出便有爭論。他說:“實際上,城市、文字、金屬器等都是文明的因素,在各個古代國家、民族間其發展都是不平衡的。正是這種不平衡,使各自走向文明的軌跡不同,構成了文明起源過程的多樣性。像中國這樣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其文明的興起應當有其特有的途徑。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出發,深入進行考察探討,必將使我們對人類文明早期發展的規律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些年,國內的田野考古呈快速發展局面。隨著更豐富的歷史遺蹟的面世,不僅可以使古文獻的記載得到證實,關於文化和文明,包括國家形式的認定標準,大概都能夠改變。

  • 5 # 焱煌神話

    人類是文明的,是高智慧生物,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有法律,也有監獄,有軍隊。但是在夏朝之前,肯定也是有統治者的,是部落存在的,那時候的人類可能還沒有國家和社稷這樣的意識,但肯定是被部落首領統治的。比如,炎黃二帝,黃帝、炎帝、堯帝、舜帝在位的時候,並沒有國家,只有部落,這些部落都為後來夏禹建立夏朝而打下基礎。

    人類文明早已出現,早就有了男主外女主內,同姓同族之間不聯姻的意識,因此,也會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有自己的文明制度。夏商周都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奴隸制王朝,實行分封制,夏商周都有自己的諸侯國,直到秦始皇、漢高祖時期,人類才進入到封建社會和半奴隸制社會。夏朝之前,可以肯定地說是沒有國家的,至少說沒有“國家”這樣的概念。但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群居,部落肯定是存在的。

  • 6 # 歷史風雲再起

    首先需要明確你說的國家的定義,如果是按照現代西方的標準,一個國家需要包括人口規模,城市,文字,法律,制度,軍隊等各個方面,那麼夏朝之前,中國大地上應該是沒有國家的。即便是夏朝,由於沒有明確的考古發現,現階段也不被外國曆史學者所認可!

    但是我認為一個有這完備制度的國家不會憑空出現,一種成熟的語言文字也不能沒有來由,而且按照西方學者的標準,兩河流域,古希臘等文明也只能叫做城邦,並不能稱之為國家!

    夏朝之前中國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時間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很多文明,包括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已經屬於原始社會里高度發達的文明,在出土的考古遺址出現了許多精美的禮器、大量城郭遺址和貴族墓葬群等,已經算是典型的部落城邦了,屬於城邦向國家過渡的時期。

  • 7 # 鄧海春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什麼是國家?《社會契約論》將其描述為“每個結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權利轉讓給整個集體”。歐洲人拿城邦舉例,認為古希臘時期的城邦就是國家。

    而在梁啟超看來,“凡國家皆起源於氏族,族長為一族之主祭者,同時即為一族之政治首領”。不得不承認,梁啟超的這條標準比《社會契約論》給出的標準更貼近中國實情。如果按照梁啟超所說,中國這片土地上有關國家的歷史,正是遠遠早於夏朝的。

    氏族是原始社會中最主要的社會組織形式,前後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氏族社會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也就是上萬年以前。

    也許有朋友覺得難以置信,上萬年前茹毛飲血的人們建立的社會組織,怎麼算得上國家。誠然,社會上關於“國家”的定義,流傳較廣的就有好幾種。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得出不同的結果無可非議。我們熟悉的夏朝,是古代史書上明確記載的第一個採取世襲制的朝代。幾千年下來,我們熟悉了這套說法,自然也就覺得其他的判定多多少少讓人一時難以接受。

    但事實上,如果除去“世襲制”這條標準,夏朝便不再是我們史書上出現過的最早的朝代。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及:“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這裡的“唐虞”,正是指傳說中在夏朝之前的兩個王朝。“唐”指陶唐王朝,“虞”指虞朝。

    傳說陶唐的建立者,是我們熟悉的堯。堯是古唐國(今山西臨汾)人。他在十五歲時獲封平陽(今山西臨汾),便由此號陶唐氏。二十歲時,堯在平陽正式定都,成為天子。有關陶唐的傳說也由此開始。

    當時社會還處在部落聯合體時期,國家非常鬆散,國家的發展程度遠不及商周時期。但隨著堯執政經驗的積累,他也逐步開始建設國家機構。萬事開頭難,陶唐總體上有的還是難以稱之為“國家”的組織形式。但客觀來講,堯為之後的舜和虞朝奠定了發展基礎。

    我們都知道,禪讓制在大禹時改為世襲制,家天下的歷史由此開啟。而在此之前,新君主由禪讓產生。舜正是透過禪讓,從堯手中接過君權,陶唐也隨之變為虞朝。

    傳說在舜的統治之下,虞朝建立起來。有人認為虞朝有且僅有舜這一位帝王。但王樹民先生曾在2002年的《河北學刊》第一期上發文表示,虞朝不僅真實存在,還經歷過至少十五任君主。歷史上存在“虞夏兩千年”的說法。把夏朝的壽命大約算作五百年,那虞朝少說也有上千年曆史。因而王樹民先生認為虞朝不止舜這一位君主,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雖然歷史上有關唐虞的傳說依舊在繼續,但我們至今仍缺乏足夠的證據去證明。也許有一天,類似二里頭的遺址也會被發現。到那時,唐虞的歷史或許才能得到證實。我們的歷史,可能也就從“上下五千年”拉長到“上下七八千年”了。

  • 8 # 胡言酌

    這個提問很幼稚,沒有水平!夏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就是考古找出來也不是國家,頂多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真正有國家存在意識的只有滅商以後的周,天子和王不同,王是部落聯盟首領,天子是國家象徵。

  • 9 # 知天道應民心

    當在一個固定的領土範圍內居住著一個“人民”,而在這個“人民”中又行使著一個合法的政治權力時,便存在著國家。作為國家的基本要素,領土並不只是供人居住的一片土地,它同樣構成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記憶的一部分,是這個國家的象徵,是聯絡人民、使他們自我認同及互相認同的紐帶。最理想的領土邊界當然是自然邊界:高山大河。

    國家是有階級社會的組織。這說明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它是社會內部矛盾運動發展的結果,是私有制出現、階級形成後,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同樣,國家也必然伴隨著階級、階級矛盾的徹底消滅而自行消亡。這是國家的產生、發展、消亡的客觀規律。

    國家是階級統治。這指出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是哪個階級的政權,是哪個階級的統治。在有階級的社會中,任何一個階級的統治都來源於它們的經濟統治,而一個階級的經濟統治又必須依靠它的政治統治來維護和鞏固,因此國家政權總是屬於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政治統治是統治階級的聯合力量,是統治階級的集體意志和力量的表現,一般都是透過國家意志來實現的。奴隸制國家的本質是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封建制國家的本質是地主階級的統治,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是資產階級的統治,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無產階級的統治。

    國家是機器。它形象地指出國家是由許多部件所組成的互相聯絡的有機整體。國家組織與其他社會組織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有強迫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這種權力的官吏,有實現這種權力的軍隊、警察、法院、監獄等強制機關,還有供養官吏與強制機關的捐稅和國債。這3項構成一種組織力量和物質力量,即特殊的社會權力。

    夏朝,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史學家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

    夏朝以前,社會各階層均等,未形成階級層次,沒有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機器,屬於大同社會。在啟建立夏朝前,各地只形成部落聯盟,未強化到國家。雖然有稅官、糧官等官職的出現,可是他們還沒有法律和進一步強化首領的權力。世襲制度、世卿世祿等奴隸制度是在夏的時候出現的。奴隸制的正式形成最重要的是戰俘的出現,後來發展成債務奴隸等。國家的特點是禮法並治,因此夏朝以前沒有形成國家形態。

  • 10 # 我沒忘記home

    何為國家?

    在這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國家”這個詞的含義,漢語中的“國家”一詞在上古稱為國,甲骨文字字為戓,象徵執武器守衛領土;金文中加入“囗”(即“圍”),象徵城牆,形成現在的國,有城邦、城市、都城之意。

    我們知道古代漢語中的“國”的涵義類似但不等同於現代觀念中的“國家”,而且“國”與“家”在最初是有區分的(《尚書》:“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周易》:“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至商周時“國”從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成為其對諸侯的封地,秦漢以後以中國以一國而統天下,儒家文化強調“家國同構”(家指家庭、家族),從而形成了“家”“國”並提的條件,因此“國家”指一國的整體,如“苟有可以安國家,利人民者”(西漢劉向《說苑》),“國家正賴公耳”(《明史》)。因此古籍中出現的“國家”指由某個姓氏家族形成的王朝,並非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在西學東漸時才用“國家”一詞附會西方的state。

    附圖,現代國家局勢

    國家的起源

    喬納森·哈斯概括了兩種國家起源的模式:一種是衝突論,認為國家的產生源自於解決社會分層制度中的內在衝突的需要;一種是融合論,認為國家的出現是社會協作的需要。

    哈斯總結了國家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三種:

    國家的演進是在環境限制和頻繁戰爭中進行的國家的演進是在大量基本生活資料要求輸出和交換的基礎上進行的國家是在大規模水利灌溉工程中演進的

    馬克思主義則認為國家是在原始社會晚期私有制產生之後才出現的,之前只有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公社,其對國家的經典定義來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

    根據對古代歐洲和中國的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氏族公社向國家的過渡有兩種模式:直接從氏族社會中演化形成;從氏族社會解體後出現的酋邦中演化形成。

    附圖,華夏文明

    中國”國家“的開始

    夏朝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傳說中自大禹與其子啟以來直到末代的桀,相傳十四世與十七代王的世系被記載。但夏朝並不能稱之為國家,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下的政治形態。中國最早的國家是商,夏朝的商部落首領商湯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建立商朝,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甲骨文)的王朝。

    殷墟的發掘證實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中華文明真正具有文獻記載的信史年代始於公元前841年的西周共和元年,此前的歷史年代只有各王的世系記錄,因此中國文明的最早起源至今仍沒有定案。

    附圖,大禹像

    夏朝以前的中國

    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首領的代表(三皇一般指軒轅黃帝、伏羲、神農以及女媧、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據神話傳說,黃帝時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的領袖,後來在在阪泉之戰中擊敗炎帝成為新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又擊敗蚩尤部落徹底成為霸主。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之後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創立禪讓制,傳位給舜。舜在位期間洪水氾濫,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新的首領。禹的兒子啟破壞禪讓制方式,開”家天下“之始。

    附圖,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中的舜

    根據現有的發現,在夏以前存在的很可能是部落聯盟,國家在這個時期並不存在。

  • 11 # 硃紅兵5331

    國家這個詞語比較模糊。夏的時代比較早,現在透過考古都沒發現作為國家的夏的歷史留存。

    就別說其他的能稱得上國家的其他部落了。

  • 12 # 中華文明網

    先研究懂了,什麼是國?甲骨文的國字就是囗(音圍)。說具體了,中國的四合院就是國,城牆也是國。與我們現在的國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再說家,現在華人的家是三口之家。三千年前華人的家,是成千上萬個幾口或者十幾口人之家,叫氏族。每一個氏族都有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稱祠堂。天子也稱氏,比如軒轅氏,也有一座標誌性的建築,叫太廟。

    組成國家的標準:一、有大型城市建築;二、有冊封的版圖;三、有祠堂。比如孔子,這三條都具備的孔子家族就可以稱為國家。

    五千年前世界的格局就已經十分完善了,不信你們就去考古一下良渚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把大部分工資交給他媽保管,每個月只留點零花錢,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