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下春風
-
2 # 老人新手新手
他們的字雖然都寫的不錯,但都缺乏茟鋒,不硬郎。原因是清朝為了抹滅反抗,大搞文字獄,甚至於不準煉寫顏體書法,因為顏體,渾厚有力,富於抗爭色彩!所以我從不喜歡他們的字,參觀故宮時我對他們的書文從想看一眼
-
3 # 千年蘭亭
清朝歷代皇帝都喜好書法,但水平都不高,如果非得要排個順序,那就一代不如一代吧。
清朝的皇帝們喜好書法是有淵源的。在入關之前,滿族就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漢族文化,並實行科舉考試來選拔文官。
入關後,統治者對漢文化,尤其是詩詞書畫等文學藝術表現出極大興趣。
8歲即位的康熙,從小接受書法訓練,專攻董其昌,是董的“超級粉絲”。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自負,經常寫字賞賜給大臣和外國使節。孔廟的“萬世師表”四個大字,就出自他之手。
平心而論,康熙雖然喜好董其昌,但卻只學了個皮毛,從下面這張他臨董其昌的作品可以清楚看出。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出於康熙爺的喜好,一時學董之風大盛,而董書中靡弱的東西被放大,書壇已在孕育新路。
雍正當皇帝時已經45歲了,即位之前他的書法已經定型。與康熙一樣,他也是沿著董其昌的路子在學習書法。
雍正是位勤奮的皇帝,在很多方面進行過重大變革,怎奈天資稍差,加之身體較弱,很多想法沒能完全實施。
而他的書法,雖也暢朗圓熟,自然遒勁,但總體還是弱於康熙。
乾隆則是位好命的皇帝,康熙和雍正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不愁銀子,又有充足的時間跑去江南看看風景、欣賞美色,而附庸風雅更是不可少的。
與康雍不同的是,乾隆喜歡的是趙孟頫的書法。但更加可惜的是,對於書法他實在不在行,除了在平穩上有點趙字的意味外,連趙字的外形都沒學到。
可偏偏他比康熙還自負,自認為書法不錯,走到哪都喜歡題字,於是名山大川之中,乾隆御筆較多,流傳甚廣。
所以,三人之中,我認為還是康熙的書法水平略高。
-
4 # 阿不拉希
書法這個問題很中國。具可以用"藝術眼觀"來評判、也可用"法或道"評判。也就是說誰有勢力準說了算。難道不是麼?
回覆列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留下了很多御筆真書。
為我們所熟知的有雍正帝(人稱四爺)的御筆硃批的奏摺,還有前些日在《國家寶藏》中被其父教育的乾隆帝(十全皇帝),那麼他們的故宮匾額御筆有哪些,誰的書法造詣更高一些呢?
讓我們先看一下匾額:
康熙:“無為”“賦政於外”
雍正:“勤政親賢”、“中正仁和”
乾隆:“皇建有極”、“三希堂”
說到比較,這是個很難的問題,更何況自己是個後生,書法學習時間比較短,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況且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這裡我總結一些前人的觀點,簡要的談一談我自己的認識:總的來說,我推崇四爺的書法,也就是雍正帝的,這個工作狂魔,每天批閱的奏摺數量驚人,書法也是學習董趙等人,也就是董其昌和趙孟頫。
讓我們看一下四爺的日常御批手札:
可以看出,四爺的日常手札是很耐看的,有時候看看這些批閱,不覺發笑,沒想到,四爺竟是個這般任性又幽默的皇帝。其實在古代,毛筆字是必學的基本功,皇家更是重視對子嗣的教育了,所以祖孫三代的字都不能說差,都是經過帝師嚴格要求訓練的。
康熙的字藏鋒多一些,顯得很沉穩,乾隆的字有的時候過於館閣一些,關於他在古籍書畫上題字和蓋章的事有受到詬病,四爺的字更多的灑脫一些。
以上只是自己的拙見,大家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