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份,我看了某款高性價比手機的釋出會,就花2000來塊入手了那部手機,天璣1100處理器、67W快充、UFS3.1、120Hz螢幕重新整理率,電池也是大到離譜,結果剛入手一個月我就後悔了。
因為我沒有該品牌的手機拿貨渠道,剛上市的機型也串不到合適的價格,釋出會弄得我熱血澎湃,正好我當時需要一部長續航的備用機,所以我就直接下單了。
這部手機的型號我不多講,怕被“點”,我來說說我為什麼後悔吧,這手機出廠沒有90Hz重新整理率的選項,60Hz卡頓的不像話,開120Hz還特別耗電,等到系統更新支援90Hz選項了,可除了60Hz以外都沒法用,掉幀掉的特別厲害。
手機的多個應用都自帶廣告,關都關不掉,我尋思等著系統更新,把基礎的功能最佳化好就得了,價格這麼便宜,不能要求太多,可我等了好幾個月,每次系統更新都有問題,不是自動關機,就是螢幕掉幀,小毛病特別多,前段時間被回收了653元,半年的手機,直接貶值一大半,手機磨損都可以忽略不計,保值率感人。
在我看來,手機的“價效比”無非就是品牌溢價低一些,所謂的“超高性價比”、“賠錢賺吆喝”、“交個朋友”什麼的,看官老爺們當個樂子就得了,不要太當真。
我本身就是個修手機的,我最不願意修的就是那些“高性價比”的手機,說的直白一些,這類手機除了引數能看,其他的東西真就經不起推敲,跟同價位機型比比就得了,千萬不要搞什麼“跨級挑戰”。
手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高配低價的手機,要麼做工用料糊弄事兒,要麼就是系統內建廣告太多,總之“羊毛出在羊身上”,選擇價效比高的機型沒有錯,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佔了便宜,手機不會隨意定價,也沒有手機廠商會跟你交朋友。
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一些大廠,偶爾也會推出那麼一款有點價效比的機型,例如蘋果XR、華為Nova6這種手機,但跟那些專做高性價比手機的品牌相比,定價還是略高一些的,外行人只看配置引數,必然會覺得這類手機沒什麼價效比。
起初“價效比”是指效能跟價格的比例,可該詞彙現在已經被用在了多個領域,形容的是“經濟實惠”,而不是單純拿引數規格和定價說事兒。
像我一樣開手機店兼職修手機的人應該知道,高性價比的手機修起來有多麻煩,拆裝機時,有一丁點馬虎就可能會弄壞好的配件,就一個“脆”字可以形容。
而那些被使用者認為品牌溢價高的主流一線手機廠商,推出的價效比機型,其做工、質量和用料都無可挑剔,就拿iPhone XR來說吧,上市3年多了,如今依舊能抗能打,感興趣的可以去問問XR使用者,有沒有“換塊電池再戰3年”的想法。
對於那些用手機特別省的人來說,是體會不到手機質量的,畢竟都是正規廠商生產的,日常使用有點小毛病,考慮到價格便宜也就釋然了,如果這些小問題出在那些沒價效比可談的機型上,我相信沒幾個人能接受手機出現的小問題。
所以我認為手機雖然有“價效比”一說,但通常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定價也是很靠譜的,2000塊買一部高性價比的機型,就不要去跟那些3000以上的機型做比較,配置引數並不能代表一部手機的全部。
別人的手機是金屬邊框+OLED螢幕,處理器一般,花了3000多,你的手機2000多就有比人家好的處理器,其他配置根本沒法看,然後你就說手機塑膠邊框訊號好、LCD螢幕護眼睛、錢就應該花在處理器上等等,這就好比你開五菱宏光,嘲笑別人開兩門跑車一樣,“能拉貨”就是你引以為豪的點了。
看到這裡的朋友不要上綱上線,這沒什麼可抬槓的,能自產自銷的手機廠商,除了三星比較接近以外,其他智慧手機廠商都屬於方案整合商,自己設計出機型外觀和內部構造,再弄個系統,有點能耐的廠商會設計出處理器找代工,然後就去找配件廠商談,誰家的螢幕、誰家的記憶體、誰家的攝像頭,談妥以後一組裝就完事。
雖然做起來很複雜,但簡單說起來就是這麼回事,說白了,配件的價格浮動很小很小,同期時段,同一款螢幕賣你家1500,不可能賣給別人1000,這不是服裝批發市場,幌子沒那麼大。
我在網上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抱著撿便宜的心理去買東西時,你就會非常容易被坑,當你拿著廉價產品去嘲笑別人的高價產品時,你就已經低人一等了。”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諷刺,但話糙理不糙,選擇高性價比的手機沒有錯,花很少的錢,就能體驗到跨級別的效能,但千萬不要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些對於生活品質要求高的人,絕不會因為產品的某一個優點,就對產品存在的缺點無視。
手機的手感、設計、用料、做工表現,都能體現出該手機的精緻感,所以不要排斥品牌溢價,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能進軍高階手機市場的,再傻的人也能分清好賴,把自己當聰明人,覺得買蘋果、華為就不聰明的,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了。
2021年7月份,我看了某款高性價比手機的釋出會,就花2000來塊入手了那部手機,天璣1100處理器、67W快充、UFS3.1、120Hz螢幕重新整理率,電池也是大到離譜,結果剛入手一個月我就後悔了。
因為我沒有該品牌的手機拿貨渠道,剛上市的機型也串不到合適的價格,釋出會弄得我熱血澎湃,正好我當時需要一部長續航的備用機,所以我就直接下單了。
這部手機的型號我不多講,怕被“點”,我來說說我為什麼後悔吧,這手機出廠沒有90Hz重新整理率的選項,60Hz卡頓的不像話,開120Hz還特別耗電,等到系統更新支援90Hz選項了,可除了60Hz以外都沒法用,掉幀掉的特別厲害。
手機的多個應用都自帶廣告,關都關不掉,我尋思等著系統更新,把基礎的功能最佳化好就得了,價格這麼便宜,不能要求太多,可我等了好幾個月,每次系統更新都有問題,不是自動關機,就是螢幕掉幀,小毛病特別多,前段時間被回收了653元,半年的手機,直接貶值一大半,手機磨損都可以忽略不計,保值率感人。
在我看來,手機的“價效比”無非就是品牌溢價低一些,所謂的“超高性價比”、“賠錢賺吆喝”、“交個朋友”什麼的,看官老爺們當個樂子就得了,不要太當真。
我本身就是個修手機的,我最不願意修的就是那些“高性價比”的手機,說的直白一些,這類手機除了引數能看,其他的東西真就經不起推敲,跟同價位機型比比就得了,千萬不要搞什麼“跨級挑戰”。
手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高配低價的手機,要麼做工用料糊弄事兒,要麼就是系統內建廣告太多,總之“羊毛出在羊身上”,選擇價效比高的機型沒有錯,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佔了便宜,手機不會隨意定價,也沒有手機廠商會跟你交朋友。
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一些大廠,偶爾也會推出那麼一款有點價效比的機型,例如蘋果XR、華為Nova6這種手機,但跟那些專做高性價比手機的品牌相比,定價還是略高一些的,外行人只看配置引數,必然會覺得這類手機沒什麼價效比。
起初“價效比”是指效能跟價格的比例,可該詞彙現在已經被用在了多個領域,形容的是“經濟實惠”,而不是單純拿引數規格和定價說事兒。
像我一樣開手機店兼職修手機的人應該知道,高性價比的手機修起來有多麻煩,拆裝機時,有一丁點馬虎就可能會弄壞好的配件,就一個“脆”字可以形容。
而那些被使用者認為品牌溢價高的主流一線手機廠商,推出的價效比機型,其做工、質量和用料都無可挑剔,就拿iPhone XR來說吧,上市3年多了,如今依舊能抗能打,感興趣的可以去問問XR使用者,有沒有“換塊電池再戰3年”的想法。
對於那些用手機特別省的人來說,是體會不到手機質量的,畢竟都是正規廠商生產的,日常使用有點小毛病,考慮到價格便宜也就釋然了,如果這些小問題出在那些沒價效比可談的機型上,我相信沒幾個人能接受手機出現的小問題。
所以我認為手機雖然有“價效比”一說,但通常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定價也是很靠譜的,2000塊買一部高性價比的機型,就不要去跟那些3000以上的機型做比較,配置引數並不能代表一部手機的全部。
別人的手機是金屬邊框+OLED螢幕,處理器一般,花了3000多,你的手機2000多就有比人家好的處理器,其他配置根本沒法看,然後你就說手機塑膠邊框訊號好、LCD螢幕護眼睛、錢就應該花在處理器上等等,這就好比你開五菱宏光,嘲笑別人開兩門跑車一樣,“能拉貨”就是你引以為豪的點了。
看到這裡的朋友不要上綱上線,這沒什麼可抬槓的,能自產自銷的手機廠商,除了三星比較接近以外,其他智慧手機廠商都屬於方案整合商,自己設計出機型外觀和內部構造,再弄個系統,有點能耐的廠商會設計出處理器找代工,然後就去找配件廠商談,誰家的螢幕、誰家的記憶體、誰家的攝像頭,談妥以後一組裝就完事。
雖然做起來很複雜,但簡單說起來就是這麼回事,說白了,配件的價格浮動很小很小,同期時段,同一款螢幕賣你家1500,不可能賣給別人1000,這不是服裝批發市場,幌子沒那麼大。
我在網上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抱著撿便宜的心理去買東西時,你就會非常容易被坑,當你拿著廉價產品去嘲笑別人的高價產品時,你就已經低人一等了。”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諷刺,但話糙理不糙,選擇高性價比的手機沒有錯,花很少的錢,就能體驗到跨級別的效能,但千萬不要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些對於生活品質要求高的人,絕不會因為產品的某一個優點,就對產品存在的缺點無視。
手機的手感、設計、用料、做工表現,都能體現出該手機的精緻感,所以不要排斥品牌溢價,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能進軍高階手機市場的,再傻的人也能分清好賴,把自己當聰明人,覺得買蘋果、華為就不聰明的,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