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家族阿妹
-
2 # 一點三農
農村老話“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是啥意思?
哈哈哈,看到這句老話可謂是相當有畫面感:幾年沒來往的實在親戚來串門了,主家立馬殺雞殺鴨,就像古代招待好官清官一樣妥帖周到;三天兩頭跑過來蹭吃蹭喝的親戚,主家看到了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讓它想吃什麼自己做。
在農村,雖然說親戚之間要多走動,但是也要注意掌握去的時間和頻率。否則,不但不能增進感情,甚至會適得其反。
特別在農忙時節,如果這個時候去串門,主家本來就忙得不可開交,還得趕回來給你炒菜做飯,自然是不討喜的。
當然,一點君覺得這句老話一定是建立的雙方是實實在在的親戚的基礎上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如果是親緣關係很疏或者只是泛泛而交的話,三年不來往肯定就沒有聯絡了。這樣,客方也不會來家裡做客了,就算來了主家也不會如此盛情款待。
其次,如果不是很親的關係的話,也不可能三天兩頭往他們家跑,很常見的就是小舅子天天去親姐家玩,外孫天天往外婆家跑等等。
最後,如果不是實在親戚的話主家也不可能這麼隨便,讓客人自己想吃什麼自己弄。像我去我姐家一樣,有時候姐忙不過來,叫我幫忙摘菜,燒火,洗碗是常有的事,畢竟是自家親弟弟,沒有那麼多講究嘛!
-
3 # 生活巷
農村老話“三年以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是什麼意思?農村俗語有一些飽含對人情世故的深刻體驗,我們多學習這些俗語的的含義,汲取其中的智慧也是不錯的。今天我來和大家講講這句話的意思吧。這句話不是像表面意思那樣,其實它講的是親戚之間的往來的一些注意的東西。“三年以來清官到”的意思就是親戚之間如果隔了三年才去拜訪一次,那麼對方就會像是迎接清明瞭解的官員一樣得到熱情的招待,“三天一來狗上灶”的意思就是三天兩回就老是去拜訪親戚,那麼你就會遭到對方的厭惡,就想厭惡那些狗爬到灶臺上一樣。
這句話告訴我們走訪親戚一定要注意有個限度,不要老是去打擾別人,雖然說多多聯絡感情是好事,可是過於頻繁就會容易讓感情變質,所以要把握好時間間隔,其實也不是像這句話說的3年那麼誇張,幾個月一次也是可以的,畢竟時間隔的太久容易帶來疏離感。不過,慢慢的一些不良風氣開始蔓延開來,親戚之間越來越不喜歡來往了,而且來往更多的是因為利益的需求,所以這也是讓我們很無奈的,有錢的親戚大家都會喜歡勤走動,而窮的親戚似乎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因為怕他們向自己索要之類的。
所以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表示心疼無奈之餘,就要糾正自己的觀念,無論窮的還是富的親戚都要同等看待,適當保持聯絡,他們需要幫忙了就盡力去幫助他們,畢竟能作為親戚也是有緣分的。
-
4 # 襲馬喲
親戚一張嘴,吃個爛倉口!罵的就是三天一來的“上灶狗”!此狗非土狗,指親戚!農村為什麼這麼說?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為何親戚三天一來就成了“上灶狗”?這個問題,農村的老一輩人最清楚!老一輩人怕什麼?就怕三天一來的上門親戚!親戚到自己做客是好事,怎麼就讓老一輩人那麼害怕呢?
因為窮啊!在老一輩人的那個年代,誰家有個口糧都不容易,就是自己喝一碗糊糊,還得掂量著下頓得摻多少涼水!
親戚上門是沒錯,就怕三天一來的“窮親戚”!親戚上門,你總得留人家吃一口飯把!要不然就是不地道!
於是乎,只能把家裡算的上好的“口糧”拿出來招呼親戚!比如,打兩個雞蛋或者撈一勺油,這還算小的,有的人家還會把家裡唯一的下蛋母雞給宰了!
親戚吃完,嘴一擦就走了,主人家就開始發愁了!兩個雞蛋沒了,下個月怎麼買煤油?怎麼買火柴?
好嘛,沒過個兩三天,“窮親戚”又來了!唉,又得拿東西招呼親戚!這個疙瘩窩摸一點面,那個疙瘩窩在摳一點油,勉勉強強地再次把親戚打發走!
老話就說了:“不怕豺狼,就怕親戚!”還有的說:“親戚一張嘴,吃個爛倉口!”
就像上面說的老話一樣:“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
走親戚是為了聯絡感情,多多少少走一遭就可以,不要老是頻繁去主人家!即便是放在現在,雖然家家都物質條件好了,但是你去那麼勤快,主人就不感到厭煩嗎?
-
5 # 農民萬歲
農村老話”三年以真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是啥意思?作為一個農村老農看了這麼多的回答,我只能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農村老話的偶義之深。理解理邊的意思是有難度的。
為什麼農村老話”三年以真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意思是說,親戚必須經常走動,這才能交住真證的親情。如果三年五載不互相來住,好比你是多大的官位一樣,不愛搭理凡人似的。
三年以真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當然了這理邊的意思是說,過去農村出門的閨女,應該好好在家過日子,不要三天兩頭上孃家跑。說婆子的不好,講丈夫的不對。更不要天天來了哭哭啼啼。應該在家教夫養子。要是這樣的話回到孃家也沒人待見你。
當然孃家哥嫂和你們這些姊妹們,都不看好你,就連吃飯都不會叫你。農村有這樣的俗話,出門的閨女撥出去的水之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是經常住到孃家,孃親也看不起你,你也是滴三下四。經常會提前進廚房,圍著灶臺轉圈⭕。提前把飯做好,在孃家的地位說句不好聽的,還真不如一條狗。
現在不同了,現在是經濟社會。農村彩禮之高,男女平等了。出門的閨女常期住孃家的大有人在。住的時間常了,離婚的不在少數。農村的這句老話,三年以來清官到,三天以來狗上灶,指的是出門的閨女回孃家。而不是人們想相那種親戚不能勤走動。要了解農村,更要了解農村諺語的偶義所在。謝謝!
-
6 # 甜糖不苦話三農
題主的這道題正確說法是“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這句農村形象生動的講出親朋鄰里的相處之道。
其實這種心理狀態不難理解,正所謂“距離產生美”一樣。因為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都有自己的家務事要處理。但如果有人來做客,出於禮節主人家一定會放心手頭上的事兒,熱情款待所以總去叨擾人家會給他人帶來不便,打亂主人家的正常生活,勢必會遭人厭煩。
但如果很久才見一面,人是感情動物,長久的思念會因相逢而驚喜不已。即便是親密如情侶不也有“小別勝新婚”的說法嗎?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微妙,也很難把握。但只要大家在平時多注意察顏觀色、多多換位思考一定就不難理解。如果再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就多看看這些經過時間檢驗的農村俗語吧。
-
7 # 農醫生
農村這句老話意思是;走親戚不能走的太頻繁,三天兩頭就的往親戚家跑,親戚就會煩。俗話說;‘窮在鬧市沒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所以走親戚要把握好時機,很多人說遠親不如近鄰,有時候家裡有困難了,知己的親戚不一定能幫上忙。親戚之間走動是禮尚往來,平時三年不去走動一次,對方就像對待清官一樣來招待,如果三天兩頭就去走親戚,親戚就會厭煩,就像狗爬上灶臺那樣招人煩。現在人都現實,過年過節走親戚是應該的,平時關係很好也可以走動,但是關係不好走動的多,特別是家裡條件不好的家庭,這樣會讓人覺得是為了利益,所以家庭條件不好,走親戚更得慎重,免得讓對方想多了。農村很多老話,雖然不成文,但是每句話都有他一定的道理。
-
8 # 駿景農業
在農村,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是非常看重的,所以農村人親戚之間的來往也有著非常多的講究,好讓親戚之間的感情一直處於最高的地位。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農村的走親訪友的講究,這種講究叫做“三年以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咱們來看看這種講究怎麼說!
“三年以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三年以來清官到:這句話裡的“三年”不是具體的時間,而是虛數,指的是很長的時間。清官,自然是清廉的官員,這宗官員是非常受到人民的喜歡的,所以只要有清官上任,人們就會熱烈接待,表示歡迎。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去一個很長時間沒有走動的親戚那裡拜訪,親戚對待你就和對待清官一樣非常的熱情。
三天一來狗上灶:同樣的,“三天”指的是隔三差五,比較短的時間。而咱們農民對於狗上灶臺偷吃東西的行為也是非常厭煩的,說以這句話是說,如果你三天兩頭就去一個親戚家走動,不僅不會增加親戚之間的親情,還會讓親戚覺得如同家裡的狗爬上了灶臺偷吃一樣感到厭煩。
所以從“三年以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這句話裡得知,儘管是親戚也不能經常的來往,但也不能隔太長時間,要掌握一個度。
駿景——殷
-
9 # 陌上花開且緩歸
凡事都有一個度,多了少了都不宜,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人與人的交往,也要遵循這麼個原則,老輩人對於這些人際來往的尺度,心中早已如明鏡一般,而且還流傳下來很多告誡後人的話語,就比如這句“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三年一來清官到
話語中的“三年”並非是不多不少正好三年,而是指隔的時間相對較長。“清官”則是指清正廉明的官員,這些人為官廉潔公正,不貪汙徇私,深得民心,深受老百姓喜愛,大家都將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一般尊敬,這樣的父母官來了,百姓必是夾道歡迎,拍手稱讚的。
不管是親戚也好,還是朋友也好,如若是久別重逢,必是分外欣喜,相互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那滿腔的感情,就好比是迎接清正廉明的父母官一般,滿心的歡喜,一定會以好酒好菜招待,還會熱情挽留多住幾日,敘敘這闊別幾年的舊情。三天一來狗上灶
話語中的“三天”也並非是不多不少正好三天,而是指隔的時間相對較短,大意就是“三天兩頭”的意思。狗上灶,對於農村人來說,應該不會陌生,一些家中養的狗或者因為飢餓,或者因為嘴饞,有時會偷爬上灶偷吃食物,一來被狗偷吃過的食物,即使不被吃光,其它的也肯定被弄髒糟蹋了,就都浪費了;二來在以往那種年代,有些人家家中貧窮,口糧緊張,如若吃食被狗偷吃了,那人就得餓肚子了。所以狗上灶是非常令人討厭的,有這一行為的狗狗,輕則遭主人驅逐,重則會招主人一頓痛打。
而親戚或朋友如若三天兩頭的來家裡,那必定也會遭到主人的嫌棄。必竟普通老百姓每日都要勞作才能有飯吃,誰也沒那麼多閒工夫來招待你。而且如果還是經常賴在別人家蹭吃蹭喝的,那就更令人討厭了。就好比那上灶的狗兒,主人家是恨不得要攆人了。所以,雖然說親戚朋友之間要時常走動走動才能聯絡感情,但必須要把握好度,切莫遭人厭惡。當然,這“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的俗語也並非概括了所有人際交往的尺度,究竟怎樣的度算是適合的,還是須得自己在實際過程中把握調整!
-
10 # 村姑說村事
農村老話“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如何理解?
新年之際,這個問題很是應景呢!
今天是大年初四,正是大傢伙熱火朝天拜年走親戚的時候,初一拜本家,初二丈人家,初三初四姑姑姨姨家,您都拜過了嗎?沒錯!“三年一來清官到,三天一來狗上灶”,就是一句有關走親戚的農村老話。意思是說,如果你走訪親友是三年一次,那麼親友主人家會象歡迎和照待清官那樣隆重而熱烈,而如果你走訪親友的次數過多,比如三天一次的,那麼主人家就會不歡迎甚至討厭你了!就象討厭上灶偷吃的狗一樣,不僅不歡迎,還想攆你走了!對於“清官”,大家應該不陌生,宋代的包拯和明代的海瑞就是典型的清官例子,老百姓對這樣的官是盼星星盼月亮,就企盼著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出現這樣的包青天和海青天,他們大公無私,公平正義,千百年來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聖和最美好的象徵,所以,一個人能成為清官一樣的存在,那是一種何等的受人尊重和愛待!
而“狗上灶”這種現象卻正好相反,在過去的農村,狗應該吃的是人們剩下的東西,但有些狗餓極了也會偷偷上灶找吃的,這時候,狗主人就會攆打上灶的狗,與人爭食,太不應該了,這狗就是找打的!
可見,這“上灶狗”在人們心目中有多不待見了!
清官與上灶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一個人在親友心目中地位的天上與地下。這句話裡邊的“三年”和“三天”其實也是誇張的手法,並不是具體的數,三年一次泛指次數稀少,三天一次泛指次數過於頻繁。
咱老百姓的這句農村老話,就是充分運用了雙重誇張的手法,來說明生活中的人們相處要注意一個度,距離產生美,太過於頻繁的交往,反而不利於親友之間的關係發展,否則人家還以為你生活過的不怎麼樣,想沾誰光呢!不少人認為現在的親戚關係疏遠了淡化了,其實沒有特別的事,一年一走動也是非常正常的,不遠不近才剛剛好!
回覆列表
剛一看這農村老話,還真有點懵!不是說農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麼?親戚不走不親麼?農村老話不是挺有道理麼?......一腦子的疑問和不解!於是搜腸刮肚地想啊想,總算找出幾個原因——
一、隱私保護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和人相處,總不能事事都讓人知道吧?何況家庭呢?!一個家的隱私太多啦:家庭財產、夫妻關係、婆媳糾紛等等。你一個親戚家,逢年過節走走,拜望一下得啦,幹嗎三天兩頭往人家家裡跑呀?有那麼多話說嗎?有那麼多親情要敘嗎?你不就想了解我家裡的情況嗎?.......看吧!作為主人的親戚煩了!他們不喜歡過多地暴露家庭隱私!
二、影響正常農事活動 農村人的日常多以農事為主,家裡老小要吃飯呢!平時都是起早貪黑、風裡來雨裡去地幹活,哪有那麼多時間款待三天兩頭拜訪的人呀!你閒我還忙呢!這不影響我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嗎?!——看嘛!做主家的親戚又不高興了!他們怕影響農事!
三、影響正常生活 親戚來了,就算農活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聊陪玩吧!而且以前親戚拜訪是要留宿耍幾天的。偶爾的還行,但次數多了,話也沒得聊了,該陪玩的也陪了!就這樣過不多久又重複一回,這不煩人嘛!——看噻!打擾親戚正常生活了!
四、對來者有好逸惡勞之嫌 親戚之間本沒多少戒心,但三天兩頭拜訪多了,會讓親戚主家覺得這人怎麼這麼閒?不幹活嗎?是個好吃懶做的傢伙嗎?——看噻,拜訪親戚多了,親戚主家會認為是好逸惡勞之人,成天惦記著竄親戚!
反正吧,農村這句老話我是這麼理解的!如有異議,不妨說出來,共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