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果奶奶7069
-
2 # 愛思考的種田人
農村60歲老人和城市60歲老人區別要多大有多大!
咱先說吃住,城裡人住的是農民兒子用血汗建起的樓房,傢俱也是農民工搬運擺設好的;你們吃的不但是60歲老農民頭頂烈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還要給你們加工成麵粉,甚至加工成麵條,各樣蔬菜也要經過多種運輸,送到家門口。
就連你們的家屬院,也是身為農民的人,給你們打掃衛生。
每日閒著無事,拿著《退休金》,逛公園,轉市場,逍遙快活,享受晚年生活。
而60′歲的農民
,如今才是重體力勞動者,房子破了自己來維修,吃的要靠自己起早貪黑來種植,年終還連豬肉吃不起的日子。
同樣是國家的子民,你們退休幾千元,而農民才百拾塊,差距大嗎!太大了啊!
-
3 # 想交朋友731
農村60歲的老人和城市60歲的老人最大的區別就是:60的農民每月只有一百零八元的生活補助,城裡60歲的老人都有幾千元的退休金!!
-
4 # 凡塵志西
農村60歲老人像城裡80歲的老人,城裡60歲的老人像農村40歲的人,同是60歲,精神年齡相差40歲。這區別算不算大?
-
5 # znao456
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那區別就大了,城市人到了六十歲領上退休金後每天不是搓麻將就是打撲克下象棋,有空還出去旅遊去國外轉轉。農村人六十歲還是個壯勞力,每天干著重體力活,再就是幫兒女看孩子別說出去旅遊了有一輩子沒離開過深溝大山。
-
6 # 好奇121
農村60歲老人與城市60歲老人的區別是天差地別,城市老人一到退休年令,能拿到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月退休金,到這種年令的人孑女已長大成人,各有各的家庭,本人己無身外負擔,而退休金是月月有餘,吃喝不完,自己又無事幹,那只有遊山玩水、扚魚鬥狗、跳舞玩牌,年令稍大些的有家庭保姆或幸福院,真是人間天堂,安享晚年。而農村的60以上老年則不同了,也可以說除了吃喝以外是老不如丫,剛過60,說的好聽點叫老當益壯,正是人生務實的成熟期,你看建築工地的力工,街市公路邊的護路工、清潔工、花草管護工,醫院、餐廳商場的保潔員,還有廢品收購員等等他們都是60以上的年輕者,他們都為自己的生活而做著力所能及的勞動,還有一些,他們的子女都在城市打工,而孫子女卻成了他們唯一職責,吃、穿、接送上學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唯一,所以說農村的老人只要能動,都有事幹,說句好聽的叫小車不倒只管推。
-
7 # 周前進
關於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這裡面有個別與一般的情況,需要區別開來。農村老人也有手中有足夠的養老資金,加上子女非常孝敬,而老年生活養尊處優的。城市老人中也有經濟困難,僅能維持家庭基本生活的。
但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城市60歲的老人要明顯優於農村60歲的老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待遇不同。到目前為止,一般省份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僅能領到一百元零一點的基礎養老金。這筆錢僅能解決本人基本吃飯的需求,平時其他用錢的地方,肯定還多。要想生活質量稍為高一點,就得繼續在土裡刨食。因此,農民基本上是沒有退休這個概念的。老年農民只要不病倒,就會在田間地頭奮鬥不止。
而城裡60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單位退休。行政事業退休的,中等水平一般有四五千,企業退休的,也有兩三千。生活是很現實的,離不開錢。手中每月握著一百元與三千元,哪個生活質量更好,距離有多大,可想而知。
第二,消費觀念不同。現在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他們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的苦日子,也紀曆了農業科學不發達,經濟落後時期的缺吃少穿。一句話,他們窮怕了,勤儉節約成了這代人的傳家寶。他們把收入的每一分錢,都攥得很緊。他們要把錢,留到最關鍵的時候應急。
我有一位鄰居,他女兒嫁在二十多華里以外。為了省幾元錢的車票,他每次去女兒家,都是步行的。
而有了穩定收入的城裡退休老人,觀念就明顯不一樣。他們追求一種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出去旅遊的,明顯增多了。有跳廣場舞的,打太極拳的,也有參加老年大學的。
第三,居住環境不同。農村老人走出家門,不是山林,就是田土。有些偏遠地區,離鎮上也很遠,一般農民如果不是去趕集,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基本呆在家裡,難得幾回去鎮上。莊稼之人不得閒。春節一結束,就要開始犁田耕地了,春種秋收,總有忙不完的農活。田地裡,才是他們一年的希望。
相比之下,城裡老人清閒多了。沒米沒菜了,超市就在家口,水電氣,都是現成的,開關一開,點火做飯。因此,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休閒。
(圖片源於網路,致謝原作者。)
-
8 # 鄉噴噴
農村60歲老人和城市60歲老人區別很大!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農村六十歲的老人天天還得上地溜。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有退休金每月上千,農村六十歲的老人有國家補貼養老金每月百十元。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退休的可以在返聘,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得閒就去打個零工。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退休了可以幹自己以前想幹但是沒有時間乾的愛好,農村六十歲的老人得努力勞動多多掙錢,把當下過好。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像小五十歲的人,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白髮染鬢。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晨練遛彎打牌找樂,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披星戴月,風裡雨裡地裡刨食。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消遣旅遊,農村六十歲的老人電視手機裡走遍地球。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聽煩了城市的喧鬧,農村六十歲的老人看厭了草長鶯飛。
城市六十歲的老人 和農村六十歲的老人都是同齡人,他們的人生的地域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生活的質量不同,工作的性質不同。因為有太多的不同才羨慕彼此的差異。
沒有看到差的,只是看到對方的異。
城市有城市的好處,自然也就有他的不足;農村有農村的弱點,自然也會有他的強項。生於斯長於斯,天生我材必有用,六十年的風霜雪雨走過來了,在各自的肩頭挑起了家庭的興旺發達,也在給各自的單位(村莊)增磚添瓦。
我生產的新鮮蔬菜,奉獻到城市的餐桌,換來您流水線上的產品。不怨天也不怨地,生活就是腳踏實地,羨慕歸羨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9 # 馬振如
區別就是,城裡人再職期間繳納五險一金幾十年才有養老金待遇。
農村土地種植就是鐵飯碗,一分錢也沒有繳納社保保險,你說能有養老金待遇嗎?
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嫉妒城裡人有養老金待遇,攀比心理不健康,怎麼不跟馬雲董明珠李嘉誠比比呢?
-
10 # 暖心財經說
同樣是60歲的農村老人和城鎮老人的區別確實很大。
第一,收入方面。城市60歲的老人絕大多數都已經領上職工養老金了。如果是說在企業工作了一輩子,繳費年限有三四十年,養老金三四千元,偏遠的地方也能達到兩三千元。退休以後,養老金還會根據物價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年年增長。
有這樣高的養老金,不用勞作也不會為生活發愁。安安心心的享受老年生活,不用擔心拖累子女。
60歲的老年農民,雖然有國家制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按一年一兩百元的最低繳費基數繳費,退休後養老金一月也就一兩百元。滿足基本生活也很難,很多農民老了以後該種地還得種地,種地的收入也不高,生活還是非常緊張的。
第二,積累方面。我們的居民收入水平本來城鎮和農村差異就很大,能夠積累的財富差距更大。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31元。
而支出情況則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007元,平均每人能夠攢下16,827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13元,每人只能攢下3418元。
沒有足夠的積蓄,對於老年大病和生活保障都是一個問題。
到60歲,城鎮和農村的差距可是之前三四十年人生的總體收入積累。很多城鎮老人實際上都擁有不止一套房子,還擁有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國家還建立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模式。所以城鎮、農村的積累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第三,生活條件。無論什麼情況,城鎮始終是人們的聚集地,各種社會服務便利水平還是遠遠超過農村的。
就拿醫療條件來說,在農村最基本的醫療設施是村居社群衛生室,人少的地方甚至連衛生室都沒有,然後就是鄉鎮衛生院。對於治療重大疾病的二級、三級醫院,絕大多數都在城市裡邊的。
除了醫療,生活便利服務也是這樣。在城市裡,很多地方正在打造社群15分鐘生活圈。步行15分鐘內各種生活服務都能夠得到。在農村,理個髮還要跑老遠呢。
像農村的基礎設施,除了電能夠村村通以外,自來水、網路、暖氣、燃氣、生活汙水、垃圾處理,這些都是問題。龍南有很多地方農村用不上自來水,通不上網路。更談不上暖氣、燃氣了。
說實話,人均預期壽命受生活條件因素的影響非常大。不得不承認,收入水平越高,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越長。2019年華人均預期壽命只有77.3歲,上海市的人均預期壽命卻已經達到了83.66歲,非常接近日本預期壽命83.7歲了。
所以說,同樣60歲農村老人和城鎮老人區別還是非常大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於我們普通人還是應當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掙得更高的收入,老年以後才能過一個更安逸的晚年。
回覆列表
肯定是有區別的。
農村60歲老人每天還忙於勞作,替著自家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錢,自己抽時間還要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現在走進農村,不見一個60歲的老人在閒著,偶爾見到幾個老人還領著一個抱著一個給兒女帶孩子和接送孩子上學。
城市的老人就不一樣了,60歲到了法定年齡就可以退休,拿著退休證就可以每月領退休金生活,每天跳舞、打撲克、下橡棋搞個娛樂活動消磨時間,還有的按時間外出旅遊放鬆一下心情。
總的說農村60歲老人比城市60歲老人辛苦些,是有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