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冰

    其實應該看看外國文學。

    第一、外國文學比中國文學發展得好,富於探索,具有先鋒性。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文學不僅曾經停滯,而且倒退。由於封閉,外國文學經歷的現代派和後現代的演變發展,中國文學基本沒有參與,導致頂尖作家如周克芹、路遙、陳忠實寫作手法停留於單一傳統的現實主義,而莫言吸取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讓中國文學進入世界文學。當然,有的人會說這是以西方為標準,投其所好,但回顧中國現代小說的發端,魯迅的《狂人日記》不是向外國學習的成果嗎?這是魯迅先生自己也坦然承認的,他是主張“拿來”的。現在大學語文所選小說《梅雨之夕》則是和魯迅同時代的施蟄存先生當年非常先鋒的意識流作品。

    第二、外國文學探索人性更加深入前沿。

    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由於高科技,西方物質生活水平很高,人們的物質享受很豐富,空前奢侈,固有的個人主義傳統加上享樂主義、“性解放”氾濫,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和心理身理的怪病。由於加速度開發,造成能源和環境危機。這些猝不及防的問題加劇了人類未來的不確定性,於是人們空前絕望,主體意識、系統認識成為過去,對社會和生活的認識碎片化,於是文學進入後現代寫作,對地球出現的新情況和人類出現的新問題加以反映、表現和探討,在寫作上則出現相應的主題模糊、跨文體寫作等手法。

    據說後現代文學體現了對世界最先進的認識,為什麼不應該關心一下呢?

  • 2 # 笑看人生202712927

    文學是相通的。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外國文嗎?外國文學透過翻譯家翻譯成漢字,不也成了漢字文學了嗎。只是寫的國度不同。外國文學也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如莫泊桑的《項鍊》,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薩翁的《哈姆雷特》等等。

  • 3 # wxcb

    我也是,我也是喜歡外國的成分多一些。為什麼不喜歡中國文學,因為自己是華人,對中國的人情世故非常瞭解,那些中國作家寫的生活,如果不真實,我就感覺到很無聊。

  • 4 # 小雨話史

    我覺得對中國文學很有興趣卻不喜歡外國文學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對於文學作品的選擇。我覺得對外國文學不感興趣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對外國文學的社會背景不瞭解。

    是否瞭解文學作品誕生之時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對於欣賞理解一個文學作品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中國文學來說,我們即使不是歷史專業的學生,在從小到大的求學經歷中,都應該對中國歷史有一個宏觀上的大致瞭解,這使我們在對中國文學的理解與欣賞上有了一個先天的優勢。加之許多中國文學作品都被節選為語文教材的內容並且作為考試考查的重點,所以對這部分文學作品的背景、作者,我們都有一個很全面的瞭解,這都方便我們更好地去接觸中國文學。而對於外國文學來說,對外國曆史接觸較少且認識較淺,相應的對外國文學作品的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等的瞭解都不夠深入透徹,所以造成了在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時的一些障礙。

    第二,由國家環境造成的民族性格不同。

    不同國家由於所處地理位置、歷史發展、文化背景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民族性格。這種民族性格看不見、摸不著,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讓我們對不同的文化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等級分明、集體主義、戀鄉保守、勤奮剛強,且不說哪個是優點哪個是缺點,但凡成長在中國的土地上,血管裡必然流淌著具有這些民族基因的血液。所以當我們遇到與這些民族基因相背離的事件因素時,就會本能地產生一些不能理解的情緒,比如當我們遇到美國強烈的個人主義時,就會覺得捨棄集體利益追求個人利益是不正常的。而美國民族性格中帶有的個人主義在美國這片土地、這種文化中是極其普遍而正常的存在,這就會讓我們在閱讀美國的文學作品中產生不太喜歡的感受。同理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也受到其自身民族性格的影響,也可能有我們所不理解的地方,讓我們在閱讀時產生不太愉悅的感受。

    要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應該多瞭解國外的歷史,看看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是什麼樣的,瞭解外國文學作品的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想要表達什麼情緒,學會理解國外人們的想法、民族性格,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悟外國文學之美。

  • 5 # Huang_Lianqi

    就個人閱讀外國文學和學習外國文學的課程的經驗來說。

    首先就是選擇的翻譯版本問題,外國文學有很多很驚豔的作品,但是如果選擇不到好的翻譯版本,那再好的作品也白搭。閱讀外國文學的時候,特別是看翻譯作品,翻譯者的中文水平很關鍵,在閱讀中文水平不高的翻譯作品的時候,時常會感到閱讀尷尬,諸如“喔,我親愛的×××”“那是長在××上面××色的令人××的××”這樣讀起來十分令人難受的語句時,那真的是一刻也不想讀下去了。一般來說我個人選擇外文書籍,都是先在網上找各個版本的電子書都先看一遍開頭,體會下哪本本的中文水平高,再選擇購買哪個版本的,另一個的話就是選擇好的出版社,像一些大的出版社老牌的出版社的版本翻譯水平比較高的機率就大。

    其次閱讀者對於外國文化的瞭解較少,就比如如果不知道在古希臘人們認為獅子是不能和同類繁殖的,那麼就難以理解阿塔蘭塔為什麼被神變成獅子,來保證她的貞潔這個情節,某一特殊事物所指代的特殊含義不理解,就難以理解作品背後想表達的深刻含義,導致讀者的閱讀體驗很差,這個需要我們在閱讀時勤查資料,幫助擴充套件知識。

    以上。

  • 6 # 使用者67498973657

    文學的核心是“人物”。說明你不太喜歡閱讀外華人。

    莫泊桑寫的《漂亮朋友》你應該讀一讀,你會發現小說人物:杜洛瓦、瑪格麗特還有很多夫人,倒黴的福雷斯蒂埃、在中國社會找的到現實的靈魂。

    讀文學的好處,可以透過人物瞭解不同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狀態。

    小說,是透過人物進行影射的藝術。記住這個,就能得到閱讀的質的提升,不為讀人物而讀人物,透過人物能讀到社會,很有味道。

    成熟的小說藝術家,會系統性、有線索(人物)、有技巧(影射)的向你展示:社會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狀態。細節是魔鬼,小說家有沒有功力,一看大的展示結構;二看細節描寫、人物塑造;三看語言。

    現在的垃圾小說太多,起點文啊……很多寫手的藝術修養都不如我這個看書的。我只有閱讀歷史。我猜想,我隨便寫個小說(雖然沒寫過),也能趕上10萬個撲街寫手。主要是這東西不賺錢,不想搞。

    以我工程師的腦袋和思維能力,塑造個人物,做到共性和個性相得益彰,做到每個人物都反應一定的社會生活。容易的很。

  • 7 # 高吉明之追憶逝水年華

    我認為,除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總體來說,中國的現當代(尤其是現代)文學,無法與蘇俄美英法日這些國家的文學比肩,坦率地說,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興趣遠低於歐美文學,我幾乎不看中國作家的東西,因為我認為中國作家的作品往往強調和注重思想性,正面性,似乎很高大尚,這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最大的缺點或者說至命傷,是缺乏審美和藝術性,這點與蘇俄歐美日這些國家的文學及其作品正好相反,所以,我認為中國文學沒有上述國家的文學強,文學作品稍顯色,文學作品讀起來一點不舒心,缺乏藝術感染力……所以,我一向不太喜歡中國文學。當然,並不因我一個不懂文學的無名小輩的個人好惡就否認中國文學的偉大!這僅為個人偏頗之見。

  • 8 # 落齊讀書

    首先應該是語言原因吧,很多翻譯過來讀著就很難受,現在不是有個梗叫翻譯腔嗎?

    然後書裡的思想有的也和我們本國的習慣思想不同,難以接受。

  • 9 # 狼太不夠狠

    1,學英語不等於瞭解英語文化,而文學是文化的一種縮影,外國文學都有特定的文化環境,而且思維模式與華人也不大相同,兩個文化圈的人總是隔著一道門的。

    2,翻譯問題。翻譯不可避免的會改變一些表達方式,如果你的英語水平相當高,不僅考試成績優異還能和外華人友好交流,這樣再不喜歡看純粹就是個人喜歡了。

    3,小說是一面鏡子,照進人生百態。你活在中國經歷中國的事,看中國文學代入感便很強,相反,你若是在國外呆一段時間,或許就一定程度上喜歡上國外的文學了吧。

  • 10 # 都市閒人135792468

    其實這個問題不大對!真正愛好文學的人很少看國內作者寫的東西,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國內作者都在模仿西方的文化,寫出的東西沒有生命力,國內文學從那個年代開始就已經被讀者拋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程總包一共有哪幾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