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ruceliao

    這是一個正確的廢話,人類歷史上,除了天花被公認得到徹底消滅,其餘病毒一直伴隨人類,只是疫苗已成熟,以及人本身抗體適應了而已,比如流感、肺結核等,當年也是一大“殺器”。

  • 2 # 藥師陳小君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時隔14天再次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

    關注的焦點主要是14天過去了,武漢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來了嗎?床位現在夠不夠?治療上是否有新的突破?

    一、14天過去了,感到高興的變化是什麼?

    王辰:由於床位的增加,“應收盡收”戰略目標正在一步一步實現。

    二、擔心的是什麼?

    王辰:病人收治比較晚,收治之前可能已經傳染他人。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利於控制疫情傳播。除了“應收盡收”,“應收早收”很關鍵。

    三、武漢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來了嗎?

    王辰:摸排很重要,目前已經摸排九成以上。但具體有多少病人還不太清楚,而每天確診的病例是實實在在的。

    四、武漢床位供給夠了嗎

    王辰:我覺得現在床位的問題很大幅度解決了。方艙醫院到20日將有三萬張床位,其他定點醫院也達到兩萬張左右。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床位是不是能夠及時用上。比如,現在收治病人的時間還相對較長,需要儘早收治。這需要規範流程,而這個流程或許還需要摸索。

    五、武漢危重症病人佔病人的比重降到18%,什麼原因?

    王辰:最主要的原因是收治的病人總量多了,分母變大了。

    六、現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藥物是否明顯增多?

    王辰:有所增多,但也還在探索階段。因為這個病是一個新出現的疾病,對它的規律還不瞭解,此前是基於過去的一些經驗現制訂的一些治療方法。隨著對病情規律的認識,我們的治療針對性越來越強、越來越規範,但我們的認識還非常粗淺,包括對新藥、新療法的探索都還在初級階段。大家知道醫學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對於一個新藥和新療法絕對不是簡單能夠一蹴而就的。

    七、新冠病毒可能跟我們長期共存嗎?

    王辰:新冠肺炎與SARS不同。SARS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很快把宿主殺死然後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對此,我們從臨床診治和生產生活防範方面都要做好相應準備。

    根據王辰院士的觀點,新冠肺炎可能不會像SARS那樣“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而很有可能會像流感那樣長期與人類共存。不過大家也不要過度恐慌,病毒在進化人類的免疫系統也在進化,免疫力會跟著提高達到一種平衡,病毒要想和人類長期共存,那它的毒性和致死性就會降的特別低,因為只有在宿主身上病毒才能複製繁殖,就如同流感病毒一樣!

  • 3 # 婦產科胡醫生

    今天看到一個資訊,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存在: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表示: 新冠肺炎與 SARS 不同,SARS 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很快把宿主殺死然後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病毒致病性不像 SARS 那麼強,傳播性卻比較強,不容易在短期內撲滅,有可能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對此我們從臨床診治和生產生活防範方面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在人類的進化史上永遠伴隨著與各種病毒的鬥爭。1919年的大流感爆發,殺死了地球當時約3%人口(如下圖)。從現在的資料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不高,像是一個plus版的流感,病死率比流感高約2~5倍,但高的程度有限。

    預防冠狀病毒感染的核心還是洗手。因為它在低溫環境下易存活。接觸外界後不積極洗手則很容易感染病毒。尤其是:戴口罩、脫口罩時,手接觸到口罩表面而沒有規範洗手,反而去接觸面部、眼睛等,於是就悲劇了。

    所以對待這個問題,我們不應該恐慌,注意手衛生,做好病毒長期存在的心理準備,這樣就好。

  • 4 # 科學名人號

    人類與微生物是共生死共存亡,微生物有的是人類的朋友,有的是人類的魔鬼和敵人,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微生物,微生物也是大自然界裡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它是不可缺的因素,從宏觀上說微生物像細菌病毒與人類生存共存亡,從進化角度看,由於人類科學技術力量的干擾因素,一些生物如動物細菌病毒可以滅絕如天花病毒,一些生物本來不適應生存環境反而由於人類的干擾而得以生存去大熊貓。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科專家王辰教授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樣還會繼續存在,就是說武漢疫情過去了,新型冠狀病毒還能繼續在自然界存在,除非我們人類像發明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不能感染人類了,人類得以保護了,但是在動物中還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沒有消滅,這方面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存在,這方面也給人類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加大我們的科學技術力量的研究,包括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診斷學和治療學以及社會學的配套的生物重大疾病應急系統的完善需要大大加強,SARS過去後,我們的研究就有些停頓滯後,這一次又給了我們嚴重的教訓。

    讓我們人類一起共同團結努力,攜起手來,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奮鬥吧!人類的聰明才智就是為人類和整個宇宙服務的!

  • 5 # 藥品小知識

    新冠病毒將很大可能長期伴隨人類

    至今為止人類消滅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種,新冠病毒將很大可能長期伴隨人類並不意外,但我們不必過於擔心。

    病毒的目的不是毀滅人類,而是為了自身的繁衍。對自己生產環境(也就是人類)的破壞大多情況下是意外導致的,因為這對病毒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一旦宿主死亡或者病危,病毒就難以與其他潛在宿主接觸,從而降低了感染機會。總而言之,宿主的死亡,通常意味著體內的病毒也走到了窮途末路,最終難逃一死。因此,一個成功的病毒並不一定是致命的,而是那些能悄無聲息地、持續感染宿主的病毒。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傳染病爆發一段時間以後,病原體的感染力會逐漸減弱:喪失某些強毒性的特徵,變得只引起較為輕微的症狀。甚至這些減弱的病毒最後都不引起任何症狀。

    未來怎麼應對

    新冠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的傳染性高、致死率比普通流感大很多。而且是現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那麼未來應對的方式主要有下幾點:

    1、 無論新冠病毒的是否消失,毒性是否減弱,我們都要積極進行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2、 遠離野生動物,保持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在人類當中的新冠病毒可以透過各種手段得到控制,但這個病毒還會在一些動物體內,防止它再次感染人類,遠離野生動物很有必要。

    3、 加強民眾對傳染病的認識,提高民眾衛生素養。

    4、 完善傳染病預防制度,以至於下次傳染病出現時,可第一時間進行有效預防。

  • 6 # 中醫媽媽申醫生

    抗疫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近日專家提出“新冠病毒將很大可能長期伴隨人類”的說法,普通老百姓會不會恐慌?其實,大可不必恐慌,人類與病毒不一定非要你死我亡。和諧相處,長期共存,井水不犯河水也未嘗不可。

    在近日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時隔14天再次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

    白巖松問:新冠病毒可能跟我們長期共存嗎?

    王辰:有這種可能性。因為SARS的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它的病毒也是這樣的特點。對於這樣兼具很強傳播性和很強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間持續傳播的。要麼把宿主殺死了,它由此也就不在了。而像新冠肺炎病毒是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從流行病學上對它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上對它的生物學規律、從臨床上防診治方面相對的措施、在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防範措施,我們都要針對這個疾病、這個病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安排。

    人類與病毒共存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鼠疫、霍亂、到現在的肺結核、乙肝、流感等等,雖然,病毒有可能會消失,但是卻不會被人類完全消滅。

    到現在的新冠病毒也是一樣,也許隨著環境、氣溫的變化,病毒可能會消失,不在人群中出現傳播和感染,但是,一旦合適的環境條件和氣溫氣候再次出現,病毒還可能再次出現,我們需要隨時做好準備和防護,不可掉以輕心。就如同遠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病毒一樣,一次又一次的爆發,其實,是在時刻提醒人們要敬畏自然,正視病毒,無知和無所謂是會死的。

    積極應對,認真防護,要敬畏病毒

    從一次次病毒疫情的爆發,無數的人為之喪命,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人類也應該明白,在自然的面前,人類不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和病毒一樣,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

    人們都說,新冠病毒疫情成了“照妖鏡”,折射出人類的善與惡,美與醜,無私和自私。

    有很多無畏的英雄在為我們“逆行”

    也有很多無知的人在“頂風作案”,瞞報、聚眾、造假......

    總之,在病毒面前,如果人類找不到有效預防和治療的辦法,人類將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

    所以,人類需要放下無知,理性認識,做好防護,積極配合醫務工作者。只有對病毒的敬畏,才能自保;自有懂得互相幫助,才是真正的自救。

    未來如何應對?

    1、疫苗的研製,勢在必行。

    在不久的將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工作一定也會完成。就像流感、乙肝等病毒一樣,我們也需要提前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

    2、調整我們自己的內環境

    在本次疫情面前,你會發現,同樣的暴露條件下,有的人會被感染,有的人不會。同樣感染病毒的條件下,有的人很輕,甚至不發病,有的人卻是重症。區別在哪裡?病毒難道會走後門?

    會,病毒真的會走後門,而且是個欺軟怕硬的傢伙,你越怕它,它越強。你的身體內環境太舒適,病毒就越喜歡。所以,我們接下來未來要做的,就是調整我們的自己的內環境。

    這次疫情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再一次讓人正視健康的重要。

    那如何調整自己的內環境?

    作為一個小中醫,我想用《黃帝內經》中一句最經典的話來解釋。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說簡單一點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變化,別作。

    人生活在這個自然環境中,我們無法改變它,那就適應它。天涼了就多穿點,天熱就少穿點,順其自然。冬天就是蘿蔔白菜,夏天就是瓜果蔬菜,應季的,當地的。天亮了就起床,晚了就睡覺。

    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到的人並不多。

    最後的思考

    在描述埃博拉病毒的美劇《血疫》的末尾,作者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議題: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

    借用一個說法,人類在地球面前,也許才是那個所謂的“病毒”。

    善待地球,善待我們生存的環境吧,人類正在為自己的無知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敢細想,你怎麼看呢?

  • 7 # 掙脫枷鎖的囚徒
    如何評價「新冠病毒將很大可能長期伴隨人類」的說法?

    現在說「新冠病毒將會長期伴隨人類」為時過早,很大程度上有“蒙”的成分。

    當然,這種蒙也並非全無依據,唯一“證據”就是,目前“長期伴隨”人類的四種人類傳統冠狀病毒也很可能是從諸如SARS和MERS流行的“新”冠狀病毒一樣從動物跨物種“溢位”到人類,並適應於以人類作為其自然宿主的結果。

    2019-nCoV自然也存在這種可能。

    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Coronavirus,CoVs)是病毒的一個大類,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顆粒外觀上有一些冠狀(帽子樣)突起而得名。

    冠狀病毒又分為很多型別,現在已知不同型別的冠狀病毒可以感染蝙蝠、大鼠、雪貂、豬、牛,狗、小鼠、刺蝟、駱駝、鳥類等很多動物以及人類。

    人類冠狀病毒

    在這次COVID-19流行之前,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包括引發MERS和SARS的兩種“新”冠狀病毒,以及4種“傳統”冠狀病毒。

    其中,如題圖所示,SARS病毒的原始宿主被認為蝙蝠,透過果子狸作為中間宿主傳遞給人類。而MERS病毒的原始宿主也是蝙蝠,中間宿主是中東地區的單峰駝。

    四種傳統冠狀病毒分別是HCoV(人類冠狀病毒,後面的程式碼只是是一種區別記號)-229E、-NL63、-OC43和-HKU1,可以在人類引起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佔據普通感冒的相當一定比例。

    但是,根據進化史方面的研究,這四種人類冠狀病毒也都是起源於動物,也極大可能是在人類歷史上由動物“溢位”到人類引發類似於COVID-19,SARS和MERS這樣的大流行後發生了適應於人類作為自然宿主的變異而“遺留”成為人類冠狀病毒的。

    HCoV-NL63和-229E可能源於蝙蝠,而HCoV-OC43和-HKU1似乎更可能源自齧齒動物(鼠類)冠狀病毒。

    有證據顯示,HCoV-OC43可能是透過牛作為中間宿主感染人類的;而HCoV-229E可能是透過單峰駱作為中間宿主感染人類引發類似於MERS的流行,並最終適應於人類的。

    冠狀病毒為什麼容易引發人畜共患疾病

    有人可能注意到了,冠狀病毒似乎更容易引發人類共患疾病。

    實際上,不止是冠狀病毒,包括艾滋病,流感,埃博拉,SARS,MERS和這次的COVID-19等給人類“造成深刻印象的”瘟疫,都是從動物“溢位”到人類的RNA病毒引起。

    所謂“溢位”就是原本是一種動物病毒,由於發生了突變而獲得了跨物種感染人類的能力。

    RNA病毒更容易“溢位”造成人畜共患疾病是因為RNA更容易突變,因而也就更有機會獲得感染人類的能力。

    2019-nCoV會不會“長期伴隨人類”呢?

    有可能。

    這主要取決於2019-nCoV會不會發生適應於以人類作為自然宿主的變異。

    所謂適應,是病毒與宿主相互之間的,只有兩方面相互適應,變得可以“和平共處”,才有可能“天長地久”。

    這有點類似於婚姻關係,只要雙方之間有一方不能很好地適應,隨時都有可能分道揚鑣,就像SARS病毒那樣。

    因此,現在說2019-nCoV會不會“長期伴隨人類”,缺乏直接證據作為依據,會與不會,帶有很大的隨機性。

  • 8 # 家庭藥師梅貳康

    王院士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會轉成慢性的,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不排除這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提醒我們公眾和科學家們要做好長期研究的準備。”從王辰院士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兩個疑問,是需要我們未來去深思和探索的。

    1、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結束以後,病毒是否會從地球上消失?

    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疫情沒有結束,就沒有肯定答案。不過,從上述專家的分析來看,在地球上存活下去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就像之前很多專家分析的那種,如果新冠病毒真的是那種“聰明”的病毒,即病毒自己也知道,如果宿主不在了,它自己也無法存活了。因此,它為了讓自己,特別是自己的後代存活下去,在繁殖後代的時候,會調整病毒的遺傳資訊,讓病毒的攻擊力降低,即不再對人類(宿主)的生命構成威脅,僅僅是在呼吸道中存在。

    就像王辰院士所說,新冠病毒的後代成為像流感病毒一樣,或者像普通感冒病毒(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一種也是冠狀病毒類的)一樣,在人類的呼吸道中存在。我個人猜測,換代後的新冠病毒,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抵抗力差的人群,它就會讓你表現出呼吸道不適的症狀(但不威脅生命)。

    2、疫情結束後,新冠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下去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接著上一個問題繼續說,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即假如新冠病毒真的像流感病毒一樣,在每年固定的季節會流行起來,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真的存在的話,我們公眾也不要害怕,因為透過我們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測出存活下去的病毒攻擊性和毒力已經減弱了,即使人傳染人,也不會再發生這麼多人被感染,也不會再發生這麼多人被感染成危重肺炎。而且,我相信經過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那個時候已經研發出來特效的抗新冠病毒的治療藥物了,而且也研發出來了特效的預防性疫苗了。

    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不成熟觀念,不代表任何專家的建議!好了,眼下我們依然要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做戰勝新冠的最後衝刺!

  • 9 # 代量食譜

    我想沒有任何一種病毒是被人類消滅了的吧!

    看過美劇《血疫》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多麼厲害的病毒,不會永遠肆虐人間!但是也不會永遠消停!它們總是在某個時間出來作一下妖!

    其實病毒也是需要不斷繁衍自己的後代,如果它一上來就把宿主殺死,它們自己也活不了。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烈性病毒的變異!

    這些變異的烈性病毒並不會像他們祖先那樣,一上來就把人乾死了,而是非常柔和的,可能只是引起某些症狀,比如一些流感病毒!或者長期與人類共存,比如乙肝病毒!

    所以說,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且根據目前的資料,其實在醫療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這個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並不高!

    大家要知道每年就是普通的流感都會導致六萬多人死亡!所以也許到最後,新冠肺炎可能就是普通流感病毒!

    這次之所以給大家造成這麼大的恐慌,在於此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以及在前期沒有得到及時控制。那麼經過這次疫情後,大家的公共衛生防範加強,病毒為了生存會試著與人類共處,最後的結果就是專家說的那樣!

    電影《感染列島》裡有句話,病毒就那麼可怕嗎?就一定要趕盡殺絕嗎?能趕盡殺絕嗎?人類不要太自負、太幼稚了!我們與病毒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和平共處,因為我們誰也滅不了誰!

  • 10 # 骨科院長劉明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客觀的,但是大家不必緊張。

    如果新冠病毒長期伴隨人類,那麼它的致死率將進一步降低,同時傳染性進一步升高。按照進化論的理論來說,每一種生命都在追求最大的基因複製數。從這個角度講,新冠病毒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殺死人類,而是為了和人類長期共存,這樣才能繁殖自己。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致死率越強的病毒,傳染性就越弱,因為它還沒有傳染幾個人,宿主就死了。以流感病毒和SARS為例。流感的死亡率大概0.1%,致死率低,很多人得了流感生存下來,成為了流感病毒的攜帶者,導致流感病毒能在自然界長期存在,每年冬春兩季都易流行。

    SARS的致死率是10%,因為致死率高,症狀明顯,所以經過適當的隔離干預措施,來得突然,去的也突然。但是,這些病毒也存在於動物當中,所以在2003年11月廣州再次出現SARS病例,考慮為果子狸傳播的新發感染,透過對果子狸等野生動物非法買賣的強化控制後,遏制了大規模SARS的流行。

    因此,目前新冠病毒在蝙蝠和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尚不明確,所以其再次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新冠病毒為了生存,可能透過變異降低致死率,提高傳染性長期伴隨人類。

    未來,可以透過病毒疫苗及特異性抗體研製,有的放矢的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但是,新冠病毒作為一種RNA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樣,自然變異率高,限制了其疫苗及抗體的應用價值最大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考滿分750,考了749分的“高考神話”,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