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心隨墨

    這兩個觀點,第一個屬於危言聳聽,第二個屬於樂觀派的希望。

    首先說第一個個觀點,說“中國詩歌正在走向末日”,不知道發出這個觀點的人是怎麼看待“末日”這個詞的。社會沒有走入末路,詩歌就是有希望的。只要有希望,我們最多隻能說,詩歌如今是低谷期,處在不屬於它的時代。而詩歌的未來會如何,只要詩歌這個文學樣式還沒死,也不會很快走到末路。誰能給未來做預言呢,我們又不是巫師神棍。

    第二個觀點,又有點盲目樂觀,現在也看到詩歌復興的苗頭,以後會如何,只能交給未來去檢驗了。

  • 2 # 槲柞櫟

    中國詩歌是否走向末路,主要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問題。詩歌是一種用言語(文字分行方式)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文章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詩歌又分為現代詩、散文詩和古詩詞,其表現方式主要是用文字來描述,相對生澀難懂,對於缺乏想象力的人們無法形象化,導致了近代詩歌和古代詩歌缺乏了一定的吸引力。

    與其說詩歌走向了末路,不如說詩歌其表現方式上有所不同,透過以影片、圖片為載體傳遞詩歌的方式上有了突破。所以詩歌並未走向過末日,而是通往振興和發展的道路上。

  • 3 # 嶺頭雲

    如果以“唐詩宋詞”的文化高度,來評判當下的中國詩歌,是的,中國詩歌正走向末日。如果用“白話詩”的發展角度來看,也可以肯定,詩歌正在興起。

    一、“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是當時國盛民強的體現。唐詩,雖說發展伊始大概是供於皇室宮廷的娛樂和工具。但在文學藝術上,是文化傳承發展途中崛起的明星。而宋詞,更是在唐詩發展的基礎上,推成出新的結果,她拓寬了唐詩的寬度,不受詩體格式的束縛,更進一步得將民風民俗、精神意趣融合其中。放到現在,拿去未來,都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

    而相較於現代詩歌,唐詩宋詞顯然被賦予更多歷史的浪漫。古代詩人詞人隨著時代背景的逝去流傳至今,也被賦予了更加高潔的情操。文人品質的高尚,作品被時間認證的偉大。二者相結合下具備了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大部分人們的心裡,已為古詩詞加冕。

    二、白話詩,也就是現代詩歌。雖不比古詩詞多樣的形式,和含義豐富的詞藻。但卻更貼近於普羅大眾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從人民百姓中走出來的中華文化。她突破了古詩詞“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與直率陳述。更能反應時代的“新生活,新思想”。我們就以兩句現代詩歌為例進行探討:

    《鄉愁》--余光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淺淺的海峽”,在版圖距離上分割兩岸,海峽成鴻溝。而在盼望回家的思念情中,這鴻溝並非無法跨越,只是淺淺而已。現代詩能夠用更加通俗易懂,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詞彙造句。在三言兩語間,便表達了“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雨巷》--戴望舒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這句詩歌給予讀者的臆想,是多少男孩中學時期的美好願望啊。這就是朦朧詩題材所帶來的意義,用象徵的意像,來營造抒情空間,既汲取了古詩詞中的營養,又表達出和諧的音律美。更令人詫異的是,這是作者在經歷了當時時代的政治白色恐怖之後,用朦朧的意象來表達內心失望與希望交錯、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

    這正是現代詩歌的魅力所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真真切切的去表述當下的生活乃至內心的情感。

    綜上所述兩點,不論說是中國詩歌走向衰落或是正在興起,都是正確的。要看每個人心中對詩歌這一題材的定義和浪漫追求,但我個人認為,中國現代詩歌正在興起。

  • 4 # 我是伍洋

    中國詩歌現在走向了末日了。

    詩歌是一種夢想,一種追求,可以豐富人們的心靈,提高個人的修養,給人以特殊的精神享受。閱讀詩歌能讓人從忙碌的生活中慢下來,思考人生,尋找到安放身心的精神港灣,緩解疲憊的身心。寫詩不是炫耀文采,無病呻吟,故弄玄虛,譁眾取寵,更不為爭名逐利,詩歌是詩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八十年代,是中國現代詩歌最後的黃金時代。那時人們相對樸實無華,社會崇尚學習,學習的氛圍很濃,因此出現了一批詩人,如白島、顧城、海子等。他們很純碎,一生為詩歌而生而死。

    現在有詩歌嗎?沒有。有詩人嗎?有,遍地開花。人人焦燥,只為金錢名利,已經沒有內心精神世界。大多人已沒耐心讀書,只想怎麼撈名撈錢快,恨不得一夜之間百萬英磅。以至寫出了:天上的白雲啊,很白。這樣的可笑詞歌。

    中國古典詩歌也看不到希望。最後一批國學傳統人在清末民國,比如魯迅,他的詩就寫得極好。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學者們,只有一半了。現在的學者們,可以說沒有這個傳統了。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大繁雜大多大難,一個人如果不窮盡一生去鑽研苦讀,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國學不是看幾本書,背多少首詩詞就可以出名的,要有傳統,要有環境,要有吃得苦的人才。

  • 5 # 西窗聽雨9

    走向未日與體裁和時局有關,太多的人性醜惡與Sunny下的黑暗太過辣眼了,有些東西得掩蓋。一首好的詩歌正好有記載歷史和現實的功能,總不能哼哼唧唧屁話連天連自己都不知所以吧,未日派只是認為現階段的中國詩歌無法超越曾經的時代是優秀作品太少,體裁範圍太窄只有卿卿我我的愛情詩才能發揮點才情,可惜丈母孃宰女婿有點狠,房價有點高,人民幣有點少,那點才情還真配不上這個繁華的時代。

    大興派認為自己生在這個歷史上少有太平年代和盛世,正好有那麼點才情,得高歌亮嗓,時不時的嚎上兩嗓子證明自己的存在。曾為這個難得的時代努力過,順帶著歌頌下上大人並不為過,現實的傳媒正好提供了廣闊舞臺。社會環境需要吹鼓手,少不了二吊子詩人 。

  • 6 # 老頭156934080

    答: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為什麼?

    我們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而優秀詩詞文化是在,一次又一次,文化革命中,推塵岀新,優勝劣態,傳承到現在的。

    每個朝代的詩詞文化,都是在原古老的詩詞文化中,吸取正確,正能量的東西,根據時代特色,來創新發展起來的,所以說詩歌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興衰過程。

    就近代來說吧,現在的詩歌文化,都有五四新文化革命,時代的影子,如果,五四運動,不推行白話文,我們還繼續學習,古代文言文,甲骨文,現代白話文詩歌,也不會興起。

    如果興不起來,也就不會普及到我們,這些百姓中來,並且,還會繼續掌握在,哪些文人墨客手裡。

    因為,以上我說過,詩歌都有時代特點,我們認為的末落,指的是五四運動以來,到改革開放前的這段時間,發展起來的詩歌文化,如今已經末落。

    因為,實行教育改革以後,中國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學習英文變成了,學生的主要任務,中國詩歌文化幾乎不學,詩歌文化就岀現了,時代的斷接,80和9O後這些青年,不會寫詩歌,他們創作的詩歌,根本不按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格律去寫,誰也看不懂。這就是中國詩歌如今走向末日的原因。

    十八大後黨中央,提岀了我們要建設文化強國,我們可以看到,唐詩三百首,都從小學生開始普及,這就是詩歌正在振興的最有效辦法,我相信,再有十年或二十年,詩歌文化肯定會重登文化舞臺,重新在普通百姓中興起。

  • 7 # 詩人盧偉宗

    如果目前佔據詩歌主流的創作,不用人的語言,繼續讓多數文化人不懂,只分行不押韻,沒有音樂美,熱衷於一味自我丶下半身的創作等狀況不緊急剎車,趕快改變,新詩的覆滅,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 8 # 玫瑰之鄉歡迎您

    近年來,中國詩壇可謂可圈可點的不在少,詩歌走向未日,主要針對現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都急功近利地去追求市場經濟下的金錢效應,唯利是圖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必經之路,生活中不需要文化,生活中需要財富物質的滋潤,而不是文化的浸潤。詩歌走向振興,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來也會吟”。加上這幾年對詩歌的商業炒作,詩歌有了一點大眾基礎,縱觀中國作協的領導,能寫小說的能有幾個?都是以寫詩歌出名的居多,所以,詩歌也就振興起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啦。

  • 9 # 周洋younger

    1.我向來是很喜歡詩歌的,尤其中國的古詩詞,因為古詩詞特別講究其對仗、平仄、韻律和意境,每每閱讀一首詩就像欣賞一幅畫,沁人心脾;

    2.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詩歌也出現了改革,不再像古詩那樣有很多的講究,反而簡化了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詩歌也就此江河日下了;

    3.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詩歌,就像唐詩、宋詞、元曲一樣,只是表達形式改變了,但這並不妨礙妙趣橫生的表達,但我個人認為,尤其現代詩,儘管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但最起碼押韻、意境這樣的美感別弄丟失了。

  • 10 # 輕瑤

    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只是用了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種說法“中國詩歌走向末日“的合理性在於:中國古體詩的漸行漸遠,我們彷彿已經被定義為新時代的寵兒,沒有古時文人雅士的仕途多難、多愁善感,也沒有古時文人雅士的山川情懷、怡情怡景。白話文替代了詩歌的韻律美,替代了詩詞的對稱美,白話文更是毫不留情的將古詩詞慢性扼殺了。所以我認為之所以說“中國詩歌走向末日”不過是從古體詩的切入點切入的,不過是站在了古詩人的角度來衡量了現代人的生活氣息。第二種說法“詩歌正在興起”的合理性在於:詩歌在沉睡了數千年之後開始人為的活躍起來了,當代的人們開始注重內在修養,開始挖掘被遺忘的美,學會用古文化來涵養自己了。正如《中國詩詞大會》等等央視節目的上映都為位元組的跳動提供了很好的流量平臺。再者,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人,我們不想單純死板的迴歸過去,我們選擇用流行的音樂來搭配彰顯詩詞的美感,比如說央視大型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等等,藝術的相融跨過了時代的阻隔,詩詞的美彷彿並不會永遠不會過氣,它被時間、被時代所定格了。 我也是靜下心後才發現古典的美,被塵封的美,帶著音樂的節奏,詩詞的美被印在腦海,久久不能忘懷。

    我們不能主觀的評價某一方面,而應該結合總體而言,全域性思想,詩詞也在處於一個風口浪尖。我們要靜心欣賞,留住消逝的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m電信寬頻打王者延遲80左右,路由器網線光貓沒問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