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滴滴嗒嗒123
-
2 # 知識源於閱讀
有一句話叫作“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其實工資收入也是一樣,只有透過對比,才能看出高低。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民國初期那些著名人物的工資收入有多少。
1916年1月,時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的魯迅,月薪300銀圓。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月薪600銀圓;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月薪300銀圓;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學研究室主任胡適,月薪300銀圓;北大教授兼國史編纂處主任周作人,月薪240銀圓;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月薪120銀圓。
看完了這些著名人物的工資收入,我們再來看看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多少。
魯迅家裡請了三個保姆,包吃包住,每人月薪3個銀圓。當時北京的人力車伕,月收入平均是7-8個銀圓。河北全省小學教師最高月薪不超過24元,最低16元,平均20元。但如果是鄉村小學教師,那收入平均只有4-5元。
由上述資料可以看出,當時的高階知識分子,是真正的高收入群體。
看完了收入,再來看看物價。1912年到1919年,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到將近30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至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圓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食鹽每斤1-2分錢。
1918年(民國七年)清華學校的外國教員狄登麥(C.G.Dittmer)在北京西郊第一區調查居民195家,其中100家為漢族人、95家為滿族人。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北京市郊的五口之家,平均每年開銷100銀圓,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要達到小康水平,每年需花費180銀圓左右。
1919年,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合買新街口八道灣11號宅院,4000銀圓(一說為3500銀圓)。一套典型的三進大四合院,21間坐北朝南的正房,另有幾間廂房。
1923年兄弟失和,魯迅再購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衚衕21號,即今北京魯迅博物館。小四合院,佔地400平方米,三間南房三間北房,東西各兩小間廂房,耗資800銀圓,加上改造維修不超過千元銀圓。
以當時魯迅的收入水平,在北京買套四合院住那還是很輕鬆的事。
回覆列表
民國初年(1912—1919年)的1銀圓平均購買力約相當於今人民幣100元。
普通教師:中學教師平均120塊大洋;小學教師平均30塊大洋。
一般工人:15塊大洋。 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超級大富翁,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而另一位正是用計打垮胡雪巖的盛宣懷。
盛宣懷,清朝末期的官員、商人、洋務運動代表人物,被稱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也因為這個原因,盛宣懷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當之無愧的“首富”,而盛家也因此成為晚清、民國時期最大的豪門。
盛宣懷
和白手起家、一路摸爬滾打的胡雪巖相比,盛宣懷創造的財富帝國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在短短數年裡,他就依靠李鴻章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官辦商人。
1891年,他迎娶了第二任夫人莊德華,這也正是盛家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盛宣懷已是一方道臺,並任輪船招商局、中國電報局、大冶鐵礦等大型政府企業的督辦,實業正蒸蒸日上。莊夫人嫁給盛宣懷後,便住進了其上海的盛公館中。
盛宣懷上海公館
俗話說“狡兔三窟”,而盛宣懷遠比“狡兔”還要高明得多,盛宣懷的公館幾乎遍佈全國。除了上海外,北京、蘇州、天津、武漢、常州等地都有盛宣懷的公館,而且每個“窟”的奢華程度絲毫不遜於當時的皇親國戚的府邸。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盛家老公館的相關記載:
盛家老公館方圓百多畝地,前門在靜安寺路(現南京西路),後門在北京西路,西部到現在的新華電影院,東部達現在的成都路以東。
盛宣懷共有七房妻妾,八子八女。在豪華的盛公館中,盛家、莊家的人自不待說,僅傭人就有二百七十七個,每個孩子都有一個保姆,每一房都有管事、跟班、賬房,每個太太、少奶奶又都有自己的專用隨從。
平時,盛宣懷在外面奔波,家裡大小事都是交給正室莊夫人打理。莊夫人和盛宣懷一樣,喜歡做慈善。打理家事之餘,莊夫人還夏施涼茶,冬施棉衣,每到過年的時候就在老公館後面的自家藥房前向窮苦人家發錢,藥房則經常向窮人免費提供藥品。
大家都知道,家業太大也有壞處,不好打理的同時還容易“招各方惦記”,史書記載,盛家被逼著向朝廷捐款就有兩次,民國三年(1914)底,盛家就被逼著捐了50多萬兩白銀。1927年,江蘇省政府發出通告,命令把盛家愚齋義莊財產的40%(約240萬兩白銀)上繳國庫,當作軍需.....
就算多次被捐款,民國第一豪門的“財大氣粗”根本沒有受到影響,直到盛家沒落時,盛家還是保有1000萬兩白銀的家底,足以見其“豪”的程度。
民國二十一年 (1932),盛家七小姐盛愛頤在現在的上海市靜安寺附近,用分得的家產共計50萬兩白銀,建造了一座美式風格的“百樂門舞廳”,足足有6層樓高,如今,它已成為著名的歷史文物保護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