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DQ930615
-
2 # 華拓財務康姐
稅務局專管員工作量也不少,一個人大約管1000 多企業,每個月有考核。金三系統指標不達標,要打電話給企業瞭解情況。有時又得查企業賬。各有各的難處吧。
-
3 # 北京看漢中
稅務局的工作主要是為國家收稅,調節不同企業的收入水平。最新一輪機構改革後,國稅地稅合併,統稱國家稅務局某地分局,從事稅務工作既有法律保障,又有執法權利,能在稅務局工作是一件讓人羨慕、高興的事情。
-
4 # 菠蘿頭喔
利益相關,媽媽是在稅務局工作的老職工了,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被國家最新的標準評委四線城市的我的家鄉,從小對媽媽工作最大的感覺就是專業性很強,除了稅務的業務能力之外,她還精通會計和審計知識,在企業查賬的時候火眼金睛,賬目的問題一看便知。現在很多業務都可以透過電腦系統辦理了,國家法律法規也一直在更新,因此雖然是大家眼中的所謂金飯碗,媽媽也從未停止學習,近兩年還在考CPA(在我們城市有CPA證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很佩服她的專業和上進。
另一方面,工作大多數時候不是很忙,不需要加班,因此時間相對自由。在我看來已經完成了單位的任務,沒有耽誤業務辦理等的正常進行,這樣的工作強度是很科學合理的。
在我們家鄉,大家都很羨慕媽媽的工作,比較穩定,而且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看她從工作中能獲得很多快樂和滿足,在我的印象裡在稅務局上班一直是很理想的工作了。
尤其是穿著稅務制服開會的時候簡直太帥了~耳濡目染20多年,確認過眼神,是我向往的工作啦。
-
5 # 南瓜花開也芬芳
稅務局是垂直管理體制,制度比較嚴格,相比地方大多數機關來說待遇略高,但是工作累,稅務局的業務性強,,徵管和稽查部門都要求熟悉稅收政策和財務會計,對個人業務能力的要求較高。專管員更難幹,定期巡查加上日常監控,幹部年假基本無緣,轄區內任何一家企業出現問題你都難辭其咎,典型的高風險職業,內勤相對風險低但是工作量也很大。
-
6 # 天山鷹
稅務局工作不是想象的輕鬆。工作壓力大,要求很嚴。薪水一般。因是垂管單位,晉升空間單一。當然比一般性企業強,管理正規。業務性強,培訓學習多。
-
7 # 乖巧豆花Yn
南方某地稅務局,國地稅合併後閒的閒死,忙的忙死。前臺的基本一天下來水都喝不了一杯,經常為了這個考核那個考核報材料填表格,業務天天變學了這個明天就作廢了。瑣事煩事一大堆,如果是前臺或者稅管員還得注意風險。說待遇稅務局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基本上是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只能說對於女生來說是個相對好一點點的工作。
-
8 # 體制內日常筆記
前兩天剛剛與一個稅務的朋友一起吃飯,聽他吐槽了一晚上的稅務,不一定全是真的,說出來給你參考一下:
首先是稅務的人員多,職務晉升難。原來稅務是國稅和地稅兩家單位,人數數量都不少,後來機構改革,兩家單位合併為稅務局,人員總量超過500人,這在地級市絕對是大單位。合併之後領導職數嚴重不夠,好多科長都安排了副科長的職位,有的科級職幹部直接免職轉任了職級。稅務局的朋友吐槽,5到10年時間,基本職數不會有空餘,這批年輕人算是沒有希望晉升了。
二是除了職務,職級晉升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現在職級職數是按照編制核定職數的,合併後的稅務局編制數遠小於實際在崗人員,由此就導致職級職數嚴重不足。於是只能是按照年輕來晉升,這樣一弄,年輕人和資歷淺的人又得排隊了。晉升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三是由地方管理變為垂直管理,有利有弊。地稅原來是地方軍,後來合併後全部變為中央軍,好處是垂直管理,更加有利業務工作開展,壞處是和地方交流不方便,特別是幹部的交流出口封死,人員只能系統內部流動。
四是合併後,待遇竟然是就低發放。這個我真的很難理解,合併之後據說待遇是按照原來國稅待遇來統一核定的,但是我們這邊地稅原來很有多地方政策的,沒有正式的紅標頭檔案,結果合併後一概不認,於是好多地稅合併之後,待遇是下降的,這也是好多職工怨聲載道的一個原因。
五是稅務制服很帥,但是要自己掏錢。好多公務員都是有制服的,稅務也這樣,每年發的衣服很多,能夠省很大一筆買衣服的錢。可是他吐槽說稅務的制服竟然要自己掏錢30%。這個在公務員系統好像是獨一家,別的比如檢察院、法院、海關等都是單位配發的。
聽他吐槽了一晚上,也不知道真假,給你做個參考吧。
-
9 # 府辦大吏
有幾個好朋友畢業就透過國考進了這個部門,對這部門比較瞭解。
第一,絕對是好單位,好工作,不存在失業問題,而且現在機構改革後,名字前加了總局,聽起來就很威武霸氣,不是一般的地方單位,而是中央垂直管理的單位,給人的感覺很高大上。
第二,工作非常鍛鍊人。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各自新政策出臺,都說進體制內很快就廢了,但是這個部門不會,他們的政策更新變化快,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業務知識,還可以學到很多電腦知識,各種系統就是好幾十個,而且系統經常要升級,就算是電腦小白,那麼多賬號,也可以鍛鍊記憶力了,所以是個非常鍛鍊人的單位。
第三,這個部門隊伍現在非常大,聽說他們合併後,有近百萬人,隨便一個縣上都是兩百來號人,甚至還有的縣局三四百號人,可能隊伍僅僅次於公安了。在這樣的隊伍裡,各種能人很多,長期在優秀的人群當中,能夠得到很大的鍛鍊。
第四,這個部門非常低調,總是會盡最大努力搞好服務,現在各種宣傳搞得風生水起的,能搞這麼多宣傳,說明人家工作幹得好,有成績,才有可以宣傳的資本,而不是瞎吹牛。同時,他們由於是垂管單位,非常注意與地方部門搞好關係,一般都是盡最大努力去配合其他部門的工作,並不會因為是垂管就搞特殊。
第五,能夠讓人安心幹事,不用操心提拔晉升的問題。聽說他們現在臺上班子10多個,人數比同級黨政班子人數都大,而且中層也是滿的。在這樣的部門工作,完全可以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幹好工作,不用操心提拔晉升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在這個單位踏踏實實的以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身份幹到退休。
第六,這個部門非常注重考核,能夠透過考核不斷激發工作人員的活力。聽說他們搞了績效考核,還有個什麼資料人事,各種雜七雜八的考核專案一兩百項,真正做到了嚴格管理、嚴格考核,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能夠調動起來。
第七,這個部門管理非常嚴格。一個會什麼時候開,一支筆應該在哪裡買,總部都會明確要求。這個部門非常注意培養職工的淡泊名利之心,聽說他們的各種津貼近10年沒漲了,合併之後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哪邊標準低就執行哪邊標準,兩邊只要有一邊沒發的費用一律停發,真正做到了嚴格管理幹部,防止幹部在經濟上出問題,對幹部非常認真負責。
總之,稅務絕對是好部門。來了不會後悔,不會吃虧,不會上當。
-
10 # 千里行於足下2020
決定一個單位的地位在於財權事權管理權,稅務局在各級部門間沒有優勢
合併後的稅務優勢降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行政體制改革也是一樣。是為了當時的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設定和改革。1994年實行分稅制是為了平衡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和事權,但也出現了納稅人繳納國稅地稅兩頭跑,增大納稅成本和辦稅效率。營改增以後又促使徵管體制進行改革,所以合併。以前各級政府財政收入是分成的,超收分成,短收不補,並且收入任務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現在對收入沒有硬性考核,稅務局在地方領導的地位就相應降低。管理全屬於雙重管理。一是業務主要屬於上級。黨務工作、脫貧攻堅、雙擁、統戰、文明建立主要屬於地方,並且績效目標考核屬於地方考核。關係全域性百多幾百號人一年的考核就很重要。以前偏重於執法管理,現在重在納稅服務,要求納稅人自身加強稅務管理,這幾年的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從服務上給進,納稅滿意度調查就是對稅務機關的評價。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及企業的其他等級評定都要稅務部門稽核也促使納稅人遵守法律法規。地方的招商引資和稅收政策的碰撞。地方上為了經濟發展,為了整體謀劃往往和國家規定的稅收政策有衝突,而稅務則考慮稅收法律的剛性和廉政風險防控方面考慮,兩者的著力點不一樣。地方的臨時的突擊性的工作。因為有管理權,所以經常在稅務部門抽人勢必影響業務工作與其他的關係。上下機構設定有待明確市局以上部門設定更細,市局為黨建科,縣局黨務工作原則是機關黨委,紀檢監察是紀檢組,而黨建科部署的任務是否都是機關黨委,而縣局劃分,相應工作部署與縣局則存在有待明確,比如紀檢組與機關黨委的機關紀委部分工作。個人晉升空間小二是個人晉升空間小,稅務局的一個縣百多幾百人,而領導職數少,相應晉長空間就小。要升職(進入中層)首先要股室(分局)做起,再步步晉升,這就要巧幹了,不當是苦幹了。在領導認同你工作的同時還要得到賞識,現在的領導都是異地交流,有些是下來鍍金的,你有可能還沒有起來就他就回去了。三是專業性強且人事權在省局,所以工作相對單純,人員在各部門間的交流不比以前。基層鄉鎮人員一樣,下鄉一把抓(繁雜),進屋才分家。稅務政策具有連續性,比如現在的減稅降費政策疫情防控政策知識點特別多。四是在大家心目中,稅務是比較吃香的行業,俗稱“鐵飯碗”,個人問題相對來說容易成功。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聯絡刪除
回覆列表
談談個人在中部某省省會城市區縣局稅務局工作2年的工作感受。
首先說說工資待遇,這個應該是最受關注的也是社會普遍高估的部分,實際上2017年每個月平均到手工資與當地統計的地方平均工資比還差了200多,噴子可以不相信,但是這是事實。公積金現在也是12%比例繳納了,但是工資基數高一些,問了身邊朋友公積金數額比普通私企還是高不少,與知名大企業持平。
其次是工作環境,我是在辦稅服務廳工作,去過的財務人員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年除了春節後一個禮拜人數較少其他時間沒有不排隊的情況,尤其是1.4.7.10申報期的最後幾天必然要加班1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工作任務。大廳的嘈雜程度,大家隨便找一個稅務局看看就很清楚了。當然不會有日曬雨淋。加班除了特殊任務一般不超過2小時,比一些壓力很大的私企可能還是好一些,但是沒有想象中舒服安逸。但是在大廳與納稅人的爭執每天都有幾次,作為服務部門同時又是管理部門,既要做好服務又要防止稅款流失,至少目前沒有發現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權衡兩者的方法,總有一邊不滿意。
最後說說總體感受,稅務局的情況現在是新老交替清關不接的時候,年輕人工作壓力很大,加上稅務改革政策調整很快所以學習壓力很大。沒有想象中美好,網路上的噴子們自己考進來感受一下就清楚了
-------手動分割-------
再次編輯的原因是每年國考前後這帖子都有人看,可能大家對報不報考稅務局還是比較糾結的,3年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工作量上,這三年由於國地稅合併,資料整合和遺留問題處理,對於基層稅務局來說應該算得上至暗時刻,每年檢查組,督察組,幾乎無縫銜接,不過這種情況預計明年開始會有所好轉,該清理的存量資料也清理的差不多了,以後的重點應該是新增的資料,整體工作量小不少。對於辦稅服務廳而言,隨著電子稅務局的全面推開,大部分業務已經可以在網路辦理了,對於企業和代賬公司而言,省時省力,也減少了視窗的工作量,相信未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會越來越好。
工資待遇和職級問題上,工資基本平穩有序,到手工資每年增加100多塊,公積金也差不多是按年遞增100元左右,績效獎金跟市裡走,拿中位數,每年發的時候都謠傳明年可能會取消,最後還是都發了,這兩年由於疫情的問題,相對於體制外而言,還是穩定無憂的狀態。職級晉升就別想了吧,合併後超編嚴重,現在研究生進稅務局也只能是一級行政執法員,按照現在的編制,自然調節可能得10年才有空缺的四級主辦,最快也得5年,對於新晉公務員算是災難吧,畢竟有很多工作20年的一級行政執法員在前面排隊,也不知道猴年馬月可以排上。
滿懷雄心壯志想走仕途的朋友們遠離稅務,單純是畢業想進體制的,還是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