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魚與娛
-
2 # 陸燕青
滴滴出行自從壟斷網際網路約車行業以後,擁有極大的使用者流量。滴滴公司開始進入新的的領域,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流量乃順勢而為。
開啟網際網路保險和理財產品銷售,對滴滴公司來說,風險較小成本很低。以後不排除滴滴公司進入P2P領域。這些表面看起來很美好,但是這種只是去金融存量市場裡去搶一塊蛋糕。
目前國內人口紅利總量已經在下降,滴滴公司這些跨界動作,不會給其帶來顛覆性的發展,但是會給使用者帶來實惠,畢竟金融市場競爭激烈了,廣大使用者才能得到更多優惠。
與此同時,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進軍銀行業、保險業,給傳統的金融行業帶來衝擊。從而倒逼其服務質量提升,服務價格降低,何嘗不是好事?
-
3 # 中關村線上
當金融部門曼哈頓升級為金融事業部的那一天開始,人們就在期待著滴滴出行正式進軍金融行業。也正是在金融事業部出現將近一年之後,金融服務的模組出現在了滴滴的App中。這也意味著滴滴正式向金融領域的邁出了第一步。
滴滴邁出金融服務第一步 但使用者們會買賬嗎?(圖片來自於www.google.com)
目前,滴滴上線的金融產品包括“點滴相互”的重大疾病互助產品、大病籌款產品“點滴求助”,以及健康險、理財、車險等板塊。簡言之,滴滴提供的金融服務,基本都與出行和醫療密不可分。
事實上,滴滴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試水類似的產品。“滴水貸”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應運而生。這一借貸產品主要面向的就是滴滴的車主,並且對於接單數量有著一定的要求,借款的最高額度也高達30萬元。
儘管滴滴近期並沒有更新他們的使用者規模,但粗略估計,滴滴的目標使用者群也達到了5億左右。在這樣一個龐大使用者之下,飽受上市壓力的滴滴勢必要透過金融服務的佈局來提升營收能力,並努力實現提前上市。有人統計過,如果滴滴可以實現5%-10%的使用者轉化率,那麼預期內的信貸規模最高可以達到千億規模。
滴水貸推出之後,就有分析人士指出,滴滴後續即將推出更多品類的金融服務。然而事與願違,隨著滴滴捲入各類安全事件之中,金融產品的推出就被擱置了起來。畢竟,對於金融產品來說,使用者對其信用的信心最為重要,那時的滴滴顯然沒辦法繼續進行他們的金融服務藍圖。
滴滴邁出金融服務第一步 但使用者們會買賬嗎?
2018年後半年,滴滴安全措施不斷加強,人們對其的信用開始回升。正是因為如此,滴滴才能在跨年之際再次端出金融服務這盤“菜”。
可是,滴滴的金融服務面臨的挑戰依舊不小。年中時共享經濟的行業環境整體還不算糟糕,但年末共享經濟早已處在了風口浪尖上。滴滴到底應該先保住根基業務,還是大肆向金融領域進軍。這對於公司管理層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從現在的局面來看,滴滴選擇了後者,也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滴滴邁出金融服務第一步 但使用者們會買賬嗎?(圖片來自於www.xinhuanet.com)
共享出行的起家的公司紛紛轉型綜合出行公司的情況下,滴滴這個最早轉型大型公司自然也要迎接強力的外部挑戰。對於滴滴來說,做好營銷推廣與建立使用者的信任是他們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各種爆雷的P2P,還是滴滴自身去年出現的問題,都需要與使用者建立信任,畢竟信用才是金融服務的根本。
回覆列表
很簡單的道理,亙古不變的: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欲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
現在,我們把這一現象,就做:流量變現。
網際網路時代最貴的資源就是流量。
以前的地主,擁有土地,收收租就可以養尊處優。
後來的,房產商開發CBD,一樣是綜合了購物,百貨,銀行,甚至小區學校和醫院。目的仍然是流量,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啊。
還有新加坡,巴拿馬,這樣海運咽喉國家,均是興起於流量啊。
網際網路公司,正是資訊時代的地主,地產商,控制著使用者流量,誰不想分一杯羹?
為什麼?
熟悉金融的朋友都是知道,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同時貨幣不斷通貨膨脹貶值。金融機構,那些你的錢,不付利息或者少量利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有極大利益的。
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資金往來沉澱更是投資得當的情況下資本倍增。
網際網路公司申請保險拍照,更是思路清晰了。我們知道股神巴菲特,是依靠保險資金為其投資源源不斷提供資金。寶能,安邦,何嘗不是。
所以,只要機會來了,老闆們都喜歡金融。比較玩的是別人的錢,卻給自己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