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產業資訊
-
2 # 國外紀錄片大集
南韓的地名和中國的部分地名重名,主要是因為南韓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就現在來說,南韓的區劃分為1個特別市,6個廣域市以及9個道,這9個道包含京畿道、江原道、濟州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等。其中,就“道”這一區劃,並非南韓歷史上所創,而是中國唐朝這一歷史階段開始大範圍推行的。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將天下分為十道。
二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而在這一歷史階段,唐朝和南韓一帶的交流和聯絡增多,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朝代,其強盛不僅體現在武力上,也體現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力。在區劃上,不僅南韓的道源自於唐朝,日本也有“北海道”這一類似的區劃。
三
其次,對於如今南韓的部分地名,和湖北省的不少地名發生了重合,比如江陵、襄陽、丹陽。對此,究其原因,有說法認為是在南宋末年,宋蒙(元)發生的襄陽之戰雖然最終促使南宋滅亡,但也導致蒙古大軍受了不少苦頭。為此,元朝將不少來自於湖北襄陽一帶的被俘計程車兵派遣到高麗,也即今南韓一帶。這些駐紮高麗的湖北人思念故土,發現山形水勢、自然風光和襄陽非常相似,就把故鄉的地名乃至文化習俗帶到今南韓一帶。
四
最後,就今天南韓的首都——首爾,原名漢城,而在歷史上,漢城還被稱為“漢陽”,也即和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同名。1392年李氏北韓王朝建立後,為了表示對於中原王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漢”的決心,李成桂上書朱元璋,請求將自己的都城改名為“漢城”。由於漢城位於漢江北岸,根據“山南水北為陽”的地名規律,這座城市又被稱為“漢陽”。
-
3 # 肆玖哥
南韓的地名和中國的部分地名重名,主要是因為南韓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就現在來說,南韓的區劃分為1個特別市,6個廣域市以及9個道,這9個道包含京畿道、江原道、濟州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等。其中,就“道”這一區劃,並非南韓歷史上所創,而是中國唐朝這一歷史階段開始大範圍推行的。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將天下分為十道。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而在這一歷史階段,唐朝和南韓一帶的交流和聯絡增多,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朝代,其強盛不僅體現在武力上,也體現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力。在區劃上,不僅南韓的道源自於唐朝,日本也有“北海道”這一類似的區劃。
其次,對於如今南韓的部分地名,和湖北省的不少地名發生了重合,比如江陵、襄陽、丹陽。對此,究其原因,有說法認為是在南宋末年,宋蒙(元)發生的襄陽之戰雖然最終促使南宋滅亡,但也導致蒙古大軍受了不少苦頭。為此,元朝將不少來自於湖北襄陽一帶的被俘計程車兵派遣到高麗,也即今南韓一帶。這些駐紮高麗的湖北人思念故土,發現山形水勢、自然風光和襄陽非常相似,就把故鄉的地名乃至文化習俗帶到今南韓一帶。
最後,就今天南韓的首都——首爾,原名漢城,而在歷史上,漢城還被稱為“漢陽”,也即和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同名。1392年李氏北韓王朝建立後,為了表示對於中原王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漢”的決心,李成桂上書朱元璋,請求將自己的都城改名為“漢城”。由於漢城位於漢江北岸,根據“山南水北為陽”的地名規律,這座城市又被稱為“漢陽”。
-
4 # 雪舞風華
據記載當年漢武帝派兵征服了半島,於是最早的半島名稱是漢武帝給起的,分別是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於是以後就形成和漢朝一樣的地方命名。
而且唐朝的時候,唐朝也征服了句麗和百濟,並幫忙建立了新羅王朝,新羅王朝敬仰唐朝的強大和感謝它的幫助,然後就借鑑中國《禹貢》的意思把半島分為九州。既然上面都借鑑了,那下面的郡還不直接照抄了。所以就出現了南陽,黃州,江陵,襄陽等郡名。
南韓首都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是首爾,但是之前叫啥麼?是漢城,漢城之前是漢陽。
而且南韓人格外中意抄襲湖北的一些名稱。像首都漢陽,江陵,襄陽等,不光是城市名稱,連首都邊的母親河都抄襲湖北的叫漢江。
可見南韓的文化很受中國的影響,所以才會出現一樣的地名。
-
5 # 尋找黃霞黃義軍
南韓,我沒去過,這個垃圾國家我不屑去。我情願去垃圾堆逛逛也不會去南韓。南韓有些地名抄中國?我沒去過所以我不知道,但是從南韓的國旗都抄襲了中國的民間信仰圖案來說,南韓的地名抄襲中國地名也就可以理解了。南韓沒有跟北韓分家之前,他們統稱北韓,就連這個北南韓名也是中國恩賜的。
回覆列表
這反映出在過去千百年來,東亞國家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的歷史。古代半島上的政權尊奉儒學,樂律同和,士大夫們甚至以自己能夠記誦中國古典文學裡面的章句而自豪。這些半島上的地名,也承載士大夫們對詩句裡描繪的詩文意境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