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禹音
-
2 # 求知致遠
首先覺得這個問題提的好像有一點點小問題。用可以不可以這個詞在這裡好像有一點不妥,讀起來總感覺有點彆扭。
按老裡的理解其實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出現過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南宋的富庶以及經濟、文化的發達是現在很多人都津津樂道的,不僅國內的很多作坊諸如印刷、瓷器等等在規模、技術、商業流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在對外方面,起始於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是開啟了中國的貿易大航海時代。
不過封建社會的本質就是重農抑商,即便南宋的一些寬鬆的政策給予了手工業、商業、自由貿易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其整體實力及發展狀況,依舊難以撼動農業為主的國體;而南宋政權的畸形發展未能把民富、國富有機地和強兵、強國結合起來,最終導致滅亡,這也是南宋資本主義未能得到有效發展並最終胎死腹中的一個根本原因。
南宋的滅亡是一個悲劇,但老裡認為文化在這裡只是遭受了比較大的打擊,離所謂的“無什麼、什麼”還相去甚遠,只是一些人的臆想而已;而真正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的應該是剛剛出了點苗頭的手工業、商業、海外貿易等等。試想全國上下遍地都成了跑馬的牧場,連農耕經濟都奄奄一息,哪裡還談得上什麼商業經濟。
南宋滅亡最直接的結果不是讓資本主義萌芽胎死腹中,而是讓中國一夜間跌回到了半奴隸、半封建制社會。
明朝由於皇權集團和士大夫集團的爭鬥,而最終導致的全面海禁。不但在主觀上並沒有起到打壓士大夫集團的效果,在客觀上更是大大阻礙和打擊了當時海外貿易的發展。更要命的是由此還催生出了國籍混雜的“倭寇”,以至於海患連連國家和邊民都不堪其擾。這種騷擾起起落落一直延續到大明滅亡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著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原本就是一個海盜集團的首腦(以走私為主)。
華人勤勞、智慧,一旦日子能過安穩了,很多事情就自然有了繼續發展的可能。所以資本主義在明朝繼續萌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不過大明不但重複著南宋的軌跡,在政體腐敗方面更是南宋所不能比擬的。再加上海禁等一些列自閉性國策的長期實行,那個時期的所謂的萌芽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
3 # 青年史學家
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是指明朝中後期在少數地區、少數行業中出現的資本主義傾向的現象,為什麼其他朝代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而明朝可以呢?這當然要與明朝中後期所處的特殊的時空環境有關係。
明朝中後期,自宋朝以來持續發展的商品經濟到了明朝仍然強勢發展,特別是明朝中後期,地理大發現之後,西人東來,其中有一部分西方人就來到了中國,之後中外之間的海外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海外貿易必然同時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朝中後期,中國的江南地區的絲織業因為天時、地利而發展迅速,絲織業迅速發展,與之相對應的,隨著發展規模的擴大,必然需要產生僱傭,因而在當時的中國江南地區產生了所謂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僱傭關係一旦出現,必然就會產生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中後期的農業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農業的發展也自然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因而明朝中後期可以出現在歷史上燦爛一時的資本主義萌芽。
回覆列表
明朝中後期手工業逐漸發達,體現在手工工場即家庭作坊的數量.規模擴大,生產工具與技術更新,產量增加。最重要的是當時在江浙一帶(如蘇州、松江)的絲織業出現了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機工”和以生產絲綢獲取利潤的“機戶”,即早期僱傭工人與資本家。“機戶出資,技工出力”標誌著資本主義僱傭關係的形成,也就表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
因為在當時,江南地區一些手工業部門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係。例如在絲織業中心的蘇杭地區,出現了機戶出資金和機器、工人出技術做工的生產關係。其中機戶就是就是早期的資本金,而機工就是僱傭工人,兩者之間是純經濟關係,即商品貨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