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產品說
-
2 # 朱坤gg
樓主觀點: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購物更加突飛猛進,人們的購物和生活習慣進一步改變,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村鎮民眾的消費習慣普及更加深入。
△對於普通的從業者更多的是副業的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加值錢,以便更好的應對不確定因素。
△疫情後消費觀念勢必會發生巨大改變,個人觀點可以作為普通從業者可以關注並嘗試踏足自媒體或網購類區域。
-
3 # 崑山代傑
傳統行業不是產品傳統,是思維太傳統!
網際網路經濟也不是虛擬經濟,它是建立在實體企業的基礎上,專門為實體企業服務的。離開了實體企業的支撐,絕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都很難有大發展。
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行業最大的不同,是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不同。
都是掙錢的,只不過方式不一樣!
千萬不要給他們貼什麼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標籤!
做的人多,肯定是有很多人賺到錢了,或者嚐到甜頭了。
關於為什麼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會這麼快的發展。我四年前弄明白了。
網際網路解決了資訊快速、準確、有效傳播的問題!
在物流運輸、電信等行業的支撐下,很容易形成資訊流帶動物質流,資訊流帶動資金流、資訊流帶動技術流的良性迴圈,進而加快財富的流動!
以後都是萬物互聯的時代,當機器人普及的時候,人的工作主要就是控制他們,而這裡乘早佈局,乘早獲益。
這次疫情不僅為廣大傳統行業上了一課,也為很多網際網路企業上了一堂課!
經營企業的風險無處不在,在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面前,必須打破思維定勢,該採用新技術就採用新技術,該運用新工具,就要運用新工具。
祝您成功!
-
4 # LaoHuang188
面對疫情的衝擊,企業該如何應對?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北京大學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說,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應該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她提醒企業家,應該“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眼下襬在面前的各種現實困難——疫情能否如我們所願儘快得到控制?受衝擊嚴重的旅遊等線下服務業能否避免區域性危機?脆弱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市場冰凍期?生產恢復後市場需求和信心能否同步啟用?投資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國際環境能否快速改善?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步伐會不會受到影響……未來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在等待著我們。
當然,每次危機都會帶來巨大的變革,也給商業帶來改變的契機。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離、全員居家辦公的情況下推出淘寶,京東也在彼時被迫轉型線上商城,這開啟了中國的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一定也會帶來一些影響深遠的改變,企業家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應該敏銳地關注到市場的積極變化。
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此次疫情,春節檔院線票房慘淡,徐崢的《囧媽》突然改為線上收看,開了中國電影業先河,也給了傳統電影行業當頭一棒。教育培訓行業同樣全力向線上轉型,電商、短影片、遊戲、知識付費、線上辦公軟體等迎來流量高峰。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思考,有沒有可能把線下的消費場景搬到線上。
服務業基於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此次疫情,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公司迅速開發出大資料尋人、查詢附近發熱門診、線上就診等服務,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過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傳統零售業遭受重創,人們對盒馬、每日優鮮等新零售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未來,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興起,與新零售相關的各種配送平臺、上門服務平臺、同城物流等都有機會崛起。
疫情過後,人們會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認知,必然帶來相關產業和行業加快調整,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機遇。抓住這些機遇,企業就能迎來新一輪發展。
疫情之下,如何轉型線上並順利實現增長?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人們足不出戶,對於那些依靠線下才能完成整個商業閉環的企業來說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對於餐飲、酒店、航空、旅遊、教育培訓等行業來說,這場疫情就是生死大考。不少企業面臨現金流考驗,疫情給高週轉企業都踩下了急剎車。當然這場疫情也讓“無接觸行業”得到迅速增長, 如線上教育、遠端辦公、電商等行業。
這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要提高極端情況下的企業經營抗風險能力。其實我們不僅要提高抗風險能力,更需要在疫情結束後能發展得更好。
疫情之下應該如何轉型?轉型線上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流量?初具規模後如何提高流量轉化率、實現規模增長?這三個方面,是時下企業尤其關注的。
疫情之下企業是否需要轉型以及如何轉型
作為企業的創始人,遇事要沉著冷靜,不要慌,要將“怎麼這麼倒黴,遇到疫情”的思考方式,轉變為“這次疫情教會我什麼?”
疫情來了,並不是說所有企業都必須要轉型,是否轉型的判斷標準,我認為相對簡單,那就是:0收入的情況下,公司自有資金+貸款能否支撐公司6個月及以上的運轉,如果能,不是必須轉型,如果不能扛6個月以上,那就必須小轉型或大轉型。
那麼,小轉型應該怎麼做?大轉型又如何做?
1、【小轉型】開闢本行業適合線上營銷或交付的產品/服務
立足於本行業,思考是否可以開闢與本行業有關係,且能夠線上營銷或交付的產品。
餐飲行業開發適合外賣的菜品。
一個建議,部分餐飲企業的菜品不太適合做外賣,可以從美團和餓了麼上統計一下哪些菜品更受消費者喜歡,從而去開發適合外賣的菜品。
商超行業開闢送貨上門的服務。
例如盒馬鮮生和一些大型超市都在積極開展送貨上門服務,這樣不僅僅可以獲得收入,還可以提高的APP的活躍度,如果消費者養成了線上商超的購物習慣,那麼商超的人工成本就會下降。
教育培訓行業開發直播課和錄播課。
以前教育培訓行業主要依賴線下面對面教學,他們也想過直播、錄播等線上教學方式,但是由於線下佔據主要營收,改變的動力不足,這次疫情讓教育培訓行業不得不去轉型做直播課、錄播課,以至於公立學校的老師都化身為“直播網紅”。
從學而思的財報可以得知其主要利潤來自於線下課,但是他們高層對線上教學很重視,很早就投入資源開始做學而思網校,並且越做越好,學而思屬於未雨綢繆,但對於很多教育培訓公司來說是這種轉型是被動應對,所以得要抓緊行動起來做線上直播課和錄播課,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影視行業開闢線上發行渠道。
歷年來很多影視公司都會發布賀歲片,並且收入都不錯。但是由於遭遇疫情,賀歲片紛紛取消上映,幾乎顆粒無收,而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另闢蹊徑,和位元組跳動合作,在抖音上映。這也是首次實現了春節檔電影線上首播,而這次跨界合作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褒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上都是被動應對的方式,我們來看看遠慮之下、提前佈局的企業是怎麼做的。
傳統行業開闢電商渠道獲取成倍增長。
如果以前走線下經銷商渠道的公司,提前佈局了電商銷售價渠道(如天貓、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那麼恭喜你們在這次疫情中將獲得成倍的增長。
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7月分別給Little Freddie(英國小皮輔食)和滿婷提供營銷諮詢服務,幫他們提高天貓旗艦店的支付轉化率。這兩家公司以前都是走線下傳統經銷商渠道來銷售產品,但是電商的崛起讓他們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於是開始佈局線上銷售渠道,在給他們做營銷諮詢專案期間,給他們的電商版塊人員提供了消費心理學、轉化率和資料分析等方面的專業培訓,並指導策劃、設計人員作出更符合消費者網上購物習慣的商品詳情頁,讓兩家公司的天貓店的支付轉化率分別提升了113%和187%,由於這兩家公司的提前佈局,這次疫情到來,特別是嬰兒輔食、個護等這類剛需產品,需求一直存在,因為疫情導致沒法去線下購買,那消費者就轉到線上購買,因此他們的業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在成倍增長。
2、【大轉型】開闢非本行業適合線上營銷和交付的產品
旅遊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加上旅遊行業的人力成本比較高,很多旅遊行業的從業者自嘲被動失業,但是同城國旅卻在疫情困局中積極自救,走出了新天地。
他們運用的是“淘寶客+私域流量”的組合方式來銷售日用品,他們將線下的終端人員匯入saas系統,並對接各大電商的分銷體系,最後讓終端人員透過這套系統在朋友圈去賣日用復購率高的產品,從而獲得分銷收入。這樣一來同城國旅就從旅遊公司暫時轉型為和電商息息相關的分銷公司,並且部分終端人員的分銷收入超過了平常做旅遊服務帶來的收入。
現在你會發現,只要轉型就離不開線上。但很多傳統企業其實連如何從線上獲取精準流量都不知道,那我們來看看如何在線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流量。
-
5 # 竹林靜語
服務,日本實體的強盛和服務是分不開的。現在都是網上有禮貌些,禮多必詐。賣給你質量差的東西找也沒法找。實體就不一樣了,待在一個地方的時間越長越要考慮質量的問題。
服務好。走到哪裡都能生存。
回覆列表
網際網路行業概念太大了,你是想做技術、平臺、電商、物聯網、人工智慧……先確定方向,如果是想創業做自己的產品,那我勸你三思,成本和死亡率太高。如果是想做技術,打工有年齡限制。我給轉型從業者的建議有這樣幾個方向:喜歡且有精力的話可以轉技術;對某個傳統行業很瞭解的話,可以轉相關行業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或運營;想自己創業的話可以做傳統行業加小程式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