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曉紅果果
-
2 # 成縣農村哥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咱們中華民族最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來歷,民間則有不同的版本和傳說,反正我們也不是什麼文史學家,對端午節的起源和來歷就不一一考證了。
端午節民間俗稱“端午”,是除春節、中秋節之外最有影響力的節日之一,是中華民俗文化最有傳統意義的重要節日。在古代民間對過端午有許多講究和傳承,相傳端午這一天,民間都有拔艾蒿喝雄黃酒的習俗,但是現在撥艾蒿(端午節的藥效最好)的習俗還在,而喝雄黃酒好多人已經不知道這個習俗了。
現在的端午節,好多孩子們已經不知道怎麼過端午了,其實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所致。在我所在的家鄉隴南這兒,還有很多講究和傳承沿襲至今,比如過端午要自己親手包粽子,清早起來到外面的山坡上路溝旁,拔點艾蒿帶回家放窗臺上……
關於孩子們過端午那可更講究了,那些巧手婦女都會為自家的孩子縫製一些很好看的荷包,到端午節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帶上顏色不一形狀各異荷苞嬉笑玩耍。這一天還要給孩子在脖子上和胳膊帶上五彩紅絲線,民間俗稱“花花繩”。意即保佑孩子幸福平安快樂成長,這就是孩子們過端午來歷和沿承。
-
3 # 村姑說村事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各種傳統節日也是五彩紛呈。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小端午,大人過大端午,小孩子過小端午。現在人們結合起來過,大人小孩一起過。從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直到五月初五以後下一場雨才算完事兒了。
端午節因為正值盛夏,與大雪紛飛的冬日過年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人們的心目中,端午節堪與春節分庭抗禮,十分受到重視。
我們這裡在農曆四月中下旬,農家人家家戶戶就忙碌起來了,打粽葉包粽子,準備五彩絲線, 編手環。等到五月初一早上,大人們要給13歲以下的孩子每個腳上,手上都要帶上五彩手環和腳環,還有用雄黃酒在小孩子的兩隻眼睛中間點一個點或者畫一個王字,寓意都是吉祥避邪。
直到五月初五以後,老天下一場雨,大人們才會把小孩子身上的五彩環脫下來,任憑雨水帶走,把臉上的雄黃點用雨水去除。寓意就是讓雨水帶走那些不好的東西吧。
在五月初五大端午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天不亮的時候,把門和窗上都掛上艾草來辟邪。全家老少吃粽子,中午還要吃餃子,寓意大家脫團圓圓一起抵禦邪氣的入侵。
五月五毒盛行,人體內病菌也會活躍,所以又稱為毒月、惡月。農村人還講究忌淫戒色,夫妻五月不同房這樣才能更養生。
-
4 # 豫南小平
農村小孩過五月初一小端午,都有什麼民俗講究?
在農村,人們最重視的節日有三個,端午,中秋和春節,這三個節日。今天咱們就重點來說說端午節。有很多人都知道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端午節習俗,但卻不知道端午節有大小之分,有的地方五月初一是小端午,五月初五是大端午。
五月初一小端午是給孩子們過的,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把香包戴在孩子們的脖子上,脖子,手腕和腳腕都帶上五色線。因為香包裡裝的是艾草,孩子們戴上能有效的驅除蚊蟲,避免蚊蟲叮咬。聽老人說,給孩子帶五色線是為了辟邪驅蛇,據說蛇怕五色線。
小端午的時候,大人還會燒一鍋艾草水給孩子們洗洗澡,洗澡除了有驅蟲防蟲殺菌的作用外,還意為著洗去孩子身上的疾病和災難,保佑孩子們平平安安。
到五月初五大端午的時候,農村的門上都會掛上艾草,用艾草煮雞蛋和大蒜。一家人一起吃雞蛋代表團團圓園,吃大蒜是為了殺死體內病菌,使身體健健康康的。吃過雞蛋和大蒜之後,大人就會把孩子身上戴的的五色線剪下來,但剪下來的線不能隨便扔,一定扔在床底下。聽奶奶說如果不扔在床底下,五色線就會變成毒蛇,會傷害孩子們的。
-
5 # 齊東晏子
謝阿兮老師邀請。真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雖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節日,但體現在各地,民俗活動又有著很多差異。應該說,端午節的民俗活動豐富多樣,我們本地的老縣誌就記到南北端午風俗的區別,比如南方以端午為屈原祭日,此日有競渡風俗,北方則無。
說起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這個在全國也不普遍,北方確實有幾個沿海縣市,以五月初一為小端午,五月初五為大端午;而南方有些地方,比如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又以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風俗異同,可見一斑。南方的大小端午之分,究竟何因不得而知,或謂五月初五正為三夏大忙,故挪至五月十五為大節,亦為可知。而北方几個沿海縣,主要是膠東的老黃縣(今龍口市)、蓬萊市和長島縣,均是靠近渤海灣的縣市,小端午來源和這一帶人的闖關東及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密不可分。
話說山東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因為沿海便利,舊時闖關東的人特別多。在闖關東的人中,普遍流傳著黑龍大佔白龍的故事。民間傳說的這條黑龍,被稱作禿尾巴老李,出生於黃縣之南的招遠縣羅山上,因是民女被龍所戲而生,生下來嚇死母親,被外祖父剷斷了尾巴,跳進渤海逃到東北黑龍江。傳說黑龍江原被一條白龍所佔,白龍是坐地龍,經常欺負闖關東到東北的山東人。黑龍出生山東,所以要戰勝白龍,為山東人報仇,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大戰黑龍,託夢給闖關東的山東人,看見黑龍上來,就往裡丟粽子和雞蛋,看見黑龍上來,就丟石頭的包起來的石灰。這樣,黑龍在五月初一戰勝白龍,保佑闖關東的山東人在東北闖出一片天地。當時,山東沿海地區闖頭東人像候鳥一樣,夏天到東北種糧,冬天回山東貓冬,把這事兒傳回山東,那幾個沿海縣市,便於這天紀念這個事件,當做五月端午的前兆。
其實,說是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但風俗沒有什麼異同,甚至有的人家從小端午一直把節日過到大端午,其中的民俗講究是一樣的。招遠雖然是黑龍的出生地,但離海略遠,雖然毗連老黃縣,但只有西北部沿海個別村有小端午之說,大部分地區沒有這一風俗。
端午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是晨起採艾,老縣誌記述是昧爽採艾,也就是太陽未出時採艾,民間稱為拉露水。採艾懸於門戶之上,以止毒氣,剩下的備用,可用來燻文驅蟲等。吃粽子和雞蛋,是共同的風俗,各地無異。飲雄黃酒是古俗,也是為了止毒避邪。
阿兮特意提到小孩子過端午風俗,這個最主要的就是“割五束”,以五色線合成線繩,繫到手臂和腳脖子上,管邪氣不侵,小孩好養。這些五色線繩要一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能解下來,扔到雨水裡沖走。節日前幾天,巧婦們便用各色花布做成石榴、桃子、小老虎、小老鼠等花樣各異,玲瓏精巧的香荷包,裡邊裝上中草藥,節日期間佩戴在小孩子身上,據說可以祛病。大人們飲雄黃酒,也會把雄黃水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裡,為了避免瘟疫蟲豸的侵害。 有的人家在日出之前,用桃木刻成小刀、小劍,說是日後可用來避邪。還有的地方把剛煮好的雞蛋趁熱抓出一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來回滾幾下,據說這樣做可以使小孩一年之內不會拉肚子、肚子疼。還有,小女孩在這天,會把頭髮上插上艾葉,石榴花等。
。
我們老縣誌記述,五月初五取蟾蜍可合惡疽瘡見。 現在還有人於這天捉一週蟾蜍,把一錠墨塞到它的肚子裡,以後用這墨研成墨汁,說用筆醺著抹到患處,可以用來治療脖子上的火痼子。 民間還有一則口訣:“赫赫揚揚,日出東方,神筆在手,萬病消亡”。
透過以上民俗,大家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民俗活動都和止毒氣有關。因為先秦時期人們便以五月為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所以民俗活動都和這個有關。過去講究五月有九毒日,分別為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稱為“天地交泰九毒日”,毒日最易遭邪侵,所以男女忌同房,這一天出嫁的閨女都要回孃家送端午,其實也是為了避開此日同房。至於端午節風俗,非常重視小孩子,那是因為過去醫療條件低下,小孩子夭折現象非常突出,人們才會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特別關注孩子,儘量為孩子避邪止毒,祈求孫子健康成長,如是而已。
-
6 # 雙雙姐1986
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到有說過五月初一小端午的,因為我是北方人都是過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所以也是特地查了一些資料,也問了幾個南方同事得出一下結果。
一般南方人過五月初一小端午節的比較多,主要小端午節就是給孩子們過的節日。但是跟五月初五大端午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
小端午節是給孩子們過的,所以主要以孩子們為主:每家每戶都會提前買好各種顏色的絲線,然後挑出五種顏色給孩子們編成手環,腳環,早早的給孩子們戴上。主要是祈福,避鬼邪,希望孩子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長大。然後是把採來的艾草葉熬點水給孩子們洗澡,洗的身上光滑順溜,不讓蚊蟲叮咬。收拾好之後就是高高興興的吃粽子了,各種口味,各種形狀的粽子真是美味呀!
我記得我小時候過五月初五五月節的時候,都是天還沒亮就跟小夥伴們出門採艾草,跑到河邊用清水洗臉,然後抱著一大把的艾草讓爸爸掛在門口,媽媽也早就煮好了雞蛋和粽子,我們一起吃完就約著去爬山,我們那四里八鄉的都爬一座山,大點的孩子們都爭著第一爬到山頂,小點的就跟著大人一起爬到半山腰去拜拜山神,也真是高興的不得了。
當然無論是小端午還是大端午都是端午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都是大家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
7 # 一品小十六
五月初五是端午,在農村通常把五月初一稱為小端午,是給小孩子過的端午節,其實就是在小端午這天給小孩子準備一些民俗物件,按照傳統習俗穿戴上,現在在我們膠東地區,很多講究的農村老人還是會照著習俗來,都有哪些民俗講究呢?
割五束。“五束”這個詞說起來可能就有些土了,這是我們的方言,很多地方可能會聽不懂,“割五束”其實就是編五色手環,找來5種不同顏色的綵線,編成一個手環或者扭成一股繩,這可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小孩子們必不可少的必須佩戴品,戴上之後可以辟邪,等到端午節之後第一次下雨時,摘下來應扔到雨水裡,將疾病和黴運帶走,給佩戴的小孩子帶來好運氣。小時候我也戴過媽媽編的五束,長大後就沒再戴過這些小玩意兒了。
穿“五毒”肚兜。端午節到了就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到來,小孩子睡覺不老實,蓋著被子就被踢跑了,穿太熱也不行,於是老人們想到一個好辦法,穿肚兜。穿上肚兜後,後背敞亮的很,涼快不起溼疹,前面又不會凍著肚子。這端午節穿的五毒肚兜可跟普通的肚兜不同,上面繡著蛇、蠍、蜘蛛、壁虎、蛤蟆等五種“毒物”,小孩子穿上這五毒肚兜後,百毒不侵,身體健康,蘊含著老人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過去農村老人們都會繡,是親手繡上“五毒”圖案,現在即使在農村,也很少會有人繡肚兜了,不過可以買嘛,心意到了就好。
穿虎頭鞋。端午節給小孩子穿虎頭鞋,也是我們這裡的一個習俗,虎頭虎腦的小老虎鞋特別可愛,老虎是百獸之王,在端午節的時候,老人們為了讓孩子能像小老虎一樣茁壯成長,身體強壯不生病,就做虎頭鞋給小孩子穿。如今能親手給小孩子做虎頭鞋的老人,應該也是越來越少了。
不管是割五束繩還是穿虎頭鞋,都蘊含著老人們對小孩子的美好祝願,希望他們能健健康康,百毒不侵,這些民俗講究還是挺有意思的,希望代代傳承不要丟。
回覆列表
端午節是個古老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今天百度後才真正明白,有四個: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最後一個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前兩個我知道,後兩個今天才瞭解,農村過端午節就是祈求一大家小的健康,平安,所以這一天也比較重視,掛艾草,帶香包,抹雄黃,吃粽子。
小孩五月初一過端午,老家的這個習俗雖然不明顯,但是會在這一天就開始給小孩花香包,穿帶有五毒的鞋子,手上,腳腕,都會繫上由五種顏色的線搓在一起的五色繩.我家小外孫的鞋子和香包已經準備好了,五色繩在聽到蟬鳴時減去就可以.
本來這個都是要我親手做的,我不會,買的.
這種講究就是可以辟邪防瘟疫,香包的味道可以燻走蟲子,保佑孩子平安.
一個地方一個風俗,都是祈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每年快到端午節的時候,我都會提早買了粽葉包粽子,最愛吃的就是糯米紅棗粽子,端午節這一天,老家有一個村種的麥芹菜就可以吃了,每家每戶都會買了做一頓豬肉拌芹菜的美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
我的回答如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