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薺菜糰子

    坦克既不是移動的堡壘,也不是移動的棺材,而是陸戰兵器中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效能的最佳集合體。目前還沒有在這方面超越坦克的兵器存在。

  • 2 # 鐵影基地

    坦克是人類戰爭武器發展史中的產物,它的出現,自有它的道理。有人制造矛,就有人制造盾。到底是移動的堡壘還是棺材,取決於戰爭指揮者和武器使用者的人為因素,指揮及使用得當,它便是攻城掠地的堡壘,戰爭的王牌,指揮使用不得當,它便是移動的棺材,戰爭中的廢鐵。所以,戰爭機器在戰爭中發揮效能的高低,取決於人!

  • 3 # djqwan1123

    坦克最早出現在一戰中,那時的武器比較簡陋,戰爭形式也相對單一,面對以鐵絲網、戰壕、機槍構築的傳統陣地,坦克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現在的作戰樣式發生了,陣地戰很難再現,武裝直升機、各類反坦克武器以及精確制導武器對坦克的威脅很大,但這是不是說坦克就沒有作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美軍作戰思維比較有代表性,一般來說,美軍使用坦克都是在完全取得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加上美軍的高效的戰場資訊優勢,對坦克有威脅的東西絕大部分都被清除掉了,在海空軍和步兵的配合下,對付類似塔利班等武裝份子,還是遊刃有餘的,特別是在城市巷戰中,坦克就是步兵的移動堡壘。

    一句話,面對防禦體系完整的國家,如果沒有海空軍的優勢,單靠坦克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 4 # 戰武奇兵

    這個完全是定向主義在作怪。坦克在武直和戰鬥機面前就是棺材板,在城市攻堅和軟目標面前就是移動堡壘。雖說現在單兵反裝甲武器對坦克的威脅越來越大,但是請問還有其他可行的辦法麼。從坦克誕生開始到現在也正好接近一個世紀了,從二戰開始到現在,在戰鬥中,只要自己的坦克出現在身邊,它就會給步兵帶來極大的安全感,讓大兵們充滿信心。

    現在戰爭取得制空權之後,接下來才是陸面部隊進攻,下面的部分就是每個國家都不願意面對但是不得不面對的巷戰。從坦克的作戰史來看,空中力量雖然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威脅,但是陸軍仍然無法避免必須要進行的巷戰,巷戰不是野戰,坦克的威脅可以很快被發現。

    坦克在巷戰中不得不面對四面八方而來的各種偷襲,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必須往前上。這時候坦克作為一個目前最可靠的武器,可以充分掩護步兵推進,並充當火力輸出平臺。

    裝甲部隊的出現,得以讓“閃電戰”等經典戰術出神入化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坦克首次出現在戰場上開始,德國士兵被這種龐然大物給嚇壞了,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打破了戰場上許久的對峙狀態。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坦克緩慢的移動速度很快就成了德軍火炮的靶子,悉數被擊毀。

    從坦克的出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坦克戰術被應用到了極致,不過短短几十年。正如前文多說的,到了二戰末期單兵對它的威脅越來越大,它作為陸地主要突擊力量,而沒有像戰列艦那樣推出歷史舞臺,就說明戰場上需要它,有的任務非它莫屬。

    被RPG攻擊的M1A2,很顯然沒有擊穿炮塔裝甲

    到了現在,從車臣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來看坦克除了陸面迅速突進之外,主要的任務還是打巷戰。這也就難怪了,回到題目上去,手裡的傢伙什硬,我們就可以把坦克當移動棺材。手裡沒有趁手的傢伙,那在我們面前就是一座鋼鐵堡壘。現在坦克發動機防火做的也比較好,可不是像二戰那樣扔個燃燒瓶就能讓敵人坦克發動機停車。近距離想炸掉坦克,妥妥的要準備C4炸藥。說到這裡個人的觀點也已經闡述明白了,坦克到底代表什麼,取決於你手中有什麼!

    巷戰之下,車車平等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坦克從來講究的是“火力”、“機動性”、“防禦力”三位一體;坦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最終在我們這個時代被定型。它既不是移動的堡壘,更不是移動的棺材。

    很多人印象裡,坦克都應該像血牛一樣硬扛無數的打擊,擁有超強的生命力,堅硬的烏龜殼讓人望洋興嘆,乘員坐在裡面高枕無憂,好似鬼子進了炮樓。

    然而真正的坦克從一開始被髮明出來時,人們的目的就很明確——它是突破工具。即便坦克被設計得猶如碉堡,那也是突擊的騎兵。

    早期坦克受歷史時期裝甲作戰思想的侷限,擁有不同的設計標準和任務形式。比如英國坦克“大威廉”,由於是海軍方面主持了這項設計,它的設計立意是“陸地上的戰艦”,因此連炮都設計在側面,幻想著坦克能像戰列艦編隊那樣穿插、T頭、擺舷炮擊。結果坦克上陣打了幾仗才發現,它只能不停的向前向前向前。

    德國的A7V坦克倒是個貨真價實的“移動堡壘”,裝甲並不比“大威廉”厚實多少,卻能塞進去十幾個人,連帶著洗漱用品和炊具都準備了,高大的車身大有“移動的炮樓”的架勢。

    法華人的坦克發展之路倒是更有說服力,他們早期發展的堡壘形式的大坦克都很失敗,施耐德CA太像一款裝甲車,聖沙蒙乾脆就是個自行火炮,痛定思痛的法華人乾脆清理了思路,一舉搞出了雷諾FT這樣的經典。

    雷諾FT只是個輕型坦克,但它卻成為了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經典,這種坦克根本不以裝甲取勝,與那些重型的先生比起來根本就是個小豆丁。但它卻擁有別人無法企及的火力和機動性,還擁有更平衡的生產性、維護性、人員利用性,正是這些東西成就了一代經典,也奠定了後世坦克的發展。

    所以說,強調坦克“堡壘”的作用其實是一種相當落後的思想,坦克從來就沒有做到無所不能的防禦,它們只是為戰場提供了可供機械化突擊的戰術可能性,繼而形成戰略上的影響。

    二戰坦克這方面表現的就更為明顯了,這個時代坦克突然變得更厚更快,火力也更加迅猛。新的裝甲兵理論要求坦克被集中使用,摒棄掉作為“步兵掩體”的任務,成為完完全全的機械化突擊力量。

    直到冷戰結束,如何在歐洲抵禦蘇聯的“鋼鐵洪流”仍是北約最大的難題。其實今天也是一樣,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坦克大飆車,同樣是無人能攖其鋒。堂堂之陣上不對稱作戰根本應付不了排山倒海的坦克。撇除空中威脅,衝起來的坦克最大的敵人是對方的坦克,誰的車堅炮利誰就有勝場。

    洪流一樣的裝甲此時成為步兵陣地最大的天敵,“運動起來的坦克”才是最恐怖的殺戮兵器。輕重中型坦克被搭配使用,並搭配了裝甲步兵協同,形成強大的突擊力量。

    不過同期仍然儲存了相當部分的“步兵坦克”,這些坦克往往裝備了低膛壓的短身管榴彈炮,對機動性和穿甲的要求並不高,能掩護步兵衝鋒就行。像德軍就拿“突擊炮”這類與坦克有點區別的輕裝甲單位配屬給步兵(如三號突擊炮後期因為反坦克任務增加,逐漸強化改進成坦克殲擊車)。這些步兵坦克或突擊炮其實就是二戰的“步兵戰車”,它們的直射炮臺作用往往高於所謂的“堡壘”作用,步兵很需要這種快速機動並且有效的直射火力。

    現代坦克的作戰因為資訊化程度的深入,更加強調搭配,單純的裝甲部隊在現代化戰場上很容易遭受到各種遠端攻擊,再加上媒體上慘兮兮的報導,因此許多人覺得坦克是個不堪一擊的“活棺材”,可以輕鬆的反制。然而這種思想還是建立在“反制”之上,你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適用不對稱作戰,陸軍也不可能在現階段讓戰機、直升機、裝甲車來全盤替代坦克的火力,更無法取代坦克的突擊能力。

    坦克是個“三位一體”的產物,它們依靠裝甲防護,依靠火力打擊,依靠機動能力完成部署。又因為它們的最大對手是坦克本身,因此坦克又基於反坦克需求,發展了更強大的反裝甲火力以及防禦。可以把現代坦克的前裝甲扒開看看,裡面充滿了金屬構型、聚碳酸酯網、氧化鋁陶瓷、石英砂、貧鈾合金等等五花八門的內容,這些幾乎全是為了抵禦坦克炮攻擊做出的準備。

    所以說,坦克既不是“移動的堡壘”,也更不可能是“移動的棺材”,坦克最大威脅是坦克本身,它要是“棺材”怕早就下崗了。就憑那馳騁疆場的衝擊力,現階段就無可比擬,這個重騎兵的歷史仍將繼續下去。

  • 6 # 青苔階

    這個說法感覺都有道理。說是堡壘是因為它可以在槍林彈雨中衝破防線,橫掃障礙。棺材呢一旦被反坦克武器擊中,裡面的人生還渺茫。

  • 7 # 軍武視界

    即是堡壘也是棺材。

    首先,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常規武器,能打能跑是優點。但一旦履帶被炸斷,便成了不能跑的堡壘,而堡壘中一旦彈藥用完,怎麼辦,只能投降或是等死。

    有人可能會說,坦克底部有門,可以逃生,淨扯淡,戰場上怎麼逃,還不如就待在坦克重等死呢,這樣還能留個全屍。

    有人會說,現代的坦克被改造升級的都快成變形金剛了,但那又如何,在厲害導彈更前,還不得乖乖受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體式灶具哪個品牌好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