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劫437

    天災人禍 內憂外患 黨同伐異 土地兼併 文多無愛國之心 武多無敢戰之力 藩王多無國情 士紳多無忠君之義 崇禎要麼對大臣信任有加 要麼犯錯就苛刻無比

  • 2 # 無肉不歡的胖子

    哥哥突然死了,沒有繼承權的弟弟當上‘董事長’,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乾死哥哥的親信‘魏忠賢’,開除‘閹黨’成員。第二把火開始重用被邊緣化的‘東林黨’,來了個‘眾正盈朝’。第三把火重啟被哥哥鄙視的‘五年復遼’企劃案,讓‘袁崇煥’全面負責,跟‘大清’死磕’。

    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因為沒有受過正規的繼承人培訓,對‘企業管理’一知半解偏聽偏信,先是裁剪工商稅加農稅,後又大規模裁員。更讓人吃驚的是,‘五年復遼’負責人暗通‘大清’公司,暗殺‘公司高管’毛文龍。被重用的‘東林黨’經理既然合夥架空‘董事長’。

    幾年後前公司員工‘李自成’帶人打到‘公司’總部,‘董事長’自殺,‘公司’一盤散沙,‘大清’公司乘虛而入收購‘大明’集團,完成蛇吞象。

  • 3 # 糊塗諸葛

    人口爆炸,土地兼併,連年天災,瘟疫肆虐,農民起義,遼東吃緊……崇禎皇帝接手的明朝就是一個到處漏雨的破房子,出現了所有封建王朝都會出現的病症,最終還是沒能逃出王朝週期論的宿命。

    缺少糧食,百姓流離失所,加徵稅賦,只能起義造反,李自成的口號就是不納糧。明末時期地球正好處於氣候調整期,氣溫下降導致糧食減產,作為一個農業以農業立國的封建王朝,這是致命的,整個崇禎時期財政危機一直沒有徹底解決。而為了支撐遼東邊境戰事,一味的加餉,加上天災,流民最終變成流寇,流寇變成農民起義軍。

    兩線作戰,戰略失誤。上層權貴將整個國家掏空,國家財政已經崩潰,不是說不能兩線作戰,明末名將如雲,農民起義軍根本不足以和正規軍進行抗衡。攘外必先安內,可是明朝最終還是陷入了兩線作戰的死迴圈,長年累月的戰事已經透支了整個國家,農民沒糧食,軍隊也缺糧食,導致戰鬥力大大減弱,所以當時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撐兩線作戰。

    土地兼併,吏治腐敗。明末權貴地主階級兼併土地的嚴重程度歷史罕見,明末首輔張居正的改革在他死後基本上就徹底廢棄了,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但是張居正的改革也只是為明王朝續命而已,沒有觸及到深層次的制度問題。朝堂本應該是國家的中樞,可是朝堂之上的臣子們卻偽忠誤國,貪腐徇私。崇禎在廟堂之上要大臣們捐出100萬銀子攻打李自成,但當時大家都哭窮。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經過嚴刑拷打,捐出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崇禎遺言“朕非亡國之君,而臣皆亡國之臣”著實讓人感慨。

    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朝中的腐敗和權力內鬥,加之崇禎個人性格多疑,導致群臣離心離德,君無能而恨臣誤國,臣無能而怨君擅殺。其結果就是國家無法全盤掌控內外局勢,削弱了國家統治能力,農民起義和遼東戰局將國家拖入絕境,自然災害又使得危機進一步加劇。

    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縱使崇禎一生勤政,想要中興大明,但是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崇禎皇帝也已經無法駕馭整個帝國,只能眼看著它一步步走向滅亡。崇禎一朝名將輩出,朝中也不乏能臣,但是最終身死亡國,崇禎作為最高統治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一朝錚錚鐵骨,崇禎一生勤勉卻又成亡國之君,每看這段歷史總讓人很感傷。但是明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進行徹底的自我改革,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在當時可能取代明朝的諸多勢力中,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跟清比起來,那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所以說清具有絕對的實力,最終取代明朝而建立了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