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題目,頗有幾分英雄不問出處的意思,確實二位帝王母親的過去都很普通,只是在機緣巧合與帝王結緣,隨之生下皇子,再經歷一番周折,最終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薄姬劇照)
不過這裡需要糾正一下,其實她們中間只有一位是寡婦,另一位是二婚。寡婦是指男人的遺孀,也就是說丈夫去世的女人,而漢武帝母親王娡在入宮之前,丈夫金王孫並沒有去世,所以屬於寡婦的只有漢文帝的母親薄姬。
薄姬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女人,她的人生也很坎坷,但是她卻養育了一位了不起的帝王——漢文帝。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但薄姬的第一任丈夫並不是劉邦。
薄姬是魏華人,她出生時,魏國已經成了秦朝的一部分,魏國原王室後裔均淪落為了尋常百姓。薄姬的父親是位平民,她的妻子卻是魏國王室後裔中的一員,所以在秦末魏國復立後,薄姬能夠進入魏宮,做了魏王豹的王妃。
後世一直流傳著一則趣聞,說薄姬年幼的時候,母親請相師許負給她看過相。許大師坦言道,此女非同尋常,大富大貴,將來是要生天子的。可能薄姬的母親將大師之言當做了進入魏宮的敲門磚,所以薄姬在魏王豹那裡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寵愛。但是薄姬並沒有給魏豹生下天子,甚至於連個兒子都沒有生過,可見這個故事是後人依據漢文帝而杜撰出來的。
魏豹復國,得益於項梁的資助,所以在項梁之後,他繼續擁護項羽。但是項羽在關中封分諸時,故意將魏國的一片土地劃到西楚國的範圍,於是魏王豹的地盤縮水,改稱西魏王。魏王豹懼怕項羽,敢怒不敢言,但又不甘心吃啞巴虧,於是在彭城之戰前加入劉邦戰隊。
(劉邦劇照)
然而讓魏豹沒想到的是,項羽將劉邦殺得一敗塗地,56萬大軍灰飛煙滅。魏豹發覺情況不妙,便以探親為由,離開劉邦,回到西魏國駐防,並宣稱支援項羽。劉邦知道受騙後,派韓信滅掉魏國,將魏豹及其家眷押送到滎陽。後來,滎陽失守,魏豹被周苛斬殺,劉邦將魏豹的妃嬪們納入自己的後宮。這就是薄姬歸屬劉邦的過程。
實際上,薄姬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迎合討好劉邦,所以劉邦也不喜歡她這個女人,只是在一次偶爾心血來潮時臨幸了她。那一夜,薄姬對劉邦說,臣妾昨夜夢到被一條龍攀在了身子上。劉邦說,寡人現在就給你圓夢。結果,薄姬懷上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
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3年。第二年,劉邦稱帝。五年之後,劉恆被封為代王。又過了兩年,劉邦去世,薄到代國與兒子團聚。公元前180年,劉恆被擁立為帝。
看劉恆稱帝之前的履歷,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順風順水,相比較其他幾個兄弟而言,也沒有什麼大災大難,因為在呂后當政期間,劉邦有六個兒子的結局都很慘。那麼劉恆為什麼就這麼幸運呢?其實關鍵還在於母親薄姬發揮了作用。
(劉恆劇照)
首先一點就是,薄姬不爭寵,沒有引起呂后的妒忌,這就是她在劉邦去世後,被允許到代國與兒子團聚的原因之一,反觀那些平日裡圍著劉邦轉悠獻媚的妃嬪,沒有一個善終。而薄姬不僅保全了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到代國照顧兒子,陪伴兒子的成長,這對於劉恆人格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薄姬沒有參與爭嗣,沒有觸碰呂后的核心利益。如果薄姬為兒子去爭,雖然成功的機率不大,也不代表絕對沒有,但是她始終與嗣位划著界線,不越雷池一步,這就是她的明智。反對戚夫人母子的結局,豈止一個“慘”字所能概述。
再則就是不爭利益。劉恆的代國與匈奴接壤,邊境經常受到侵擾。劉邦曾經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他的哥哥劉仲曾經被匈奴嚇得“棄國而逃”,所以這是一個讓人發怵的地方。劉邦去世的第二年(前194年),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殺,其實當時薄姬就可以為兒子劉恆爭取到趙國為王。
趙國在中原腹地,繁華富庶遠非代國能比,最重要的是還能免受匈奴的侵擾,但是薄姬認為那是一個是非之地,道理很簡單,好東西誰都想要。事實證明,薄姬非常有先見之明,在劉如意之後,劉友(劉邦六子)、劉恢(劉邦五子),全部死在了趙王任上。值得一提的是,呂后還曾主動要求劉恆到趙國為王,如果劉恆赴趙,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結局。
綜上所述,薄姬的優點就是不爭,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如水一樣。她的人生起落,正好印證了《道德經》中的幾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相比較薄姬而言,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是一個心機略顯外露的女人。王娡在入宮之前,已經嫁給了平民金王孫為妻,而且生下了女兒金俗。王娡有一個不甘於平庸的母親,名叫臧兒。
光看這個姓氏,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臧兒就是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是漢初八大異姓諸侯王之一,於公元前201年反漢,被劉邦滅殺。之後,臧荼的子孫逃往匈奴,幾經輾轉又迴歸漢朝。
其實臧兒也嫁過兩處人家,一個王姓,第二個田姓。臧兒將女兒嫁給金王孫不久便後悔了,因為據說她也曾找相士給女兒看過相,得到到結論是大富大貴之命,所以她認為女兒不應該跟著平民金王孫受窮。恰好臧兒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於是乾脆直接到金王孫家搶回女兒王娡,送入宮裡,這樣一來也擺脫了金王孫的糾纏。
(王娡劇照)
王娡入宮後做了劉啟的太子妃。劉啟繼位後,立了薄氏為皇后,因為當時薄太后(薄姬)還健在,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薄太后去世不久,漢景帝劉啟便廢了薄氏的皇后之位。但接下來漢景帝沒有立即選立皇后,這樣一來便給了王娡機會。
其實當時漢景帝比較看好慄姬,而且還立了她的兒子劉榮為太子。所以表面上看,王娡似乎已經沒有了機會,沒想到她私下與長公主劉嫖聯手,使用各種手段與計謀,最終將慄姬排擠出局,成功坐上皇后的位置。
當然,王娡當皇后的初衷並不止於為了滿足於私人榮耀,而是為了給兒子劉彘(劉徹)謀取太子之位。事實上,王娡被冊立為皇后不久,兒子劉徹就被立為了太子,背後的紛爭可見一斑。
與薄姬相比較,王娡面前有一個很廣闊的平臺,也有很多機會。而薄姬頭上則有一個強勢的呂后,迫使她不得不採用韜光養晦,曲線迂迴的策略保全自己。而王娡沒有薄姬一樣的壓力,她與其他妃嬪同處於一個級別水平之上,所以她需要放開自己,去直面問題,去拼實力,去競爭。
所以,王娡並不能複製薄姬的成功經驗,只能有少許的借鑑,而薄姬如果採用如王娡那樣的做法,極有可能就會自取滅亡。因此,總結薄姬與王娡的優點,那就是都很聰明,有智慧,講策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做最有利於自己的事情。
看題目,頗有幾分英雄不問出處的意思,確實二位帝王母親的過去都很普通,只是在機緣巧合與帝王結緣,隨之生下皇子,再經歷一番周折,最終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薄姬劇照)
不過這裡需要糾正一下,其實她們中間只有一位是寡婦,另一位是二婚。寡婦是指男人的遺孀,也就是說丈夫去世的女人,而漢武帝母親王娡在入宮之前,丈夫金王孫並沒有去世,所以屬於寡婦的只有漢文帝的母親薄姬。
薄姬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女人,她的人生也很坎坷,但是她卻養育了一位了不起的帝王——漢文帝。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但薄姬的第一任丈夫並不是劉邦。
薄姬是魏華人,她出生時,魏國已經成了秦朝的一部分,魏國原王室後裔均淪落為了尋常百姓。薄姬的父親是位平民,她的妻子卻是魏國王室後裔中的一員,所以在秦末魏國復立後,薄姬能夠進入魏宮,做了魏王豹的王妃。
後世一直流傳著一則趣聞,說薄姬年幼的時候,母親請相師許負給她看過相。許大師坦言道,此女非同尋常,大富大貴,將來是要生天子的。可能薄姬的母親將大師之言當做了進入魏宮的敲門磚,所以薄姬在魏王豹那裡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寵愛。但是薄姬並沒有給魏豹生下天子,甚至於連個兒子都沒有生過,可見這個故事是後人依據漢文帝而杜撰出來的。
魏豹復國,得益於項梁的資助,所以在項梁之後,他繼續擁護項羽。但是項羽在關中封分諸時,故意將魏國的一片土地劃到西楚國的範圍,於是魏王豹的地盤縮水,改稱西魏王。魏王豹懼怕項羽,敢怒不敢言,但又不甘心吃啞巴虧,於是在彭城之戰前加入劉邦戰隊。
(劉邦劇照)
然而讓魏豹沒想到的是,項羽將劉邦殺得一敗塗地,56萬大軍灰飛煙滅。魏豹發覺情況不妙,便以探親為由,離開劉邦,回到西魏國駐防,並宣稱支援項羽。劉邦知道受騙後,派韓信滅掉魏國,將魏豹及其家眷押送到滎陽。後來,滎陽失守,魏豹被周苛斬殺,劉邦將魏豹的妃嬪們納入自己的後宮。這就是薄姬歸屬劉邦的過程。
實際上,薄姬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迎合討好劉邦,所以劉邦也不喜歡她這個女人,只是在一次偶爾心血來潮時臨幸了她。那一夜,薄姬對劉邦說,臣妾昨夜夢到被一條龍攀在了身子上。劉邦說,寡人現在就給你圓夢。結果,薄姬懷上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
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3年。第二年,劉邦稱帝。五年之後,劉恆被封為代王。又過了兩年,劉邦去世,薄到代國與兒子團聚。公元前180年,劉恆被擁立為帝。
看劉恆稱帝之前的履歷,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順風順水,相比較其他幾個兄弟而言,也沒有什麼大災大難,因為在呂后當政期間,劉邦有六個兒子的結局都很慘。那麼劉恆為什麼就這麼幸運呢?其實關鍵還在於母親薄姬發揮了作用。
(劉恆劇照)
首先一點就是,薄姬不爭寵,沒有引起呂后的妒忌,這就是她在劉邦去世後,被允許到代國與兒子團聚的原因之一,反觀那些平日裡圍著劉邦轉悠獻媚的妃嬪,沒有一個善終。而薄姬不僅保全了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到代國照顧兒子,陪伴兒子的成長,這對於劉恆人格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薄姬沒有參與爭嗣,沒有觸碰呂后的核心利益。如果薄姬為兒子去爭,雖然成功的機率不大,也不代表絕對沒有,但是她始終與嗣位划著界線,不越雷池一步,這就是她的明智。反對戚夫人母子的結局,豈止一個“慘”字所能概述。
再則就是不爭利益。劉恆的代國與匈奴接壤,邊境經常受到侵擾。劉邦曾經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他的哥哥劉仲曾經被匈奴嚇得“棄國而逃”,所以這是一個讓人發怵的地方。劉邦去世的第二年(前194年),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殺,其實當時薄姬就可以為兒子劉恆爭取到趙國為王。
趙國在中原腹地,繁華富庶遠非代國能比,最重要的是還能免受匈奴的侵擾,但是薄姬認為那是一個是非之地,道理很簡單,好東西誰都想要。事實證明,薄姬非常有先見之明,在劉如意之後,劉友(劉邦六子)、劉恢(劉邦五子),全部死在了趙王任上。值得一提的是,呂后還曾主動要求劉恆到趙國為王,如果劉恆赴趙,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結局。
綜上所述,薄姬的優點就是不爭,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如水一樣。她的人生起落,正好印證了《道德經》中的幾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相比較薄姬而言,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是一個心機略顯外露的女人。王娡在入宮之前,已經嫁給了平民金王孫為妻,而且生下了女兒金俗。王娡有一個不甘於平庸的母親,名叫臧兒。
光看這個姓氏,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臧兒就是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是漢初八大異姓諸侯王之一,於公元前201年反漢,被劉邦滅殺。之後,臧荼的子孫逃往匈奴,幾經輾轉又迴歸漢朝。
其實臧兒也嫁過兩處人家,一個王姓,第二個田姓。臧兒將女兒嫁給金王孫不久便後悔了,因為據說她也曾找相士給女兒看過相,得到到結論是大富大貴之命,所以她認為女兒不應該跟著平民金王孫受窮。恰好臧兒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於是乾脆直接到金王孫家搶回女兒王娡,送入宮裡,這樣一來也擺脫了金王孫的糾纏。
(王娡劇照)
王娡入宮後做了劉啟的太子妃。劉啟繼位後,立了薄氏為皇后,因為當時薄太后(薄姬)還健在,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薄太后去世不久,漢景帝劉啟便廢了薄氏的皇后之位。但接下來漢景帝沒有立即選立皇后,這樣一來便給了王娡機會。
其實當時漢景帝比較看好慄姬,而且還立了她的兒子劉榮為太子。所以表面上看,王娡似乎已經沒有了機會,沒想到她私下與長公主劉嫖聯手,使用各種手段與計謀,最終將慄姬排擠出局,成功坐上皇后的位置。
當然,王娡當皇后的初衷並不止於為了滿足於私人榮耀,而是為了給兒子劉彘(劉徹)謀取太子之位。事實上,王娡被冊立為皇后不久,兒子劉徹就被立為了太子,背後的紛爭可見一斑。
與薄姬相比較,王娡面前有一個很廣闊的平臺,也有很多機會。而薄姬頭上則有一個強勢的呂后,迫使她不得不採用韜光養晦,曲線迂迴的策略保全自己。而王娡沒有薄姬一樣的壓力,她與其他妃嬪同處於一個級別水平之上,所以她需要放開自己,去直面問題,去拼實力,去競爭。
所以,王娡並不能複製薄姬的成功經驗,只能有少許的借鑑,而薄姬如果採用如王娡那樣的做法,極有可能就會自取滅亡。因此,總結薄姬與王娡的優點,那就是都很聰明,有智慧,講策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做最有利於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