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理小金魚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膾炙人口,但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為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伽利略的學生維瓦尼為老師寫的傳記中描述了這個實驗:25歲的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教授和學生來觀摩這個實驗。他在比薩斜塔上扔下了兩個不同重量的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的錯誤論斷,轟動一時。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並且演變出不同的版本,不過基本情節相差不大。但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個實驗嗎?

    未必。

    如果這個實驗當時真的那麼轟動,應該可以在其他資料中找到蛛絲馬跡,可惜從來沒有,只有維瓦尼孤零零的記載擺在那裡。而且維瓦尼1638年才成為伽利略的助手,而這個時間距離所謂的比薩斜塔實驗已經過去了差不多50年,更增疑惑。

    至於維瓦尼的伽利略傳記雖然是研究伽利略的珍貴資料,但史學家們發現這本書裡充滿了維瓦尼這個伽利略腦殘粉吹噓、誇大的不真實描述,其用意無非就是拔高其師伽利略的歷史地位。這就尷尬了。

    事實上,就算伽利略真的在1589年爬上比薩斜塔當眾做了這個實驗。難道之前就沒人做過類似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嗎?有!所以這根本算不上什麼重大的突破。

    自由落體實驗在伽利略之前,早就有人做過,並留下了史學記載。而且早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拜占庭的學者菲羅波努斯就明確地描述過類似的落體實驗,指出輕物並不會比重物晚落地多久,許多別的中世紀學者也都早就有過相同的論述。

    1576年,義大利有一位數學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自己做過自由落體實驗。他是將重20磅與重1磅的鉛球從同一高度釋放,結果在同一時刻落地,他還表示他沒法拯救亞里士多德的教義。荷蘭的斯悌文在他1586年的著作中更明確地記載有自由落體實驗:“反對亞里士多德的實驗是這樣的,讓我們拿兩隻鉛球,其中一隻比另一隻重10倍,把它們從30英尺的高度同時丟下去,落在一塊木板或有什麼可以發出清晰響聲的東西上面,那麼,我們就會看出輕球並不需要用重鉛球10倍的時間,而是同時落到地板上,因此它們發出的聲音聽上去就像是一個聲音一樣。”斯悌文是荷蘭物理學家,對靜力學作過深入研究,非常重視實驗和實際應用。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BUG無法避免,伽利略自己本人就在論著中好幾處提到這樣的現象:當我們同時放開一個輕物和一個重物時,似乎輕物總是剛開始下落得快,而重物則慢慢追上並反超。20世紀80年代,一些科學家再一次進行了這個著名的實驗,用現代高速攝影機證實了這個問題:抓住重物的手因為肌肉疲勞,總是會不自覺地比另一隻手遲鬆開一點。

    也就是伽利略自己都發現,真要做這個所謂的比薩斜塔實驗,他是不可能“同時”放開輕的鐵球和重的鐵球的哦!

  • 2 # 聞知見知

    因為沒必要。

    畢竟人家是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完全可以透過理論分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去做這樣的實驗不是顯得逼格不夠高甚至有些傻麼。

    兩個鐵球,一個10斤,一個1斤。按照亞里士多德理論,10斤快的多,1斤的慢。那麼把兩個球用1斤的鐵鏈子栓到一起,一起扔,1斤的球會拖慢10斤的球。最後的結果是一個12斤的東西下落速度就會比10斤的慢。這就前後矛盾了。

    基於以上分析,很多人認為伽利略是沒有必要去做實驗的,很有可能是其他人知道伽利略的推斷後去做的。不管實驗誰做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都是現代物理學的萌芽,也是很多人的科學啟蒙。

  • 3 # 臆想天開

    做不做這個實驗無所謂,關鍵是應該搞清楚為什麼不同重量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時為什麼速度一樣快。這個原理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昨天就遇到一個叫“腦筋第一彎”的,問這樣的問題。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重量越大的物體與地球發生的引力作用越大,重量小的物體與地球間的引力作用也小,所以自由落體運動時不論是重量大小,重力加速度是不變的。

  • 4 # 大道至簡金喜良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做實驗。

    如果重的比輕的下落的快,那麼,假設把一個一磅的鐵球和一個十磅的鐵球綁在一起,它的速度應該是更快呢還是慢一點?綁在一起後重11磅,好像應該更快,但是一磅的那個應該把十磅的拉慢!結論就是自相矛盾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攻自破了!

  • 5 # 大眼小蛙

    因為沒必要跑塔上做實驗,腦子裡簡單地做個思想實驗就解決了!

    很多有名的思想實驗,比如說電車難題、猴子與打字機、薛定諤的貓等,自己網上搜一下一大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你看後有何深思和感想,大家來說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