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教一家共華夏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直,不是直心直腸,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的意思!直,心正也,心堅毅也,心果敢也。真正的君子,遇事立得住位子,守得住心性,明白得了雙方對錯,也必然會採取行動幫助、糾正別人的過失。如果眼見別人犯了錯誤,傷害了人,汙穢了他自己的德行、心性,此時,如果你置之不理,則不仁也;如果你暴躁衝動,則不智也;如果你唯唯諾諾,則不勇也。真明白了,則做任何事都是恰當的。好比一間房子四扇門,從任何一扇門,都能出去;從任何一扇門,也都能進來。

  • 2 # 完顏文雄的文旅知行

    綜合孔子在不同場景下,對心性之學的闡釋。1.都是向內探求,且一以貫之。而沒有“自己”“別人”這樣的分別;2.沒有“輸贏”的觀念,只有日日新的自我要求;3.更不會因“是非”分別,而產生“憎恨”之情。

    "不爭”的精神是儒家禮讓文化中的重要核心。《禮記射義》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

    《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講的正是君子不與他人比較,而自己與自己比,與他人則無爭的向內的精進。

    其他如——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子曰:“何事於人,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3 # 系統觀天下

    我不是專家,所以也不知道孔子到底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我覺得孔子是一個性情中的人,他從來都不壓抑自己性情,我覺得他的觀點應該是這樣的:如果你氣憤那你就去生一會兒氣,如果你憎恨那你就去憎恨一會兒,不用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等你的情緒過了這一陣兒子,你就要去反思一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最終把自己調節得不跟那些低階的趣味去生氣,從而讓自己達到百毒不侵的修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數學命題老師最愛出哪些陷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