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建秋的世界
-
2 # 風雲世界觀
首先說,印度不能複製中國奇蹟,印度有太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至於超越日本,那是有可能。但是超越日本和複製中國奇蹟是兩個不相干的事。
中國奇蹟,源自於製造業的崛起,中國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強國”
為什麼中國能快速發展呢?得益於中國的製造業快速崛起,曾經中國製造風靡世界。許多國家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當然過去都是衣服、鞋子之類。現在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
比如華為手機,在歐洲銷量很好。比如中中國產電視劇,主不在周邊國家熱播。中國高鐵也走出國門,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服務。可以說,華人憑藉製造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打開了國際市場,完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初的資本積累。
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崛起之時,充分發揮了人口優勢
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國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實高速公里,到後來的高鐵,就是要把各個城市連線起來,促進貿易的發展。
此外,我們當年製造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完全把中國的人口優勢發揮了出來。當年好多內陸的人口去沿海打工,不僅帶動了沿海經濟也拉攏了內地的發展。
印度的制度決定印度的基礎設施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印度的社會制度,決定印度各邦有很大的自治權,這樣印度中央的政策很難快速推進。所以印度的基礎設施出奇的落後,好多人都看到過印度的火車,簡直顛覆我們的想象。請問,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快速運送貨物?怎麼促進貿易往來?
印度的人口優勢正在被機器優勢擠壓,尤其是智慧化機器高速發展
智慧化產業高速發展,現在全球頂尖的大型企業優勢機器化的大生產,哪還有依賴人工的模式的容身之地?因為只有標準化,機器化的產業,才能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而印度現在的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印度根本沒有經歷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階段。於是印度絕大多數人口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財富的積累。直接跨越機械化、智慧化?抱歉,那不現實。
沒有經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就無法培養大量的職業的技術工人。印度也不可能積累足夠的技術,所以出現了,印度中中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中中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中中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
但是呢,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想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常年維持在5萬億上下,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畢竟這些國家體量有限,你印度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幾倍。
日本還是一個老人社會,所以未來的經濟恐怕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加把勁,超越英法,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但是複製中國奇蹟,那是不可能的。
-
3 # 淡淡禪風
印度超過日本是早晚的事,但是複製中國幾乎不可能了,因為內在我在的很多方面的條件不存在,印度想複製也複製不了,但是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為什麼說複製中國不可能
1.外部環境 中國當時能快速發展,得益於當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消費市場相對開放,而且處於擴張期,2000年前後的十年間全球貿易年均增速超過6%,遠高於全球GDP增速。現在這一點不存在了,最近幾年的全球貿易年均增速於全球GDP增速持平。而且現在的歐美亞太地區的製造業格局呈現過剩的狀態,雖然印度同樣有人口紅利,有低廉的勞動力,但是外界的環境不存在了。
2.內部條件 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開出大量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並且我們國家有人口基礎,這對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這一點和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點,首先印度是一個有著高度信仰的國家,全國幾乎人人都有宗教信仰,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這就決定了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宗教對政治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很多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在它們那裡根本推行不了。如莫迪總統想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三次提出都沒有透過,國外的企業來投資了,但是你們國家連土地都解決不了,還有什麼好談的。
其次是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現在已經有了替代品,現在一個高科技的機器人的作業量能代替幾百個工人的工作,而且還方便管理。
所以印度想複製中國當年的奇蹟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都不存在了,不可能複製成功。
再來說為什麼說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
日本由於國土面積的限制,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要高度依賴進出口業務,而世界這個大蛋糕基本分割完畢,所以日本的GDP這二十年來基本在5萬億左右沒有變化。以後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日本不但進步不了,還有可能會倒退。而印度不同,人口和國土面積都是日本的十幾倍,只要正常的發展下去,進出口和內需共同發力,超過日本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有如二條腿走路去追趕一條腿走路的人,但前提是它們國家能正常發展。
-
4 # 錦繡中源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國,目前兩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印度不需要複製中國奇蹟,它的經濟總量也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印度也複製不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前七大經濟體分別是以下國家:
1、美國:經濟總量193621億美元
2、中國:經濟總量122503億美元
3、日本:經濟總量48845億美元
4、德國:經濟總量36519億美元
5、法國:經濟總量25748億美元
6、英國:經濟總量25651億美元
7、印度:經濟總量24390億美元
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中國以122503億美元的gdp位居第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845億美元,目前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1/2。
印度的體量遠大於日本,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接近日本的8倍,人口達13.2億,是日本的10倍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印度大可以依靠其體量規模和遠高於日本的經濟增速實現對日本的趕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日本經濟已經持續低迷很多年了,1995年日本經濟發展達到頂峰,以美元計算,其經濟總量高達5.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的71%,二十多年過去,2017年日本以美元匯率換算的GDP為48845億美元,比1995年還少,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其未來經濟發展也難有起色。所以印度經濟總量有望趕超日本。
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1991年印度開始走上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印度經濟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比印度要早13年,但在1991年,中國的GDP為3766億美元,而印度為2516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66.79%,中國的GDP並不比印度高很多。此後兩國的經濟都實現了快速的發展,而中國相對印度發展得更快,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經濟發展就像脫了韁的Mustang,實現了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15%,而印度雖然經濟發展迅速,其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仍然不足3%。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兩國的經濟結構不一樣,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製造業的崛起。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將近40%,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中中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印度有“世界辦公室”之稱,它的第三產業比例更高。印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除此之外,印度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種姓制度等等,所以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
-
5 # 卓平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大國,特別是近幾年來,印度發展相當的快,增長率一直在6%——7%,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步。
但印度現在還是一個比較窮的國家,特別是他的經濟基礎相當薄弱,據我一個朋友從印度回來後介紹說,印度的綜合實力與中國相差20年到30年,就是像孟買和加爾各答這樣發達的地區還有很多貧民窟,有很多地方如同我們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一樣。
但印度人的心態在全球範圍內,肯定屬第一流的,他們只要在各地能夠開口,必定會說印度發展的如何如何快,他們還可以說孟賣比中國的上海發展快二十年。
但是印度有巨大的人口紅利,他們有近五億的年輕人,這對很多國家來說只能眼饞了。
印度要想超越日本,數年後肯定可以,但現在如果就誇海口,未必太天真了。
印度要想超越日本,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從長遠來看,龍象之爭將長期存在。
-
6 # 老梁伏驥
不能,再給印度一萬年也發展不起來。印度的GDP是算出來的,不是勞動創造的。印度透過估算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後衣食住行的消費,把路邊塑膠棚戶區也算作房地產。印度在勞動就業人數沒有增加、發電量沒有增加、物流量沒有增加、公共投資基礎建設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竟然GDP有7%以上的增長?只要印度人自己開心就好。
印度的法律制度,也是就是所謂的民主制度決定了印度會一事無成。英國法國是在掠奪殖民地富裕後才實行民主,德國南韓日本是在國家高度控制經濟變富後才實行民主。而印度在又窮又破的時候實行民主,大型基礎建設專案根本無法實行。一些在發達國家很正常的法律在印度就顯得奇奇怪怪的,如十人以上的企業必須成立工會,員工一旦僱傭不可輕易解僱等。這些法律對於需要大量就業的印度是致命的,迫使印度不敢輕易成立企業僱人,三億勞動大軍中只有少數是正規就業,90%的人都是臨時工。
印度是和平建國,不動產所有權都在私人和英華人手裡,經濟的紅利都被這些人所攝取,經濟也發展,百姓會越貧困,通貨膨脹使罷工、武裝衝突、地方獨立更加激烈。
印度雖然有二十三種官方文字和上千種語言,但高等教育是英語而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樣印度只能是英語世界補充者和打工者,不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統。印度教育除了去美國工作的印度理工學院外,其它大學的畢業生80%是文盲,缺少理工科學生的印度是很難發展製造業的,這也是西方人常說的對印度人手把手教上三年造出來的東西還是廢品,印度人保養過的進口飛機摔機機率為50%,印度人組裝進口零件的飛機摔機率70%,印度人自己造的飛機摔機率99%。
-
7 # 北京不冷東京熱
在過去三天,剛從印度回來。去印度之前,我們對印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同時也知道印度發展很快。
2018年印度GDP達到了857680.5億盧比,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716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7.97萬億元,約為同期中國GDP總量的20%(同年中國GDP達到了90萬億元人民幣)。但印度全年增速仍然達到了7.4%,在全世界都是快的。
與此同時,日本2018年GDP達到了4.4萬億美元,比印度高出一半多。但增速只有0.7%。印度超過日本,不是一個痴人說夢,而是不遠將來,非常有這個可能性。
那麼,這次從印度回來有何感受呢?就是印度有諸多潛力。13億人口中5億多都是2、30歲的年輕人口,整個國家充滿活力。這些年輕人和全世界其他年輕人一樣,求富求進,未來將形成巨大的市場,也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供給。
另外,印度人不少會說英文,這比我們具有優勢。再加上過去印度長期實施“頭腦立國”戰略,現在在矽谷,以及世界的投資,貿易界都活躍著不少印度人,他們是印度的重要資產,也是推動印度全面發展的寶貴人才。
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當然這也需要印度政府進一步發揮優勢,降低劣勢。
比如多多引資引智,完善國內基礎設施,招攬海外資本對印度進行投資。做好教育,降低文盲率。讓更多人享受基本的受教育權利與就醫權利。推行國內和平與穩定,降低各宗教與地方派系衝突,維持一個和平與穩定的社會局面。為國際關係做好貢獻,降低邊境衝突,不要作死。
很多華人對印度不太瞭解,這是我們應該要補充的一課。不瞭解真實情況,每天只有鍵盤俠,只會誤國,不會產生任何好處。
-
8 # 不執著財經
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若干年後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就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了,常年維持在5萬億左右,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而且,日本還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所以未來經濟也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GDP現在超越英法,未來要想超越日本也是時間問題。
但是,印度要想複製中國當年那樣的快速發展趨勢,可能性基本沒有,因為印度有太多的現實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第一,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大大出乎了西方發達國家的預期。美國等發達國家未來在支援印度經濟發展時,既會希望印度崛起來制約中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印度強大起來,將來挑戰美國的地位。對於印度,美國肯定是有褒有壓,印度所面臨的經濟形勢要比之前的中國要差一些。
第二,日本經濟也不是輕易能超越的。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沉淪之後,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強和催動下,已經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即將步入復甦通道。如果未來不出現大變故,日本經濟增長率也會逐步加快。因此,印度經濟要想超越日本,付出的努力很更大,經濟必須要達到兩位數增長。
第三,印度的基礎設施過於落後,不利於吸引投資和經濟增長。印度的鐵路網還是當年英華人留下的,早已經陳舊老化,危機四伏。以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來快速運送貨物,怎麼能促進貿易往來?而且印度各城市供電、供水、排汙問題都沒有解決,試想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中,如何促進貿易交流和發展經濟呢?
第四,印度雖然有人口優勢,但是多數勞動力沒有生產技能。所以,印度的人口很容易被別人的機器優勢所擠壓,智慧化機器人所淘汰。而中國製造業剛開始是透過衣服、鞋類等來開啟國際市場,後來中國又轉型到智慧手機、高鐵等領域。印度目前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就更別提印度培養大量的職業技術工人。為此,印度也沒有足夠的技術的積累。
第五,印度由於長期對外是購買自己所需商品,而不是自己去創新和研發。所以,除了軟體、製藥等二大塊還拿得出手去。其他的高階領域,印度是乏善可陳,所以出現了,印度中中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中中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中中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印度在高階製造領域也是問題頻發,漏洞百出。
對於印度來說,要想GDP超過日本還是有可能的。但是GDP增長是虛幻的,經濟增長既要講究GDP的質量。現在看來,印度GDP即使超過日本也沒多大意義,因為日本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而印度人均GDP卻是排在世界各國的後面。同樣,印度再想複製中國當年奇蹟也不可能,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基礎產業很不完善,人口紅利難以施展、創新能力比較遲緩等原因,導致了印度經濟發展會遇到很大的瓶頸。,
-
9 # 波士財經
印度在未來,能夠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但印度達不到中國的高度,不可能像中國一樣,能夠持續幾十年保持穩定而高速度發展。這是一個基礎判斷。
印度能夠超過日本的經濟總量,有這麼幾個重要因素。首先是,日本本身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保持較低狀態。從過去多年發展來看,日本長期保持低速,甚至負增長的發展狀態。因為日本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就像一個學生,天天都是考90分類,再提高一分都要付出巨大努力。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印度本身經濟水平不高。2017年,印度人均GDP只有1940美元,這是一個很低的水平,也就是按照考試水平來說,相比發達國家日本每一次都只考了二三十分。基礎這麼差,隨便發展一下,都能夠考個五六十分,因為基礎太差的時候,進步是很快的。當印度考到五六十分,它就完全超過日本的經濟總量,因為印度人口實在太多的了。
印度目前有人口13億多,已經直逼中國總人口。而且印度勞動人口占比更大,2016年,印度中位數年齡只有27.6歲,人口紅利正在收割,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動力。日本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不可同日而語。
但印度走不了中國道路。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是目前最具成功代表的發展路徑,不斷完善市場制度,讓經濟不斷有新的增長模式。印度散漫的社會氛圍,也與華人的勤勞大有區別。而且,印度在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歷史引流下來的階層固化,已經根深蒂固,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社會的創新能力與創造力,這樣給它的經濟城帶,帶來一個巨大的屏障。
總而言之,印度超過日本是肯定的,只要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就能實現。但印度超過中國,基本上不可能。
-
10 # 縱橫觀智庫
據觀察者網4月10日報道,印度大選將至,印度總理莫迪所在的人民黨(BJP)放出豪言:2030年以前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極高,卻沒有可能與中國一樣持續、快速的增長。2017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45萬億美元,人均GDP僅為1800美元左右。2017年,日本的GDP總量為4.84萬億美元。印度擁有超過13億人口,人口紅利巨大。也就是說,當印度的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GDP總量就能夠超過5萬億美元。而日本的經濟一直處於停滯,當印度GDP總量超過5萬億美元,就能夠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不過,印度等級制度根深蒂固、教育水平低、人才外流等問題嚴重,很難如中國一樣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印度總理莫迪
4月11日,印度大選已經開啟。由於印度人口眾多,登記選票超過7億,印度大選是世界上花費時間最長、資金最多的選舉。印度大選預計花費70億美元,從4月11日開始,共分為7個階段,5月23日正式公佈結果。在此次大選之前,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公佈了競選承諾,也就是在2030年之前將印度建設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根據人民黨的競選承諾,2025年印度的GDP總量超過5萬億美元,2032年的GDP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此外,人民黨還向印度人許下了很多的“空頭支票”。
印度在2017年是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與英國的第六大經濟體,2018年極有可能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18年,日本的GDP總量近5萬億美元,德國的GDP總量也超過了4萬億美元。以印度經濟目前的增長速度,超過德國與日本的可能性極大。印度人口總量超過了13億,很快就能夠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目前,印度的人口中位數為27.6歲,還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可以釋放。世界銀行、國際貨幣與基金組織都曾經預測,印度在2050年之前能夠成為僅次於中國與美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最大城市孟買
不過,印度內部問題重重,很難如中國一樣,實現長期快速發展。首先,印度80%以上人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儘管印度已經透過立法取消了等級制度,但是等級觀念已經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印度種姓之間涇渭分明,阻塞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其次,印度的制度也很難支撐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嚴格的說,民主是工業化的結果,而不是工業化的基礎。在西方發達國家,都是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民主制度不斷地進步。印度一步到位,在經濟沒有發展的情況下,成為了所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直到今天,印度依舊使用的是英國殖民時期的鐵路系統,可見其基礎設施建設多麼的落後!特別是,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強調印度教精神,不是一個主張世俗化的政黨。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經濟名義上取得了增長,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印度孟買貧民窟
此外,印度的教育水平低下,高階人才流逝十分嚴重,這些都阻礙了印度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
11 # 日本二三事
前言
對於此點,筆者有一點自我的認識希望拿出與大家討論。筆者不想站在哪一方去說另一方的不好,我要做的是根據現在的情況來闡述自己的拙見,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海涵。下面的文章包括日本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印度未來發展的利點,標題中提到,印度是否能夠複製中國奇蹟,首先對於這個我想先說一下,複製中國模式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文化經濟程度地域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但從的奇蹟本身而言,那不是沒有的可能事情!
正文我們都聽說過,日本現在正在處於少子高齡化社會之中,根據資料統計2060年日本國內生產人口只有現在人口的一半,日本現在採取的是僱傭外華人的方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外華人的身影,當然筆者不單單指的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第二和第一產業也是這個趨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都上過中國的招聘網站,不管是哪個招聘網站,你輸入“日本,計算機,實習”等字樣,會出來很多招聘資訊,這個就是一個側面的反應,日本的用人需求非常之大,尤其是計算機軟體開發方面的技術性人才。
少子化的日本危機上圖是日本總務省對於人口的一個調查以及未來走勢的預測圖,2017年日本人口是1億2700萬人,40年後的2060年預計只有8674萬人。其中有一個數值筆者需要重點說一下,那就是生產年齡人口比例,2010年有63.8%的人口是適齡工作人口,但是到2060年,只有50.9%的人口是適齡工作人口。
這個是什麼意思?很簡單,等到2060年你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有二分之一的人不是適齡工作人口,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工作的人口,想想是多可怕的一個場景。
40年後,現在25歲的日本人是65歲,可能結婚生子了甚至有孫子了,但是他們的子孫是生活在高稅金、老齡化、經濟不景氣的一個社會環境之中。這個情況,很難講日本未來發展很明朗的話。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①:13億人口紅利很多華人都稱印度人為“阿三”,其實個人來看並不是有一些歧視的感覺,而是對他們的暱稱。很多人都看過印度人乘坐火車的場景,那叫一個“擠”,可能印度就有“疊羅漢”的文化吧。不知是交通工具上,就連閱兵儀式上都是十幾個人騎著一輛機車。閒話少扯,我們來說說正題。
印度現在人口有13億,是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人口之國,其生產年齡人口(15~64歲)佔據人口總比例的65%,從比例上來看和日本是差不多的,但是印度人口基數大啊,人口比例乘以人口基數,比日本的總人口還多。
而且有預測,今後印度人口還會繼續增加,2022年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最終的預測來看,印度人口高峰可能達到17億人口,什麼概念?世界上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印度人?!
在享受人口紅利方面,印度和中國有著同樣的發展軌跡,先發展人口密集型產業帶動地區經濟增加,從而擴大外資注入,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同時發展自身技術,通過幾十年的時候從人口密集型轉到技術密集型。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②:GDP增長率2014年、2015年印度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去年也突破了這個數字。這個增長率並不是曇花一現,雖然很多人沒有關注,但是卻一直在維持,印度的中間富裕層人口也在逐漸增加,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到2050年預計成為世界第二大GDP增長率的國家。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③:實幹家莫迪的改革《時代週刊》評論說:納倫德拉·莫迪是一位堅定的實幹家領袖,他的發展道路將令印度繁榮,使之與中國不相伯仲。卑微出身和對貧窮生活的見證與體驗讓他打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他對印度的革新政策不僅讓民眾對他耳目一新,還引來了世界性的關注,廢除大額錢幣,施行新稅制度GST,提出2030年之前實現全部電動汽車的計劃等。在G20和BRICs(金磚四國)峰會上也是積極發言,可以說他是印度GDP增長的直接拉動者。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④:印度的人才可能這樣說有些人不怎麼相信,但是就是現在的印度,電子計算機方面確實十分發達。英語普及率很高,與西方發達國家交流密切,但是這些都無法體現,筆者就列一個數據吧。
筆者有一篇文章:《科學論文數量:中國超過美國日本奪得首位,日本已下滑至第六》
其中主要是說了中國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注意到,雖然還有幾倍的差異,印度竟然排在第三位。從順位變化來看,中國之前排名第二上升到第一位,印度之前排名第十上升到第3位,可以說這股力量,不能小覷。
結束語所以說,印度如果維持現在的發展,超越日本只是時間的問題。人口是印度最大的利點,如何將人口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優勢,是印度政府首要考慮的一個方向。
文章介紹:
《哪些中國很常見卻在日本一件難求的東西?在日華人告訴你真相》
《日本普通家庭平均存款有多少?是否真的比我們想象的有錢》
《為什麼痴漢在日本會屢禁不止?日媒:這是日本特有的國民病》
《解讀日本最強車企豐田人事制度,在豐田你是否會被提拔?!》
回覆列表
印度起碼要解決兩個問題
土地改革
不合時宜的勞動法
先說土地改革,所謂的“土地改革”我的定義就是:政府如何能夠比較迅速的方式為工業建設囤積土地。
為什麼政府需要囤積工業土地?原因很簡單,印度的領土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和中國相當,也就是說印度絕對不可能像澳洲,紐西蘭之類的國家依靠農業,工業化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想把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的大國,工業化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而工業化是需要產業園的,是需要工廠的,是需要道路,港口,電力設施的,這是工業化的前提,而這一切都需要土地,政府怎麼拿到土地是重中之重。
我們以南韓浦項鋼鐵,南韓浦項鋼鐵早就有意在印度建立鋼鐵廠,而和印度長達十二年的談判最終完全失敗,導致印度到今天還不得不向中國進口鋼材,這足以說明問題,鋼鐵廠佔地極大,以武漢市武鋼為例,武漢市七大區裡面,其中一個武鋼佔了武漢市青山區近半的土地。
印度總理莫迪早在2014年12月就開始向議會提交土地改革法案,然而先是在上億元被擱置,在經過修改後,又遭到農民組織反對,被印度最高法院宣佈土地改革法案違憲。
然而莫迪在2015年5月又一次繞到進行土地改革,由於議會忌憚於農民組織,遲遲得不到透過,以至於最後超過法定規定有效期限失效。
莫迪不死心,第三次提交法案,結果又失敗了。
印度的土地改革基本癱瘓掉了,而重啟土地改革,不知道何年何月
第二個,不合時宜的勞動法。印度的勞動法堪稱奇葩,由於一些不合時宜的舊勞動法的影響,導致印度的很多企業沒辦法做大,印度的企業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印度的企業只有兩種:超級大企業和1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而在這中間過度的中型企業極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因為印度的勞動法之苛刻,令人髮指,什麼《勞資糾紛法》、《工廠法》等等牽扯到勞工法律的高達250部,比如說每週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女工不許上夜班,加班的工資問題,工資的現金支付問題,甚至於小便池要有多高,工廠應該有多少垃圾桶等等。
而最為苛刻的是,如果企業工人超過100人,企業哪怕虧損也不得擅自裁員,裁員必須經過印度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從來不批准。
而如果超過100人的企業虧損到要破產了,也不擅自關門,即便是你想破產都要經過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也從來不批准。
這種國家,你敢去投資?
而大家可能認為,如此周到的保護勞工政策,那麼印度工人一定很幸福吧-----那不是見鬼了?由於微型企業不受這種勞動法的制約,所以印度有一大堆微型企業,而這些微型企業的企業主從來不敢把企業做大,做大受不了勞動法的折磨啊。
而由於不能做大企業,導致印度內部就業崗位不足,那麼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去哪裡就業呢?簡單:海外。
在阿拉伯地區有大量的印度人在當地進行服務性行業,而這些可憐的印度人動不動就被阿拉伯僱主虐待,在國外影片網站上,印度人被虐待的影片屢見不鮮。
複製中國奇蹟必須工業化,而工業化必須有良好的基礎建設,比較自由的勞工法案,強有力的政府保障,統一的中央集權,而這方面印度都還非常不足。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談論印度崛起我覺得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