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古代的大多數時候,女性的地位是比較低的,但是也湧現出一些比較傳奇的女性,她們手握大權,臨朝稱制,那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北魏馮太后

    北魏馮太后(441~490年)的人生經歷極富傳奇色彩。馮太后進行太和新制,官員實行俸祿制,頒佈均田令,對地方基層組織——宗主督護制進行改革實行三長制,這些措施對於促進北魏由鮮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的過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此外,為了使鮮卑族逐漸適應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禮儀制度,馮太后大興教育,尊崇儒法,禁斷卜筮、讖緯之學,從而開始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這一點,又為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大規模的漢化措施打下了基礎,清除了障礙。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是晚清同治、光緒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治中國四十七年。在她臨朝稱制的時間,大清進入了加速滅亡階段,她看待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在國家危亡之際,依然為了滿足個人需求,挪用國庫資金,造成了國庫的進一步虧空。

    宣太后羋八子

    此前的一部《羋月傳》讓羋八子這位傳奇女性為人們熟知。她是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的妾,秦昭襄王的母親。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臨朝稱制,總領朝政。在她執政期間,大秦攻滅義渠國,讓大秦西面的隱患消失,使得秦國有更多的精力對付東方六國。

  • 2 # sillymonkey

    秦國宣太后羋八子、漢朝呂后、北魏胡太后、武則天、慈禧,這幾位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歷史上還有兩位臨朝稱制的女性,論能力水平、政績貢獻不比上述五位差,只是因種種原因,知名度不高,不被人熟知罷了。

    東晉康帝司馬嶽的皇后褚蒜子(324年—384年),20歲成為皇后,一生經歷了六位皇帝,可謂空前絕後,前後三次臨朝稱制,長達三十多年,為東晉的政局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小貢獻。

    北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劉氏,以精明強幹、善於審時度勢而時常幫助宋真宗處理朝政,宋真宗駕崩後,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保證了宋仁宗繼位後,政局的平穩過渡,並且為宋仁宗時期國家的繁榮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3 # 楚風說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叫臨朝稱制?古代中國在君主制時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即掌握國家最高權力、行使皇帝權力)稱為“臨朝稱制”。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所以從他開始皇帝的命令稱為“制”,皇帝自稱為“朕”,這些都是隻有皇帝自己可以有的,別人是不能有的。古代後宮是不可以上廳堂議事的,可是後宮皇太后掌權後自然要“臨朝”,當朝處理國政的意思,而且其釋出的命令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就叫“稱制”。就是行使皇帝權利的意思。合起來就叫“臨朝稱制”。雖然後宮“稱制”,但是依然以皇帝的名義下發命令,因為畢竟太后不是皇帝。

    所以最早有臨朝稱制記錄的女性,就是呂雉即劉邦的老婆呂后。我看很多答友把羋月也歸在了裡面,其實雖然羋月也很厲害,可是嚴格的定義上面,羋月不是“臨朝稱制”,原因很簡單,羋月在秦始皇之前,那時候還沒有規定只有皇帝的命令才稱為“制”,所以羋月不算是臨朝稱制的女性。歷史上從漢朝的呂后開始,到清朝慈禧太后,這中間其實有很多臨朝稱制的女強人。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只說幾個比較有名的吧!

    呂后——歷史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

    我相信關於呂后的故事大家都聽的不少了吧,呂后其實一開始也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女性,在九倉沒發跡時,也是相夫教子,任勞任怨。後來劉邦起兵後,劉邦身邊又有了別的女人,像比較有名的戚夫人。劉邦登上皇位後,戚夫人很受寵愛,一直給劉邦吹枕邊風,要求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劉邦一開始有點動搖,後來發現太子呂后勢力羽翼已豐,就打消了念頭。

    劉邦死後,呂后把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呂后的兒子劉盈繼位後,當了七年皇帝就掛了,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成為了第一個專權的太后。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雖然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可是在當女皇帝之前,她也臨朝稱制來。

    武則天,她十四歲進宮,被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依例出家長安感業寺為尼。後來被李治納入後宮封為昭儀,因為受寵被立為皇后。再後來李治由於身體不好,武則天漸漸的掌握政權,李治死後,初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來武則天直接自立為帝,建立武周,在這方面確實碾壓慈禧,呂雉等人。武則天死後葬於乾陵,在墓前立起無字碑,千秋功過自有他人評定,後來無字碑慢慢的變成了有字碑,很多文人墨客在此題詞,評價一下這個歷史唯一女皇帝。

    慈禧太后——滿清末期的實際統治者,無冕之王

    慈禧,這個大家比較熟悉,同治皇帝的生母,咸豐帝的懿貴妃。入宮一開始被封為蘭貴人,後來生載淳後,進為懿貴妃。咸豐帝死後,慈禧夥同慈安皇太后和奕昕發動辛丑政變,奪了咸豐帝死前認命的八位輔政大臣的權。從此兩宮皇太后同時垂簾聽政,後來慈安去世,慈禧終於大權獨攬,從此以後,清朝的皇帝都是慈禧選擇的。

    慈禧統治期間,任用漢臣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洋務運動努力學習西方壯大自己,一改咸豐時期的頹廢之勢,清朝有了中興的跡象,史稱“同治中興”,但是後期慈禧生活奢靡,固步自封,頑固不化,使清朝進一步衰弱,最終慈禧死後三年,清朝就滅亡了。死後更是風光大葬,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還盜了她的墓,盜墓賊為了得到寶物,把慈禧的嘴扯爛了,身上衣服扒光,光剩內褲,一代權後下場這樣,讓人唏噓。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權後很多,比較有名的還有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后(劉蛾)還有東漢時期的竇太后,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歷史上的臨朝稱制的太后,執政能力都很強,如果沒有兩把刷子,也不可能掌控局面,臨朝稱制。換句話說,很多時候太后臨朝稱制是很有好處的,皇帝年幼,有太后掌舵,對王朝的穩定有一定意義。

  • 4 # 華夏手寫

    第一位:秦國·羋八子

    第二位:西漢·呂后

    第三位:西晉·賈南風

    第四位:唐:武則天

    第五位:遼·蕭太后

    第六位:晚清·慈禧太后

    第七位:受古帝國·海迷失後

    第八位:受古帝國·乃馬真後

    第九位:西遼·感天皇后

    第十位:北宋·宣仁太后

    第十一位:北宋·章獻劉皇后

    第十二位:北魏·胡太后

    第十三位:北魏·馮太后

    第十四位:東漢·和熹皇后

  • 5 # 小哥聊故事

    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人是:秦國宣太后羋八子(也就是羋月傳裡的羋月)

    再就是西漢呂雉,西晉賈南風,唐朝武則天,宋朝劉太后,清朝慈禧太后。

    歷史上還有其他的垂簾聽政的,沒事可以翻翻!

  • 6 # 書劍談

    女主臨朝,就是後宮登臨朝堂。稱制,則是說以皇帝名義詔令天下。

    因此,臨朝稱制的女主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是不少,下面就說幾個典型的女主。

    武則天

    我們熟知的武則天(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直到690年,武則天結束了臨朝稱制的時代,自立為皇,改國號為。自此成為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女帝。

    章獻明肅皇后劉氏

    《清平樂》中,開始出現的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劉娥是宋朝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在她的前面就是 “諸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的宋仁宗,宋仁宗的最初兩個國號,天聖、明道即是隱喻表面日月同天,二人為聖的政治時居。從仁宗時代的國家狀況來看,這段劉氏臨朝的作用顯然還是偏正面的。也正是因為劉娥的這段稱制,也給了宋朝之後好幾位皇太后都仿製,如曹後(清平樂中曹丹姝原型)高後,向後等等……

    隆裕太后

    她是最後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宣統帝即位年僅三歲,因而隆裕太后也仿慈禧太后實行垂簾聽政,她和攝政王載灃一起作為宣統帝時代政務執行者。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攝政王載灃奉旨辭去職位,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實際上的執政者…

    當然,還有不少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歷史女主,也都是實際意義上的臨朝稱制,如漢高祖時期的呂后,也有清朝最為著名也堪稱歷史實際執政時間達四十多年的慈禧太后。

  • 7 # 呆呆熊扒影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跟著我帶你看見歷史的不一樣】

    在中國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個國家政權的主宰者一般都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古代有“女人稱制,天下大亂”的說法。但歷史上卻偏偏常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現象出現。

    首當其衝的便是被史書認定的唯一正統的一代女皇———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

    臨朝稱制是中國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皇家制度:古時後宮是不能上朝堂的,所以後妃要掌權就需要“臨朝”;而從秦始皇起皇帝的命令專稱“制”、佈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臨朝稱制是特指後宮或者王室女性掌權的一種象徵稱呼。下面呆呆熊透過史料歸納為大家介紹以下八位臨朝稱制不稱帝的女性(按年代前後排序):

    1、秦國·羋八子

    羋八子(?-前265)楚公族出身,是秦孝公的兒媳婦、秦惠文王的后妃、秦昭王的母親、秦始皇的玄祖母

    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無後,由武王之弟、也就是羋八子所生的公子則即位,即秦昭襄王,羋八子因此成為王太后,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制,即史書上說的“宣太后自治”,是中國後世歷朝歷代后妃掌權執政的鼻祖。

    圖 呂雉

    2、西漢·呂雉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漢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又稱為漢高後、呂后、呂太后。同時她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較為詳細。

    3、東漢·和熹皇后鄧綏

    幼時入宮,僅二十歲出頭被冊封為皇后,二十五歲在丈夫駕崩後又挑起擔子臨朝稱制,使危機四伏的王朝轉危為安,這個女子就是鄧綏,東漢王朝傑出的女政治家。

    和熹皇后(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鄧氏,名綏(讀 sui),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漢和帝的皇后,史稱鄧太后。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后自己沒有兒子,但她知道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劉勝年齡大些,但體弱多病,不能繼位;劉隆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她就立其為皇帝,即漢殤帝,尊鄧皇后為皇太后,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自稱“朕”,掌握了實際權力。鄧太后臨朝垂簾聽政,但畢竟年輕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可隨招入宮議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殤帝夭折,鄧綏定立清河王劉祜為漢安帝,時年不足13歲,鄧太后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簾聽政達16年之久。

    4、北魏·文成文明皇后馮氏

    馮氏(442年-490年)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生於長安、北燕皇族。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文明皇后馮氏,史稱“文明太后”;執掌北魏政權二十多年,實行了大量社會政治改革,使國力達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積極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

    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不少,除了當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一個超過馮太后的,因而,馮太后有千古第一後之稱。

    北魏的宮廷為了避免外戚干政,實施殘酷的母死子貴制度,即後宮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賜死。文成帝的妃子李貴人生下了皇子拓跋弘(獻文帝),李貴人被賜死,皇子拓跋弘由馮皇后代為撫養。

    年僅26歲的文成帝死後,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馮後被尊為皇太后。466年24歲的馮太后發動政變除掉了矯詔擅權的丞相太原王乙弗渾,並宣佈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以杜絕因皇帝年幼再發生朝廷遭奸臣憑凌的事情。

    獻文帝非太后所生,欲除掉馮太后;公元476年馮太后毒死獻文帝,再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

    北魏高宗文成帝的皇后馮氏,在顯祖獻文帝和高祖孝文帝兩朝,先後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

    馮太后在文成帝死後兩度攝政,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其孫北魏孝文帝秉承馮太后的政策,更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漢化改革。

    5、北魏·胡太后

    胡太后(?一528年)出生於安定臨涇(今鎮原縣),是北魏司徒胡國珍之女,母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名字已失考(《北史演義》稱胡仙真)史書上多稱之靈太后。因其曾被封為充華,又稱胡充華。北魏孝明帝元詡生母

    熙平元年(516年),宣武帝去世,年僅6歲的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胡充華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實際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權力。

    胡太后個性複雜,她一方面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想借做佛事來彌補罪業。她還具有很高的文學才華,亦是位女詞人。

    一方面,她不惜耗用巨資建寺院、鑿石窟,其建築規模之宏大,實屬歷代之最。另一方面,她又極愛飲宴遊樂。有一次,她帶著幾百個隨從去嵩山遊玩,為了取樂,她竟傳令大開府庫,命王公、嬪妃、公主們隨意拿取府庫中的物品。

    另外,胡太后個人私生活也無節制。有個叫王元懌的人容貌俊美,胡太后便將朝政大權交於他。

    領軍元叉不滿胡太后的所作所為,藉故發動政變,殺掉了元懌,囚禁胡太后。可最終還是被胡太后所殺,此時的北魏朝政一片汙濁。胡太后不顧當時全國連年發生自然災害,競強迫預徵6年賦稅。終於引發廠大規模的反抗,北魏的統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此時,北魏孝明帝元詡逐漸年長知事,深感胡太后所為勢必將王朝帶上毀滅之路,因而決心自己執掌國政。虎毒不食子,可胡太后卻狠心地毒殺了孝明帝。又將孝明帝的獨生女元氏偽稱皇子,讓她登基為帝。

    中國歷史上嚴格意義的第一位女皇帝,史稱“元姑娘”,因為她沒有名字。之所以沒有名字,是因為她登基的時候,才只是一個50多天的女嬰,或許是還來不及取名,或許是取了名史書上卻沒有記載。之所以史書上不載,是因為她登基才一天,又被她祖母胡太后廢去,呆呆熊以前回答的問題中有專門介紹

    後來又將元氏廢位,改立孝明帝堂侄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瞬時間的廢立使天下震驚。

    胡太后自取滅亡的行為,給了山西秀容縣的部落酋長爾朱榮可趁之機,他帶兵佔領了京師洛陽,下令將元釗和胡太后沉入黃河溺斃,又將文武大臣2000餘人盡數殺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河陰之變”

    事變過後不久,北魏王朝便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值得一提的是胡太后還有很高的文學才華,《中國文藝詞典》把她列為中國女詞人,其代表作品是《楊白華》詞。

    6、北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章獻劉皇后,即劉娥(968年-1033年),她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原本出身低賤,宋太宗反對趙恆和她在一起;直到真宗登基時才得以回到宮中,此時劉娥年紀已大,無法生育,真宗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寵幸劉娥侍女李氏,生下一子,是為仁宗趙禎。趙禎一出生就被抱到劉氏那裡,也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皇后為母。【此事為聞名後世的“狸貓換太子”】真宗對外宣佈劉氏生子,冊立劉氏為皇后(德妃)。

    真宗患病,皇后劉氏代理處置日常政事;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11歲的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後來,皇太后消滅了企圖獨攬大權的丁謂一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劉娥臨朝,“威震天下”,有臣子上書,請劉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均暗示劉娥稱帝。劉娥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於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劉娥最終將《武后臨朝圖》摔在地上,明確表態說:“我不是,也不想做第二個武則天。”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公元1033年,劉娥生了重病,恰逢要舉行太廟祭典,劉娥就提出要穿上天子袞冕參加祭典,也就是隻有皇帝才能穿的禮服,也是龍袍,上面有龍的圖案。宋仁宗和群臣沒有駁太后的旨意,最終是將袞冕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給了太后。

    典禮之後,劉娥徹底還政於宋仁宗。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娥崩逝,年六十五,陪葬永定陵,諡號“章獻明肅”皇后

    7、北宋·宣仁聖烈太后高皇后

    宣仁高皇后(1032—1093)蒙城(今安徽亳州)人,大名正儀,小名滔滔。她出身將門,家世顯赫,四歲時,被姨母宋仁宗曹皇后接到宮中,親自帶在身邊撫養。當時,宋仁宗因為沒有兒子,將侄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接入宮中,作為養子交曹皇后撫養。

    趙宗實與高滔滔同歲,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經常一起玩耍。當時都稱趙宗實為“官家兒”,把高滔滔稱為“皇后女”。

    1047年,宋仁宗與曹皇后做主,將高滔滔嫁給了天性孝順的趙宗實為妻,封她為京兆郡君,此事被稱“天子娶兒媳,皇后嫁閨女”。英宗皇后,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病死,終年62歲,葬於永裕陵(與神宗同處)。

    神宗時尊為皇太后。元豐八年 (1085年)哲宗以年幼即位,尊為太皇太后,秉朝政,起用司馬光等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政,放逐變法派,史稱“元沘更化”。且割地西夏,與之妥協。死後,哲宗才得以親政。因為高太后在世之時,對宋哲宗過於嚴厲,導致哲宗上位之後,反對高太后支援的舊黨,啟用神宗任命的新派人士,重新實行變法。

    8、清朝·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出身於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一個官宦世家,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清朝“無冕女皇”,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稱之者。

    以上這八位女主,雖然未稱帝,她們臨朝稱制,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國之主的掌權者。

    【跟著我帶你看見歷史的不一樣】

    看歷史更迭變遷 體輪迴生死不休

  • 8 # 黃小莊

    中國歷史上,共有24位女性掌權者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其母宣太后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並由此揭開了後宮參政的先河。第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后執政。其後,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又成了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據《後漢書·皇后本紀》載,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65653261東漢時期,章帝竇後、和帝鄧後、安帝閻後、順帝梁後、桓帝竇後、靈帝何後六位女性,先後垂簾聽政,史稱“六後臨朝。”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的白痴兒子司馬衷繼位,老婆賈皇后臨朝攝政,由於她荒淫無度,在宮中蓄養“面首”,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強迫她飲下金屑酒而死。465年,北魏文成帝皇后馮太后在兒子獻文帝繼位時開始臨朝,至孫子繼位時再度執政,並幫助其孫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馮太后見識卓遠,鐵碗強權,在位期間使北魏達到了空前的強盛。515年,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太后效法先人,臨朝稱制,但她迷信佛教,生活糜爛,很快就把拓跋氏的基業拖入到風雨飄搖之中。664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臨朝稱制,26年後(690年),武則天成功突破這道簾幕,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 。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女皇帝。982年,北宋時期遼國年僅12歲的遼聖宗即位。母親蕭太后垂簾聽政。蕭太后蕭燕燕是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在攝政期間,勸農桑,薄賦徭,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內政修明,使遼朝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1023年,宋仁宗趙禎的母親章獻太后劉娥垂簾聽政,民間曾把“狸貓換太子”的傳說嫁禍於她的頭上。其實她是一個和武則天相媲美的傑出女主!1085年,年僅九歲的宋哲宗趙煦即位,因哲宗年幼,高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聽政。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啟用司馬光等守舊派,推行程朱理學。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在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兩宋時期,還有六位女性臨朝稱制。她們分別是:徽宗向後、寧宗吳後、寧宗理宗楊後(垂簾兩朝)、恭帝時謝太皇太后和全太后、端宗楊後。1861年,清朝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在年僅6歲的同治帝載淳嗣位時共同垂簾聽政。

  • 9 # 看鑑地圖

    臨朝稱制中制是指皇帝下達的命令,由於後宮女性是不能上廳堂,所以後妃掌權就要“臨朝”。

    說起臨朝稱制的女性,大概都會提到呂后 —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執掌朝政十五年,臨朝稱制八年,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實際上的女皇。就連司馬遷都在《史記》中為其立《呂太后本紀》。

    但是在呂后之前還有一人,第一太后,在中國《史記》中被稱為“宣太后”的羋月是秦惠文王嬴駟的妃子。由於在秦國的後宮之中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和少使,所以羋月也被稱為“羋八子”。

    羋月作為秦惠文王的妃子卻並不受其待見,從她陪著兒子到千里之外的燕國做人質就可以看出。但是,故事的轉折點就在於繼位的秦武王。因為它勇武好戰,經常和其他人角力爭勝。在一次比賽之中,他因為舉鼎而遭受重傷,折斷脛骨,當晚便氣絕身亡。

    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下,羋八子尋求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讓其把自己的兒子接回來繼位成為秦昭襄王。羋八子從一個被嫌棄的人變成了一位高高在上的秦宣太后。

    宣太后專制長達近四十年,基本上是無人管制。十九歲即位的昭襄王本就可以直接親政,但是宣太后並不願意放權。她以太后之名,開啟垂簾聽政的先河。為了穩定兒子的王位,她為其與楚國公主聯姻,還讓自己家族人員入朝為官。

    在其在位期間,任用魏冉,並提拔白起、蒙武等一大批名將。穩定內憂,解除外患。她的這些舉措不僅滅掉了對秦國西部威脅重重的義渠國,還多次突破其他國家的“合縱”。

    宣太后可謂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第一太后”,因為太后一詞便是由她開始。在她掌權期間為秦國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秦國尚武,在宣太后期間,更是盛極一時。由於她大量的重用武將,攻城略地,使得秦國的疆土不斷增加,讓秦國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國。在她去世之後,其重孫嬴政滅六國,建立“大秦帝國”,統一天下。

    但是,宣太后和兒子的摩擦也是不容忽視的。兒子要親政,勢必是和宣太后以及其羽翼發生摩擦的。君主始終是君主並不只是一句空話,在魏國降臣範睢的幫助下,昭襄王廢除宣太后,把“四貴”逐出秦國,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宣太后雖然寵幸男寵,但是卻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也讓國家政權進行平穩的過渡。比起後來的呂后、慈禧等引發局勢動盪之人來比,簡直是判若天壤。

  • 10 # 娛樂綜藝每一天

    女的掌權歷史有好幾位比如戰國宣太后羋八子,漢朝的第一個皇后呂雉,還有唐朝的武則天和清朝的慈禧太后。

    但是真正稱帝也就是武則天改國號為大周 為自己造了名字武曌,意思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位考核制度調整,員工不接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