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查廣維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的綜合測算,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和去年相比只會多不會少!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碎了所有旅遊從業者對鼠年春節的憧憬,上億個旅遊訂單的退訂,讓千萬旅遊從業者欲哭無淚。

    1、旅遊業,損失5139億元

    2、餐飲業,損失預計超過5000億

    3、電影業,損失預計超過100億

    4、水果業,損失無法估計

    5、娛樂業,損失無法估計

    6、酒店業,損失無法估計

    7、快遞業,損失無法估計

    8、金融業,損失無法估計

    9、養殖業,損失無法估計

    這是這幾天網上流傳很廣的一份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幾個行業,旅遊行業名列榜首。

    這份資料的準確性還有待商榷,但是,旅遊業作為損失最慘重的行業,是大家所共知的。

    疫情,又一次讓人見識了旅遊業的脆弱!

    受次疫情影響,全國所有的旅行社全軍覆沒,無一倖免。

    如果說去飯店吃飯的人少了,畢竟還有外賣在訂;電影院關門了,可以線上播放或者延期。

    旅遊業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疫情直接將旅遊業判了死刑,也讓所有旅遊從業者再一次見識了行業的脆弱。

    旅遊是一個淡旺季分明的行業,為了迎接春節的旺季,有很多旅遊社老闆拿出了幾年的積蓄,甚至貸款、套信用卡,提前控了機票、酒店和門票。

    他們沒黑沒白的努力溝通、協調、推廣、收客......就為了能在旺季到來時有一個好收成,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付之一炬。

    旅遊業就是這樣一個如此脆弱的行業,2003年的非典如此,2008年的汶川地震如此,今年的疫情依然如此。

    中國遊客不出門,外國景點空蕩蕩!

    隨著中國暫停團隊旅遊,許多國家的旅遊業也受到了巨大影響。作為世界旅遊業的最大貢獻者,全球旅遊業也因為中國遊客的減少“陷入窘境”。

    2019年,澳洲接待旅客940萬人次,其中796萬人次來自中國。因為受疫情的影響,有澳洲旅行社經營主,一個春節就失去了15箇中國旅遊團。

    而像泰國、越南、南韓、日本這些中國遊客的主要目的地國家,遭受的打擊更大。

    有在做出境的旅遊同行感慨說:平時人流如織的吳哥窟、曼谷大皇宮等知名景點,現在一下子空蕩蕩的。

    未來數月,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損失不只在春節,在未來疫情結束以後的數月裡,旅遊業的冰凍期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有經驗的旅遊從業者根據2003年的非典的情況,預估疫情結束後的3個月將是旅遊企業和從業者最難的煎熬期。

    春節大量的退訂退損已經將旅遊企業的現金流消耗殆盡,未來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旅遊企業將要面臨收不到遊客,發不了團的困境。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作為旅遊從業者,今年春天一定也是最難熬的。

    他們不僅要隨時面臨失業的境地,還要擔心失業後如何再就業的問題。在行業寒冬時期,哪裡還有旅行社會再招人?敢再招人?

    我們憧憬“報復性”反彈的日子!

    經歷過非典的旅遊人,對未來的旅遊業仍然信心滿滿。非典過後,旅遊業的報復性增長給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希望。

    畢竟旅遊的需求還在,中國這個龐大的旅遊市場還在。此次行業寒冬過後,必將會迎來需求井噴的時機。

    努力地活下去,成了他們唯一的目標!

    疫情的突發,對旅遊業來說既是災難也是契機。會有一些旅遊企業倒下,也一定會有一些旅遊企業脫穎而出。

    你用什麼樣的姿態去對待這次危機,未來便會用什麼樣的回報給你迴應。

  • 2 # 諸葛驢鯉魚

    個人認為新基建對提高就業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幫助有限,或者說和基建相關的行業可能會有一定的幫助,主要的還是出口和消費行業的復甦。出口目前來看影響比較大,後期能否恢復還需看國外疫情影響。消費這塊,目前各地政府都開始出臺優惠政策,如消費券,休假2.5天,但促進效果還不明顯。

    總體來看今年的GDP增速可能會放緩,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收入為王,現金為王。

  • 3 # 囀裑離開191064454

    新聞聯播最近屢次提到新基建,今年相關的行業肯定會收到政策扶持。但也並不全是傳統認知裡的鐵路公路機場了,還有數字經濟、5G相關產業等都會享受政策紅利,以此來拉動經濟增長。

  • 4 # 智庫工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轉機和希望,不但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並且從3月份起逐漸復工復產。但在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和辦法恢復和振興經濟上出現了一些討論。有人提出,應透過大上“新基建”來刺激和振興經濟,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透過大上“新基建”有可能重新走上2008年“4萬億”經濟刺激的老路,還有人認為,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新基建”不可能“挑大樑”,應該透過別的方式來恢復和振興經濟。

    事實上,疫情過後立即透過啟動重大基建專案(不管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來恢復經濟和刺激經濟增長,已不是單純的理論問題,而是必須要立即做的事情,這是其他方法無法替代的一條路徑。

    大規模基建是擴內需的有效辦法

    在經濟已然受到重大沖擊,且這種衝擊遠未結束的情況下,希冀透過一般性的復工復產、減稅降費、放鬆流動性、扶持製造業企業和外資企業、扶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等政策性措施來達到恢復和振興經濟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瘋狂蔓延和傳播的情況下,恢復和振興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就是擴大內需,也只有透過擴大內需才能為供給端的農業、工業、物流運輸業和其他各種生產、生活服務行業(甚至也包括外貿企業)帶來生機和活路,也才能帶動國內整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

    擴大內需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透過鼓勵刺激企業和民眾加大市場消費行為來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二是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可放鬆的前提下,短期內透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因此當前最直接、見效最快、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所運用的資金主要是財政支出和政府舉債,由此可以立即把“資金”這條經濟“大血脈”運轉起來。在經濟出現嚴重危機的情況下,市場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完全依靠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解決經濟運轉中的巨大資金需求,可以說希望渺茫。因此,透過政府財政支出和舉債,第一時間就可以將資金立即投入到經濟建設的公共領域中,無疑是在危機發生後拯救經濟和振興經濟最簡單、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大規模基建既可以將鋼鐵、水泥、建材、機械裝置、能源、交通運輸、通訊、電子設施,也可以將“新基建”所拉動的與高科技產業相匹配的許多領域的上下游產業有效地帶動起來。因此,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只看到修路、建橋、搞工程專案,還要看到它是在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恢復和振興,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恢復和振興。

    第三,開展大規模基建專案是在危機條件下大規模解決就業問題的最簡單、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危機情況下,許多企業將面臨減產、停產甚至破產的問題,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口。在這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將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尤其是我們國家現在普遍進行的現代化基建專案(也包括現在提出的“新基建”專案),更是不但可以吸收大量的普通勞動力,而且也可以吸收大量中高階勞動者就業(這其中就包括中國每年新增的上千萬大學畢業生)。

    第四,透過大規模基建專案使得大量的勞動力實現就業了,同時大量的上下游企業也被帶動起來得以恢復生產和擴大生產,社會購買力就會重新旺盛起來,社會財富就會重新聚集起來,各種生產物資市場、生活物資市場、生產性服務市場和生活性服務市場都會重新活躍起來,整個國家的內需市場就會得到活躍和擴大。而國內生產能力的恢復和擴大,內需市場的恢復和擴大,同樣也為國際環境一旦好轉後,出口能力的擴大和出口市場的擴大奠定了新的基礎,做足了充分準備。由此,中國經濟可望較快走出危機陰影,重新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最後,大規模基建與這次疫情防控期間的一些措施緊密相關。這次控制疫情傳播的主要途徑是要儘量避免人們在密集的空間聚集,因此這對許多需要大量人員在同一個密閉空間內進行生產活動的企業(特別是工業製造業企業)來說,其復工復產都會受到很大制約。而絕大多數的基礎設施建設則基本上都是在空曠的自然環境中進行。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在這次疫情後立即大規模啟動基建專案,也是針對此次疫情特點——既要繼續有效控制疫情不能重新暴發、又要儘快恢復和振興經濟的一條不可替代的重要舉措。

  • 5 # 紙上談經

    這次的新基建與之前的基建專案還是有點不太一樣的。之前的基建主要以鐵路公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這次是以5G、人工智慧、大資料、新能源建設為主的基建,目的是透過新技術的發展來完成產業結構升級,從而帶動中國經濟新一輪的發展。

    誰先掌握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水平,誰就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敗地位。4G技術的發展幫助美國從08年金融危機的泥潭中走了出來。5G技術帶來的改變遠超於4G,再加上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中心的建立,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智慧化,更加先進,此外,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環境空氣汙染,間接的使人們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毫無疑問,人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好,生活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 6 # 幽默的李佳

    疫情過後中國的經濟情況可想而知,中國是一個靠出口賺取外匯的國家。現在全球疫情這麼嚴重,各國的海關基本上都巳關停,國內生產出來的商品根本沒法銷出去。所以只有用拉動內需來推動經濟的發展,現在國內各行各業都比較蕭條,但機遇總在。比如我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新建了不少居民住房,有的是商品,也有的是單位福利房,大多是九層以下的踏步房,而且買這些房子的人大多都是六十來歲了,他們巳到了上下樓吃虧的年齡了。個人想法這就是一個機遇,電梯行業能否放利一點,由社群組織統一安裝,我想這個設想應該可行。因為中國的老年人都是有點積蓄的,平時他們都非常節簡,甚至不亂花一分錢。但是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這個錢他們是不會吝嗇的。如果國內所有高層踏步房都來補裝電梯,那麼電梯行業就盤活了,同時還帶動了少數的基建行業。如果疫情之後我們都在危機中找機遇,那麼我們至少不會感到失落太大,起碼我們老百姓的幸福感會油然而生。

  • 7 # 一隻躁動的貓

    傳統的基建就是修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設施,而新基建除了這些,還有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5G基站,大資料中心,特高壓,人工智慧。等待政府政策引導,民間資金紛紛注入,除了帶動勞動市場的就業,還將對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起到重大影響。

    1,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基建投資將促進房地產的穩增長。

    這也就是說,未來住房市場將加大供應,確保供需在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並且會嚴厲打擊炒房子的行為。前段時間某些地方政府的促進房地產發展的政策就受到了中央的管制。足以可見中國政府整治房地產市場的決心,為廣大民眾創造一個公平的房屋買賣環境。

    2,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領域的發展,為家庭購置新能源消費車提供了便利。

    根據國家能源局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預測,預計2020年將新增約公共充電樁15萬臺,照此假設2020年新能源充電樁建設規模預計約為 200-300億元左右。中國那麼大。有個新能源汽車環保又節約,也可以從祖國的南邊開到北邊的黑龍江,不用擔心沒有車沒有電可以充啦

    3,大資料,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我們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這三大領域的投資規模根據相關產業上市公司資料專業評估預計約在1200億元左右。這將促使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新發展期。與個人息息相關的線上購物線上娛樂,線上教育將變得更加便利,或者知識的途徑變得更多,更經濟。而對於企業來說也可以實現大量成本節約,比如線上辦公,線上招聘等,人員成本的節約,辦公場所租金的節約等。

  • 8 # 星空即便元

    不懂。將來肯定好,現在要忍一忍,主要是外貿不確定性有點大,歐美傳統外貿市場有點墜落但墜到什麼程度又不知道。您屬於哪個階層?我個人判斷是,和普通人關係不大,部分有錢人關係更大。

  • 9 # 小散擒牛

    這次全球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巨大影響最少要2--3年後才能恢復正常,還是一切很順利沒有發生系統風險情況下。如果又發生系統風險這個時間估計就更長了。

  • 10 # 混吃混喝混光陰

    什麼是危機!如何解決危機?危不解決就不會有機的存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民生是一切發展的原動力,揹著沉重的包袱前進將會舉步維艱,帶病工作,很難會有大的成績。

    按理說發展幾十年經濟應該最不缺的就是錢,而流通領域與現實恰恰相反,老百姓沒錢消費,或者不敢消費,房貸,醫療,教育透支了過去與未來。經濟的本質就是流通,關乎民生是社會繞不過去的坎,如何把坎變成階梯成為當下必須面對的現實。

    正氣存內,外邪不侵,牢記使命。擁有健康,才會有長久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石出任遠大集團、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王石為什麼有這麼多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