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酒那些事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中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在古代這段時間,白酒幾乎都是採用的壇裝白酒,沒有瓶裝白酒的出現。

    至遲在清中葉,茅臺酒運輸採用土陶壇或當地人稱卮子的特製竹簍。零售採用圓土陶瓶。土陶壇無所謂包裝,土陶瓶則以豬尿包皮封口,上貼紅紙,書“茅臺酒”或“××燒房回沙茅酒”字樣。

    以豬尿包皮封口,今天看來是有些粗俗,但在當時卻是精密、有效的包裝方法。為此,茅臺鎮甚至形成了一項專門產業。燒房以油紙包木塞填塞瓶口,再用豬尿包皮經特殊處理後套於瓶口,豬尿包皮的水分乾燥後自然收縮,密封效果不錯。

    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建立後,茅臺酒產量迅速上升,豬尿包皮供應不足,只得改用豬小腸做茅臺酒封口。為此,茅臺酒廠致函習水、遵義、桐梓、金沙、古藺、赤水等縣食品公司,大量收購豬尿包和豬小腸。

    木塞要先用水浸泡後煮沸,取出放入木桶,清水浸泡,每天換水,至水不染色,取出曬乾備用。包裝時,將酒瓶洗淨灌上酒,再將木塞堵塞至與瓶口齊。豬尿包用熱水洗淨,用鹼水浸洗,清水沖洗,趁溼套住瓶口,用青麻絲紮緊。放置幾天,豬尿包皮收縮後貼上商標,裝入木箱。

    1959年後,內銷茅臺酒仍用豬尿包皮封口,外銷茅臺酒則改進為軟木塞子套玻璃紙,外套膠套,然後再貼上商標包上宣紙。隨後,改為塑膠內塞代替軟木塞。

    20世紀70年代,茅臺酒包裝由木塞封口逐步改為塑膠內外蓋封口,並啟用塑膠制內塞和螺旋外蓋。1979年,有人提出茅臺酒酒瓶蓋不便開啟,而且外華人認為塑膠瓶蓋檔次低,可能產生化學變化影響酒質。然而,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這一問題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解決。

    直到1984年1月,茅臺酒的瓶蓋才逐步全部改用扭斷式防盜鋁蓋。到20世紀90年代末,茅臺酒防盜式扭斷蓋正式投入使用,開創了中國白酒瓶蓋創新的先河,領行業風氣之先。

    地方國營茅臺酒廠成立後,茅臺酒曾長期在瓶身貼上商標後,外包宣紙。時至今日,這種包裝方式仍在貴州茅臺鎮廣泛採用,成為醬香型白酒典型的包裝方式之一。

    1976年,國外銷售的茅臺酒取消瓶外宣紙,改用彩印紙盒。飛天牌茅臺酒的彩印紙盒,正是在這一時期確定下來的。從1986年12月起,國外、國內銷售的茅臺酒才開始統一採用精製的包裝盒。

    80年代至今,茅臺酒標還有過一些細微的調整和變化。比如,1992年元旦開始,茅臺酒增加了絲綢質地的電腦刺繡飄帶兩條,分別繡有“中國貴州茅臺酒”和“中國名酒世界名酒”字樣。

    從1985年開始,茅臺酒推出了由高階工藝師馬熊設計、用銅爵造型的酒杯作為裝飾的“珍品”包裝。作為中華酒文化的代表,茅臺酒的檔次和品位得到了很大提升。“珍品”包裝茅臺酒1986年獲得了亞洲包裝設計最高獎“亞洲之星”,這也是中國包裝行業第一次參加的國際性評比。

    1997年7月,茅臺再開國內白酒先河,創新開發了茅臺陳年酒,首次包裝生產30年、50年的陳年茅臺酒。1999年1月,又開發生產了15年的陳年茅臺酒。

    其中,80年陳年茅臺酒包裝為玉璽型,用花梨木雕刻,四周以浮雕形式刻

    上“源遠流長”、漢帝騎馬圖、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牌、宴請圖等,底面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篆刻,加密碼鎖,配置80年茅臺酒專用杯;瓶體為紫砂陶,使用開片工藝,兩邊雕刻栩栩如生的青龍。陳年茅臺酒的推出,以其包裝先聲奪人,再次引領了中國白酒風尚。

    20世紀50年代初,茅臺酒包裝箱用方形木箱,先是35瓶一箱,後改為30瓶一箱,再改為25瓶一箱,隨後又改為20瓶一箱。箱底與酒瓶之間以稻草、穀殼做填充物,以防運輸中的擠、壓、震、碰撞等。

    為了適應國際包裝箱慣例,20世紀60年代初,茅臺酒包裝箱由原來每箱20瓶改為24瓶,木箱兩側用10毫米鐵皮加固。到1973年,茅臺酒包裝箱改用紙箱,箱內填充物棄用稻草、穀殼,改用瓦楞紙間隔。數量規範為12瓶一箱。

    這期間,還發生過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茅臺酒包裝箱採用紙箱後,鐵路運輸部門認為紙箱經不起擠壓,不能確保安全運輸,不予起運。茅臺酒廠的工作人員急了,只好找火車站領導做工作,並親自站到紙箱上踩踏,以證明紙箱的耐壓性,鐵路運輸部門領導這才同意運輸紙箱裝茅臺酒。

    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的事,在當年卻是經歷重重困難的創新之舉。此後,國內白酒及其他飲料的包裝,才改用今天人們常見的彩盒和紙箱。

    茅臺酒包裝的改進和創新,多次開創行業先河。可以說,這是國酒茅臺為中國白酒發展做出的一項重要貢獻。

  • 2 # 寧夏非遺承李記酒坊

    酒以瓶計,始自宋朝。

    唐以前的酒產品,沒有特殊的酒包裝,宋朝的成品酒採用了標準化的措施,普遍使用瓶裝,每瓶容積相同,大致一升到三升不等。宋人逐漸把成品酒稱為瓶酒,有“大瓶”、“小瓶”、“銀瓶”、“經瓶”等稱呼,經瓶一般以陶土瓦和陶瓷瓦製成,銀瓶酒的酒一般屬於優質酒。售酒形成了瓶裝和散賣兩種形式,當時也有了酒瓶回收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不值錢的夜明珠為何在古代就是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