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橙電影
-
2 # 育兒大家學
必須要重小抓起,小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之前給他們正確的引導,決定了他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點無須質疑,早已被教育學家論證過,我自己的孩子每做一件事情,我都會告訴她為什麼?比如吃飯。我要求她吃的乾乾淨淨,有時候她哭著對我說為什麼一定要吃完呢?我告訴她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復出,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糧食,因為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捱餓,吃不飽飯!現在我的孩子吃飯特別好,絕對不會浪費糧食,這就是教育的作用!
-
3 # 小土豆15
謝邀!素質教育其實就是“養成教育”,從小規範孩子的行為,點點滴滴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潛意識裡能自覺認識;做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錯的!記得八十年代北京海淀區教育機構專門出版了一本書即;養成教育!建議年輕父母多看看!肯定受益。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綜合素質!平時溺愛孩子!遇事袒護孩子!儼然成為家中“小皇帝”的做法!本質上是害孩子!也是再給自己挖坑!無數事實證明,從小嬌慣孩子最後結果坑了孩子坑自己!素質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
-
4 # 楷書
我對“素質教育”的說法不敢苟同,因為持此觀點者往往以“應試教育”作反面教材。其實如何分得清!這裡不多費口舌了。如果把“素質”理解為品行素養,那我贊成,確實應當從小抓起,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父母要擔當起這個責任。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應制訂家法,依法行事,決不遷就。習慣成自然,良好家風帶出家門,美好品行令人羨慕,孩子走到哪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家家如此,孩孩如此,祖國興旺,萬國來朝。
-
5 # 家若絹畫
兒童的天性是玩,成人們應該知道這是上天給的本性,現在的人們,都在拔苗助長著,誰也不用說誰,美其名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我看,這是純扯蛋,違背自然屬性的教育,帶來的後果,綿延之長,影響終生,素質教育,是長期薰陶的結果,成人之後,未為晚也。所謂的素質,最大的體現是禮貌,遵守。乖乖羊和一頭狼,不知誰能生存的更長遠和有尊嚴。
回覆列表
今年5月份,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人張勁碩的一條微博引爆網路:“這是學生們剛剛離開動物博物館的現場,滿地垃圾,一片狼藉。每次博物館裡只要來了孩子,就好不了,破壞力很強……儘管進館前我們說明了注意事項,但學校老師、家長也不教育孩子如何參觀博物館。博物館成了遊樂場,孩子進來追跑打鬧,大聲喧譁。”(2016、5、6北京晚報) 這條微博引發了人們對當前素質教育的討論。筆者以為,素質素質教育並不一句空洞的口號,推進素質教育需要一個載體,這一載體就是家長和老師必須從小抓好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由此,筆者想起這樣一件事: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把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與成人相比較,孩子的可塑性最強,他們就像一件件需要被雕刻的藝術品,家長和教師實際上就是藝術家,雕刻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與真正雕刻不同的是,我們塑造的是一個個有生命活力的人,他們天生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生命屬於每一個人只有一次,不像雕刻藝術品那樣,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因此,從小抓好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每個孩子的一生負責,也是對整個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家庭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懂事那一天起,父母就要在充分尊重孩子選擇的基礎上,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必須持之以恆地做好?哪些事情必須立刻停止?同時,父母要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可惜的是,由於獨生子女的緣故,許多年輕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要什麼給什麼,致使許多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小犟牛”、“小依賴”、“小散漫”、“小野蠻”、“小磨蹭”、“小馬虎”,公共場所發生的諸多不文明的行為,其實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許多家長還片面地以為,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是學校的事情。試想,孩子在家庭中連起碼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都得不到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又從何談起?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幼兒園和學校是第二場所,也是最為重要的場所,教師無疑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說它重要,原因在於學校是專門育人的場所,教師是育人方面的專家,而且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許多家長一生可能只教育一兩個孩子,而教師一生要面對成百上千個孩子,他們在教育方面積累的經驗要遠遠多於家長。因此,幼兒園和學校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責任,從孩子入學那一天起,學校就要按年級、分階段制定一系列規則,規範學生的言行,並透過反覆訓練,矯正學生在家庭中養成的不良習慣。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唯分數至上,認為只要學生學習成績好就一好百好,結果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也影響了學生成績的提高。因為學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中沒有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習效率低下,提高學習成績自然就化為泡影。從這個意義上講,習慣養成教育雖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但卻是其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素質教育“質”的指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社會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場所。經常聽人說“5+2=0”,是指學校的5天的教育被2天的社會教育消解為0,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既有來自於家長認識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原因。整個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學校與家庭、社會沒有達成共識,要求不同步。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必須做到協調統一,形成教育合力。正如有的專家所比喻的那樣:“如同雕刻匠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狀你一鑿、我一鑿,誰也不顧誰,這塊大理石就會成為一塊廢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藍圖去雕刻,大理石才會成為一個美麗的形體。”教育學生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協調一致,才能形成一種合力,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