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坐看雲起歌聲嘹亮
-
2 # 騎城之宇
充分了解他,才能對症下藥。不瞭解他的人給的建議都不是最好的建議。如果想得到好的解決方法,有兩條路,自己充分去了解他,然後自己得出解決方法,另外就是把你所瞭解的情況告訴你要求助的人,一起得出解決方法。
-
3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一、興趣從何而來?
大家都覺得要培養孩子的興趣,但很少去探索人的興趣從何而來,最後是家長無意間打擊了原來孩子已有的興趣。好心辦了壞事。
舉個極端的例子:
60、70年代,我們小時候,不存在要培養孩子吃飯興趣的問題吧?為什麼現在讓孩子吃飯也成了家長頭痛的問題?餓了吃飯,本是人的本性,莫非現在孩子本性變了?還是孩子所處的環境變了?
再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是一種愉悅,體驗自己價值的過程,而現在很多大齡男女都怕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了……人沒變,但環境變了,將人的本性壓抑了。
小結:
反思:
如果某人對某事沒興趣了,就應反思在做某事的過程中得到以上的成功與愉悅體驗。
二、學習與學習興趣學習,本來是人類對陌生環境探索並積累成功體驗的過程(想想,嬰幼兒是不是各種好奇各種新鮮,總喜歡用手指到各種洞裡掏?)。
但當我們將學習等同於聽課做作業背答案考試……學生沒能享受積累探索、提升成長並得到認可欣賞的體驗,何來引發學習興趣?
三、如何引發中學生學習的興趣?蘇強多年的兒童教育實踐與探索的體會:
1 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
對英語沒興趣,就讓他看英語電影,玩英語原版遊戲等。
對背古詩背古文沒興趣,就引導學生用想像、畫畫、畫記憶圖的方式。有次我和二個初二男生用古詩記憶圖的方式背古詩,二男同學很有興趣,最後倆人鬥狠比賽,二天時間就熟背了必背的60多首古詩。
2 讓孩子享受和積累愉悅成功體驗
通常家長習慣用“答案是不是正確”“成績是不是高分”來衡量孩子。我更願意用各種標準來衡量,如
你的創造力很不一般……
你想象力比我還好,我都想像不出來……
你做事很專注!
你畫得很有個性!
你朗讀很有感情!不做主持人浪費了……
你看《三國演義》,對相關的背景和人物瞭解很深,能和今天的現象聯絡起來思考總結……
……
等等。每個人都喜歡得到欣賞和認可。
三、建議指望老師在課堂上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來教學不現實,想想一個班那麼多學生。只有家長才最瞭解孩子。
以其讓孩子陷入做題考試的困境中,不如家長和孩子早點接觸學習關於孩子思緒特點和學習方法的課程。
-
4 # yuyu428
興趣源於愛好,先了解孩子對學習的看法,未來的規劃,引導選擇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去學習,有目的性的學習可以更好的引發興趣,且熱度持續。
-
5 # 易家復興
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多是因為學習成績不佳,灰心所致!首先要找出學生在功課方面的特長,在此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有成就感,成就感會增加學生對特長功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點帶面,學生對學習就有興趣了。
-
6 # 九零後說大事件
首先說明一點,我是九零後。在上學的時候我認為學習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因為每日千篇一律毫無樂趣可言,每天點名,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偶爾去提問一些問題,有的人聽懂了,回答上來,有些人沒聽懂沒回答上來,老師就會說:我講了這麼多遍,你還是聽不懂,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跟學生無互動,完全是上下級關係,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平等溝通的過程中產生互相學習的理念!老師也不是什麼都會,學生也不是什麼都不懂,比如,學生體育比較好,或者電腦玩的不錯,那可能老師並不擅長,就完全可以相互交流,認可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會認可你!!!
-
7 # 茶餘飯後的閒聊
交到愛學習的朋友!別說什麼愛好興趣之類的。試想一下,學生時代是很怕孤獨的,別人都成群結對的,而你孩子孤零零的一個人。如果有興趣相同的朋友,兩個人還會相互競爭學習,這樣就慢慢會體驗學習的樂趣。
回覆列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考中65%的內容來至於高一數學知識,打好基礎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因此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
學會用多媒體驗證理論,加深對概念、理論的認識!如會使用幾何畫板,你就可以驗證好多理論!用幾何畫板畫函式影象,總結加深函式性質、用幾何畫板研究圓錐曲線等等,這個工具很實用,對數學學習幫助很大。
學會領悟概念,理解同類概念的聯絡。數學的認識即需要廣度又需要深度,理解問題不能看表面。如函式概念,構成函式的條件是什麼?函式間的共性和差異是什麼?如何判斷函式?等等。高中數學概念太多,需要加深理解!
多看著有關的趣味知識,加深對數學概念的認識。比如課後有連結部分,你可以去閱讀下,增加對知識的瞭解。
有了興趣,就能入門,才是學好的基礎。略談幾點,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