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鶴凌空
-
2 # 家庭教育感悟
題主描述孩子上初一了,每次回到家總是悶悶不樂,對什麼也不感興趣,對學習也不自信,其實這不是對學習不自信的問題,而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動力的問題。
因為上了初一以後,很多孩子感覺到初中學習真的是太累了,小學5:00放學,最多9點就把作業寫完了,孩子就可以玩一會,或者上床睡覺了,但是上了初一以後,每天晚上作業很多,要寫七門功課的作業,而且作業的難度要比小學作業難很多,經常寫到11點,讓孩子感覺到很累,所以他悶悶不樂他們面對作業唉聲嘆氣,沒精打采提不起精神,只能疲於應對,反映出孩子還沒有進入初一的學習狀態,他們還沒有做好在初中艱苦奮鬥,吃苦受累,刻苦學習的思想準備,初中三年學習負擔會越來越重,壓力會越來越大,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吃不了這份苦,對學習沒有動力從而被分流到了職高結合到初一學生,如果他對學習沒有動力了,他的成績就上不去,成績越來越低,那麼他會對學習就會越來越沒有自信,等到了初二知識越來越難他學習起來又越來越吃力,逐漸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自信來自於成績的不斷提高,來自於自己對學習的刻苦努力,自信不是口頭上虛無縹緲的安慰和鼓勵,而是需要實打實的去付諸於奮鬥,所以在初一的時候,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喚醒孩子內心對學習的動力,儘早投入到學習中對於孩子平常的學習,家長要經常給予關心和鼓勵,平時孩子學習很累,到了星期天,家長可以抽時間陪孩子出去逛逛街,吃吃美食,看看電影,逛逛書店,讓孩子緩解一下壓力。
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
我常常對學生說,自信不來自於自我告誡,它來自於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哪怕是一點點成績。
“自我告誡”式的自信,通常只是口頭上的自我安慰——人要又自信,別人不相信我,我還不相信我自己?
可是,天天說“自信”,卻天天沒進步,月月沒起色,今天和昨天一樣,這個星期和上個星期一樣,這個月和上個月一樣,今年和去年一樣...所謂自信,就在這樣的情境中不斷地被“透支”,被“侵蝕”,最後,“轟然倒塌”,蹶而不振!
那麼,“自信”來自於哪裡?我認為,自信,來自於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或者說進步,換句話說,自信,來自於“成就感”。
如此說來,樹立自信,不是個理論問題,更不是道理問題,而是實踐問題,是紮紮實實的,有效的行動。
作為老師,作為家長,從學生(孩子)最容易做到,最能取得成績的那個地方做起,並及時鼓勵學生(孩子),充分肯定其細微的變化,堅持四五個星期,就會讓學生(孩子)產生感覺,進而由感覺到感悟,由感悟到進步,便順理成章了,自信,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孩子)能有細微的變化,能堅持幾個星期,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值得褒獎的!
請記住,對於缺乏自信的學生(孩子),老師家長越俎代庖的焦慮,不厭其煩的嘮叨,苦口婆心的說教,不切實際的攀比,空洞無物的“鼓勵”,都是無濟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