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mxpert

    慣性和引力之間,沒有什麼直接聯絡。不論是否受力,物體的慣性是始終存在的,而且不隨外力的大小而改變的。

    慣性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代表了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就是說,質量越大,改變它的運動狀態越難。

    引力是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的相互作用,即萬有引力。具體的計算公式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 2 # 物原愛牛毛1

    牛頓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基礎上發現了牛頓第一定律,這個定律又叫慣性定律。慣性的定義也來源於此。說的是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況下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或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的質量是慣性的唯一量度。可以看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和形變的原因。

    不得不說牛頓的這個慣性概念在哲學上是符合邏輯的,那就是事物在沒有任何原因(比如說加外力)的情況下是不會變化的,符合嚴格的因果律。即事情變化必有因。這也許就是慣性的本質。但這個慣性概念是建立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上,牛頓抽象出一個凌駕於任何一個參考系之上的不受任何外力的絕對靜止參考系。存在著絕對空間度量和絕對時間度量。所以這個慣性概念在今天看來是不精確不完備的。首先前提就錯了,這個不受任何外力的絕對靜止參考系是不存在的。按照牛頓自己的理論這個宇宙到處充滿了萬有引力,處處受到所有天體的引力場。這個慣性定律是個沒法得到驗證的先驗性公設,所以牛頓力學的慣性運動只能停留在理想的思想實驗中。他對慣性機理本質的解釋想當然而。馬赫在其《力學史評》一書中對牛頓力學進行了很徹底的批評,其中對慣性他認為與引力有關,他不認為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他甚至提出了一個假設,比牛頓再徹底再理想一點:他說假如整個宇宙只有一個物體,那麼它還會有慣性嗎?物體之所以有“慣性”是因為所有天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物體自己的屬性。他還認為所有的參考系都是平權的,沒有什麼特殊的參考系,慣性也具有相對性。為了解釋牛頓的水桶實驗他甚至得出結論:慣性力就是引力。至此我們說到了本質上了。慣性和引力有著緊密的聯絡,慣性就是在引力場中產生的,是在引力作用下的一種外在表現。可以說沒有引力就沒有慣性。慣性的概念應該有引力的參入。

    實際上愛因斯坦就是吸取了馬赫等人的思想提出了等效原理,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其中的等效原理說的就是慣性力和引力是等效的,他從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這個事實出發,揭示了宇宙的本質。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只不過是大質量天體引起時空彎曲的幾何表現。象地球等行星圍著太陽轉的運動正是沿著彎曲的時空――“短程線”在運動。(“短程線”又叫“測地線”。)它們就是慣性運動。而在牛頓力學它們不會被認為是慣性運動,因為它們正在受到引力這個外力不斷改變運動狀態,它們即不做勻速直線運動也不是靜止狀態。而現在慣性的概念得到了推廣,也賦予了實際的意義。所以慣性的概念應該是:在宇宙時空引力場中,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會沿著短程線運動。這個概念也遵守著因果律。因果律有很多表現方式。

  • 3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該如何解釋這句話呢?我知道無論是哲學還是物理都必須“精確”的解釋。

    而我以為問題本身恰恰就是答案。我們不能在宇宙中找到一個真實的慣性系。而引力質量又與慣性質量嚴格相等,這已經是公認的。但這絕不是巧合。

    所以解釋慣性系的答案還是引力,必須是引力。當然最根本的東西還是物質。因為物質產生引力。

    也就是說物質的引力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這就是我的觀點。這樣為什麼在宇宙中找不到慣性系的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引力。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沒有迴圈論證的嫌疑了,因為根找到了。

    引力如何使得物質具有慣性?是我要接下來分析的。 這時候我要引出另一大家熟悉的關鍵詞——引力場。

    我們知道任一物體在空間任一點的引力影響用一個表示該點引力‘強度’來代表。嚴格講,一個物體的引力場可以延伸到整個宇宙,但實際上它的影響只在它的近鄰區域才是顯著的。這點透過萬有引力公式便可以看出。

    也就是說一個物體,它受到四面八方的萬有引力的影響,處於密集的不均勻的“引力場”中。而這個引力場顯然是由宇宙中的四面八方的物質所產生的。正是這樣的引力場,使得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即我們所說的慣性。 而且物質質量越大,保持這樣的運動狀態的能力就越強。這與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不謀而合。

    而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克服慣性。準確的說是引力場慣性。而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後,便會處於“新的”引力場中,“新的”引力場依然有保持它繼續處於當前運動狀態的性質。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情況稱之為:引力場均衡。

    而且我願意將同一個物體的相對靜止“引力場均衡”轉變為相對運動的“引力場均衡”的轉換速度定為光速。 這裡的轉變主要指從慣性系到非慣性系的運動狀態轉變。

    而且我認為物體的運動不是絕對空間中的絕對運動,而是相對於宇宙中其他物質的相對運動,因而不僅速度是相對的,加速度也是相對的;在慣性系和非慣性系中物體所具有的慣性是一種宇宙物質引力場的表現,即是宇宙中其他物質對該物體的作用;所以物體的慣性不是物體自身的屬性,而是宇宙中其他物質產生的引力場作用的結果。但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引力場是根據物體的質量“智慧”作用物體的。這就是為什麼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是嚴格相等的原因。

    也可以這樣表述:慣性是物體自身屬性的延伸,與物體本身不可分。但是本質是物體引力的作用。 假設引力消失,那麼慣性將不復存在!! 顯然這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馬赫是第一個批評牛頓的經典力學時空觀的人。而愛因斯坦正是吸取了馬赫原理的精闢理論,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而馬赫原理的觀點是宇宙整體物質決定慣性。 馬赫強調了宇宙物質的整體對於慣性的作用,卻忽略了物體本身。

    事實上牛頓是將慣性看作物體的內稟屬性;而馬赫則認為慣性是宇宙物質整體作用於物質的結果。而愛因斯坦贊同了馬赫的關於慣性的認識。

    那麼應該是這樣的,馬赫批評了牛頓的絕對時空,那麼就應該想到了物質作用的傳遞速度是有限的。不是牛頓認為的超距作用。可以如果將慣性視為整體宇宙物質的作用,那麼顯然這是一個宏觀考慮,遠距考慮。

    比如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叫殷 業的大學生的論文《馬赫原理及其物理模型》中贊同馬赫的這種觀點。他寫道:如果慣性與近場宇宙物質有關,近場宇宙物質又是不停運動的,也就是分佈是變化的,如太陽相對地球上的物體,一年四季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變化很大。在冥王星上,近日點和遠日點要差1.68倍,所以必然得出慣性是變化的,但我們一般認為如果物體相對慣性參照系靜止,則相對於該參照系的慣性是不變的,這就產生了矛盾,所以慣性只能與遙遠宇宙物質有關。

    我認為如果慣性只看作遠場宇宙物質的話,反而大錯了。遠距離傳遞的滯後性,於我們現在所觀測到慣性現象嚴重不符。這樣滯後性表現在相對於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物體抵抗運動狀態的改變是立刻體現的,而遠場宇宙物質考慮到傳遞速度有限則不能。如果不考慮傳遞速度,那麼又回到了牛頓的超距作用,這與之前的馬赫批判矛盾。

    馬赫為了避免近場宇宙物質的“慣性變化”問題,而改為遠場物質作用。而愛因斯坦接受了馬赫的觀點,卻也反對慣性只是遠場宇宙物質的總作用。卻無法說明近場宇宙物質使得“慣性變化”的問題,認為會導致引力質量不嚴格等於慣性質量。所以這是他走向用彎曲空間解釋引力的根本原因。

    而作者在上面所說矛盾,我覺得恰恰應該是支援了我的引力是慣性源泉的論點,也是慣性質量嚴格相等於引力質量的原因。 其實上面作者的問題,可以轉化為地球表面的情況。比如地球表面100KG的物體,在不同緯度,所受到的引力不同。也就是說考慮引力不僅要考慮她的質量和距離,而慣性目前只認為與質量有關,與距離沒有關係。

    而如果假設引力是慣性的源泉,那麼就意味著慣性的大小也需要考慮距離。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想,引力無論在地球哪個位置,有變化,都改變不了同樣質量的物體的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嚴格相等的事實。而引力作為慣性源泉,引力的變化,對於慣性質量是不變的,而慣性力變了。首先這和馬赫把宇宙總物質的作用對於物體產生慣性是同理的。

    一定要理解引力是物體與物體的作用,而慣性強調當物體作用與自己時,自己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他受引力場影響,卻不遵從距離反比定律。這樣就可以解決馬赫問題了。。關於這樣引力場是慣性的源泉所涉及的傳播問題,我還會在下面文章中介紹。

    在這裡提前介紹一下。馬赫原理強調整體宇宙物質對物體的作用構成慣性。在愛因斯坦眼裡,首先想到的宇宙物質所構成的空間!這就是馬赫對他的啟發。而這樣的空間是彎曲的,正是引力的產生根源!! 他一定是這樣的思路。

    引力場是物質的整體,物體與物體的作用卻需要以物體質量本身在引力場中發揮作用。這就是我的觀點。

    那麼我上面說的,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據於此,愛因斯坦以等效原理,建立廣義相對論,這個前提是恰巧正確的。但是顯然是不夠深刻的,需要修正。

    可能你會問了,為什麼不反過來說慣性是引力的源泉??我認為是不能的。引力是一種具體可以測量的力,而慣性本身不是力。它與物質本身有關,更與他周圍所有物質形成的引力場有關。宇宙物質引力場作用與具體物體使得物體具有慣性。而且物體的質量與引力場的作用力成正比,所以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

    愛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等效的。根據等效原理,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為廣義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參考系都是不變的。[2]

    這與我在上面所說宇宙物質引力場使得物體具有慣性是一致的。這樣的一致性不會因為參考系不同而不同。

    簡要說明引力與慣性的關係就是這樣的:

    引力是物質與物質之間的作用。引力場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而且這種慣性的大小隻於物質的質量大小有關。而質量大小,又會覺得引力大小。所以這就是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嚴格有正比關係,是正確。愛因斯坦以此建立等效原理也是正確的。

    根據上面的文字,相信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我所說的引力是慣性的源泉。引力決定物質具有慣性。假想宇宙物質,沒有引力,那麼物質也就沒有慣性。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慣性本身不是一種力,是一種物質在引力場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不要拿引力和慣性力做文章,去為難“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我本人一開始,也對此問題,頗為頭疼。但是其實是錯誤的。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引力的產生,我在文章中已經說了,認為是物質結構,物質組成,物質運動所導致的一種必然聯絡。其他宇宙三種力,也於此密切相關。

    但是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粒子運動情況下,表示出截然不同的作用。

    這在哲學上,也是非常講的通的。

    由於來說,試著去尋找宇宙統一的“力”,是正確的。就像我在結尾中說過。他會是一個非線性的系統。而不是單一的,線性的公式。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相反。

    我相信在《變化》一書中,漏洞百出,而且我也確實不是科班出生。甚至對於數學公式,物理公式幾乎記不住幾個了。可是我依然認為我的思想,可能對於一個科班研究者,能起到開拓思想的作用。這就是我要結果。這樣我就非常開心了。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 4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宇宙中只有唯一的一種運動參照系-渦旋運動參照系,在渦旋運動參照系中,因為物體的運動必然以消耗引力勢能作為代價,所以一物體的慣性質量永遠要大於其引力質量,簡而言之,在相互作用的框架中,質量不是恆定不變的耐用品,而是變化著的易耗品。

  • 5 # 蕊香益人

    慣性――一切物體在原有力向中運動,在沒有第三客觀的相力時且受力或施力的一方在內秉中平行運動的物,這個平行運動的物被此相對是慣性運動

    引力――兩兩相對持對的物,在質量、溫度和距離上沒有第三客觀場或物的持對下,產生的力:如大吸小,對於小來說是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天貓雙11,阿里巴巴CEO張勇預測單量將突破10億,快遞公司是怎樣備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