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蝸牛沒腹肌

    劍,一種飾品,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中國古代社會出現過這樣一種社會風氣,那就是文人挎劍。這種社會風氣在唐朝時期較為盛行,與當時的社會風尚密不可分。唐朝的文人尚武大家都認可,比如“詩仙”李白。他的詩不但被人稱頌為“唐代三絕”之一,其劍術也僅次於大將軍裴旻(唐朝著名劍客)。杜甫也曾作詩描繪當時的劍舞高手公孫大娘的舞姿,再加之當時的文人墨客大多性情豪爽。在這種社會風尚的影響下,形成文人挎劍的社會風氣也不難理解。

    文人挎劍這種社會風氣到了宋朝卻並不是十分常見,文人不再佩劍而是執扇,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風氣,文人執扇。這種轉變並不是因為宋朝的文人不再尚武而是因為儒學的發展,尚武在儒家學說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說宋朝比唐朝時期更加尚武,不但習武風氣濃厚,朝廷也鼓勵鄉民習武,政策也相對開放(水滸傳就反映了尚武的宋朝社會)。高度發展的儒學更加追求風雅淡然,以扇為飾品也更為合適。在這樣的社會風尚下也不乏諸如辛棄疾這樣精通兵法、能帶兵打仗的武學高手。

    兩種社會風氣的轉變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唐朝實行科舉制度,習武之人的地位逐漸降低,文人也不再佩劍,因為科舉考試成為了主流的上升途徑。制度決定文化,文人挎劍的風氣也在唐朝逐漸消亡。這種風氣的轉變並不代表尚武精神逐漸消亡了,而是換做另一種方式繼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到底給了女人什麼?如果可以重來,你還會選擇結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