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成大夫

    一、疫苗臨床試驗要求較藥物更加嚴格

    藥品用於病人的治療,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藥物時,只要藥物的治療作用大於其所帶來的毒副作用,都可以選擇使用。

    疫苗不同於藥品,多數是用於健康成人與兒童,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要求比用於病人的藥品要嚴格的多。如果不能保障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就給健康人廣泛應用,不到無絲毫作用,反而有害,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所以,疫苗的臨床經驗雖然與藥物一樣,也分為四期,但試驗要求要遠大於後者。

    疫苗在進行臨床試驗前,首先進行候選疫苗的研製。研製出候選疫苗後,先進行動物試驗,包括小動物試驗及更接近於人體的大型動物攻毒實驗,候選疫苗在動物身上安全且能夠確實產生保護作用時才能進入臨床試驗。

    二、臨床試驗共分為四期

    1、I期臨床試驗。

    候選疫苗被批准進入臨床試驗後,首先進入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主要測試候選疫苗的使用劑量及在人體內的安全性。一般人數不多,招募健康受試者30人左右,多者也可有數百人。

    對所有參與臨床試驗的受試者,都要詳細瞭解試驗的風險,簽署知情同意書,並得到適當的經濟補償。

    I期臨床試驗相對容易透過,畢竟,在動物身上已經驗證了其安全性,在人體內一般也是安全的。

    但也有例外,畢竟,人體與動物的反應不可能完全一致。

    比如,美國的一款預防埃博拉病毒的候選疫苗rVSV-ZEBOV。在日內瓦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中,共招募59例健康成年人,接種1針次兩種劑量的rVSV-ZEBOV。接種後11例受試者出現關節痛症狀,其中9例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關節炎。由於不良反應明顯,該試驗於2014年12月暫停。後來,研究團隊降低了疫苗的劑量,重新啟動該試驗。

    2、II期臨床試驗。

    需要招募300人以上,且一般在高危人群中進行,初步評價候選疫苗在人體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並對候選疫苗的使用劑量進行研究。

    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釋出資訊,中中國產艾滋病疫苗(DNA-rTV)進入到IIa期臨床試驗,將在北京佑安醫院和浙醫一院開展臨床試驗,計劃招募160名年齡18-55歲之間、HIV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健康志願者,試驗週期為2年。其中,北京佑安醫院招募104人,浙醫一院招募56人。招募物件包括高危人群(男同)和普通人群。

    受試的針劑既有疫苗,也有安慰劑。採取雙盲設計,試驗者及受試者都不知道具體哪些人群使用疫苗或者安慰劑。受試者會得到1.5萬元人民幣的補助。

    目前試驗結果尚不明朗。

    Ⅱ期臨床試驗失敗的也很多,比如2004年,由默克公司進行的“V520”預防性艾滋病疫苗人體試驗,2007年分析測試了其中1500位受試者,其中絕大多數是男同性戀者。741位接受了疫苗的分組中有24人被感染,而762接受了安慰劑的組群中,只有21人被感染。說明這一候選疫苗沒有保護作用,疫苗失敗。2007年9月,默克公司放棄了這一花了10年時間研製的艾滋病候選疫苗。

    3、III期臨床試驗。

    受試者要求500人以上(一般數千人),在包括高危和健康人群的大規模人群中開展,進行安慰劑及對照組雙盲試驗,進一步驗證疫苗的安全有效性。

    III期臨床試驗是疫苗上市前最重要的試驗,Ⅲ期通過了,就可以獲得申請疫苗上市使用的資格。

    但即使通過了III期臨床試驗,如果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是太理想,仍可能無法獲批上市。

    2015年,WHO研究團隊在幾內亞開展了針對埃博拉候選疫苗rVSV-ZEBOV的Ⅲ期臨床試驗。當時埃博拉疫情暴發已經處於尾聲,可供用於驗證備選疫苗有效性的疫情環境即將結束。試驗採用了“環圍接種”策略。就是在每一例新診斷的埃博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 “接觸者的接觸者”做試驗,形成了一個包含2層的“環”,每個“環”中大約由80人構成。對每一個“環”隨機按1∶1立即接種疫苗(即試驗組)或延遲21天接種疫苗(即對照組)。結果顯示,對照組中出現16例病例,而試驗組中沒有新發病例,保護率達100%。基於rVSV-ZEBOV所表現的顯著保護效力和倫理方面的考慮,該研究後期改為對所有“環”的人群均接種rVSV-ZEBOV。

    4、IV期臨床試驗。

    IV期臨床試驗,屬於上市後的試驗,進一步的研究考察疫苗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三、如何判斷疫苗的有效性

    疫苗的安全性相對比較容易判斷,疫苗常見的不良事件為注射部位疼痛、硬結、肌肉痠痛以及疲勞、發熱、過敏等。

    但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相對較難。

    主要透過兩種方法互相配合進行判斷:

    1、以免疫學指標進行間接判斷。

    透過抽血化驗免疫學指標,檢測是否有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觀察抗體的滴度,持續時間等進行判斷。

    但是,這種免疫學判斷方法,對於一種老疫苗來說,可能已經足夠,對於一種像新冠肺炎的全新疫苗來說,卻並不充足。

    比如說新冠肺炎候選疫苗,即使檢查到免疫學指標,但如何保障這些免疫學改變能夠保護人體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注入人體後可能會產生抗體,甚至不止一種抗體,但這些抗體是不是保護性抗體?哪一種抗體才是保護性抗體?

    也可能有人會說,動物試驗這些抗體有保護作用,人體產生了這些同樣的抗體,自然也有作用。然而,動物試驗起作用的畢竟是動物,在人體內的作用是否同樣有效,就需要進一步驗證,這就是要做臨床試驗的目的。

    因此,單純檢測免疫學指標,一種新疫苗是無法獲批上市的。

    2、更重要的是看候選疫苗能否降低疾病的發生率。

    接種疫苗後,接種疫苗的試驗組人群應該比安慰劑對照組人群發病明顯減少!疫苗才有效。

    接種疫苗所減少的該疾病發病的比例,是體現疫苗直接保護作用的客觀評價。

    比如說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接種後發病率明顯比接種安慰劑的發病率低,再配合檢查免疫學指標,結果也理想,才能證明其有效性。

    而如果要觀察其發病率的不同,需要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爆發,不斷有新發病例才行。

    像中國這樣,疫情基本控制住的地區,雖然仍有病人尚未痊癒,但沒有新增病例,健康人接種疫苗或者安慰劑,發病率都是零,這樣是無法驗證其有效性的。

    有些網友提到實驗室內有病毒,是不是可以讓受試志願者接觸實驗室內的病毒或者到新冠肺炎病人病房內裸奔走上幾圈,來觀察其保護作用?

    首先,這種方法是違背倫理學規則的,不被允許。另外,招募這樣的志願者也很困難,沒有幾個人願意主動招惹新冠病毒,萬一疫苗無效,感染上了怎麼辦?

    當年SARS流行時,也曾有候選疫苗通過了I期臨床試驗,但是疫情結束了,無法再繼續ll期Ill期試驗,所以直到今天,SARS冠狀病毒的疫苗還是沒有成功。

    如果此次新冠肺炎國外也能很快控制下來,新冠肺炎疫苗恐怕會重蹈覆轍,最終只能是候選疫苗,轉不了正。

    成功研發一種疫苗,並非苯酚殺死病毒注入體內那麼簡單!

  • 2 # 遼西居士1

    疫苗問世至少尚需12-18個月。需要考察它的穩定性,毒負作用,有效率,特別需要廣譜,就是病毒發生變異,仍然有效。最重要的一點還有技術經濟成本,製作難度太大不行,太貴不行。目前世界各國醫學科學家都在研製,效果最好,最便宜的才能佔領世界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碰到過拿不到工資的情況嗎?最後是怎麼處理的?